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女商(大清藥丸) 第187章

《女商(大清藥丸)》 第187章

Advertisement

理事長“蘇太太“這一番話音剛落, 人人都被勾起了憤慨,一時間人聲沸騰。

“當然不能任人宰割!我們既然組了商會,那就都是有意跟他們斗一斗的!蘇太太, 你不是等閑子, 既然已經清了洋行的路數, 咱們也勉強算是知己知彼。我等加盟費都已了,這錢隨你用, 但求打一下洋人的氣焰, 別讓他們太得意!”

林玉嬋笑一笑,聽出了這話里的催促之意。

“這位爺叔, 丑話說前頭, 了錢,也不能就坐等財運上門。否則這錢您不如拿去炒地皮。要對抗洋商洋行, 得靠咱們共同努力, 剔除弊, 考察外。我斗膽請大伙做到三點。第一,義興商會加盟員, 可以互相競爭, 不許謀使絆, 中國人不能坑中國人。如果我接到投訴, 發現有人惡意打友商,當即逐出商會, 加盟費一文不退;第二, 商會報共,會有一艘快艇往返長江沿岸, 每兩周帶來各地港口的最新報——價格、政策、洋行向、各大商品收購額度——如果各位有什麼獨家信源,也由這艘快艇帶去其他港口。只要摒棄‘藏私’兩個字, 咱們中國人在對抗洋商的路上,就已經功了一半;第三,商會報嚴給外人,否則除名、不退加盟費。原因不用我贅言。”

這些事項,在加盟之時都寫在了告知書里,大伙都簽了字。此時再次提醒,以表重視。

這次不用托來營造氣氛,眾人轟然而應。

“知道了!反正先試試看!洋人也是一只鼻子兩只眼,不信他們能永遠咱們一頭!”

林玉嬋朝眾人施禮,再干一杯,合上手中的演講草稿。

第一次當眾講話員,作為流,沒有被排斥,沒有掉鏈子。

開端不錯。

深吸一口氣,席面上的酒菜香氣飄進中。

還沒吃飯,被這香氣一勾,整個人陡然生出一——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好像整個人一下變得急切難耐,面對前方那明的地平線,急不可待地準備向前沖。

外面碼頭上,一聲長長的汽笛鳴響。林玉嬋雙眼一亮。

“來了!”

小型蒸汽快艇“博雅號” (Liberal),正在利落靠港。船工拋下纜繩。

新雇的船長夾著紙筆,跑步來到。

這艘船是義興商會最核心的資產。購價一萬九千兩白銀,最高航速十六節,只需四人便可駕駛,可謂長江里一條梭子魚。

船全面托管給義興船行,船長和船工隊伍由義興提供。照例掛英國旗,江面上暢通無阻。

林玉嬋看著船尾那小巧的螺旋槳,越看越

雖然不及娜的大小和噸位,但這是名下的船啊!

當初怎麼就鉆牛角尖,覺得買船一事,是被蘇敏剝削的?

接過厚厚一沓筆記,鉆進辦公室,飛速整理。

不覺邊坐了一個人,削好鉛筆,送到手里。

蘇敏自己還是習慣用筆。他和一起瀏覽那些字跡潦草的筆記,一邊圈圈點點,畫出重要訊息。

盡管義興商會眼下是林玉嬋全權打理,但也沒趕他走,默許他圍觀。

蘇敏也好奇,這兩周一次的報采集,究竟會給上海港掀起多大水花。

外面的宴席已經散了。沒吃完的菜打包裝盒,低價賣給左近的廉價小餐館——這是現在大清餐飲業的慣常作。普通人負擔不起大魚大,因此低價購買大戶人家的剩菜,雙方皆大歡喜。

Advertisement

湊熱鬧的賓客慨著離開。義興商會的正式加盟商,在驗過號牌、登過記之后,齊齊等在會議室的長凳子上。有人送上熱茶。

這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勇敢者。“商會”到底能給自己的生意提供多大助力,誰也說不準。

辦公室里沒靜。大家頭接耳。

有人信心不足,小聲嘟囔:“就當來見世面……反正只了一百兩,就當認識點朋友……”

咔噠一聲,門開了。

商會理事長,那個年輕卻沉穩的蘇太太,徑直走到房屋中央的小黑板,用布包手指頭,起一支筆。

“上海港今日大宗土貨開盤價……原棉、茶葉、生、生漆、芝麻、大豆……洋行收購限額分別是……”

一邊寫,一邊橫平豎直,練地畫出表格。

“……寧波港,昨天的價格……原棉、茶葉、生……”

“……三天前,鎮江、九江……漢口……”

幾十雙眼珠子追逐手中的筆。這些徘徊在碼頭、倉庫、商鋪三點一線的土貨商人,平生頭一次,腦海里超額負載,裝了半個大清版圖的商機。

一屋子商賈,老的的都有,平日里也是人五人六的小老板,今日宛如開蒙學著脖子,出眼鏡,大氣不敢出,關注著“教書先生”的一筆一劃。

腦子快的很快看出了問題:

“上海和寧波的生價格怎麼差一倍!”

“上個月我去漢口,磚茶收貨量還沒這麼多!——不對呀,茶商應該都在過年啊!“

“蘇太太,鎮江九江的三天前的差價,現在應該沒有了吧?”

……………………………………

林玉嬋不理會。只負責提供報,不負責分析答疑。

否則萬一分析失誤,讓別人虧了大錢,擔不起這責任。

數字寫完,接著是商業向。

“漢口:俄商駐租界,使用機茶,茶磚產量翻倍,當地茶磚價格驟降,對俄出口量翻倍。渣打銀行駐,當地洋行融資更易,各項商品收購額都會相應增加……”

“鎮江:蘇州無錫戰事影響,當地有軍設卡收稅抵軍費,洋商難以通行……”

“寧波:寶順洋行大量輸片。府令當地鹽商補稅款。兩相疊加,造當地錢荒,頭寸吃……”

“廣州:雖然我們的船去不了那麼遠的地方,但從九江得到消息,有三家洋行計劃撤出廣州,將總部轉移至上海。分別是……”

“香港:各大洋行籌備聚資組建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新型銀行……”

桌上的茶早就涼了。沒人有工夫品茶,連呼吸聲都變得小小的,生怕錯過這細聲細氣的每一句話。

對許多人來說,盡管還無法立刻分析出這些報能怎麼換銀子,但商人的直覺告訴他們,這一塊小小的黑板上,藏商機無限。

每家商鋪都有自己的貨源基地。有些近寧波,有些近九江。這些外地的報對他們來說也并非多余。下次他們往返陸的時候,再也不用花時間重新了解況。

有人出隨紙筆。

卻迅速被林玉嬋制止:“不好意思,只看不抄。”

林玉嬋寫完最后一筆,鐘聲敲響十二點。

義興商會的首次“會員福利”,就此派發完畢。

林玉嬋用帕子凈手上筆末,笑道:“多謝捧場。黑板上的報會保留一個鐘頭。現在大家請便。天寒地凍,可以多在這里歇會兒。茶水點心隨便用。”

說完,廳里靜了一刻,隨后嗡的炸了。

Advertisement

幾乎沒用幾秒鐘,友商們迅速扎堆,拉幫結派地開起了小會。

“看到沒有,洋商還在縱棉花價格。咱們不賣,不賣……”

“怡和洋行在鎮江要有大手筆啊。老兄們,咱們的大豆,要不要運過去試個水?”

“等今年收了再看吧。英國佬看來今年訂單不多……”

“蘇太太,船還沒走吧?在下冒昧提請,幫我問問江地方的煙草收購價!”

……………………………………

在以往,關系相好的商戶們也會聚在一起猜測商機。同鄉同省的生意人也會抱團行。但從沒有像今日這樣,有人將地域、行業的各種信息整合到一起,讓他們仿佛一座寶藏。

當然也有人無暇討論,看到跟自家生意有關的某些數據,立刻飛奔出門,搶占先機去了。

林玉嬋也不閑著,請過自己的兩位經理,就著新鮮出爐的報,開始制定年后計劃。

常保羅:“棉花可以運到寧波去賣。”

“博雅號”帶來可靠報。有家普魯士洋行進駐寧波,拒絕簽訂齊價合同,上來就大筆吃貨,把寧波棉花價格拉升了三

常保羅樂得合不攏。親家發財,他跟著高興。

林玉嬋笑道:“咱們的最終目的不是投機,而是通過信息的流通,抹平各地的價差,讓中國商人吃虧。況且有了商會的快艇報訊,寧波這高價也持續不了多久。你遞封信,讓你親家趕就地清貨。博雅就不湊這熱鬧了。等一個禮拜,上海的棉價會回升的。”

說完最后一句話,自己都覺得有點不相信,中波瀾起伏了那麼一秒鐘。

去年連滾帶爬地賣棉花時,每天等洋行開價,等得心驚跳,覺自己像個賭場上的雛。

而這一次,總算有點信心,覺得自己能稍微預測一下棉花價格的走向。

其余商人也有同。不覺,幾個棉花友商湊到跟前,說道:“蘇太太,我們算了算各地的洋行收購量,商量了一下。這次洋人開價低于二兩半,我們花街的商鋪一概不賣。”

林玉嬋馬上說好,加這個臨時的價格同盟。

十幾年來,一直被洋商握在手里的“定價權”,終于在今日,被中國人到一個手指頭尖兒。

至于茶葉,由于是中國特產,出口歷史悠久,已經形了獨有的游戲規則,價格不太會上躥下跳。唯一有點威脅的競爭對手印度,被去年洪災傷了元氣,所以現在中國茶商的日子還算滋潤,用不著像棉商那樣天天坐過山車。

但是博雅的茶葉生意貌似到了瓶頸。負責茶葉的老趙分析了各地茶貨數據,不無擔憂地說:“英商收購量整,咱們的制茶和德行的招牌制茶特點雷同,德行又不惜本地價,今年咱們的制茶銷路不太樂觀。專供俄國的紅茶,又被漢口那個李懦夫搶走許多份額……”

這就沒辦法了。林玉嬋綜合各地茶葉銷量數據,只能決定先減產,維持品牌生存。

去年用茶葉的利潤補棉花,今年到用棉花補茶葉。可謂風險均攤。

--------------------

一個鐘頭很快過去。寫著報的小黑板已經被無數手指描得白花花。義興商會的第一批加盟員個個斗志昂揚,覺得這費用超所值。

林玉嬋請兩位經理回去上工,自己又等了一會兒,掐著時間,讓人清理黑板。

Advertisement

當然有人不讓,攔著請求多看一會兒。林玉嬋拼著被人抱怨,堅持將黑板了。

眾人依依不舍地離開。

“蘇太太,再會啊。”

林玉嬋客氣:“閑時可以常來坐坐。有新報一起分!”

把整理過的原始筆記隨帶好,打算回去就鎖保險柜。

在沒有毫版權保護意識的大清朝,要想抱自己的獨家報,也只能用這麼落后的方法。

送走最后一位友商,林玉嬋隨便找個凳子坐下,攤開筆記本運筆如飛,記下今日的商會開張況,稍微做了個總結,哪里做得不錯,哪里需要改進,兩周后再聚,需要注意些什麼……

沒一刻就寫不。找個桌子趴了,閉上眼睛,放空一刻。

將近一百加盟會員,給商會帶來將近一萬兩銀子的初始資金。分之后,拿七千兩。

船購價一萬九千兩。三年才能還清。

然后,的“義興商會”才能開始積累利潤,才能有資源去實現其他的點子。

前提是,提供的報持續產出價值。大家中途不下車,一直續費。

好難啊……

不過大大的。

尤其是那些年齡比大一倍兩倍的資深商人,求知若地聽報,賠著笑問這問那的時候,那覺比賣了五兩一擔的棉花都爽!

著石頭過河。刺激是真刺激,累也真的累。

幾個伙計來來去去清理衛生。規律的掃帚聲十分催眠。

林玉嬋拖著腳步回到后面辦公室,陷在專屬的綠小沙發里。

博雅公司如今業務繁忙,洋樓里來往客戶多,素質有高有低。林玉嬋最喜歡這沙發,心疼它被人不惜地坐,干脆搬來商會,滿足一下自己的小小占有

對面桌子后頭,有人抬頭,朝微笑。

林玉嬋不自地也笑起來,上卻抱怨:“我嗓子都說啞了,你不出去幫我支吾一下。”

“免談,”蘇敏翹著二郎,懶洋洋說道,“我還是比較喜歡看蘇太太出風頭。”

倒不是他有意將林玉嬋“捧角兒”。他心有種蔫壞的念想,看著那些平日里滿口尊卑倫理的有錢富商,今日為著幾串數字、幾條新聞,朝他們本來看不上的流之輩擺出熱笑臉,一口一句太太,他心中那點暗叛逆的天,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他管林玉嬋要了商會的冠名,就真只是撈個虛名,管理事務毫不手,只商會福利。

他甚至不用在人群里看黑板。林玉嬋拿出整理好的原始筆記,朝他晃晃,然后隔著桌子丟過去。

蘇敏一把接過,慢慢翻著,抓張紙,打算簡略做筆記。

義興船行雖然不專做某項大宗商品生意,但運輸過程中,若是船有空倉,也會就近采購當地土產,運到另一港口再賣出,賺個小差價,補本。

他沒時間研每一種商品的市場特。以前都是讓當值船長自行選擇便宜貨品。下屬眼有限,這空倉的利潤率也有限。

所以商會提供的這些報,對他來說也很有用

不過還沒開始磨墨,對面商會理事長義正辭嚴地提醒:“部資料,請勿抄錄。”

蘇敏一怔,丟下筆,仰頭大笑。

太認真了。這麼嚴格清廉的商會,不火沒天理。

蘇敏將這些數字記在心里,一抬頭,那邊小姑娘倚在沙發上,辮子耷拉在肩膀,已然半睡。

他微微笑,合起本子,走到跟前,蹲下,捋耳后的頭發。

Advertisement

“今日收工吧,回去休息。”他低聲在耳邊說,“以后每兩個禮拜就有這麼一次。你要做好準備。”

林玉嬋額頭抵著他手掌,輕輕“嗯”一聲。

但是沒

蘇敏問:“怎麼了?”

有點不好意思。

“要……要休息一會兒。”

商會第一天開張,撞上生理期,撐著完所有流程,跟上百個大老爺們談笑風生,直到完滿收,送走最后一位友商,才有工夫給自己肚子。

軀畢竟有點先天不足。每一次雖不至于把整得`死,但足以讓損失一個下午的戰斗力。

尤其是今天,友商們酒足飯飽地報,林玉嬋自己著肚子,眼前更是發虛。

蘇敏額頭,涼颼颼,冷汗微沁,幾新長出來的在額角。

“又不舒服了?”他輕聲問。

在這方面林玉嬋早就破罐破摔,不跟他忌諱。畢竟初都是在他邊挨過去的……

比起當年的一知半解,他如今的知識儲備似乎略有進步。林玉嬋也不問他是哪兒學的,多半他跟紅姑請教過。

“嗯”一聲,往沙發里出溜下去,小撒個:“我想喝濃濃的紅茶。”

立春時節,空氣仍然貯滿寒氣,逮著機會就往人的骨頭兒里鉆。蘇敏下自己斗篷,先蓋上,然后去燒茶。

林玉嬋很快喝上十三行正宗傳人的手作紅茶。得隴蜀,笑道:“要是泡片姜更好了。”

蘇敏忍俊不。看那小臉白的,不知道怎麼個痛法,但肯定不好過。換了他,一頭扎被子里睡過去,誰也別想打攪。

倒有興致,還有心思花式泡茶?

不過看在是商會理事長的份上,在自己的商會里要一片生姜,也不是什麼驕奢逸的罪過。

他笑道:“我讓伙計去買點來。你沒吃飯吧?還要什麼趕想。”

林玉嬋于是認認真真地想了想。以往肚子痛,都是沒胃口的。今日偏偏又……

忽然微微欠,眼地看著蘇敏,一字一字說:“我想吃姜撞。”

今日商會開門紅,多日的辛勞需要小小的回報。獎勵自己一碗姜撞,簡直太樸素了。

蘇敏看著發笑,在臉蛋上輕輕

“這是順德小吃,我在上海就沒見賣過。換一個。”

地垂下眼睫,嗓子沙啞,語氣帶著虛弱。

“也是。我忘了。”

又不是好新社會,哪有隨隨到的甜品。

他又不落忍,改口:“我讓人好好尋一尋。你等著。”

然后起過茶房劉五,吩咐幾句。

商會會館剛剛起步,不需要多持。有個門房、茶房、再加個兼職賬房足矣。友商們一走,大堂里顯得很冷清。

天地會如今“到群眾中去”,其中一大業務就是給失業的會眾們介紹工作,于是這些人也不用林玉嬋花時間找,組織上一并配備齊全。

以后若是商會能做大,就需要更多的理事、監事、以及各個職能部門。但這是以后要心的事了。

林玉嬋想了一會兒姜撞,在沙發上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又忍不住開始思考商會前景。

“今日開局不錯。”跟蘇敏商量,“寧波、鎮江、九江、漢口等開埠港口,可以照這個劇本來,借當地的義興貨棧場地,也設立義興商會。快艇經停時,送來最新商業報,供友商們參考利用……”

當然,林玉嬋分,拉會員、張羅開張這些事,無法一一親力親為。打算雇一個可靠的辦事員,維護各地分會的運作。

試探問:“你有沒有可靠的人,可以負責外地分會的……嗯那個船廠的黎富貴其實不錯,又是自己人,又會左右逢源……”

蘇敏笑道:“人家做買辦薪資高,你挖不來的。”

林玉嬋失:“哦,那再說……先把上海這邊的總會經營出名堂……”

蘇敏看著搖頭,忽然一手覆住肚子。

“還痛嗎?”

“痛啊。”皺一皺眉頭,繼續說,“對了還有,義興船行其余的長江航線,也可以按照商會需求,沿途收集報,到港時一并匯總到商會,作為‘博雅號’的補充……”

蘇敏簡直服了,真是工作起來不要命。

還好此時茶房歸來,提了一籃子東西。

林玉嬋總算忘記工作,喜道:“姜撞來了!”

一想到那暖暖的凍,糯、甜中微辣的香醇風味,肚里仿佛已經熱起來,舌底生津。

那劉五卻連聲告罪:“小的連找帶打聽,左近沒有順德小吃店,小的不敢多耽,實在對勿起。”

籃子里并沒有熱騰騰的姜撞。只一罐鮮牛,一塊帶皮帶土的生姜,還有一包冰糖。

林玉嬋:“……”

劉五小心看一眼蘇敏:“老板吩咐,若找不到現的,就讓小的買原料……不過話說前頭,小的是本地人,不會做……”

“不要你做。”蘇敏接過籃子,“你下去吧。”

林玉嬋一雙眼睛漸漸睜大,又是不信,又是驚喜,看著蘇敏大步去廚房。

“我都不知道你會……”

總不會小時候學過……

“廣州滿大街都有賣,看都看會了。”蘇敏自信地微笑,“這里等著。”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