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女商(大清藥丸) 第208章

《女商(大清藥丸)》 第208章

Advertisement

林玉嬋慢慢點頭。真是隔行如隔山。博雅正常運轉, 商會正常運轉,經濟雖蕭條,整個外貿出口行業看起來還算太平;但在所不知道的暗, 華人運輸業竟然已在驚濤駭浪的深

不言語, 等蘇敏自己梳理思路。

“上海的華人船運, 本已被他們兼施,收購兼并了一半。”蘇敏告訴, “再趕上地價大跌, 外商降價,剩下的船商又倒了一半, 要麼破產, 要麼改行。如今全滬僅剩九家,我們會晤過幾次, 約定不能跟著降價, 否則等于自殺。”

外國洋行不怕價格戰。他們資本雄厚, 能從外資銀行輕松貸款,有的還兼販片, 獲得的暴利完全可以補運費的損失。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拖死中國人的船行船運, 徹底壟斷中國的航運主權。

像金能亨那樣暴力脅迫行不通, 他們轉而用更“文明”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義興已經減了大部分開埠港口的貨運路線, 只走非開埠港口。洋人的手還暫時不到那里。”蘇敏說,“只不過利潤就很寒酸了。不怕你笑話, 我已讓大半的伙計放假, 改名換姓,到洋人船上去做臨時合同工, 好歹薅他們一點羊……”

撲哧,林玉嬋忍不住掩口笑出聲。

蘇敏抬頭, “林姑娘,抱歉。你問你那二十五分之一的義興份如今價值幾何,答案可能會讓你失。”

林玉嬋重新板起臉,不聲不響走到他旁,指尖拈起那小鉛條,遞到他手邊。

蘇敏順勢用臉蹭蹭的手指。他鼻尖浮淡淡的香氣,是潤的雨味,夾雜著姑娘上的清新棉布香,讓人心緒澄明。

蘇敏將斷掉的發條放在火焰上,估著溫度,離火,手指微,于接的地方快速鉆孔,然后飛快用鉛條固定。

“多謝。”

他等金屬冷卻,換小銼刀,慢慢將接面挫平

斷掉的發條接上了。蘇敏慢條斯理地數著桌上零件,清潔上油,憑著記憶,一樣樣重新裝好,最后把鐘表蓋扣好,擰,緩慢扭發條。

滴答,滴答。

蘇敏摘下鏡片,得意道:“瞧,省了二十兩。”

即便是被洋商扼住了咽,他的同行和手下們此時大約已焦頭爛額,但他依舊面上不顯,好像那日漸積累的虧損,完全砸不疼他。

但林玉嬋知道,那只是為了振士氣。正如博雅公司最艱難的時刻,人人想著拋售認栽,作為老板,心態上也必須頂住。

平心而論,其實蘇敏方才那番冷言冷語,比起從其他東那里聽到的冷嘲熱諷、甚至惡語相向,已經算是很溫

林玉嬋想起自己跟他的“續約”條款里,兩人都同意的那一條“公事公辦”,自己調整心態。

現在面對的是自己的東兼對手,而且是一個于事業低谷、心極度差勁的對手,不指他圣母附,反過來給自己做心理按

用手輕叩桌面。

“我不會違約。”說,“但……”

“我真心建議你違約。”蘇敏拭鐘表,真誠地說,“按現在的洋行運費,你跟他們簽單越多,他們越虧錢。違約是在幫我。”

林玉嬋不言語。

洋行多虧仨瓜倆棗又能怎樣?違約真是在幫他嗎?義興不接單子,拱手讓出市場份額,和關門歇業有什麼區別?

他就是不肯直說“這是為你好”,非要冠冕堂皇地找一個自私的理由,免得方才白生一肚子氣。

Advertisement

這人就是五行欠

問:“你們那九家船行,商議出什麼策略沒有?”

“等洋行虧不下去,訌,先后把運費調回正常水準。”蘇敏說,“誰能撐到那時,誰就有活路。”

說得好聽,基本相當于“躺平任”。

可是……除了這個笨辦法,還能怎樣呢?

林玉嬋想不出來。

“蘇老板,如果你想賭一把,”最后說,“商會這邊得到報,今年茶葉收,但洋商收購數額更大,茶貨價格依然會微有上漲。我有‘第一家機制茶的華商’噱頭,如果順利,利潤會很可觀。今年的博雅分紅不能說幫你渡過難關,最起碼能付掉伙計們的工錢。”

蘇敏依舊不依不饒:“如果你虧損呢?”

“若覺得苗頭不對,你盡管退。”林玉嬋理直氣壯說,“不過博雅如今現銀也吃,可能會拖到年底、甚至明年才兌出銀子。只好勞煩蘇老板等等咯。”

蘇敏狠狠盯一眼,嘆口氣。

“阿妹,我教你耍無賴,不是讓你用在我上的。”

林玉嬋笑道:“習慣一下啦。”

他朝發來一個直球。別無選擇,只有禮尚往來,更大力的打回去。

蘇敏看著那悉的狡黠的笑容,微一咬牙,無可奈何。

公事公辦,這不是報復他剛才的態度。這只是的生存之道。

耍無賴又怎樣,在跟他打過道的一眾商里,依舊算是很厚道的。有人兩年前的賬還沒結清呢。

年景艱難的時候,唯有拉下臉皮,才能活得滋潤些。

他欣然認栽,扯過“博雅公司業務變告知書”,在鐘表的滴答聲中,簽下自己名字。

------------------------------

虹口旗記鐵廠,機械聲轟隆刺耳,煙熏味、火`藥味彌漫進辦公室,家上都落著煤灰。

林玉嬋簽好匯票,謝了買辦,一轉頭,煙味中混了古龍水味道,鐵廠的洋人老板科爾先生親自相送。

“蘇先生的生意伙伴果然都是可靠的人,哪怕是年輕的小姐。”科爾先生不太練地拱手致意,欣地說,“多謝你的信任。”

以洋商的標準來看,科爾先生對中國人的態度可謂過分友好。林玉嬋難得遇見這麼個珍惜種,連忙站起來客氣。

沒辦法,誰科爾先生缺筋,志向遠大來中國辦廠,可惜政治敏度不佳。先是糊里糊涂接了蘇敏拆卸船的單子,幫助這個天煞孤星絕地逢生,被英同行們排好幾個月;然后又被銀子,答應跟上海洋炮局合作,為大清政府制造軍械零件。這下可好,一下了“暴`政幫兇”,大清的銀子掙到了,沒人愿意再帶他玩。

科爾先生有心退休,把廠子賣了回國養老。但同行價,談不攏。想干脆賣給大清朝廷,給他們當一個工業生產基地,沒想到清政府也不給面子,說沒這個預算。

科爾先生不明白,中國政府不是正在搞什麼“洋務運”嗎?不是盼星星盼月亮的引進西方科技嗎?民間商人都知道弄蒸汽船,中國政府不眼紅他這些機?區區十萬兩,拿不出來?

這他就不懂了。朝廷里積極辦洋務的,和地方上吃俸祿拿決策的,本不是一撥人。洋務派千辛萬苦,從老佛爺手中摳來的銀子,都在上下通中損耗得差不多,不知到了誰的手里。無利可圖的事,哪個地方樂意花時間。

Advertisement

所以他的廠子只能不咸不淡的維持著。以至于現在,一個小小的中國商人,想用他那造槍造炮的機,給自己造什麼蒸汽制茶機,科爾先生翻開自己的銀行賬戶,果斷決定接單。

好在圖紙都是現,也不用他請技人員,直接開工就是。

“一個月完工,否則按天付滯納金,小姐放心。”科爾先生著匯票,笑一朵花,“我就等著林小姐的尾款了。”

林玉嬋笑道:“沒問題。”

千辛萬苦,終于說服了所有東,員工們也都先后表態,愿意嘗試一下新事。一個月后,嶄新锃亮的蒸汽機就到手啦!

然后茶葉產量至提升十倍!全用德行的方技!錢景大大地!

金融危機如同秋風掃落葉,半數外貿商人炒房破產,流落回鄉,的生產線卻在源源不斷地開工……那場景想想就激

--------------------------------

林玉嬋把合約仔細收好,跟員工們一起激了一個下午,然后跑到義興商會,去辦另一件事。

太太郜德文的專屬定制英文學校,此時已經初見雛形。

場地桌椅、黑板筆都是現的;教材是撿了上海廣方言館的——當初的英文教材大部分是容閎編的,林玉嬋跟海關又有頗深淵源,所以稍微一活,就買到了好幾本,都是當初印刷裝訂有瑕疵的次品,一直丟在庫房里沒人管。

至于教員,林玉嬋梳理人脈,最終請到兩位:康普頓小姐和的閨萊克小姐。兩位的父親,一個是報館主筆,一個是洋行雇員,偏偏都湊了炒地皮的熱鬧,虧了大筆的錢。雖不至于家破人亡,但兩位小姐的吃穿用度已經大幅減。兩人商議之下,決定結伴出來賺點外快。

在西方禮教中,未婚小姐出門工作雖然不面,但也要分況。像們這種,去當教師、教學生,也算符合社會規范。

因著家里缺錢,長輩們也就同意。

萊克小姐年來華,跟姆媽學了一些簡單吳語,剛好夠和學生通。

康普頓小姐還有一些其他的考慮:想做事業,但父親已經開始張羅讓回英國相親。于是立志攢錢自立,給報館投稿還嫌不夠,又幾乎是命令林玉嬋,給留一個教師的名額,而且絕對不能拖欠薪水。

“親的小姐,”林玉嬋好言相勸,“你就算再做十年教師,也攢不夠離家出走的盤纏啊。”

康普頓小姐答得十分有哲理:“那也比一文錢不攢要強!”

……好吧。外教難得,有人愿意來,林玉嬋謝天謝地。

好在這外教不需要什麼技含量,從字母開始教起,有耐心就夠了。

學校規模小,不需要什麼行政人員。林玉嬋做了“總辦”,相當于總務主任,張羅各種后勤;郜德文由于是金主,于是請做監督,給新學校冠名。

郜德文開始有些難為:“德文書院……不太好吧?”

畢竟不是沽名釣譽的人。而且子閨名到張揚,就算是郜德文這種家里不怎麼講禮教的,也覺得很別扭。

林玉嬋想了想,也表示同意:“對,容易產生歧義。”

雖說現在德國尚未統一,在大清境寂寂無名。但幾年以后,上海大概會出現大批德商、德國洋行、德意志領事館……這里再辦個“德文書院”,教的是英文,屬于掛羊頭賣狗

Advertisement

而且按照當時江南的傳統風氣,小學稱“蒙學”,中學稱“中齋”,大學才稱“書院”。雖說上海人民沒那麼嚴格,但“書院”太高調了,容易招風。

郜德文拍板:“取咱倆的名字,就‘玉德塾’。”

林玉嬋慌忙推辭:“別把我放前頭啊。”

“德玉不好聽。”

俠態度堅決,林玉嬋只好聽金主的話,默默暗笑。

玉德塾……聽起來像是教德的。

好,這名字規規矩矩,安全。

于是花十兩銀子,請名士寫個匾。

建校之日,到場慶賀者五六人。郜德文的五百兩預算,花出去一百有余,大部分是教師的束脩,其余的,林玉嬋設立專門的賬簿暫管,堅決不挪用。

玉德塾第一屆學生共八人。除了郜德文,還有兩位年輕姨太太,都是嫁了洋人的本地子。其中費太太的丈夫生意繁忙,為了拴住丈夫的心,決定自習英文,以利通;而沙太太的丈夫早已回到英國,并且帶走了他們的孩子,去英國接教育。沙太太只怕日后母子團聚,反而了陌生人,于是下決心補習英文和西方文化,提前彌補和孩子的文化代

開課一周后,又多了五名學生——教士奧爾黛西小姐一直在開展的傳教工作,幾年來,從附近農村救助了不,其中五人聰明伶俐,奧爾黛西小姐想收們為徒,帶著一起傳教。奧爾黛西小姐只有一個通譯,過去有什麼事都是靠通譯一點點傳達,很不方便;聽林玉嬋講起“玉德塾”,干脆把這五個徒弟打包送來,學學基本的英文通。

奧爾黛西小姐過去對林玉嬋相助良多,林玉嬋當然一口答應。郜德文又表示書院不盈利,于是這些學生只收了基本的筆墨雜費。

沒有課程表,一周兩三四次課,全憑口頭約定協調,因為教師和學生都很忙——兩位英國小姐社繁忙,教學工作都得空進行。而郜德文每次出府,借口都是跟太太們打麻將、逛街、上香等等。

課程容也十分隨意,有時是英文,有時是淑行為培訓,有時是讀圣經,有時甚至是甜點烘焙……全憑學生提議,以及兩位外教自由發揮。

郜德文在這幾個學生里份最高,也最會拿主意,于是理所當然了學生領袖,把其余幾人管得服服帖帖,不用外教維持紀律。

于是在一些日間和晚間,伴著暑熱和花香,商會里不時傳出念誦英文的聲。

不僅友商們新鮮好奇,鄰里街坊也莫名其妙,這是干啥呢?

得知是英文校,不人搖搖頭,覺得胡鬧。

這八名學生,小的二十歲,大的已年過四旬,都已過了讀書上學的最佳年紀,文化水平最高的不過認識百來個漢字,能讀個衙門告示,提筆能寫個欠條。出也都不高,有的一開口就是俗俚語,跟“書香門第”差著十萬八千里。

們,圣賢之書都沒讀過,禮義廉恥一概不知,還想學洋文,念洋書,當才

有人思想更齷齪:人學洋文,一定是要去伺候洋人了。這書院絕對有問題。

不過有上次沖擊商會、反遭逮捕的前車之鑒,鄰里也不敢多管閑事,唯恐惹禍上。且聽說學生中有洋太太,那更不敢大聲議論,只有格外繞道走。

府自然也懶得管——如果是士人辦學,讀四書五經,那還要象征的考察一下資質,免得誤人子弟,影響國家收錄人才。但幾個人湊一塊能學什麼?

Advertisement

如今民間也有一些婦,聚在一起研習紡織刺繡、甚至科醫學,這些都是無害的社會活,只要不出風化案件,就不會府的眼。

至于學習進度……林玉嬋空去聽了一次課,發現沒自己想的那麼悲觀。畢竟同樣是開蒙,學字母比學漢字要容易多了。鉛筆也比筆容易上手。而且學生們并非被家里人按頭催而來,都充分有主觀能

過兩個禮拜,大部分生就能歪歪扭扭的描出英文單詞。作業本晾在桌子上,看得商會眾人紛紛咋舌。

有人打聽到學費低廉,扭扭找到理事長林玉嬋:“犬子十一歲,攻讀詩書頗有基,能否前來試聽幾課?”

林玉嬋為難了那麼幾秒鐘,婉拒了:“這些學生都是半文盲,一個字母學半天。令郎基礎好,沒必要在子書院浪費時間。”

跟郜德文商議過,書院堅持只收生,避免風言風語。

即便是小男孩也算了。他們有大把其他的選擇。

給這位友商介紹了英華書院,去跟鄭觀應做同學。

--------------------------------

一個月后,當林玉嬋再臨玉德塾,聽到幾個學生在用磕磕絆絆的英文跟康普頓小姐唱“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的時候,得一塌糊涂。

這是參與創辦的書院哎!

當初在學校里做題做到吐,今天終于了那個“可以隨時進教室視察”的,學生們見了還鞠躬,可謂咸魚翻,有種錦還鄉之

雖然以現在的規模,也就是個家庭補習班。但是以后……

心里畫藍圖。以后,傳教士會在中國辦很多學校。啟迪國民的同時,也難免灌輸一些不合時宜的宗教、民和投降主義思想。

的玉德塾,是正經的華人辦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撐起教育界的一方小小天花板,不至于讓中國的民間西學教育都壟斷在外國人手里……

也許以后還能開設更多科目,請來其他大佬……

譬如醫科,由于男之別,很多婦生病只能去求醫,而當今很多自命醫之人,實際上大部分都是神婆。真正懂西醫的之又,耽誤不人命。也許可以請西醫專家,培養一些初級的醫生護士……不能讓教會壟斷這些……

這些近似YY的節,在林玉嬋降落大清的初始,是想也不敢想的。那時候,盡管知道這個社會千瘡百孔,隨便一腳踏進去就是坑,但卻不敢放開了思索什麼救國之策,唯恐想多了睡不著,耽誤第二天賣力氣;唯恐讓自己染上一丁點眼高手低的病,轉而砸了糊口的飯碗。

而如今……至,似乎,有資格想一想了。

不會因為發一會子毫無建樹的呆,就遭社會的毒打。

欣然走進教室,跟康普頓小姐打招呼,又看了看大家的書寫作業。

五名信教農婦要求學經,于是康普頓小姐讓們抄錄圣徒名字;其余幾位姨太太想融西方文化,于是現在正在艱難地描著英文花字母,練習自己的簽名。

“德文好幾次沒來了。”康普頓小姐在教書的間隙,向林玉嬋抱怨,“作業也不。我原先以為很勤的。”

“許是又絆住了。”林玉嬋說,“當中國太太很忙的,社不比你們英國太太。”

郜德文學了一點基本的英文之后,自信心急劇提升。又知道自己沒有娘家撐腰,在此后的生活中,有意讓自己變得更強勢,倒是折服了不的洋人,覺得馬清臣娶的這個中國太太實在是很厲害。

不知道丈夫怎麼想……

林玉嬋才不關心呢。郜德文過得不憋屈就行了。

康普頓小姐讓學生們自習,自己開小差,端一杯茶,一邊用小銀勺攪拌糖塊,一邊湊到林玉嬋邊悄聲問:“喂娜,你和你的中國甜心,最近有沒有新進展?”

林玉嬋:“……”

教師福利不包括私人八卦親!

--------------------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