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珊娘和袁長卿去林家看師母時,五太太和五老爺也來了——兩家原是通家之好,如今林二先生還在路上,五老爺夫婦自然是要過來幫襯一把的。
他們過來時,林師母才剛接到林二先生的信,說是三月初的時候能到京城。
長輩們說著話,林如稚便把珊娘拉到一旁,一個勁地上下打量著,直把珊娘看得一頭霧水,笑著問:“干嘛這麼看著我?”
林如稚撇著道:“滿京城的人都把你傳得跟個氣小媳婦兒似的,我只不信。我認識的那個十三姐姐可厲害著呢,怎麼可能這麼被人欺負著!如今見你氣不錯,便知道,定又是那些傳言瞎說了。”
珊娘看看,嘆了口氣,道:“這是我的,換作別人,怕真就了氣小媳婦了。”
京里人多事多八卦也多,前兩天一個個還在熱熱鬧鬧地議論著袁家的八卦,這兩天卻因新出了個小媳婦一繩兒把自己吊死在惡婆婆的床前的新聞,頓時大家的注意力從袁家上轉移開了——當然,也有人因著那個惡婆婆,而把一向名聲很好的袁家老太太也給標上了個“惡婆婆”的標簽。
林如稚也想到了那條新聞,便跟著一嘆,道:“人家真是可憐,在家里養得如珍似寶一般,一旦嫁了人,做了人家的媳婦,竟就變得連草都不如了。這嫁人竟跟重新投胎一般,遇到個慈善的長輩是你運氣好,若是遇到個刁蠻不講理的,連死了都要被人說不孝。”又問著珊娘,“你可還記得柳眉柳學長?”
珊娘哪能忘了這個給編排緋聞的始作俑者,便道:“記得的。怎麼了?”
林如稚搖頭嘆道:“柳學長也是沒投個好胎。以前是多活的一個人啊,偏婆婆是個守舊的。笑,婆婆說不懂得莊重;不笑,婆婆又說是故意擺臉給看。這才嫁過去半年,生生被磨得跟變了個人似的,人前都呆呆的,不不,看得人心里真難。”
珊娘一陣沉默。其實直到這一世才明白,前一世時雖然袁長卿不問,可該替遮風避雨的時候,他也從來沒有往后過。所以前一世時,袁老太太他們的手竟有能到邊的時候,至從來沒有會過被長輩制的苦惱……倒是曾經以長輩的份制過別人……
珊娘嘆了口氣,“大概婆媳天生就是冤家吧。你嫁到別人家里覺得不習慣,婆婆也還不習慣和兒子中間多了你這麼個陌生人呢。且不說,便是你是個天仙,在婆婆眼里,總也不可能比得上心栽培了十幾年的親兒子。看你,大概就跟看一頭拱了一地好白菜的豬一樣,心里不說帶著厭惡,多總帶著挑剔和嫌棄的。”
因林如亭也要參加今年的科舉,陳麗娟也帶著已經快三歲的兒子,跟著婆婆小姑一同進了京。此時正看著下人們在上茶水點心,聽到珊娘的慨,便回頭調侃著道:“聽著倒像你給人做過婆婆似的。”
珊娘默默一眨眼。其實到死之前,兒子仍還是不肯娶親的,但那種做婆婆的心,卻早已經以一條人命的代價,深深會了一把……
陳麗娟走過來,扶著林如稚的椅背對二人笑道:“人都是將心比心的。我在沒做母親之前,也不明白那些做婆婆的想法,如今雖然我兒子還小著,可一想到將來他要娶妻生子,以后我在他的心里就再也不是那個最重要的人了,我這心里也別扭著的。想來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想法吧。只是,我倒不覺得婆媳就必定是冤家,關鍵只在于你怎麼看待你的媳婦。比如母親和祖母,們始終待我如家人一般,我也自是待們如家人一般。若是你心里先把媳婦當了外人,媳婦又豈會當你是家人?這原就是相互的。”
林二夫人在一旁聽到了,便對五太太笑話著們幾個道:“聽聽聽聽,現在的丫頭們,一個個都沒沒臊的。這三個,一個兒子還小著,一個兒子還不知道在哪里,另一個更好,都還沒嫁人呢,如今竟湊在一討論起該怎麼給人做婆婆來了。”又對那三人笑道:“要討論也該是我和五太太討論,我們可是一個已經做了婆婆,一個快要做婆婆的人。”說著,又問起侯瑞的親事來。
五太太笑道:“這就要請你幫忙了,你京里人頭,幫我們瑞哥兒看著些。”
林二夫人答應著,又道:“怎麼沒見你家三個哥兒?”
老爺太太并沒有帶著侯瑞侯玦和全哥兒一同來。太太解釋道:“自從上次瑞哥兒上過一回海船后,回家就整天跟他兩個弟弟念叨著海船上的事,勾得兩個小的都是心的。這不,聽說碼頭那邊今兒有海船靠岸,瑞哥兒就帶著兩個弟弟去看熱鬧了。”又道,“瑞哥兒是真喜歡船,都說了好幾回要跟船出海的事了,氣得老爺狠罰了他兩回,他這才不說了。”
珊娘在一旁聽了也沒怎麼把這件事往心里放,只悄悄問著林如稚,“你家梅歡歌今年也要下場嗎?”
林如稚臉一紅,拉著珊娘到得窗邊,悄聲道:“他連個舉人都還不是呢,哪里能下場。”又道,“我爹說,讓他今年先回去考個舉人,然后再把他的學籍弄來京里,以后他怕是也要來京里讀書的。”
珊娘笑問:“你爹是要收他做弟子嗎?”
“什麼弟子不弟子的,不就是那樣嘛。”林如稚紅著臉道。
珊娘便調侃著道:“也是,一個婿半個兒,原也不差的。”得林如稚擰著的胳膊就是一陣泄憤。珊娘又道:“你娘如今的意思呢?”
林仲海是同意這門親事的,林二夫人卻不看好梅歡歌一個孤兒出,怕林如稚嫁過去吃苦。
林如稚斜眼瞅瞅娘,湊到珊娘耳旁低聲笑道:“再沒想到,你的事倒我娘想通了。昨兒我娘還背著我跟我嫂子說,至將來我上面沒婆婆,不會人轄制。”說著,咬著一陣樂。
許是順風順水的緣故,林二先生踩著二月的尾進了京城,竟比大家預計的要早了好幾日。
老師回來了,袁長卿便一下子被林仲海給管制了起來,以前那些卻不過面的文會,如今也都由林二先生出面給擋了回去。且林二先生還不客氣地給他和林如軒、林如亭幾個布置了許多的功課。看著終于擺那些應酬,像個考生般埋頭書堆里的袁長卿,珊娘也悄悄松了口氣。
對于一個即將踏仕途的人來說,名聲極其重要,何況袁長卿原就是才名在外的。那些所謂的文會,許多都是別人為了攀附他的名氣而起的,其中更有一些,原就是袁家人為了分散他的力而在暗地里使的壞。只要袁長卿有一個不肯去,便會被人灌以“恃才傲”的名聲。而他若全都去,必定會影響到他的備考。如今由老師林二先生出面替他拒了,至可以那些有心人的算計全都落了空。
袁長卿這里終于可以安心備考了,珊娘便默默做了那后勤支援總指揮,連大公主那里下了帖子給,都給婉拒了,只說家有考生,萬事不便。大公主倒也不曾怪罪于,和方家、五老爺一樣,也給珊娘送來了許多提神醒腦的補品。珊娘便跟著的那些藥一起,將那些補品全都燉給了袁長卿進補。
話說,被五老爺一路帶回京來的,除了林家眷們之外,還有一個德慧大和尚。袁長卿老覺得珊娘子虛,便拉著老和尚過來給珊娘診了一回脈,竟是除了一般子多都會有的氣不足之癥外,珊娘的果然好的。診完了脈,珊娘不一陣得意洋洋。袁長卿則睨著道:“你睡覺輕,容易驚醒。”這是氣不足之癥狀。珊娘頓時不吱聲兒了。
進三月后,天氣漸漸暖和了起來。珊娘見袁長卿很是懷念原先的那座小樓,便把后院里的小木樓按照那春深苑的格局重新布置了一番,又把樓下辟作了袁長卿的讀書之。
袁長卿對此表示甚是滿意。
只是,袁長卿有點哭笑不得的是,他對自己的學習進度極有把握,偏珊娘總不放心他,總時不時過來查看著他是不是有什麼需要,倒他看著進進出出地分了神。
見珊娘進來親自給他添了一回茶,袁長卿大手一,捉住珊娘的腰將帶過來,又按著在上坐了,偏兩只眼睛只自顧自地看著書。
珊娘掰著他的手掙扎了一回,只掙扎不,便無奈道:“你倒是好好看書啊。”
袁長卿一本正經地皺著眉道:“我倒想好好看書來著,偏你這麼進進出出老引著我去看你,我哪還有心思看書。你且老實坐著,我倒還能安靜看一會兒書。”
珊娘:“……”
——好吧,是理虧。
于是把該小廝做的活計還給炎風后,便避開小樓,只安靜地在前院折騰著原該做的那些事。
之前珊娘就有些嫌棄他們的院子里沒個綠,如今趁著三月春,又想著這里離后面小樓遠,應該不會影響到袁長卿,便花叔買來許多花木,在前院里折騰了起來。
前院的地上原是以青磚配著鵝卵石鋪了一地致花紋的,珊娘舍不得破壞掉,便人把新買來的垂海棠種在花缸里,放在那廊下的臺階旁。又人燒了些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花盆,再計算著開花的季節,沿著那抄手游廊種了一圈的各花草,務必保證哪個時節院子里都有花開。
袁長卿拿著書從角門進來時,珊娘正跟花叔討論著,是再買幾只大花缸種上幾株蠟梅,還是干脆狠狠心,把東南角的地磚給撬了,直接種在地上。兩人都背對著角門,誰也沒看到袁長卿進來,直到袁長卿的聲音忽然在他們背后響起。
“這不是那只撿回來的筆洗嗎?”
珊娘一回頭,便只見袁長卿手里拿著那只青釉裂紋筆洗,正低頭看著才剛種進筆洗里的一叢銅錢草。
“竟還可以這樣玩兒?”袁長卿抬頭看向。這只筆洗是他們在收拾小木樓時從角落里找出來的,許是前一個主人落在那里的,看著灰撲撲的很不好看。如今種上一叢碧綠的銅錢草,倒襯得那灰青一下子亮眼起來了。
珊娘看著他眨了眨眼,回頭問著正好從屋里出來的六安:“什麼時辰了?”
六安挑著簾子往那條案上看了看,回頭笑道:“巳初三刻。”如今不用在心里把鐘上的西洋時間和大周通用的時辰來回倒算著,也能一口報出時辰了。
珊娘頓時沖著袁長卿一陣挑眉,“你怎麼回來了?”算算他進書房前后都還不到兩刻鐘呢!
袁長卿也不答話,拿著那只種著銅錢草的筆洗,轉又從角門出去了。
看著他的背影,珊娘忍不住搖了搖頭。如今是不去后面打擾袁長卿了,偏袁長卿倒跟坐不住似的,隔三岔五便要往前院跑一回。
撿起被袁長卿打斷的話題,珊娘跟花叔才剛商量定,一回,便看到袁長卿握著那卷書又踱了過來。
“這回又怎麼了?”珊娘迎過去問道。
“哦,我想跟你說,比起蠟梅,我倒更想要個花架子。”袁長卿一指院子中央那只從花園里移過來的石圓桌,“就搭在這上面,正好配這張石桌。”
珊娘嘆氣道:“你好好看你的書行不?這些哪用得著你心!”
“可我想要一個花架子,然后種一架子的紫藤……”
“行行行,我替你弄個花架子,再種上紫藤!”珊娘推著他,“我在你那里,你說我擾得你不能安靜看書,如今我不去打擾你,你怎麼倒老往外跑了!”
袁長卿故意拖著腳,扭頭湊到耳旁小聲道:“我才發現,你不在我那里,我反而更不容易專心。要不,你還是過來吧。”
珊娘:“……”
袁長卿原就有博聞強記的本事,且他老師給他打下的基礎也極是扎實,如今不過是按照林二先生的布置把那些功課再加強一遍而已。他心里對自己極有把握,加上想要在珊娘面前顯擺他的舉重若輕,便故意裝出一副淡定從容的模樣,看一遍書,倒要出去溜上兩圈……
若說別人家的考生就差要頭懸梁錐刺骨了,珊娘看自家的這個考生,卻是怎麼看怎麼覺得他是在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偏所知道的那個“未來”如今又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考生家……屬,珊娘心里好一陣為難,既怕催著他去看書,是給了他太多的力,又怕他自信心過了頭,倒自己把自己給絆一跤……
如此這般的糾結中,下場的日子漸漸臨近了。
終于,轉眼便是四月初八了。一早,五老爺就帶著五太太侯瑞侯玦小全哥兒全都殺了過來。一家人忙忙碌碌地替袁長卿收拾著考箱等。五老爺生怕出什麼紕,早早就找林二先生打聽了,且還特特列了一張長長的備清單,侯瑞念著,他則一樣樣地仔細核對著。五太太和珊娘不過去,便替袁長卿收拾著各種吃食。
圣元革新后,大周的科舉制度也革新了。原本前后共要考九天的春闈,如今只需要考三天時間。但這三天里,人仍是要被關在貢院里苦熬的。珊娘做了許多新鮮的吃食,正在仔細囑咐著袁長卿注意飲食起居時,大忽然跑進來稟報,說是來了個客人,是來給大爺送考的。
珊娘一陣皺眉,以為是袁家人假惺惺地過來作態的,大卻說不是。
袁長卿迎出去時,珊娘不放心,便匿在二門后悄悄往前廳看了看。就只見前廳門前站著好幾個帶刀的侍衛。廊下一個年約二十七八歲的青年,正側頭跟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說著話。
那青年珊娘不認識,那年倒是老人——五皇子周崇。
珊娘頓時一眨眼,悄悄退了回去。若沒猜錯,來人應該就是當今的太子,后來的昭文皇帝周峻了!
想著太子竟親自來給袁長卿送考,珊娘怎麼想怎麼覺得這事兒很是奇妙。前世時,便是袁長卿后來得了重用,一開始時他也并沒有太子的眼。這一世卻不知道又是哪里起了變化,倒袁長卿這麼早就得了太子的青眼……
自是不知道,前世時袁長卿一直把自己偽裝得好好的,這一世卻是因為替報復那些算計家的人,而提前太子注意到了他的于謀算。
太子在前廳并沒有呆多久,只一會兒就走了。五老爺才剛問著珊娘“誰來了”,袁長卿便帶著五皇子周崇進來了。
周崇是個不拘小節的,五老爺也是個不講規矩的,二人早在梅山鎮時就了忘年之。這會兒五老爺一時也忘了五皇子給珊娘惹的那些麻煩,只對周崇笑道:“原來五殿下也來替長生送考了。”
周崇嘿嘿一笑,閃著眼道:“今兒趕考的人多,我怕路上人人不太平,就想著好歹憑我的車駕,什麼魑魅魍魎都不敢靠前,所以就自告勇來給袁大做車夫了。”
五老爺當周崇是在說笑,珊娘聽了心里卻是“咯噔”了一下,驀地扭頭看向袁長卿。
見臉上微微變,袁長卿過去輕輕一握的手,帶著進了里屋,又對道:“沒事的,你放心,殿下都安排好了,不會有事。”又道,“等一下你們誰都不要去送我,有小五送我過去就好。還有,等貢院那里鎖了門之后,你再跟老爺太太回去住著,等我考完了再去接你。”
因袁長卿要連考三天,他們原就說好了,這三天珊娘回五老爺那里住著,等袁長卿考完出來后再去接。
珊娘一陣沉默,抬頭看著袁長卿道:“他們竟這麼大的膽子?”
袁長卿角一扯,道:“不過是路上制造一點事端,我趕不上進考場而已。我早猜到了。”又道,“我只擔心他們會借著你們生事。不過沒關系,只要我進了考場,他們也就沒理由算計你們了。而且我也跟太子殿下要了些人手,會有人在暗護著你們的,你不用擔心。”
珊娘默默看著他,忽地手用力環住他的腰,將臉在他的前道:“我不在乎你考什麼樣,但為了氣死他們,你也要考好一些!”
“這是自然。”袁長卿微笑著,低頭在的發心里輕吻了一下。想了想,忽地抬手拔了一頭發。
“嘶,”珊娘倒著氣,抬頭看向他,“你這是做什麼?”
袁長卿將的那頭發卷在手指上,笑道:“有三天看不到你,這個就當是你在陪著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