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爲王》 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
Advertisement
“夫百病之始生也,或因爲風雨、寒暑、清溼等環境;或因爲失調、喜怒、縱慾等心理生理的變化;也有飲食起居的病從口。但老夫卻從未聽說,由天地間的細微之所導致,君子真是思前人所未思,見前人所未見矣。”
下宮偏殿,微胖的子豹陪侍在旁,而趙無恤則與醫扁鵲在席上相對而坐。
當日與趙無恤初見時,這位頭髮黝黑,老而不衰的春秋第一神醫擺足了長輩的譜。可如今,扁鵲卻面肅穆,一副教子的模樣,巍巍地就要向趙無恤施禮。
趙無恤不敢託大,連忙恭敬地對拜道:“先生乃是天下第一名醫,還是靈子之師,再說此話,是想煞小子麼?”
事,還得從昨日的鄉醫館裡說起。
當時,趙無恤一番要救死扶傷的宣言,以及醫館裡的種種新奇舉措,都讓子和子豹十分詫異。倆人當場擊節讚歎,並向無恤請教這些舉措的意義何在?
無恤也沒想到,自己向他們演示的東西,連醫扁鵲都從未教過!
比如消毒,比如綁石膏夾板……
於是兩人茅塞頓開,一時間對無恤驚爲天人,先是盡心盡力幫他完善醫館的制,還親自手治療病卒。到了傍晚,子豹留了下來,而子則飛一般乘車回了下宮,將這件事告知醫扁鵲。
第二日,趙鞅派人來告,說是有事要無恤過去商議。到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關於樂祁獲釋的消息,還有趙氏的一些領邑大夫前來述職和探趙鞅,所以趙鞅讓無恤來與他們個面。
趙無恤覺得,趙鞅,似乎是在爲把自己推向前臺做準備。
他剛和趙鞅及大夫們商議完事,出了殿門,便被雙目放的醫扁鵲給拉住了。非要他再將昨日闡述的“細蠱說”再講述一遍。
當時扁鵲面激地說道:“君子可知道,此說解開了傷者中,有的結痂好轉,有的傷口潰爛死亡這一千古難解之謎!可謂是造福萬民。功在千秋矣!”
趙無恤咋舌,有這麼誇張?
在一柱清晨的下,他指點著芒裡的那些塵埃道:“先生請看,這下的細微塵,是不是很多?其實。在看似純淨的空氣裡、清水裡,到充斥著這些東西,甚至還有更小的,眼無法看見。我稱之爲‘細蠱’,他們就是造創傷後續病癥的原因!”
“細蠱”,是趙無恤用來涵蓋細菌、病毒等微生的稱呼。
他從子、子豹口中得知,數十年前,來自秦國的名醫醫和,在給晉平公治病時,就提出過看不見不著的“蠱”是一些病癥的病原。可以視爲中國古代最原始的“病菌說”。可惜,這一已經初步化的學說沒有進一步發展,而是變了象化的“邪氣說”。
“從字面上看,蠱,腹中之蟲也。先生請看,皿中本來只有食,其餘什麼都沒有,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後,卻會發黴,這就是細蠱在起作用。一旦過污染的食了人。就會生出許多微小的蟲來,引發腹瀉、痢疾等病癥。”
這一結合,所有人都懂了。
趙無恤就用這種通俗的說法,來對扁鵲加以解釋。瞧著這位神醫一邊不斷頷首,一邊用筆認真在簡冊上抄錄的模樣,他一時間也覺有些奇妙。
自己這個醫盲,竟然在給扁鵲,給先秦第一名醫上課?
Advertisement
現在沒有顯微鏡,連明玻璃都沒有。無恤也暫時造不出來。所以他自然無法驗證那些最細小的“細蠱”存在,頂多用燒製的曲頸瓷瓶,模擬下斯德的湯實驗。
但中醫本來就是信奉經驗主義的,所謂的邪氣,所謂的,都是很象的東西,無人能驗證。
“在鄉,葛、麻布製作的‘繃帶’,還有傷卒們的被褥,要用滾水煮過,放在下曬乾,才能再次使用,這是爲防止細蠱留存在織上。醫館中,也要讓人每日清理一番,關鍵位置還要潑上醋,防止疾疫。對於傷卒,家眷或青壯子來細心照料,他們的傷口,要用摻了麻椒的濃鹽水拭,謂之爲消毒。”
趙無恤新設置的醫館中,除了重傷不治死了十餘人外,其餘輕傷的衆人都過了危險期。一般而言,創傷後的病死率,至也有三分之一,在他這些措施的作用下,病死率低於百分之十!
所以,按照中醫的一貫邏輯,只要行之有效,就可能是對的。而扁鵲這位世間第一名醫,好奇心和求知慾都很旺盛,他毫沒有門戶之見,在追問了些細節後,便結合以往治病的經歷,便將這一新的理念全盤接,化爲己用了。
一時間,扁鵲沉思了起來,用新近得知的“細蠱致病說”重新審視昨日爲樂祁診斷時得出的結論。
“那要如君子所說,這世間所有上,豈不是都有細蠱,都有可能致病?麥餅上,被褥上,手上,上,水中……”子豹看著面前那一盞清水,目不由得有些恐懼。
子豹不僅有些貪財,還有點怕死,他學醫十六載,本以爲已經學到了夫子的本事,那些疾病無法近,能活到**十歲。誰知今日一聽,他才察覺到,世間都是能致命的“細蠱”,甚至此刻他的口腔、腸胃裡,也麻麻全都是。
集恐懼癥一發作,子豹頓時滿頭大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搭在桌子上的手也像是被燙著似的挪開了,生怕自己立刻患病死去……
無恤笑著安他道:“非也非也,世上多數的細蠱卻是不致病的。比如說釀酒、漿水,它們之所以能夠發酵,靠的就是一種做酵母的細蠱在作用。何況,正如我方纔所說的,細蠱可以被濃酒、濃醋、鹽水、滾水等殺滅,所以子豹不必擔心。”
趙無恤對子豹,可謂是很客氣。
雖然他這會理論一套一套的,其實都是前世的一些小常識,若是讓他親自手爲病卒們治病。卻是無從下手的,所以才需要請子和子豹協助一二。
鄉的軍醫制已經初見效,無恤準備說服趙鞅和郵無正,推廣到整個趙氏軍隊裡。但條例可以完善。技藝高超的醫者了十年八年,卻培養不出來。下宮的瘍醫們,趙無恤覺得,還沒有能挑得起大梁的。
所以,他一度產生了留下扁鵲的心思。而趙鞅爲自家人的命考慮,也有此意。
但醫扁鵲去意已決,明說了自己不會呆在晉國,也不會服侍趙氏。別看他現在很謙虛,笑呵呵的,其實據樂靈子說,他的脾氣卻倔得跟頭牛似的,趙氏對於這位救命恩人,卻也不好強留。
所以,趙無恤便將主意打到了扁鵲的兩名弟子頭上。
據他觀察。還有樂靈子,子其人,喜歡沉默著做事,一心致力於提高醫和侍奉扁鵲上。趙無恤雖然欣賞其爲人,但幾次試探,此人都油鹽不進。
Advertisement
至於子豹,則簡單多了,這個有些貪圖財貨的中年男子,在趙無恤腆著臉學著樂靈子,喊了聲師兄後。便寵若驚。趙無恤又進一步提出,讓他留在趙氏作爲首席醫,同時還兼領本來要賜予扁鵲的那四萬畝田地,作爲養邑。子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留下了。
以後有樂靈子,外有子豹,兩個扁鵲的高徒在旁作爲用醫生,無恤覺得,是趙氏人的平均壽命,都會提升一大截。
“有了靈子。以後子嗣難產什麼的,就再也不必擔心了……”
不過,想到靈子,趙無恤又爲到默默的哀傷和心疼。
換了往常,對醫十分興趣的樂靈子,想必會陪坐在無恤邊,好奇地眨著眼睛細聽,提出自己的見解吧。但此時此刻,恐怕沒有毫的心……
雖然在趙、範暗中達和解後,樂祁的釋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期間還得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準備,大概要拖到十月底才能結束。
但醫扁鵲宮爲樂祁診治,卻查明瞭他的病癥。
“拖得太久了,待我爲其切脈觀時,才發覺他病竈已膏肓,無法醫治了……”
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而膏肓主要是指疾病部位很深而且蔽。古人認爲如果患這樣的病,用藥、鍼灸等治法都不能起什麼作用了。
回到春秋後,趙無恤才知道,所謂的《扁鵲見蔡桓公》尚未發生,蔡國沒有桓公,甚至連這個故事是真是假,都值得懷疑。而病膏肓一詞,反倒是八十年前,秦國的名醫醫緩爲晉景公治病時所說。
“惜哉樂伯,恐怕活不到明歲了……”總之,扁鵲已經爲樂祁提前宣佈了亡期,他都不能救,放眼天下,恐怕無人能治了。
所以,樂靈子此時正留在虒祁宮,說是要陪伴在樂祁旁,再也不離開一刻。
趙無恤暗暗想道:“樂伯曾說過,唯一的願,就是能回到宋國,吃一吃泗上的鱸魚燴。等他從虒祁宮中出來後,我要向父親請命,今年之,由我親自送他和靈子歸宋,也算盡一下爲人婿的責任……”
然而就在這時,沉已久的扁鵲卻猛地一拍大,從席上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