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太愛湊熱鬧了

23.4% / 137/585

真是因為冷宮地方大,上宮多的是荒地,十公主才選了冷宮種青蒿嗎?

皇后握住李絮替位的手,小人兒就干脆與的手握著,跟說話時,還搖著的手撒,一雙有靈氣的眼睛撲閃撲閃的。

皇后兒緣薄,膝下至今無子嗣,所以才會極疼楊貴嬪所出的月兒。

這會兒上十公主含笑的眼眸,想著膝下若是有所出,也會如這般聰慧靈氣吧?

知道答應李絮在冷宮種青蒿,可能會招惹麻煩,皇后還是和煦的沖笑笑:“好吧,你父皇都已經應下了讓你在宮里挑地方,母后也不好說什麼。”

“公主覺得冷宮是合適種青蒿的地方,那本宮讓桂公公跟著公主先去冷宮瞧瞧。”

皇后吩咐一旁的桂公公:“十公主哪知道冷宮是什麼地方?你跟著小十去一趟冷宮,別讓被嚇到了。”

除了獻道書被傳召那次,這還是李絮第二次來南薰殿。

心里皇后娘娘雍容華貴,高不可攀,也是借著給皇后推拿導引,才敢說出想在冷宮圈地種青蒿。

皇后娘娘不但答應了荒誕不經的要求,還吩咐桂公公跟著去冷宮看看,不能讓被嚇著了。

叮囑桂公公時,凝在上的目,真的像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那種關心。

自稱一聲母后,李絮也就順著桿子往上爬,躬一禮道:“那兒臣謝過母后了!”

小十借著種青蒿,想到了冷宮那些暗無天日的人,皇后只覺得十公主小小年紀,已經懂得施恩于人。

上有大唐公主的氣度!

皇后本就覺得與李絮投緣,李絮施完禮還俏皮的沖笑笑,皇后更是覺愿意與多親近幾分。

頭發只用兩帶扎了小揪揪,穿得素面朝天,皇后出手疼的小揪揪。

“去吧,要記得常來給母后問安,有空多來南薰殿走。”

“是,記住了!”

絮甜甜的沖皇后笑,乖巧的應下,跟在桂公公和孫醫正后出了南薰殿。

他的小徒兒到底要玩什麼花樣?

好端端的,怎麼突然對冷宮起了興致?

有桂公公在一旁跟著,孫醫正不好問李絮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只能對眉弄眼,李絮卻裝作看不到。

孫醫正更好奇了!

“咳!”

他清了清嗓子:“用青蒿研制治瘧疾的藥,關系重大,老夫也要跟去冷宮瞧瞧,看冷宮的荒地適不適合種藥。”

小公主要將青蒿種去冷宮,桂公公只覺得有些胡來,但奈何皇后娘娘愿意寵小公主,他只能跟著跑一趟。

冷宮那種晦氣的地方,對他來說是一樁苦差事。

孫醫正愿意跟著去一趟,桂公公覺得最好不過,哪有不應允的。

絮卻覺得老頭兒太湊熱鬧了!

杜太醫和師兄王梓青都出宮辦差了,太醫院也沒有多人值守。

他非要跟去冷宮,李絮只得拼命給他使眼,意思是跟著看好戲就,千萬別手壞了的大事兒。

從南薰殿到上宮好長一段路,李絮跟著桂公公走到上宮時,已經快日暮西斜。

宮的管事,得知皇后娘娘邊的桂公公來了冷宮,忙迎出來。

“桂總管親自來冷宮,可是皇后娘娘有吩咐?”

“陛下讓小公主在宮中挑個地方種藥材,小公主看中了上宮。”

桂公公看一眼點頭哈腰的老太監:“咱家是奉了皇后娘娘之命,領著小公主來上宮看看。”

桂公公一說這話,上宮管事的太監就猜到了李絮的份,他給李絮見完禮后,面猶豫之

“十公主怎麼會挑了冷宮種藥材?”

宮的管事太監猶疑不決,李絮也在暗暗觀察他。

柳云鶯說往徐才人飯食里下藥的兩個太監,一個是老太監,另一個是年歲輕些的太監,因為兩個太監說娘親是瘋婆子,柳云鶯還用石子擲了老太監的彎。

從這個上宮管事出來迎接桂公公時,李絮就一直在悄悄觀察他走路的姿勢,仔細看他走路除了慢一些沒什麼異樣。

但又如何逃得過一個通人骨骼大夫的目

的判斷,這個管事出來迎接桂公公時,走路的姿勢極不自然,臉上的表也古怪,分明是在忍著他膝彎的疼痛。

“本公主以為上宮地方大,多荒地,合適種藥材。”

短人矮氣勢卻足,從袖籠里取出那塊玄宗給的令牌:“怎麼,這位管事公公是要質疑本公主的決定嗎?”

“奴才不敢!”

看到明晃晃,寫著如朕親臨的令牌,管事太監嚇了一大跳,忙打開上宮的大門,安排侍衛跟著李絮和桂公公他們一行人。

冷宮清寂,四是頹垣殘壁,園子里雜草瘋長!

走著走著還能聽到院墻有哭聲,怪瘆人的,也就是有侍衛跟著,桂公公才覺得安心了些。

皇后極喜歡李絮,桂公公也稀罕小公主。

見李絮蹲在草叢里拔野草,還興致盈然的看來看去。

他跟孫醫正商量:“太醫正也勸勸小公主,另選個地方種藥材吧?這冷宮大是大,離太醫院和九玄宮都遠了些,這地方瞧著晦氣,別嚇壞了小公主。”

宮的管事元公公,聽到桂公公在勸太醫正,頓時狠狠松了一口氣。

不等孫醫正說話,他看著蹲在草叢里的李絮,急道:“太醫正,冷宮多蛇蟲鼠蟻,草叢里常有蛇躥出來,不能再往里走了!”

“哦,是嗎?有蛇?”

孫醫正走到李邊,接過扯的一叢野草:“這玩意兒扛板歸,別名蛇不過,蛇見了都要繞著走的,老夫的徒兒整日跟藥材為伍,徒手抓蛇也是不懼的。”

“還有這個,這也是好東西啊!”

孫醫正拔了腳旁一株野草,給他們看:“這玩意兒車轱轆草,最是利水滲,能治水腫脹滿,痰熱咳。”

“這位公公有沒有淋瀝不暢啊?扯此草煎服,可治淋瀝不暢!”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