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又幫母妃爭寵了》 第225章 朝他伸出了魔爪
Advertisement
自從李絮將高才人編撰的話本子給王元寶的書局刊印,那位京城首富按冊給付稿費,和沄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有一筆不錯的收益。
雅軒閣的日子過得松活多了!
以前只想守著沄兒平安長大,如今在劉賢妃和小公主的庇護下們母子活得滋潤,還能做自己興致的事兒,不至于在這宮里磨了歲月。
整個人容煥發了。
因此日常教十三皇子的,是長大了一定要疼小皇姐,要對他家皇姐言聽計從。
李絮說要幫個小忙,高才人忙不迭的答應了:“嬪妾和沄兒是公主的人,雅軒閣有什麼看得上的,只管搬走,嬪妾絕無二話。”
“搬沄兒搬沄兒吧!”
聽了他母妃的話,十三皇子眸眼發亮,纏著李絮:“皇姐看得上沄兒的吧?賣得了萌打得了滾,皇姐快將沄兒搬回去,跟遙遙一起養著。”
“沄兒可嫉妒遙遙了,天天有魚娘娘陪著,還能養小兔子和小鹿,沄兒也要被皇姐搬回去養著。”
高才人簡直沒法兒看!
沄兒跟濰兒混得了,學了他上那一套,這個母妃要招架不住了。
生生將這種出書香世家的才,了一個不時朝頑皮小子出魔爪的人。
這會兒高才人朝沄兒出了魔爪,將他再次從李絮上拉下來:“沄兒出去玩,母妃要跟你小皇姐說話。”
“母妃壞,要自個霸占著小皇姐,吃獨食兒……”
沄兒手蹬反抗,被高才人邊的婆子拽了出去,李絮不失笑:“十三皇弟這是跟濰兒混了,將他那套學到手了。”
“誰說不是呢,跟皮猴兒一樣,一天不揍要上房揭瓦,爬完年送去學,嬪妾還能省些心。”
冬日里的天暗得早,這會兒外邊暮沉沉,氣溫又降了些。
李絮從上宮跑到南薰殿,又跑來雅軒閣,帶著的暖手爐早涼了,小手冷冷涼涼的。
高才人出大手掌握住的小手,替捂著:“嬪妾將沄兒那個搗的支開了,公主有什麼事兒盡管吩咐嬪妾。”
“想要高娘娘幫著編一個話本子。”
高才人點頭,一副無不應允,樂意效勞的神。
李絮忙補充道:“這個話本子不是用來在市面上流通的,而是另有它用,還是老規矩,說綱要,高娘娘負責編撰。”
“不知娘娘可愿意犯這個險?”
高才人不太能明白:“為何編這個話本子是在犯險?”
李絮于是開始跟說故事大概的走向,一個高門大戶人家,有兄弟幾個,膝下各有兒,府里宴請賓客,主的堂妹有壞心眼兒,用下作手段對付。
Advertisement
高才人只覺得這個故事的格局小了些,是后宅那些不流的謀算計,但越聽下去,就越覺得不對勁兒。
這個話本子綱要雖沒有說是曲水流觴宴,但跟淑妃辦的那場重賞宴全對上了。
以高才人的聰慧,自然知道寧王府怕是又招惹上了眼前的小公主。
記錄著李絮說的綱要,忍不住開口問:“寧王府又做了什麼?”
李絮沒有回答高才人的話,反而問出了在心底的疑。
“寧王府的事,不知高娘娘知道多?吉安的生母可是寧王妃?”
“不是,吉安是妾室所生。”
高才人將知道的告訴李絮:“聽說吉安的生母,是寧王妃的陪嫁丫鬟,因為這個,庶出的吉安才養在王妃邊,視如己出。”
“好一個視如己出?將養得這麼蠢,當一枚棋子在宮里攪來攪去,想將宮中攪一灘混水。”
李絮嘲諷道:“沒有用了,便當一枚用來對付李臨淮的棄子。”
“京中近來有傳言,曲水流觴宴那日撞破吉安衫不整的,不是淑妃娘娘邊的太監,而是父皇派到邊的左衛侍郎大人。”
李絮冷笑:“既然本公主的王伯,將已失清名的吉安當對付完就扔的棄子,那不如用這枚棄子還寧王府以。”
“畢竟賞荷宴那日,寧王伯可是答應了,不會跟這種小孩子一般計較。”
李絮神莫測笑笑:“各憑手段,技不如人輸了也沒臉喊冤,娘娘以為呢?”
看來,一直護著小公主的那位左衛侍郎大人,在小公主心里很重要。
當初公主也是這般護著和沄兒的。
如此,才在滿是荊棘陷阱的后宮中,給們母子開辟出了一條路。
“你啊,最護短了!”
知道要寫什麼話本子了,高才人擱下筆再次握住的手:“不過是寫個含沙影的話本子,嬪妾愿意的,嬪妾和沄兒是跟公主綁在一繩上的螞蚱,自是有難同擔有福同,再說皇上極看嬪妾編的話本子,如今的雅軒閣也不是那麼好欺負。”
李絮就知道,高娘娘上既有出書香世家的文雅,也極為義氣。
怎麼舍得自己護住的高娘娘和沄兒有閃失?
李絮拍板道:“娘娘只管可著勁兒按給的綱要編,編好的話本子匿名給用,保管這把火燒不到娘娘上。”
高手過招,殺人于無形!
話本子也可以派上用場。
高才人自是信李絮的,忙欣然應允了。
李絮以為編這個話本子總要兩日的功夫,卻沒想到高才人得知是急用的,連夜趕工。
Advertisement
第二天李絮一早起來,柳云鶯接了雅軒閣送來的話本子,興沖沖遞到李絮面前。
“高才人連夜編撰好了,請小主子過目。”
李絮接過話本子翻了翻,看到最后一頁,才舍得放下來。
明明是個俗套得不行的故事,但通過高才人的文筆潤,將壞人寫得面目可憎,恨不得跳進話本子里幫著踩一腳。
將人的胃口吊到極致了,既能看出是吉安在曲水流觴宴干下的事兒,又挑不出錯是在含沙影針對寧王府。
這個話本子一旦在京城流傳,寧王府要不反蝕一把米了。
王伯還想用吉安這枚棄子來對付,等此事在京城市井街巷流傳開來,寧王府面盡失的時候,王伯的臉必定很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