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又幫母妃爭寵了》 第232章 有人不要臉了
Advertisement
臨近年關,京城飄雪了!
除了耐寒的菘菜,鮮瓜果蔬菜。
京城月樓推出一道如意菜,吃起來脆脆爽爽,清甜解膩,姜皎的外甥李林甫在月樓吃過一回,念念不忘。
他近來能新遷太子渝德一職,都是托了他舅父姜皎與源家是姻親的緣故,善于逢迎的他,馬上花大價錢買了一籃子如意菜,讓他舅父拎進宮送給皇上嘗鮮。
因為張說總算在飄雪前,奉旨京接任兵部尚書一職,玄宗心頭大悅,召了幾位常出書房的重臣,在興慶殿暖閣賞梅,烹茶煮酒。
“前些天沉沉的,看著要下雪的樣子,但天公作,這兩日才飄起了雪沫子,可見張卿回京接任兵部尚書一職,是天意如此!”
楊公公指揮著小太監將煮好的酒端到各位大人面前,一杯暖酒下肚,玄宗意味深長環視了眾人一圈。
“張說京,朕邊又添了一位賢臣。”
張說是京后才知道,此次他能調職回京,竟跟十公主有關。
聽說是張嘉貞栽在了那位小公主上,陛下這才起意調他回京職,與張嘉貞分庭抗禮。
不等張嘉貞表態,張說謙卑的端起酒杯:“以后還要多多仰仗張大人,下敬大人一杯。”
“都是替圣上辦差,何來仰仗一說?”
被玄宗勒令養病了一段時日,張嘉貞識趣多了。
他舉起酒杯回敬:“賢弟太客氣了!”
源乾曜觀察著暖閣暗流涌,二張無形之中推盞過招。
善于察言觀的姜皎,則端起酒杯活躍氣氛。
“二位大人真是一見如故啊,都是朝堂的肱之臣,以后齊心協力替圣上分憂,定然能傳為一段佳話。”
賞著暖閣外幽幽初綻的梅花,姜皎討巧道:“恭喜圣上又添了一位賢臣,這樣的好日子,該添樣別致的小菜下酒。”
玄宗也算了解姜皎此人,他這麼說,一定又搜羅到了什麼新奇的好東西。
他看著姜皎,姜皎也不賣關子了。
跑出暖閣,將寄存在偏殿的籃子拎進來,一臉喜氣道:“下雪天沒什麼蔬菜瓜果,這道菜清甜解膩,脆脆爽爽,只有京城的大酒樓能吃到,是臣好不容易弄來了這麼一籃子。”
姜皎將籃子揭開,白白芽尖帶綠的一籃子菜,在剛回京城的張說看來,的確極為養眼。
但站在玄宗側的楊公公,卻鄙夷的勾了勾角。
冬以來陛下進食了很多鹿,從上宮種植出如意菜后,小公主早獻來興慶殿,讓膳房變著花樣做給皇上嘗鮮。
膳房都能變換如意菜的十來種做法了,姜皎竟獻寶似的拎了這麼一籃子進宮?
Advertisement
見玄宗沒有揭破的意思,楊公公知道自家主子念在姜皎一片熱心,不打算拆他的臺,所以也就不聲的站在玄宗側。
偏姜皎對風靡宮的如意菜并不知,還將白白冒綠尖的一團菜揀出來,擱進茶盤旁的空碟子里。
他邀功道:“此菜似羊脂白玉,芽尖冒綠,如翡翠,取名如意菜。”
姜皎以為如意菜的名字很是吉利,繼續滔滔不絕說下去。
“臣問過月樓的廚子,如意菜的做法不,與一起菜,既有香味兒又有爽脆的口,還能與菠菜一起炒,白綠相間澤極為養眼,如意菜條,如意菜蛋,涼拌此菜味也甚好。”
李絮拎了個小籃子站在暖閣門口的屏風后,聽到姜皎口若懸河介紹如意菜的種種好,說得天上有地下無,不悄悄兒抿笑了。
只提供了一個名字,這個王元寶竟將普通的豆芽,弄出如此多花樣和說法,連楚國公姜皎也將這菜當了稀罕的寶貝。
那籃子里這些?
說實在的,李絮跟姜皎過招了幾次,每次都將他氣得夠嗆。
姜皎除了執意逢迎太子哥哥,好像也沒有干過什麼太缺德的壞事兒,李絮站在屏風后,想著要不要給他留幾分面子呢?
聽完姜皎滔滔不絕的介紹,源乾曜發話了:“月樓的廚子刨制菜品一絕,下回沐休約幾位大人也去嘗嘗這道如意菜。”
誰能知道,風靡京城的如意菜,其實出自上宮呢?
小公主常讓楊青送如意菜來興慶殿,守門的小太監跟楊青混了,連他也嘗過鮮。
這會兒聽到里邊的靜,忍不住憋著笑。
當然也是因為玄宗說過,李絮來興慶殿不用通傳,又加上今日不是圣上在書房議朝事,而是約了幾位大人賞酒烹茶,小太監才會放李絮進暖閣。
小公公憋笑,李絮頓時朝他眉弄眼,意思是不能讓里邊的人知道他們在笑姜皎獻如意菜的事兒。
算了!
還是給姜皎幾分面吧!
李絮想了想,拎著籃子打算退回暖閣外。
屋,姜皎接了源乾曜的話:“月樓的菜做得好,還是京城消息最靈通的地方,臣聽說前些日子,寧王府那位小縣主在月樓暈厥過去。”
玄宗有勒令吉安好好在寧王府養病,也就不計較為朝廷重臣的姜皎突然碎,聽到這事兒不由得蹙眉。
“哦,吉安怎麼暈過去了?”
“臣也不太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姜皎言又止:“聽臣的孫兒說,好像是月樓的說書先生講了一個話本子,像是在含沙影寧王府,因此惹得出門散心的縣主氣怒攻心,當場暈厥了過去。”
Advertisement
說書的講話本子在含沙影針對皇親國戚,此事可大可小,當今皇上與寧王兄弟和睦,傳到他這兒算是大事了。
知道其實是寧王府先挑的頭,將軍府只是在反擊,源乾曜看向說話說一半的姜皎,不由得有些失了。
當初就是看姜皎此人,雖無大智慧,卻也甚得圣心,楚國公府算是安穩富貴之家。
他才會愿意跟姜家結親的。
可楚國公非要跟九玄宮那位小公主過不去。
變著法子替寧王府說話,這是近來與寧王暗中有往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