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又幫母妃爭寵了》 第262章 廢物不該活著
Advertisement
“誰說不是呢,嬪妾也不過當初多照應了們母幾分,那孩子知道恩,皇兒和嬪妾被人構陷時,是救嬪妾母子于水火中,還救過月兒的命。”
楊貴嬪神溫婉:“嬪妾不能為那孩子做什麼,心心念念想著,將當自個的孩子疼惜,三哥和月兒有的,也不能了的。”
“十公主年歲尚小,都知道以誠待人,嬪妾當初宮時,多虧皇后娘娘照應,嬪妾才有了一雙兒。”
楊貴嬪神從容跪在地上:“一宮門似海深,進了這大明宮中,為子命運如何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因此嬪妾能有現在的境遇,沒有一日不恩娘娘的恩德,沒有一日不慶幸大明宮的皇后是娘娘這般賢良大度的。”
“嬪妾可以在此立誓,絕無害娘娘的心思。”
楊貴嬪跪伏在地:“嬪妾已經查到了,嬪妾宮里吊死的那個宮,家人近來收了好大一筆錢銀,因此請娘娘千萬不能中了人的挑撥算計。”
“月兒和小十好,嬪妾曾問過小十,為何跟兄弟姐妹們能和睦相?娘娘猜小十怎麼說?”
“小十告訴嬪妾,生于皇家,活在這深宮中的人都不容易,因此更該抱團取暖,相互扶持。”
楊貴嬪仰頭,目真誠看向皇后:“孩子們如此,嬪妾和娘娘更該如此,娘娘以為呢?”
王皇后面有愧,終被楊貴嬪誠摯的態度打了,先前因為春霞心存的那點疑慮一時煙消云散。
手扶住楊貴嬪:“妹妹快起,妹妹的心意,本宮知道了。”
“嬪妾有罪!那個宮,的確是嬪妾平日里管束不力,疏忽之下才讓人鉆了空子,嬪妾以后定會好好管束清醉閣的人,不會讓昨晚賞燈的事再發生。”
與皇后兩手握,楊貴嬪低聲音道:“嬪妾還要告訴娘娘一個,嬪妾已經答應張尚書,待月兒及笄后與他的次子張垍議親。”
皇后知道楊貴嬪走這一步棋,定是因為昨晚被構陷之事,覺得不能在朝中沒有助力。
這麼做,其實也是為了。
王皇后慨道:“妹妹何至于此?”
“當年嬪妾懷上皇兒時,正值陛下與太平公主爭權之際,陛下為了不引起太平公主忌憚,想讓嬪妾落胎,是張說在陛下面前進言,嬪妾才保住了肚子里的孩子。”
“再說嬪妾都打探清楚了,尚書府家風甚好,想來張尚書的次子也一定出,提前為月兒定下這門親事,沒什麼不好。”
楊貴嬪深有:“嬪妾以前覺得,只要在這宮里安分守己便好,但經過昨晚元宵燈會一事,嬪妾不想與娘娘再腹背敵……”
Advertisement
楊貴嬪和皇后推心置腹時,含冰殿那邊,打探完消息的恪兒步履匆匆進了武婕妤寢殿。
見恪兒面凝重,武婕妤心頭涌上一抹不好的預。
讓恪兒扶著坐起來,面蒼白道:“說吧,昨夜元宵燈會劫持十公主的究竟是何人?”
“跟娘娘猜測的差不多!”
恪兒艱難的開口,吐出幾個字:“永和郡馬。”
“奴婢打探到,郡馬背著娘娘干了好些年拐賣孩的勾當了,他手下有人擺攤,有人在暗中盯梢,專挑模樣長得好的孩兒下手。”
恪兒跟武婕妤說打聽到的來龍去脈:“公主邊有左羽林將軍家的四公子護衛,本不會落郡馬手中,但他手下拐賣公主的那個婦人,自作聰明將自家差不多大的兒推出去混淆視線,趁著踏歌時人擁,將公主弄暈給綁走了。”
“將軍家那位四公子,可是陛下邊的親衛,他是個厲害的,察覺到不對勁佯裝沒有識破對方計,追著那個跟公主差不多的孩子順藤瓜,就查到了大慈恩寺。”
“最可恨的是,事敗后,永和郡馬不想著逃走撇清干系,竟還跑回去拿匕首劫持公主威脅羽林衛,然后就被抓了個正著。”
“一同被綁的,還有張尚書家的孫兒,因此張尚書一怒之下宮請罪,向陛下狀告永和郡馬。”
恪兒越說越氣惱:“公主傷了驚嚇,陛下見過張大人后,已經出宮趕去玉真觀,永和郡主是娘娘的至親,奴婢琢磨著這事兒郡馬要牽連娘娘。”
何止是牽連,簡直要致于死地啊!
一個張尚書家的孫兒還不夠,連都不敢招惹的十公主,永和郡馬也敢綁?
先是左羽林將軍家的四公子進宮,接著是兵部尚書張大人宮請罪,明顯就是去了玉真觀的十公主在拿此事替皇后反擊。
而偏偏,永和郡馬幫們遞了把刀捅自己。
武婕妤倚在枕上好一會兒,才緩過一口氣:“本宮肚子里的皇兒白死了!”
“這些年本宮沒拿錢銀補永和,奈何郡馬染上賭癮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本宮早說過,讓管束著郡馬安安分分,待本宮統領后宮那日,自會助他們夫妻離開大慈恩寺。”
武婕妤恨聲道:“可永和是個廢,連郡馬也管不住,不思施恩圖報,還給本宮在背后捅了天大的簍子。”
“到底是本宮念在親的份上,太過心慈手了。”
武婕妤眸幽幽:“廢就不該活著。”
想到費了那麼大的勁,糟踐了自個的子,竟換來這麼一個結果,武婕妤只覺得中涌上一腥甜。
Advertisement
連靠在枕上的力氣也沒有了,栽倒在床榻上。
武婕妤以為,畢竟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皇上縱然再寵十公主,也總要憐惜幾分。
然而這次錯估了永和郡馬綁架李絮一事,玄宗是如何怒火滔天,自從去過玉真觀后,一連幾日玄宗都沒有再踏足含冰殿。
天氣愈發暖和,玉櫻苑李絮屋外那株櫻桃樹舒開了芽袍,芽尖上出的小芽生機。
李絮趴在窗口看了一會兒,扭過見父皇還在批折子,邁著小短跑到他后,楊公公極有眼力見搬了一個矮幾,李絮爬到矮幾上夠著了玄宗的肩膀,替他推拿按。
“父皇批折子辛苦,來孝敬父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