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二百五十二章 告罪(二更)
Advertisement
福寧殿東暖閣中,晉和帝盤著坐在羅漢床上。
他眼角余瞥見李福引著姜護進門來,轉了頭,眼底含笑,招手免了姜護的請安見禮:“這麼些日子咱們君臣未曾見過面,就不要多禮了,你快來坐著陪朕說說話吧,這棋局都給你擺好了。”
姜護面上才有了些笑意。
他也順著晉和帝的話往黑漆四方小案上看過去。
墨玉棋盤擺在那里,他想起從前的許多事。
晉和帝還做東宮太子的時候,他就時常被拉到東宮去陪著晉和帝下棋。
明明棋藝一般,又非要下。
之所以選他,是因他年輕時候心思泰半放在練功和研習兵法上面,棋藝越發不進,甚至比時還要不如。
這才算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
姜護思緒戛然而止,倒沒有往羅漢床的另一邊坐過去,反倒一本正經的,還是同晉和帝先拜了禮。
晉和帝眉心微攏:“這是怎麼了?”
姜護端禮自是除了請安,還有請罪。
不過他也沒跪。
他掖著手,見完了禮,直起來:“臣今日魯莽,回城時縱馬闖街,有違定制,還請家降罪責罰。”
這種事,可大可小,本來就是看晉和帝心意而已。
往大了說,這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一直都是這樣子的,盛京中那麼多的高門士族,誰不遵從著?
也就是上回因為事急從權,又有晉和帝首肯,才軍出護送著,許趙行與姜莞快馬趕出城外,往大相國寺去見方丈大師。
反正除此之外,晉和帝在位這麼多年,確實沒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
早年間也只有姜護領兵出征,或是有了急軍八百里加急趕著送回京中,才有過此類況發生。
但要往小了說,橫豎姜護是不會傷著人的,哪怕失些分寸,弄傷了人,或是弄砸了人家街邊鋪面攤子,他也不是賠不起銀子。
晉和帝略想了想,嘆口氣:“朕當是什麼事兒,值得你這樣一本正經,把朕弄得心頭發,快坐下吧。”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
晉和帝開了口,姜護才卸了那子勁兒,往另一旁坐了過去,不過腰桿子仍舊的筆直,端的是恭敬姿態。
“是急著回京見兒吧?”
姜護大大方方的承認,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所以臣才說有罪,為了這點兒私心,違了定制,這不是著就進宮來家面前請罪了。
何況臣自幽州歸來,本該第一時間到宮里面職回話,卻先回了家中,見過孩子,才著人備車,往宮里面來。
臣確實有罪。”
晉和帝只是擺手:“說這話太生分,難道去了一趟幽州,咱們君臣之間就只剩下規矩兩個字了?
你家孩兒是個寶貝疙瘩,金珠珠,朕也有兒,怎麼不諒你為父的一顆心?
Advertisement
要是家里頭只有幾個男孩兒,都是些郎君們,誰還管他們好壞死活,任憑他們胡打海摔,要怎麼樣便怎麼樣去。
偏是膝下有這麼個明珠,怎麼著都不放心。
這是人之常,朕又豈是不近人的人?
更何況再過幾個月,你就要做朕的兒親家了,再不要說什麼請罪不請罪的話。
如今既回來了,也不急在這一時。
你且安置下來,休息兩日,再到兵部去個職,也就是了。”
他聲音又頓了下,一聲長嘆,抬眼去看姜護:“也正好,兵部這幾天鬧得不可開,太極殿上都弄得人仰馬翻。
你正好休息兩天,等兵部沒那麼了,再去職,過后也好立在金殿上,替朕鎮著。
如今你不在,底下的人都要翻天了。
你是沒瞧見,前兒顧卿和二郎兩個人都轄不住他們。”
晉和帝連連搖頭:“吵的朕頭疼。”
改行兵馬制和設立南苑都護府的事,姜護是知道的。
這麼大的事,別說昌平郡王府會飛鴿傳書來告訴,就算沒有這一層,他是朝中將領,位高權重,在幽州掌一方軍政大權的人,這種事兒總不會越過他去。
但至于說朝廷里那些人各懷鬼胎,打的是什麼主意,姜護還在幽州的時候,是懶得搭理的。
晉和帝的心意,也耐人尋味的很。
但他現在回來了——
才回家就被代了,到了宮里也只管推說不知道,等與眾人商議過,再論此事為好。
那卻不是姜護的子。
姜護回過去,與晉和帝四目相對,聲兒略低沉下去:“是為了改行兵馬制與設立南苑都護府兩件事,兵部才這樣鬧嗎?”
晉和帝瞇了瞇眼:“朕只當你遠在幽州,不曉得京城里的這些事,還想著先你休息幾天,再慢慢跟你說,或是大郎二郎到你家里去,細細說與你聽呢。”
姜護也不瞞他,直截了當就回道:“臣雖遠在幽州,但兵部也會有例行傳送的邸報,且郡王妃是個急脾氣的,時常會與臣飛鴿傳書,說起京中的好些事。
是從小被家里給縱壞了,郡王又一味的慣著,朝廷里的這些事,也會寫了信來告訴臣,只當是跟臣閑話家常,實則僭越。
所以家雖說不臣總是請罪,但臣如今回京來,怎麼能不好好在家面前告罪一回?
郡王妃是如此,臣家中諸子是不爭氣的,也給家圣人添了不的麻煩。
凡此種種,臣為人兄,為人父,無論怎麼說都該……”
“郡王妃那個脾氣,朕難道是第一天知道嗎?先帝在時,都不跟計較,反贊直爽果決,朕就更不會說什麼了。”
晉和帝語氣寡淡了不:“你再這樣左一個告罪,右一個求饒,朕便只當你這一去幽州一年多,是真的生分了。
Advertisement
至于你家里,有什麼不好?又怎麼不爭氣?
你家二郎將來承你缽,這大鄴山河,朕還指著他替朕好好鎮守呢。
你做阿耶的,倒先敗孩子的不是。”
生分不生分的,姜護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
晉和帝是明君圣主,所以對沛國公府才從無忌憚的心。
他跟晉和帝也確實有時分。
只是晉和帝高臺上走一遭,皇位一坐幾十年,他邊早不需要心的朋友,只能容得下恭敬的臣子了。
姜護稍斂心緒,也斂去眼底最真實的緒,順著晉和帝的話說了聲是:“那就聽家的,您既說臣無罪,臣倒也不怕外頭的人拿這些來說,指著臣的鼻子罵罵咧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