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混沌幻夢訣 第217章 仙姑聞道

《混沌幻夢訣》 第217章 仙姑聞道

Advertisement

清風朗月,繁星滿天,明月酒樓,燭火搖曳,熱鬧依舊。

張震與青兒飲罷,返回天字號房間,閃進了混元戒。此番夫妻歡好纏綿,激親吻,久別勝新婚,造子運熱烈無比,賢淑端莊嫵的青兒,不自放聲歌唱……

日上三桿,普照,明月酒樓,豁然酒客盈門。

明月酒樓靠窗位置,三位雲髻高挽,著羅,手橫拂塵,正品茗清談。

此三位極爲有名:中年道姑玉真公主,號玉真子,在青城山聞道;李林甫之李騰空,修廬山仙人,號騰空子;壽安公主李蟲娘,長安玉真觀奉香,號妙玄子。

三位名媛不慕榮華,好丹汞之道,常四雲遊,尋仙訪道,終拜道門,爲大唐有名道修,馳名海外。

三位道修,欣聞逍遙大仙、芙蓉仙子、紫月仙子在明月樓,便相約前來明月樓,以期得遇大仙,指點仙之道。

張震與青兒在混元戒裡,時而恩纏綿,魚水之樂,時而靜心修煉,參悟自然大道。估計外界時間已至上午,夫妻二人便神采奕奕,意氣風發,來到底樓大廳口福之慾。

老闆自然知道二位仙家喜歡吃什麼,親自手替張震夫妻端來。張震自然不敢再飲用仙酒,引起那就不好。其實飲用尋常烈酒,自有一番滋味,當可會自然之道。

張震與青兒自然注意到了三位道姑,三位道姑何嘗不傾倒於夫妻二人風采:袂飄飄,出塵若仙;帥男俊儒雅,瀟灑飄逸;好一對神仙眷。三位道姑不住芳心暗,傾慕不已。

三位道姑乃浪漫灑之人,並不拘泥於世俗禮儀。既然見到心儀之人,自然得主認識,有無機緣共同探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時不我與也。

“二位居士,無量天尊,貧道有禮了。”玉真公子左手挽拂塵,右手豎於前,拇指、食指彎曲、豎直三指,彎腰行禮道;李騰空、李蟲娘亦隨其後行禮。

張震、青兒站起來還禮,微笑道:“仙姑客氣。”

玉真道:“貧道玉真,此乃李騰空、李蟲娘道友。”

“本公子張震,夫人紫青。早聞三位仙姑大名,貌出衆,道修驚人,馳名海外,本公子與夫人著實佩服,今日方得一見,足,三位仙姑果不負勝名。”張震文縐縐的說道。

“相公說話,今日怎生變得那麼不自然?咬文嚼字,文言夾白。”青兒輕笑道。

張震不由苦笑,來到大唐世界,連談吐都變了,遂搖搖頭道:“夫人,休得無理取笑。三位仙姑,敢問找我們何事?”

李騰空道:“實不相瞞,貧道三位想認識二位居士。觀二位居士氣面相,絕非凡俗之輩,認識貴居士,乃貧道等之大幸。”

“認識三位仙姑,實屬我夫妻二人之仙緣,沾點三位仙姑之仙氣,或許將來我夫妻當有發達之日。”張震繼續閒扯,文言夾白。

青兒笑道:“三位仙姑請坐吧。相公,隨心所,合乎自然之道,自然些好。世俗禮儀,煩瑣煩人,何苦來哉!”

居士所言甚是。貧道失禮。”於是玉真、李騰空、李蟲娘,落落大方,欣然落座。

“三位仙姑,可曾進食?一道品酒品菜,如何?”張震邀請道。

“居士不必客氣,貧道早晨已服用素齋,無力再食。”玉真客氣道,李騰空、李蟲娘癡癡看著張震,忘記了迴應。

Advertisement

青兒腹誹不已,哼!三位仙姑,怕不是已喜歡上我家夫君,竟大膽豪放如斯,主上前套近乎。

玉真雖已步中年,仍冰清玉潔之,不曾過男歡,無緣驗夫妻魚水之樂的妙。但沒吃過豬,亦見過豬跑。皇兄後宮佳麗過萬,男事,耳濡目染,豈有不知?

張震遂道:“其實修煉乃修的本心,持齋與否並不重要,酒穿腸過,道祖心中留,心中有道便爲道。”

三位真聞言,如晨鐘暮鼓,震響心扉,原來如此,太執著於外形,忘了本心,本心向道,本心爲道方爲道。

“居士,請繼續,你說得很好。”玉真公主道。

張震笑道:“其實三位居士都知道,怎麼問我呢?”

“不!不!不!你說得很有道理。居士,請繼續。”李騰空道。

“好吧。我就繼續談談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之母。故常無,以觀其妙;常有,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從妙之門。”

“哇!居士,你說得真好,說得真妙。”李蟲娘崇拜的著張震,李騰空含脈脈,玉真款款深,妙目連閃。

張震苦笑道,自己竟講起《道德經》來了,還專爲大唐三位鼎鼎大名的真講課。不過還得繼續吹,繼續侃。

“有,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玉真讚歎不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萬而抱,衝氣以爲何。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故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以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張震《道德經》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玉真公主、李騰空、李蟲娘三位真,聽得目醉神迷,就差沒有把侃侃而談的張震當老子李耳頂禮拜了。

張震這一講足足講了一個時辰,講得口乾舌躁,停下來想要喝口酒潤潤時。“夫君,喝口酒再講。”青兒無比。

張震舉杯而飲,發現明月酒樓此時又有人進來。

門口出現了三個男人……呃,應該不算三個“男人”,因爲其中一個面白無鬚、無比的傢伙,怎麼看都像是傳說中的太監。

在太監旁邊的是一個年約四十上下,穿綠袍的文士,表平靜無波,看起來氣度不凡。

不過這兩人的份看起來都要比站在他們前面的老者要低很多,跟這個老者站在一起,不但遠離了這個老者半步,還本能的彎低了腰,表極爲尊敬。

老者的年紀看起來起碼有五十歲,不過保養得極好,看他的皮,就知道他顯然是大富大貴之人。他穿黃袍子,一看就知道價值不菲,上面還戴著頂紗帽,腰上的帶子更是金燦爛……

等等,這老者穿的是黃袍子,這不是皇帝才能擁有的嗎?雖說唐朝以前崇尚黑,皇帝所穿的皇袍都是玄黑的,但大唐卻規定,除天子明黃,太子淡黃,其他人使用黃就是謀反。

Advertisement

這個穿黃袍子的老者難道就是大唐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怎麼他的黃袍子上面沒有繡龍,難道唐朝的皇袍還沒有流行繡龍?

張震正在奇怪,玉真公主、李蟲娘、李騰空卻已經看到了站在門口的三人,連忙轉過來,齊齊向爲首的老傢伙下跪行禮道:“玉真(蟲娘)拜見皇兄(父皇)!”

果然是李隆基,大唐玄宗皇帝。

看到玄宗皇帝駕到,玉真公主、李蟲娘、李騰空都下跪行禮,偏偏張震、青兒二人毫無反應,仍然端坐在那兒。

張震乃堂堂華夏護龍軍上將、逍遙派掌門、分神期修真高手,他跪天跪地跪父母,怎麼可能給玄宗皇帝下跪?青兒貌似從來沒有給人下跪過,自然不可能給玄宗皇帝下跪。

“平!都平吧!”李隆基“呵呵”一笑,招呼玉真、蟲娘、李騰空等人起。不過當他看到張震、青兒二人坐在那兒,都沒有一下後,目中不由閃過一不悅。

好在李隆基心機深沉,再加上剛纔聽了張震所講解的《道德經》,心中到很“震撼”,認爲張震是真正有道行的人,因此雖然有點惱怒張震、青兒二人見到他不行禮,但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李隆基仍然笑呵呵的道:“敢問高道何人?來自何方?”

張震、青兒沒有回答,玉真公主見狀忙替他們答道:“皇兄,他張震,居士乃他夫人,是…是蟲孃的客人!”

“噢,蟲娘?”玄宗目落到低頭呆在李騰空後面的李蟲娘上。

李蟲娘顯然有點畏懼玄宗的目,怯生生的道:“回父皇,蟲……蟲娘實不知道他們來自何方。他們原本在明月樓喝酒,我們來此尋逍遙大仙,結果巧遇二位居士。”

李逵隆基神如常,平靜道:“敢問高道,可曾見過逍遙大仙?”

張震淡淡問道:“不知皇帝陛下,找逍遙大仙何事?”

“大膽張震,陛下問你,你自回答便是,哪有你反問陛下的?”能陪在李隆基邊的太監,大概就是那個高力士。

張震冷冷道:“小小太監,敢在我面前吆五喝六,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滾一邊去!”

“你,你,你……”高力士氣急,話也說不利索。

“我什麼我?既然爲太監,就應該守好本份,服侍好皇帝陛下,卻不應該干預政事。”張震厲聲喝道。

李隆基十分惱怒,剛想發火,張震盯了他一眼,目如鷹隼,淡淡道:“我夫妻二人暫居明月樓,閒來品酒品菜,逍遙自在快樂。”

“逍遙自在快活?莫非高道乃逍遙大仙?”李隆基震驚道。

“大仙不敢當!但陛下當聽我一言,你後宮佳麗數萬,沉迷琴瑟之樂並非好事,當適可而止。否則不出二十年,大唐將由盛而衰,就算逍遙大仙真想保大唐江山,亦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張震嚴肅道。

“隆基謹記逍遙大仙之言,勤政民,遣散數萬後宮佳麗。”玄宗皇帝果乃明君,聞過而喜,知錯能改。

“果乃明君!逍遙大仙、芙蓉仙子、紫月仙子、紫青仙子,當保大唐無虞。哈!哈!哈!”張震大笑不已。

李隆基聞言大喜過

“好一個逍遙大仙!果真在此!踏破鐵鞋無覓,得來全不費功夫!”一道極不和諧的惻惻的聲音傳來。

……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