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回到大明當才子 第215章 朝鮮淪陷

《回到大明當才子》 第215章 朝鮮淪陷

Advertisement

「吳二,馬俊,王,你們三個考慮清楚了。」張大爺鄭重其事的對三個狐朋狗友說道:「我再重複一遍,以你們在張家口潛伏兩年立下的功勞,這次只要隨我進京,你們三個至每人能弄一個監生的功名,我再在九千歲面前替你們說幾句好話,在吏部打個招呼,給你們幾個實缺縣令絕對沒問題——你們真的還是不願意隨我進京當?」

「狗,你也別勸了,我們三個都商量過好幾次了,覺得我們都不是什麼當的材料,就不去當丟醜了。」馬俊打著呵欠說道:「就好象我吧,小時候進私塾就沒一天坐下來好生念書,到現在就連帳本上的字都認不齊全,去當,不是去出醜麼?我還是老老實實的在張家口做生意吧,起碼做生意不用看狀紙公文,更不用擔心貪得太多被朝廷發現,殺頭抄家,掙的銀子也不,一邊掙銀子一邊混吃混喝等死,豈不是比當累更快活?」

「沒錯,我們如果想要監生的功名,早就自己掏銀子捐了。」吳二也懶洋洋的說道:「可就算當上了,又有什麼好呢?學劉永祚那樣刮地三尺,不是讓你狗為難,著你來宰我們麼?前幾天狗你派人去抓劉永祚的時候,我們幾兄弟可都在場,看到劉永祚全家尋死覓活的模樣,咱們哥幾個可都看在了眼裏,記在了心裏,唉,想起劉永祚那幾個老婆兒就要發配到邊疆去當軍,咱哥們心頭可還在跳。再說朝廷就要搞攤丁畝了,當上了,家裏的土地照樣得糧納稅,還有什麼好?倒不如就在張家口做點生意,多賺點銀子,將來也好多玩點人,狗你要是真有心,給我們的生意多一點照顧,也就不枉我們哥們一場了。」

「還有我,我從小就更喜歡做生意,這次八個商倒了,市場空出來了,又有狗你的照顧,正是我家銀號擴大生意的大好時機,我可不想錯過。」王秉弘十分認真的說道:「再說了,我哥王宏鈞已經考上了舉人,今年又去參加了會試,家裏也缺人手打點生意,我就更不能走了。狗你如果有心,等我哥中了一個進士同進士,你照顧他一個好差使,我們王家也就恩不盡了。」

「那好吧,隨你們。」張大爺知道這幾個鐵哥們的懶散脾氣,也不勉強,只是微笑道:「既然你們無意仕途,我也不勉強,我這個宣大總督怎麼都要當三五年的,儘力把你們捧張家口三大鉅賈吧。不過兄弟我可醜話說在前面,你們平時里搞點小作,我可以裝作看不見,可你們要是敢學范永斗和黃雲龍這些漢,勾結建奴賣國求榮,可別怪兄弟我大義滅親!」

「那是當然。」吳二、馬俊和王秉弘一起笑了起來,各自笑嘻嘻的說道:「有狗你的照顧,我們就算做正規生意,賺的銀子就絕對不比別人,我們吃多了撐了,還去勾結建奴自找麻煩?」「如果老建奴努兒哈赤把他的兒孫送幾個給哥們,哥們還可以考慮和他做做生意,可惜他的兒孫都被狗襲盛京時抓玩完了,咱哥們可就不會理會他們了。」「勾結建奴?我瘋了?我家專做票號生意,總不能把分號開到瀋、遼去吧?」

末了,三個惡又一起指著張大爺的鼻子,異口同聲的說道:「倒是你狗,你小子可要在場好好的混,你的越大,我們沾的也就越大,你要是倒了,咱哥們幾個可不會收留你!」

Advertisement

「滾你們的蛋!」張大爺笑罵著把馬俊按在地上,一腳踹在他的屁上,笑道:「老子要是不當了,第一件事就是來好好吃你們,把我給你們的照顧和好全部吃回來了。」笑罵著,臨清四大惡又習慣的扭打在一起,你笑著揪我的頭髮,我笑著踹你的屁,不時還來一招猴子桃,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在臨清時的快樂時。但很可惜的是,四個惡心裏都很清楚,也許這一次,就是他們四個的最後一次肆無忌憚的親熱扭打了,過了今天,四個已經逐漸長起來的惡,就要為了各自的目標與理想而分別鬥了。

二月初十,初步理順了宣府境的政務軍務和收集足夠了八大蝗商的罪證后,張大爺留下滿桂、馬士英和耿如杞等文武員鎮守宣大,親自押著八大蝗商和寧完我等要犯回京審了——張大爺本來不想為了這點小事離開宣大,可是收到報說朝鮮與大明已經失去聯繫近一個月,張大爺就臨時改變了主意,決定親自押送犯人返回京城。而張大爺這一次押送的犯人之多,也一舉打破了上一次從盛京回京的記錄,是八大蝗商的直系親眷及主要心腹,就有近四百號人,另外再加上同案被捕的宣大員及家眷,犯人的數量一下子就突破了六百人,六百多輛囚車在春雪初融的宣府道上排長龍,倒也十分壯觀。

張大爺這一次出手,可以說既狠且重,小半個宣大場的員因為牽涉進案,都被張大爺抓步歸案,宣府境大大小小的文武員更是基本一掃而空,上到宣大巡和巡按,下到張家口的游擊千戶,只要牽涉進八大蝗商案子的,就沒有一個能夠倖免。而帶來的後果則是許多職位出現有缺無的罕見局面,不過還好,張大爺對此早有準備,大量軍隊中的嫡系將領被臨時提拔上來,臨掛名頂替空缺,剩下的則是利用這個機會,把他們上署理頭銜改為正式頭銜,從而全面控制宣大,而同時被張大爺和魏忠賢看好的馬士英,也順理章的頂替了張素養留下來的位置,代理上了宣大巡的職位,只等朝廷的正式任命下來。不過最讓張大爺頭疼的,也就是宣府巡和大同巡這兩個職位的接替人選了。

大概是看出張大爺對這兩個職位的重視,也看出了張大爺擔心下屬不得力拖自己的後,在臨別的時候,已經被張大爺視為心腹的馬士英悄悄建議道:「張大人,如果你信得過下,下倒是想為你舉薦兩個難得的人才,足可為你的左膀右臂。」

「說來聽聽,那兩個?」張大爺來了興趣。馬士英低聲答道:「一人阮大鋮,是前任太常寺卿,這個阮大鋮雖然曾經是東林黨幹將,可因為得罪了東林黨元老高攀龍,被排出朝,現在閑居在家,與下厚,下可以擔保,憲臺若是重用此人,他必然唯憲臺馬首是瞻,張憲臺他向東,他就絕不敢向西,絕對聽話。」

「你嫌我手下的貪污吏還不夠多?」張大爺斜了馬士英一眼,心中暗暗嘀咕——張大爺的歷史雖差,但阮大鋮的鼎鼎臭名,還是聽說過不次的。不過還是那句話,張大爺不怕手下的貪污賄,就怕沒能力和不聽話,所以張大爺多多還是有點心的。略略頜首后,張大爺又問道:「那第二個呢?」

Advertisement

「另一個人是山西振武衛(今代縣)人,曾經當過吏部主事,現在也是閑居在家。」馬士英誠懇的說道:「下抵擋賊侵犯大同時,曾經多次得到過他的傳授機宜,上次府谷賊強攻老牛灣,下就是聽取了他的建議,故意將軍隊後撤使賊渡過黃河,半渡而擊之,一舉取勝。所以下認為,此人絕對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幹員。」

敵渡河,半渡而擊之?這傢伙用兵還算不錯,他是誰?」張大爺驚喜問道。馬士英低聲答道:「此人姓孫,名傳庭,因有耳疾,又被人做孫聾子。」

「孫傳庭就在山西,還是在我的管轄區?」張大爺目瞪口呆,半晌才笑道:「好,大同巡就是他了!你替孫傳庭寫一道舉薦奏章,我在朝廷上給他活,爭取儘快給他定下來。至於阮大鋮,讓我考慮考慮,畢竟他到現在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我也不是吏部尚書和當朝閣老,能不能把他推上宣府巡的位置,還得由九千歲和朝廷決斷。」馬士英聽出張大爺有些心,大喜下忙替好友謝過。

於是乎,商量定后,張大爺帶著馬士英的舉薦奏章和六百多個囚犯上路了,並於二月十六天順利抵達京城。進得城中,張大爺先是割了犯人,然後就馬不停蹄的趕到魏染衚衕拜見魏忠賢,巧的是,張大爺的拜把子大哥東廠副提督宋金也在魏忠賢家中,只是宋金正戰戰兢兢的站在魏忠賢面前挨訓,魏忠賢則正在大發脾氣。見張大爺進來,宋金如見救星,趕說道:「張兄弟,你來得正好,快給老哥哥參考參考,朝鮮這邊,到底是那裏出了問題。」

「朝鮮出了什麼事了?」張大爺心頭一沉。那邊魏忠賢搶先吼道:「建奴包圍了朝鮮的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倧被迫投降,向我們大明送來了斷絕往來的國書!可這些飯桶,竟然事先一無所知!還有遼東的熊廷弼、袁崇煥和文龍,竟然到現在還不知道建奴已經打進了朝鮮,至今都沒有向朝廷稟報一句關於建奴侵犯朝鮮的事,還是朝鮮國王把斷國書直接送到了天津衛,咱家這邊才知道朝鮮已經向建奴投降了!猴崽子,你悉軍務,你分析分析,到底是那裏出了問題?!」

「朝鮮已經向建奴投降了?這怎麼可能?」張大爺大驚失,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張大爺可是太清楚建奴獲得朝鮮這個後勤基地的嚴重後果了。那邊宋金則哭喪著臉說道:「是啊,我也覺得奇怪,過年的時候,朝鮮還慣例派來了使者到京城進貢,這才幾天啊,建奴就莫名其妙的打進了朝鮮,朝鮮也莫名其妙的向建奴投降了。」

文龍,他為什麼沒向朝廷稟報,向山海關求援?」張大爺一陣天旋地轉,限於掌握的報有限和遠隔事發地千里,張大爺再聰明再詭詐,也不明白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事。那邊魏忠賢也怒氣沖沖的吼道:「咱家也奇怪這事,文龍與朝鮮近在咫尺,還有軍隊駐紮在朝鮮境,建奴攻打朝鮮,他不可能不知道,怎麼就沒向朝廷稟報?也沒向熊廷弼求援?或者說,文龍向熊廷弼求了援,熊廷弼為什麼沒有派出援軍?」

「不可能!」張大爺斬釘截鐵的答道:「孩兒敢拿腦袋擔保,熊廷弼如果接到文龍的求援信,絕對不會派出援軍!三方佈置的方略,就是熊廷弼提出的,他不可能坐視朝鮮淪陷!」

Advertisement

「別羅嗦了!」魏忠賢難得沖張大爺發一次脾氣,將一疊文書摔在張大爺面前,吼道:「快看看,這些都是東廠和鎮司收集的朝鮮和遼東報,還有朝鮮國王的國書,看看到底是那裏出了問題!咱家這次,可是在皇上面前抬不起頭來了!」

張大爺不再說話,趕檢起公文仔細看起來,首先看的當然是朝鮮國王李倧的國書,但很憾的是,李倧這封國書明顯是在建奴的屠刀下寫出的,上面除了宣佈與大明斷絕宗屬關係之外,就沒有一點有用的報,更沒有提到朝鮮的詳細戰況。再看東廠和鎮司收集統計的報時,張大爺的眉頭頓時扭了一個結——大明朝廷和朝鮮最後一次聯繫,是天啟七年的臘月二十八,當時朝鮮國王李倧派出使者李曙到北京進貢,慶祝新年,李曙又在正月十二離開京城,其後就做再無音信。而從正月初一開始,張大爺的岳父熊廷弼除了照例上表恭祝新年之外,又上了三道奏表,一道是發現建奴有進犯海州、錦州企圖,向朝廷請糧請餉備戰;另一道則是熊廷弼打算從喀喇沁草原招募蒙古士兵補充軍隊,提高遼東軍隊戰鬥力,請旨實行;第三道則是熊廷弼向朝廷奏報,建奴的主力在正月二十五這天包圍海州,海州守將祖大樂堅守城池,與建奴拉鋸作戰,因為海州遠離山海關,遼東又發生飢荒,熊廷弼下令祖大樂全力死守,藉以消耗建奴實力,又令文龍攻打定遼,圍魏救趙解除海州之圍——三道奏章上,熊廷弼都沒提到朝鮮一個字。

「建奴主力圍攻海州?」張大爺越看越是糊塗,疑說道:「怎麼可能?以建奴的兵力,怎麼可能支持兩面作戰?分兵而戰,這也不符合建奴一貫的作戰風格啊?」

「什麼意思?」不懂軍事的魏忠賢問道。張大爺答道:「回父親,建奴的用兵風格特點,孩兒非常清楚,建奴限於人口所限,用兵作戰之時,喜歡集中優勢兵力專打一點,絕不兩線作戰,分兵而行。」說到這,張大爺又皺起眉頭補充一句,「還有,建奴最怕消耗戰,就算海洲孤懸遼東,建奴線作戰,軍糧資運輸方便,但遼東連年飢荒,建奴也不可能在海州長期久戰。所以孩兒懷疑,這海州之戰,只怕有問題。」

「你的意思是,熊廷弼第三道奏章上的海州之戰,很可能是虛報了?」魏忠賢的臉也拉了下來。張大爺忙替老丈人說話道:「孩兒認為,就算是虛報,熊廷弼也肯定是被假報欺騙,無意而為,真正知道海州戰況實的,只有直接統屬海州守軍的遼東巡一人。」

「張兄弟,這是遼東巡的奏章。」宋金迫不及待的把遼東巡的奏章整理出來,一起遞給張大爺。張大爺再低頭細看時,發現遼東巡的奏報也是三道,第一道是在正月十五日,遼東巡奏報說他發現建奴軍隊蠢蠢,有可能進犯海州和錦州;第二道則是在二月初一,奏報建奴大軍於正月二十五包圍海州,遼東巡親自領軍北上錦州,做好固守錦州和增援海州的準備;第三道則是在三天前送到京城的,遼東巡奏報說他與東江鎮失去聯繫,兩次派出信使與文龍聯繫,也都渺無音信,準備第三次派出使者與皮島恢復聯繫——三道奏章之中,也都沒有提到朝鮮,更沒提到文龍向山海關求援。

Advertisement

「奇怪?」雖然遼東巡的奏章語焉不詳,但張大爺還是看出了一點古怪,狐疑說道:「東江鎮與遼東失去聯繫,怎麼是遼東巡派人去和文龍聯繫,而不是遼東督師直接從山海關派人?」

「探花郎,你忘了,這可還是你的主意?」宋金小聲提醒道:「當初你提出遼東經分權,熊督師坐鎮山海關指揮全局,專管山海關防,遼東巡專司關外防——東江鎮位於山海關外,文龍和熊督師聯繫,還有熊督師指揮東江軍隊轉達,都必須通過遼東巡轉達。」

「可我向熊督師建議,讓他收回東江鎮的指揮權啊!難道他沒有聽我的建議?」張大爺大驚失,失聲慘道:「壞了,這次文龍慘了,他的信使究竟有沒有把求援信送到遼東巡,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

況不幸被張大爺言中,就在當天夜裏,遼東巡的告狀奏章就送到了京城——遼東巡彈劾文龍貽誤軍機,明知建奴大舉進攻朝鮮,卻故意拖延不報,從建奴大軍正月初八夜裏突然殺過鴨綠江,一直到二月初四朝鮮國王被迫向建奴投降,再到目前為止,文龍都沒有向寧遠遞過一份軍戰報!就連遼東巡自己,也是在海州軍隊擊退建奴進犯,從抓到的俘虜口中拷問得知,建奴已經打下了朝鮮!在奏章的最後,遼東巡還向歷史上一樣,彈劾了文龍的十二當斬之罪——只是把文龍阿附閹黨換了故意匿報朝鮮軍,請求朝廷下旨將文龍斬首問罪!

魏忠賢極不願的將朝鮮向建奴投降和遼東巡的奏章在朝廷上公佈於眾后,滿朝大嘩,不員先為主,被遼東巡的奏報左右,都要求將文龍斬首問罪!張大爺則義無返顧的站了出來,逐條駁斥遼東巡的所謂文龍十二大罪——比如文龍私開馬市罪,張大爺就說了,文龍控制的東江鎮本就不產馬,拿什麼把戰馬賣給建奴?就算真有馬市,恐怕也是向建奴買馬吧?還有遼東巡彈劾文龍的軍餉糧草從不核,有貪污軍餉之嫌,張大爺又當廷給文龍做證,證明自己曾經親自在皮島清點過文龍的軍隊數量,遠超過朝廷給文龍的兩萬八千編製之數,文龍如果還貪污軍餉,那軍隊只怕早就嘩變了吧?

雖然張大爺的舌頭是出了名的兇狠,一番駁斥下來,文龍的十二條當斬之罪倒是有十一條被推翻,可是貽誤朝鮮軍機這一條,張大爺卻拿不出半點證據來給文龍證明清白,不過還好,明熹宗和魏忠賢對文龍都還算有點信任,決定派出欽差到遼東專職調查此事,待事實清楚之後,再作打算。張大爺本來想自告勇親自去遼東調查此事,無奈宣大重任在,明熹宗和魏忠賢都不肯答應,張大爺無奈,也只好舉薦鐵哥們劉若宰到遼東和皮島調查了,還好,劉若宰仕時間雖然不長,正直之名卻早已名揚天下,所以明熹宗、魏忠賢和滿朝文武都一致同意了張大爺的舉薦。

劉若宰這個欽差還沒有出發,張大爺還在對劉若宰面授機宜,提醒他千萬不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文龍的奏章也通過海路送到了京城。在奏章中,脾氣暴躁的文龍算是紅了眼睛了,不僅彈劾遼東巡貽誤軍機,還順便把張大爺的老丈人熊廷弼也告了一狀,彈劾遼東巡和熊廷弼貽誤軍機,自己先後五次派出求援信使到遼東求援,都是石沉大海,從頭到尾沒見過一個援軍,更沒收到半點迴音。所以在奏章的最後,文龍還賭氣提出——如果朝廷不把熊廷弼和遼東巡下獄問罪,那他就辭職抗議!

Advertisement

「壞了,這個文龍,怎麼把我老丈人也告了?」守在兵部看完文龍的奏章,張大爺的俊臉不免拉得更長,唉聲嘆氣的說道:「老啊,你怎麼這麼沉不住氣?你一個武職總兵,能夠斗過兩個進士出的封疆大吏嗎?再說了,我那個老丈人,脾氣雖然暴躁點,說話也難聽點,可是在這種事上,他怎麼會害你?」

「那可不一定。」和張大爺關係不錯的兵部尚書王永語出驚人。看看四周無人後,王永湊到張大爺耳邊低聲說道:「探花郎,這話我也就對你說說——你那位督師老丈人,和文龍的關係可不怎麼樣,說不定還真會幹出這樣的事。」

「不可能!」張大爺斷然搖頭,說什麼也不相信自己那個狗熊脾氣的老丈人會幹出這種事。王永則又低聲說道:「探花郎,你先聽我把話說完,你可能不知道,你那位老丈人熊督師與文龍之間的關係,可是極其惡劣的!探花郎你還記得王化貞麼?熊督師和王化貞的案子,當年就是你審的,可你也許不知道,文龍是王化貞帶到遼東的親信,文龍能夠開鎮東江,升任總兵,除了他的鎮江之功外,還有就是因為王化貞不余力的提拔重用!而你的老丈人熊督師,又和王化貞是不共戴天的對頭,所以這次你的老丈人再度出任遼東督師之後,熊督師和文龍就互相看不順眼,說什麼也尿不到一個壺裏去。我還聽說,為了一些蒜皮的小事,熊督師和文龍之間還吵過好幾次架!」

「怪不得我丈人不肯收回東鎮的直接指揮權,文龍也不肯直接向山海關求援!」張大爺恍然大悟,又驚訝說道:「可王化貞的案子,是我親自審的,也是我主張殺王化貞的,怎麼我在遼東的時候,文龍又和我相得這麼愉快呢?」

文龍這個人我了解,脾氣暴,不好和人相。」王永嘆氣說道:「可他也有個優點,就是服氣比他厲害的人,探花郎你在遼東堅守錦州,以孤城抗衡建奴的傾巢之力,又奇襲建奴偽都盛京得手,文龍可能就是服氣你這點,再加上探花郎你的脾氣好,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理解別人的難,所以文龍才和探花郎你相愉快。但熊督師就不同了,熊督師是什麼脾氣,探花郎你能不知道?他們兩個湊在一起,就象火藥上了火花,不炸起來才怪了。」

說罷,王永又長嘆一口氣,無可奈何的說道:「探花郎,你信不信?如果劉若宰這次去遼東能夠查出真相,那一切也許都好說,可要是查不出真相,鐵定會有人拿出當年的舊事算老帳!到時候,熊督師和文龍打得頭破流,真正有嫌疑的,反倒置事外了。」

張大爺沉許久,最終還是苦笑著點了點頭,承認王永說的話有點道理,確實存在這個可能。不過張大爺也聽出了話外之音,好奇的問道:「王堂,你說真正有嫌疑的,反倒能置事外——難道你也在懷疑他?」

「呵呵。」王永苦笑一聲,嘆氣說道:「探花郎,論打仗,全大明也許沒有第二個人比得上你,可我好歹也是當了三年多兵部尚書的人,多也知道軍隊里那些鳴狗盜的事——文龍說他派出了五次求援信使都渺無音信,如果這五個信使都被人滅了口,沉大海,那這個案子可就是個無頭冤案了。畢竟東江與寧遠大海相隔,文龍又不肯與熊督師直接聯繫,這樁案子,想要查清楚,怕是沒那麼容易了。」

「是啊,沒有證據,說什麼都沒用了。」張大爺點頭,心裏卻無比後悔自己忽視了熊廷弼和文龍之間的私人關係,以至於讓人有空子可鑽。

「探花郎,你也別急。」王永道:「熊督師邊有監軍,肯定可以證明他確實沒有收到文龍的求援書信,文龍開鎮東江,游擊敵後,皇上和九千歲也不糊塗,不會隨便對他下手。所以只要我們作得當,藉著這個機會除掉那個大明禍害,也不是沒有可能。」

「王堂,你也看出那個人的真面目了?」張大爺鄭重問道。王永點頭,低聲說道:「本雖然不算通兵事,可那個禍害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多還是心裏有點數的。以前之所以不對他下手,除了他很能討好九千歲外,還有就是除了他之外,沒有第二個人敢去遼東,可這一次,他實在玩得太過份了,再不除掉他,只怕遼東永無寧日了。」(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