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二百五十一章 讓孫權付出代價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二百五十一章 讓孫權付出代價

Advertisement

良所指,正是陸口。

徐庶等眾人,又一次陷了茫然之中。

縱使如徐庶,一時也難以猜,東擊柴桑,卻和江夏境的這個陸口有什麽聯係。

眾將之中,唯有一人眼眸忽然一亮,似是想到了什麽。

驚悟之那人,正是角落中的呂蒙。

良目如灼,無時不刻不觀察著眾將表的變化,呂蒙那神明顯的變化,又豈逃得他的眼睛。

“子明,你可知攻破柴桑之關鍵,為何在於陸口?”良問道。

呂蒙一怔,起說道:“主公的意思,末將略有領悟,卻不知對也不對。”

“此間都是自家人,盡可暢所言便是,說錯了又沒人會怪你,來,到這邊來說與眾人本將的用意。”

良招手將呂蒙到了地圖跟前。

良深知呂蒙有統帥之才,他自也有意將呂蒙培養為,能為自己獨當一方左膀右臂。

對於年輕的呂蒙來說,良需要給他更多的機會,來展示他的才華,以讓那些良舊將們心服。

呂蒙見有展示的機會,亦無毫猶豫,當即從容出列上前,大大方方的站在了地圖之前。

“留守柴桑的東吳諸將,皆乃水戰好手,那一萬水軍更是銳之士,以蒙之所見,我軍即使盡起水軍與之在江上決戰,勝負之數也實難預料,所以適才張將軍的顧慮,蒙以為極有道理。”

呂蒙原本就東吳舊將,對吳軍士卒的戰鬥力,以及東吳諸將的水戰能力的評價,自然是最有說服力。

他這般一說,眾將便皆微微點頭。

“吳人水戰無人能敵,以我軍眼下的水軍實力,確實無法抗衡,但我軍卻有陸戰之長,要取柴桑,就必須要揚長避短。”

聽得這一席話,良暗暗點頭,麵幾分欣賞,便想呂蒙果然是天賦過人,他的確是領悟了自己的意圖。

諸將卻就奇了,張郃不解道:“我軍步戰強悍,這自然是不用說的,可這步戰再強,在大江之上也無用武之地啊。”

“那可未必。”呂蒙笑了笑,將目移向了地圖上的陸口所在。

他邊是比劃,邊從容說道:“陸口一地有陸水匯長江,沿陸水河往上遊走,即可穿過南岸幕阜山,再走陸路便可直抵柴桑,若以騎兵急行,僅僅數日時間而已。蒙是想,這應當便是主公把襲陸口視為襲取柴桑關鍵的原由。”

呂蒙的一席話,在眾人心中掀起了莫大的波瀾,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驚奇的目齊刷刷的向著地圖。

他們順著呂蒙的思路,眼觀著地圖地形,心下琢磨著呂蒙所說,眾人的臉上漸漸湧起了驚喜。

“原來還有這一條道路,可以由陸路抄襲柴桑,若是這般的話,我們便可以水軍順江急進,吸引吳軍主力出戰,卻派一支騎兵,由陸口出發奔襲柴桑,倘是這計劃順利,襲取柴桑倒真不在話下。”

徐庶興的道出了呂蒙未盡之詞。

角浮現一笑意,負手而立的他微微點頭,呂蒙和徐庶二人,正是道出了他的計劃。

自兵鋒深長江以來,良閑暇之時,一直悉著長江一線的地形,琢磨著曆史上發生在此間的戰役,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良第一時間想到的,當然就是赤壁之戰。

當初赤壁大戰時,孫劉聯軍逆江而上,第一站搶奪的就是陸口,然後才以陸口為依托,進據赤壁要地。

回想到這裏,良不對陸口一地產生了好奇,但仔細的分析了陸口的地形。

幾經琢磨之後,良才明白,吳人之所以搶占陸口,就是害怕曹的步軍由陸口抄襲柴桑,使之麵臨腹背敵的困境。

Advertisement

正是如此,良才敢大膽的決定襲取柴桑。

徐庶等人雖智謀過人,但到底對長江一線的地理地形還不甚悉,甚至於良,如果不是因為有著先知先覺的記憶,也不會對陸口這麽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予以重視。

呂蒙則不同,他原為吳軍將領,日夜所謀的就是攻取荊州,私下裏自然對長江一線的地形,分析得了如指掌,所以他才能看出陸口的重要

呂蒙,果然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智將。

良欣之際,堂中的氣氛已經沸騰起來,參悟了良用意的眾人,無不對他抱以驚歎與敬佩。

有了破敵妙計,眾將無不是激昂,紛紛慷慨請戰。

隻轉眼之間,眾將和謀士們就由方才的狐疑,鬥誌變得空前的高漲,所有的思想都團結兩個字,那就是——開戰!

人心一齊,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得多,無非是排兵布陣而已。

此番東進事關重大,良自當親統大軍,然江陵新得,也必需有得力的人選來鎮守。

思來想去,良遂決定將夏口的滿寵調去鎮守江陵。

滿寵此人不守城能力強,治政也是難得的良才,無論是新野還是夏口,每每鎮守過的地方,無不是政通人和,民心歸順。

江陵這般新得之戰略要地,正需要滿寵這樣文武兼備的人來鎮守。

至於逃往長沙的劉琦,手下兵馬不過萬餘,士氣低落之極,而荊南四郡除了長沙郡外,其餘三郡都對他是貌合神離,這個時候本不怕他折騰出什麽靜。

雖如此,但黃祖那一萬未損傷的水軍,還是不可輕視,良遂留呂蒙率三千水軍鎮守丘,以阻絕黃祖軍北出湘水。

除去呂蒙一軍,以及留鎮宛城、襄、江陵等地的兵馬,良所能用於襲取柴桑的兵力近有三萬,其中水軍有八千之眾。

原本集結三萬之眾,勢必會引起東吳的警覺,但幸運的是,此時正於江陵之戰結束未久,良的主力原本就大多聚集於江陵一線。

於是,良便借著由漢水北歸襄為由,堂而皇之的率軍向夏口集結,卻不用擔心引起柴桑吳軍的警覺。

打發走闞澤的第三天,良抵達了夏口。

三萬水陸大軍,除了部分步軍之外,大部分已齊集於夏口。

南岸長江水寨,中軍大帳中,眾將齊聚。

肅殺的暗流在湧,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躍著複仇的烈火。

當初夏口之役,吳人長達數月侵略之仇,而今孫權囂張的公然命令,所有的仇恨積蓄在心頭,早已匯聚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眾人知道,他們心中那座憤怒的火山,終於到了痛快迸發的時候。

良環視熱沸騰的眾將,旋即下達了軍令。

水軍方麵,以甘寧和周倉統八千水軍,順江東下,直柴桑,務必要使東吳水軍出戰。

陸路方麵,以張郃率輕騎四千,由陸口而發,穿越幕阜山,直柴桑之後,攻敵不備,一舉襲破柴桑城。

良自己則自統餘軍,位於甘寧軍之後,隨時接應諸兵馬,掌控全局。

“吳人不把咱們放在眼中,這一戰,就吳人見識見識咱們家軍的厲害——”

良環視眾將,獵獵的殺機在臉上流轉,暴雷般的激勵之詞,在軍帳中回響。

“殺盡吳狗——”

“複仇雪恨——”

諸將們怒嘯著回應,殺意如怒濤般洶湧。

######柴桑城。

黃昏時,那一葉扁舟抵達了這座沿江重鎮。

船行徐徐進水寨,棧橋上,魯肅與老將韓當已聞訊而至。

Advertisement

魯肅雖有周瑜推薦,但其在東吳中資曆尚淺,故孫權命元老韓當和魯肅共同統帥柴桑之軍。

闞澤的位雖遜於這二人,但到底是孫權邊的人,如今他出使荊州歸來,途經柴桑,魯肅和韓當自然要有所禮待。

闞澤下得船來,賓主相見,幾番客套後,魯肅等便將闞澤迎了中軍大帳中。

在那裏,薄酒小宴已備好,隻待著為他接風。

幾巡酒下肚,寒暄過後,魯肅拱手笑道:“德潤此番出使荊州,不知那將軍可答應息兵?”

“子敬曾言那良乃殘暴詐之輩,此番澤之所見,他也不過是個欺之徒而已,和子敬所說的大不相符啊。”

闞澤流出幾分輕蔑,頗有些不以為然。

魯肅頓為神一奇,“怎麽,難不良竟是答應了不?”

闞澤點了點頭,角掠起一冷笑,“我東吳水軍縱橫長江,天下無敵,他良敢不答應才怪。”

聽得此言,魯肅麵意外之,倒是韓當冷哼一聲,似是早有所料。

這位東吳老將,捋著胡須,恨恨道:“良狗賊倒也識時務的,老夫倒還希他不答應,如此咱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起兵西攻,一舉滅了那狗賊,以為我綜兒報仇恨。”

韓當傲然之餘,還念念不忘著自己殺子之仇。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將軍且寬心,過不得月餘,山越的叛就會撤底平定,到時候主公自會親統大軍平荊州,老將軍的仇自然可報。”

闞澤寬道。

“這個良素來不肯屈服於人,沒想到他竟然答應了……”魯肅喃喃自語,眼眸中卻流著狐疑。

闞澤冷笑道:“他不答應了,而且還對咱家主公盛讚一番,那般卑之相,子敬你若看到了,定然和我一樣都會覺得惡心。”

說著,闞澤哈哈大笑起來,韓當聽著痛快,也欣然大笑。

魯肅卻並未半分得意,眼眸中的狐疑之,反而是愈加濃重。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