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二百八十七章 牧荊襄,望中原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二百八十七章 牧荊襄,望中原

Advertisement

孫權怒了。

這位江東之主不滿於良吞並荊州,似乎有打算再度興兵,前去攻打江夏的征兆。

這時,卻有人咳了幾咳,緩緩的走了出來。

孫權低頭看去,那出列者,正是他孫家老臣張昭。

張昭這是有話要說,孫權一見得張昭,本能的就有種忌憚,隻能將怒火強下去。

麵朝孫權,張昭拱手道:“主公,良竊取荊州,固然是可恨,這荊州嘛,咱們早晚也是要奪回來的。隻是要打荊州,就必先要把柴桑重新經營起來,但前番柴桑失利,使我江東國力大損,想要重建柴桑,豈又是一件容易之事。”

張昭這麽一說,其餘眾臣們紛紛點頭附合。

要重建柴桑,就必要遷百姓,調糧草,征丁役,折騰來折騰去,沒個一年半載的自難以有效。

而柴桑與江夏接壤,當初尚有劉琦這威脅時,良都敢攻打柴桑,何況今時荊南已平,良更不會坐視江東重建柴桑而不聞不問。

介時良隻需派小兵馬,不時的前來襲擾,這小打小鬧的,拖也能把他們拖死。

原本的柴桑重鎮,而今在東吳眾人眼中,就如同一個可怕的夢靨一般,誰都不想再被陷進去。

被張昭這麽一教育,孫權也漸漸冷靜了下來,意識到短期之間進攻荊州,似乎有些不太現實。

雖如此,可孫權心中就是有一種不甘。

與其說是不甘,更不如說是眼紅,他眼紅良吞了荊州,而自己損兵折將卻一無所獲。

“子布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然則難道我們就坐視良竊居上遊,實力越來越強,卻什麽也不做,隻等著他的實力徹底超越我們江東,順江而來前來侵我疆土嗎。”

孫權暗暗咬牙,表達了不滿。

這時,張昭卻捋了捋胡須,角掠起幾分竹在的笑意。

“主公的擔心自有其理,不過,良能越戰越強,難道我們江東就不能擴充實力嗎?”

張昭一句反問,卻令孫權為之一怔,一時不明其意。

“擴允實力?不攻取荊州,又如何擴充實力?”孫權茫然的反問道。

張昭淡淡一笑,抬手搖指北麵,“荊州我們是一時難以染指,但我們又何必非執著於荊州,難道我們就不能去攻打壽春,盡取淮南之地嗎?”

打壽春,盡取淮南!

此言一出,包括孫權在的江東文武,神無不為之一振,仿佛一瞬間豁然開朗一般。

“如今劉備正以主力北攻青州,跟袁尚殺得不可一膠,壽春一線的駐軍,不過七八千人而已,倘若此時主公盡起大軍北上,必可一舉攻陷壽春,全取淮南,將整個揚州納我江東版圖。”

頓了頓,張昭又道:“壽春一線自袁敗亡以來,鮮有經曆戰火,近年以來曹為經營屯田,又遷了不丁口,此一帶人口集,地方富庶,我江東若能據有此地,國力必將大增,介時又何懼良之強。”

張昭這一番話,直把孫權聽得心頭一震接一震,思維如同從荊州那個泥湮裏跳了出來一般,忽然間變得無比開闊。

而麾下那些淮泗籍的將領們,也紛紛附合張昭的提議,不得能夠北上兩淮,打回自己的老家去。

一片熱沸騰中,階下人拱手道:“主公,不久之前那劉玄德還派人前來通好,主公也回以厚禮,言明願與劉玄德和平相,倘若如今出爾反爾,突然兵戎相向,隻怕會遭人誹議啊。”

眾人尋聲去,那響反調者,正是諸葛瑾。

孫權眉頭微凝,目中掠過一不悅。

Advertisement

張昭等人也陷了沉默,腦海裏不回想起數月之前,劉備的使者孫乾來時,自家主公是如何的盛相待,拍著脯,豪萬丈的保證將跟劉備井水不犯河水的場麵。

那個時候,孫權為平山越之叛,又念著攻取荊州,方才不得跟劉備修好。

如今山越已平,荊州暫時也沒希去拿下,就這般突然撕毀協議,公然在劉備後捅刀子,似乎有點背信棄義之嫌。

“這個子瑜真是實心眼之人,你不說出來,大家隻當沒有這回事不就完了麽……”

孫權的心中,暗暗的抱怨著諸葛瑾,卻在思索著如何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撕毀跟劉備的友好協議。

大堂之中,一時陷了沉默。

“子瑜之言,真乃迂腐之論——”

一個充滿了自信的聲音,清楚而響亮的傳了大堂,那種強烈的自信,仿佛瞬間將所有人都染。

所有人的眼都不自覺的向大門去,卻見一位高冠長劍,麵如玉的男子,大步昂首而

“是周郎。”

“公瑾來了。”

……眾人盡皆驚喜,議論紛紛。

大步而的周瑜,所過之,那般儒雅高貴的氣質,仿佛讓所有注視他的人,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錯覺。

孫權見得周瑜,也不由自主的站起來,以示相迎。

“周瑜拜見主公。”周瑜直抵階前,微微拱手。

孫權忙抬手示意勉禮,笑道:“公瑾不是在吳中養病麽,怎麽忽然間來秣陵了。”

周瑜麵帶著從容,淡淡道:“瑜之病已無大礙,瑜知主公麵臨難題,故特趕來秣陵為主公分憂。”

周瑜的眼眸中閃爍著自信與冷靜,那般眼神,如同能窺破人心一般。

孫權麵,忙道:“公瑾來得正好,方才我與眾人正為是否當與劉備反目,該不該攻打壽春而猶豫難決,我正好想聽聽公瑾的看法。”

周瑜轉過來,環視了眾人一眼,江東所有的文武,包括老資格的張昭,也都豎起了耳朵,神鄭重起來。

沉頓了一刻,周瑜朗聲道:“那劉備當初與主公結好,無非是為了後顧無憂,好全力無上爭奪青州而已,他既是為‘利’與主公修好,主公如今又何必跟他講什麽‘義’。”

利與義,三言兩語間,周瑜便將孫權從“背信棄義”的拘束中解了出來。

孫權神頓為一振,更是麵

“方今北方大,天下大變,此乃天賜之良機。主公若能攻取壽春,全據江淮,退則可肆機西取荊州,半分天下。進則可北取徐土,逐鹿中原。故是能否奪下壽春,對主公乃至我江東來說,都將是決定前途命運的關鍵所以,如此關鍵之地,豈又能因迂腐之論而放棄。”

周瑜洋洋灑灑一番慷慨陳詞後,大堂的江東群臣再度沸騰起來。

就連那諸葛瑾,似乎也為周瑜說,麵中流出些許慚愧。

此時,周瑜猛然轉,拱手慨然道:“瑜原提一軍北上,誓為主公攻取壽春。”

孫權心大悅,起哈哈大笑,欣然道:“有公瑾複出,我更有何憂。我已決意任公瑾為大都督,統帥大軍,克日起兵北上,攻取壽春。”

######荊州,襄

軍府之中,良和他的謀士們,也在積極的籌劃著北進的戰略。

攻取荊南四郡之後,良對七郡的人事,做了一番的新布署。

勸降黃忠有功的蔣琬,如良事先承諾的那樣,被委任為了長沙太守。

而馬良則被委任為桂太守,治理桂的同時,積極的招攬州的士民,遷歸荊州。

Advertisement

荊州的核心,襄與江陵所在的南郡太守,良則正式任命滿寵擔任。

至於江夏一郡,因是與東吳接近,需得有員有勇有謀的大將擔當,良便委任甘寧為江夏太守,率軍五千水軍駐守。

同時,為了確保對荊南,以及江陵的控製和保護,良又分長沙北麵下雋、羅及漢昌一帶建為漢昌郡,郡治漢昌縣,並以魏延為漢昌太守,率軍五千駐守此地。

這新建的漢昌一郡,東連江夏,西接南郡,南臨長沙,坐控長江中遊,是為三郡連接的樞紐之良以魏延駐軍此地,也是為了更好的控製此三郡。

除此之外,良又分南郡上遊夷道等數縣,新建夷陵郡,以呂蒙為夷陵太守,率軍駐守此地。

這夷陵郡乃西蜀的門戶,良新建此郡,也是有窺視蜀中的意圖。

其餘如武陵等郡,因是地理位置並不太關鍵,故未駐有大將,但良也啟用了諸如廖立等才華之士充任太守之位。

良這邊調配人事,鞏固他在荊州的統治,為北進中原做準備之時,來自於長安的謁者,帶來了朝廷的詔書,正式委任良為荊州牧,並升襄侯。

良自然知道,這是曹見自己勢大,想借著朝廷的名議,封許爵,來拉攏自己。

良索也不推諉,便坦然的接了荊州牧之職。

正式取得漢廷所封的荊州牧頭銜後,良便對麾下文武又是一番封賞。

許攸乃元功之臣,良便任命他為荊州別駕,是以為最高屬,總理一州政務。

賈詡屢番獻計,歸順較早,委為治中,主州府文書案卷。

而徐庶歸順雖晚,但因在平定襄諸戰中,獻計多頗,良便委任他為從事祭酒,是為諸從事在地位最高者。

至於其他伊籍等文,則任以簿曹從事、功曹從事、議曹從事等諸曹不等。

而文醜等諸將,則各由中郎將升為雜號將軍。

良春風得意,大封文武,醞釀著北伐中原的戰略時,這一日傳來,以逢紀為首的袁尚使團,已護送著甄氏,繞過袁譚的防氏,不遠千裏抵達了荊州。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