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二百九十五章 漁利才是上策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二百九十五章 漁利才是上策

Advertisement

自袁譚以下,耳聽到荀諶之詞的人,無不為這個噩報所震驚。

一臉驚詫的袁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良集結兵馬,打算北進中原的消息,袁譚其實早有耳聞,而讓他所驚駭的,卻並非是良的進犯,而是昆的失守,和蔣眭二將的隕命。

不是城牆高厚,兵糧足的麽?

臨行之前,我不是叮囑過眾將,堅守待援,不可出戰的麽?

可是,這班廢為何卻不聽話,竟然主出擊,把脖子往良的刀鋒底下送?

剎那之間,袁譚是既驚駭,又茫然,一時想不明白為什麽會出現這般意外的局麵。

這時,緩過氣來的荀諶,方才將蔣奇等人,如何中了良聲東擊西這計的戰鬥過程,著氣的向袁譚道來。

此時袁譚與眾人方才恍然大悟。

“本王就知道,良這狗賊詭計多端,可氣那辛仲治,竟然又中了良計策,早知如此,本王就不該再留他守許都。”

袁譚又氣又恨,將辛評數落了半天。

旁邊辛毗聽著兄長被斥,臉上也是難堪不已。

見得袁譚怒氣稍消時,辛毗才小心翼翼道:“良狗賊詐無比,家兄中了他的計策也實屬無奈。大王,眼下許都被圍,後方有淪陷之危,毗以為當速撤鄴城之圍,從速南歸許都,挫敗良的進犯才是上策。”

辛毗的進言,讓緒激的袁譚,終於冷靜了下來。

袁譚雖據司、豫、兗三州之地,但核心腹地,卻在於潁川、河南和陳留三郡。

此三郡原本就是曹統治的核心地帶,人口集,經濟富庶,而袁譚全盤接收了曹的底子,此三郡也就了為袁譚征戰四方提供糧草軍需的大後方。

如今許都被圍,潁川郡危在旦昔,臨近的河南和陳留二郡也到了危脅,損,袁譚豈有不顧之理。

“大王,我軍若撤兵南歸,那袁尚趁機揮軍南下,卻當如何是好?”

出言提醒者,乃是袁譚麾下大將岑壁。

袁譚眉頭一凝,也浮現出憂慮之

辛毗卻道:“袁尚連遭敗績,守有餘而攻不足,況且他的平原郡正遭劉玄德進攻,大王若撤兵,袁尚首先要做的,必是先去解平原之危。有劉玄德拖延他十天半日,大王早已解了許都之圍,又何懼他興兵南下。”

辛毗這一番分析,頓解了袁譚的擔憂所在,他那凝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不

再次遠鄴城一眼,袁譚暗暗咬牙,恨恨道:“袁尚,且讓你再茍延殘幾日,待本王退了那良狗賊之後,再來取你的首級——”

袁譚渾著憤殺之意,隻令左右文武皆為之悚然。

勒馬猛一轉,袁譚大喝一聲:“傳令全軍,即刻撤兵南歸!”

七天之後,袁譚的大軍馬不停蹄,星夜兼程,終於進抵了許都以北。

袁譚撤兵之速,多到有些意外,而辛評雖中了計策,損失了大部分的兵馬,但此人到底也非庸才,憑著五千兵馬和許都的高城,他生生的是扛住了良數猛攻,死撐到了袁譚的南歸。

中軍大帳中,氣氛頗為肅然。

“袁譚這小子,回兵的倒是比兔子還快,看來他是料定袁尚被劉備牽製,不敢追擊於他。”

徐庶捋著胡須,道破了袁譚的心思。

這時,文醜豪然道:“袁譚小兒縱然回兵又如何,咱們就先擊破了這小子,再攻許都城不遲。”

文醜這麽一戰,其餘諸將皆熱上湧,紛紛請戰。

也難怪,昆一戰,滅了近萬袁軍,諸將們士氣正盛之際,又何懼袁譚這個手下敗將。

Advertisement

良並沒有太過為主帥,他自知要時刻保持著冷靜,稍稍得意一下可以,卻萬不能因得意而生輕敵之心。

如今他麾下有四萬多步騎大軍,又有文醜等猛將,而回師的袁譚也不過四萬兵馬,無論士氣還是兵力上來看,他都是占據著上風。

良完全有信心跟袁譚決一死戰,而且有信心擊敗那個曾兩敗於自己手下的二世祖。

不過,良卻沒有怒下決戰之心,而是將目轉向了田,“元皓先生,眼下的局勢,你有何看法。”

眾人的目,齊刷刷的向了那角落裏的垂垂老者,若論河北之事,誰還會比田更有發言權。

幹咳了幾聲,田緩緩道:“以主公如今的實力,傾力一戰,自然能擊敗袁譚,但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算主公最終得勝,豈非也違背了我們當初進兵的初衷。”

進兵的初衷,不就是漁翁得利麽。

良微微點頭,明白了田的意思。

當初他決定中原,本就是打算趁著袁家鬥,中原空虛之際,不費吹灰之力的撈一把,而不是損兵折將,用無數士卒的鮮,來艱難的奪取許

此時良實力雖有極大增強,但還沒強到了肆意犧牲士卒命的地步。

“那依先生之見,本將又當如何。”良問道。

“退據昆,不戰不退,擁兵觀。”田很幹脆的道出了十二字的方略。

一聽這此言,文醜忍不住道:“我軍信心百倍而來,最終若隻得了區區一座昆城,這一次的兵進中原,跟失敗又有什麽分別。”

文醜的話,也代表了大多數武將心聲,良卻微微擺手,示意他們不要激,且聽田說完。

平靜如水,仿佛把文醜等人當作空氣一樣,毫不為所

他隻不不慢,繼續道:“主公方才提到了劉備,以老朽之見,此人最是善於隨機應變,他之所以會幫袁譚,無非是想借著袁譚和袁尚主力糾纏,自己從旁漁利,趁機坐大。”

這幾句話倒是一針見,說到了良的心坎上。

頓了頓,田又道:“眼下袁譚一退兵,袁尚便可集中兵力對付劉備,以劉備之聰明,必不會獨自與袁尚鋒。況且吳人正兵圍壽春,劉備顧念後顧之憂,必會退還青州,劃河自守,率軍去援救壽春。劉備這麽一退兵,袁尚的危脅盡解,主公想想,接下來他又會如何。”

“還能如何,當然是興兵南下,前來報複他的那位好哥哥了。”

良不假思索的說道,臉上還是湧著幾許振,顯然是深為田的分析而興

此時,徐庶也欣然道:“元皓先生所言極時,袁尚若舉兵南渡黃河,袁譚迫不得已之下,隻有分許都之兵去抵擋袁尚,介時敵軍兵力一減,豈非正是我軍用兵之機。”

果然不愧是袁紹曾經的謀主,洋洋灑灑一番話,便將袁尚和劉備剖析到清清楚楚。

著下,權衡了片刻,英武的臉龐微微點頭,田這番話,他是深以為然。

半晌後,角掠起了一抹冷笑,“傳令下去,全軍撤往昆吧,待到袁家兩個小子再起爭鬥時,咱們再來坐收漁利。”

號令傳將下去,當天,四萬五千多大軍便撤了許都之圍,井然有序幕撤往了新得的昆城。

就在良退據昆後的第三天,袁譚也率領著近四萬的兵馬,風塵仆仆的趕到了許都。

南歸的袁譚,本是抱定了決心,跟良決一死戰,但讓他到驚喜的是,那個讓他心中深以為忌的匹夫,竟然不戰自退了。

Advertisement

不消一兵一卒,兵不刃的解了許都之圍,袁譚自然是欣喜不已。

然而,短暫的欣喜之後,袁譚心很快又為霾所籠罩。

因為良並沒有退兵,而是擁四萬之眾,屯聚在距許都城僅百裏之遙的昆,就那麽虎視眈眈的死死盯著許都城。

良一日不退兵回荊州,袁譚就一日不敢擅離許都,而作為兩度敗北的手下敗將,袁譚又不敢主出擊,率軍去奪回昆,徹底的把良掃地出門。

良的按兵不,讓袁譚日日到如芒在背,但他卻又無可奈何。

兩支大軍,兩座城池,就這麽隔著百餘裏地,靜靜的對峙著。

######千裏之外,平原城南。

浩淼水麵在火紅的天幕下金波粼粼,一紅日湧出水天相接,山水風頓時變了朦朦紅剪影。

蒼茫葦草翻滾著金紅的長波,連綿不斷的各式軍帳、戰車、幡旗、矛戈結了壯闊的連營,背靠著黃河形了一個巨大的弧形。

岸邊的道上,一騎紅快馬飛馳而來,在葦子長波中恍如一葉飛舟。

那一騎快馬奔大營,直抵中軍大帳。

此時的劉備,剛剛坐在長案前,正準備用餐,就聽得大帳外駿馬嘶鳴。

劉備微微一怔間,帳口護衛已經高聲宣呼:“鄴城的斥候到——”

劉備的心頭,忽然約湧起一種不好的覺。

未及起,斥候已匆匆進帳,從背上出一個銅管雙手捧起。

“鄴城細作急報,請主公開啟。”

此時,軍師陳登等人也相繼

劉備便當著眾人的麵,接過銅管,擰開頂端銅帽,出一卷羊皮紙打開。

兩行大字赫然目:袁尚親率三萬大軍,由鄴城而發,直奔平原而來。

劉備那灰白平整的額頭,立時湧現出一道不易覺察的細紋。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