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 124 章

53.4% / 124/232
廣告

于小麗翻了個白眼, 這大姐也是中看不中用的,看著脾氣燥的要命,干架還真干不過人家的。

說起來, 老唐家的戰斗力可能都不行。

稍微強點兒, 那是下鄉隊鍛煉出來的。

想當初, 要在村里跟其他知青搶資源,還要都陳雪華劉梅艷之流,不自我提高提高,都沒有辦法在那種環境下生存下去。

可唐小娟不一樣, 屬于脾氣比較燥的那種,每次嗆完就跑, 白落個脾氣不好的名聲,一點實惠都沒得到。

“這事兒咱們娘家人去說不合適, 要姐夫出面。”

“對對對, 要他出面去說,你何必當這個惡人。”老唐深以為然。

過去十幾年, 兩個姑姐之所以敢這樣, 還不是欺負唐小娟就是個米花格, 的那一下嚇人,拿來其實里頭也沒什麼實心兒。

接到老岳丈的電話,老皇在那頭解釋了一下, 說下班就來,掛完電話老皇很快出現在店門口, “昨兒我也跟我媽說了, 要真這樣分, 媽就給們兩個養老。”

老皇表示自己對妹妹們的提議的抵制。

這世上最難辦的事, 莫過于帶著小孩兒長大, 跟給老人養老。

村里頭拆遷這事兒他也是知道的,從皇家這一家子出來工作以后,村里的老房子一直都沒人住,所以一說拆遷,老房子占地面積有一百八十多個平方,最后拿到了二百四十多平的商品房。

按照農村的規矩,房子是傳給兒子不傳兒的,這麼多年來,除非是獨生招贅,農村里還真沒有哪家的外嫁回來繼承娘家的房子,其實在之前給老公公養老的時候,也只是提到了父母的財產。

當時兩個妹妹確實很大度的說,父母的財產都給你們,我們不會跟你們兩口子爭。

可老皇父母兩老能有多錢?

大家都知道余不下什麼錢來,這種話說出來當然是輕輕松松的了,那會兒是沒想過有朝一日,農村的房子還能折現商品房。

“那我問你,憑什麼養老都是咱們,分房子三家要均分?”

“我媽說住在兒子家舒服點。”老皇解釋說:“住在閨家像個什麼話,我們那里人養老,也沒人說要住在閨家的。”

“呵,舒服了我閨可就不舒服了。”老唐不樂意了:“咱不說別的,農村的房子歷來是有兒子沒有給兒的先例,們憑什麼上門跟你一樣分房子呢。”

老唐氣不過,覺得皇家這是欺負自己閨了。

誰都知道給自己占便宜,可沒人想過給老人養老多難,就拿阿茲海默癥來說,到了晚期格都不像是正常人的格了,誰諒過唐小娟難,兩個姑姐還怪氣的說,喪葬費都是給了大哥的,什麼都是大哥占了便宜。

全村都知道老皇是個大孝子,可是唐小娟不想要個大孝子的名頭,這些有什麼用呢?

老皇一說完,老唐嘆氣,覺得這個婿可真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再看婿懊惱那樣子,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憑什麼吃虧的是自家閨

“你回去跟你媽說,要是這樣分,唐小娟以后就不回去住了,我自己生的閨自己都沒得伺候呢,倒是給你送老人,一個又一個送走。”老唐這回決定支棱起來給閨做主。

于小麗難得摻和進別人家家事,尤其是唐小娟家這況,不太愿意干涉老人怎麼去分財產。

可是按照唐小娟那意思,母三人商量好了怎麼分才告知一聲,也太不尊重人。

廣告

起碼要問一問唐小娟的意見吧。

于小麗問老皇:“姐夫,你們村里應該也是很多同姓宗族住在一起吧。”

老皇也是羊城周邊的原住民,村子什麼來著于小麗倒不記得了,印象中拆遷很早,為著拆遷的事唐小娟確實跟老皇鬧了很長一段時間別扭,夫妻都離了心,原本關系很好的兩口子,后來都了怨偶了都。

現在看來就是拆遷這事兒讓唐小娟心里起了芥

從簽拆遷協議,到如何分,一系列都沒有問過唐小娟的意見,換誰能舒服?

也不知道老皇這個鋼鐵直男,是媽寶還是個妻控。

于小麗提醒老皇:“姐夫,咱們村里肯定也不止一家人拆遷,你可以先問問別人怎麼分的,做個參考。”

老皇一怔,這一點他倒是沒想過,當時兩個妹妹齊齊指控他拿走了家里最多的資源,他就懵了,這兩個妹妹從小就聰明,心眼兒比蜂窩煤還多,當初家里也是看子歡又會為人世,才送去粵劇大師那里學戲現在一個在電視臺上班,一個在戲班子帶徒弟,工作和收其實都不錯,但兩人說起來,總會拿老皇保送大學這事兒他心窩子。

去問村里人,這一點唐小娟倒也還沒想過:“對對對,我就不信村里就沒有別人分房子了,咱們隨便找幾個問問,要是房子都分給了閨,我也沒意見!”

“你倆戶口還在村里嗎?”

“老皇的當初考大學就轉出來了。”唐小娟說:“我的一直都在城里。”

這會兒要城市戶口才能吃商品糧,當時考慮到工作原因,兩人的戶口就都在城里。

于小麗又問老皇:“那遷應該有給戶口補,你們這戶口在城里的,也就沒有吧?”

老皇楞了一下,遷款的事母親沒給他說,當時他媽把他過去,就說有天大的好事兒,老房子要舊改,給他們分了一套八十多平米的房子,當時他還高興的,單位里頭集資建房一直都沒下文,全家現在住在一個三十多平的大單間里頭,他還跑回去當個喜事一樣跟唐小娟說。

還是唐小娟咂麼出不對勁的。

當時問老皇,家里房子那麼大,怎麼可能只賠了八十平,讓老皇去問他母親。

最后老皇母親才支支吾吾的說,分是分到了二百四,但是想給閨一人也分一套。

遷人頭款更是一字沒提。

沒吃過豬還見過豬跑,唐小娟也見過其他人遷,戶口在村里的都能分錢。

拆遷這事兒肯定是有苗頭的,老皇兩口子一直在城里上班,不知道信兒也是有的,但別人也未必不知道。

老皇聽小姨子這樣一說,就去村里打聽了一圈,后來才知道,兩個妹妹家的孩子孩子的戶口都調回了村里,除了面積補,按照人頭一個人補五百,大妹家三口人,小妹家里四口人,全部都能拿到遷的人頭補償款。

這樣一來,大妹家里的人頭費都有一千五,小妹有兩千。

之所以給孩子們遷戶口沒給大人遷,為的就是以后孩子們遷出去容易,可以跟著大人隨遷,也可以考上大學中專遷出去,而大人遷回去以后再就不能城市待遇了。

以前城市戶口轉農村容易,妹妹們把戶口早就遷回去了,連個口風都沒給老皇。

這下連老皇自己都不能說服他自己。

“你看看你,是不是被人當傻子一樣耍了,們兩姐妹其實早就知道了遷的事了,孩子的戶口都提前一年轉了回去,你再看看你這榆木腦袋,要不是小妹提醒你,在你心里我就是要分你家產的小人。”唐小娟拎著老皇的耳朵去說。

廣告

家里催著要簽協議,每天都在老皇回去,唐小娟就是不讓老皇回。

老皇那張,是絕對不可能說得過兩個妹妹的,幾乎是屢戰屢敗。

“你看看你,覺得妹妹是自家人,難道人家拿你當自家人看了?”這回于小麗明正大站姐姐。

“可那房子——”老皇覺得那房子是老人的,老人愿意怎麼分就怎麼分。

這本也沒錯,關鍵是權利跟義務的對等。

“繼承一樣沒有問題,那養老也要一樣。”于小麗說。

“那怎麼能養老呢,我們那里可沒有老人住在閨家的。”老皇說。

“怎麼住在閨家里,那房子不是老頭老太太留下來的啊,難不甘心看著自家的房子給人家住,自己住住還是寄人籬下了?”

“這話也沒錯,可我——”老皇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本他一個大老爺們,很難扯開臉皮跟妹妹們吵架分家產,現在一想想,自己真是滿肚子憋屈,分房子就一樣的分,拆遷款他還要比人家幾千塊錢。

唐小娟怒不可遏:“要是真拿你當親兄弟,怎麼當初遷戶口的時候沒你一道遷,補償款是政府發的,多發了你這個當大哥的一千塊錢,難不就會們一千塊錢?”

這回,唐小娟算是想明白了,無緣無故的放炮沒用,還是要有的放矢。

“你妹妹們,之所以沒有跟你說,無非是怕你知道遷的事,提前有準備而已。”唐小娟氣鼓鼓道:“沒拿你這個大哥當家里人,我都去問了,你大伯家那兩個閨都把自己孩子的戶口遷回來了,你知道是誰說的嗎,是你小妹跟人家講的,人能多分一千五百塊呢,你可是親大哥,憑什麼不跟你講,當年饞想吃紅燒的時候,怎麼不去金家去吃呢。”

是老皇大伯家閨,嫁出去也都十年了,跟老皇的小妹從小一起長大,關系很好。

老皇被妻子跟小姨子懟的啞口無言,顯然他也沒想到,小妹跟金都說了這事兒,居然把他一個人瞞在鼓里,從頭到尾就給個通知,給你一套房是多好的事兒,以后你要給老娘養老,而且老皇親娘現在也開始有老年癡呆癥的征兆。

“就是唄,你這個當大哥的自然沒有金親,所以吃就只吃咱家的,分房也只分咱家的房,以后家里的事咱們就聽個通知,要咱們干嘛就干嘛。”唐小娟怪氣的說:“我可不欠你們老皇家的,當初說是你爸媽掏錢請保姆,我被你兩個妹妹說了多風涼話,還說我是地主家的大小姐,十指不沾春書。”

后面那兩句話,寫著戲子拿腔拿調的口吻。

“當年要不是你爸病了,家里用得著請保姆,怎麼請保姆伺候我的了?

“你自己不爭,以后你也什麼都不爭,我不會當你們家生娃和給老人養老送終的工!”

于小麗靜靜聽著夫妻兩個拌,這回唐小娟站在制高點上,一句一句譴責老皇這種吃里外的行為,一直說的老皇那顆禿了一半的大腦袋抬不起來了,也累了。

這回,唐小娟是把憋在心里多年的委屈都吐了出來。

這回,老皇沒說話也沒反駁。

父親病了的那段時間,他剛好在外地進修,當年老皇無數次從家里走丟,都是唐小娟一次又一次把老公公從街上找回來,不然老老皇都不知道在路上走丟多次了。

他覺得妻子說的對,這一回一定要爭取一把。

兩口子吵的熱火朝天,于小麗突然開了金口:“姐夫,怎麼一個個都你回去簽字,你不簽字難道這房子還拆不了,這房子到底寫的誰的名字啊。”

啊?

老皇茫然的抬頭。

“對啊,這房子不是寫的你的名字嗎?”唐小娟猛的一個激靈。

廣告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