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繼承十萬畝田》 第219章 擺駕,朕要立即前往涇陽
Advertisement
俗話說,人老!
孫思邈雖然不能說滿都是心眼,但近百年的世之中,爬滾打,對很多事都看得通。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了解,他很清楚,柳白雖然看起來懶散慣了。
可實際上,卻是個極其講規矩的人。
他從來都不會去破壞規矩。
就如練字,就算有天大的事,只要沒有超出柳白的預想,他都會按時完計劃。
說什麼時辰開始,就什麼時辰開始。
說什麼時候結束,連一秒鐘都不會猶豫。
正因如此,孫思邈特意掐著時間來了。
既不耽擱工夫,也不會讓柳白心里不樂意。
坐在柳白的書房里,孫思邈在書架上連連打量。
似乎其中藏著什麼寶貝一樣。
柳白無奈的說道:“孫先生,柳某這里可不是寶庫,或許一株天山雪蓮在西域值不了多銀子,但這一路上,人吃馬嚼,運費就要花多銀子?”
孫思邈揮了揮手,“老夫知道講道理講不過你,就一句話,除了天山雪蓮之外,莫非沒有其他藥材了?”
柳白干脆把書桌里的幾個屜,全都了出來。
“你看看,有你要的藥材嗎?”
孫思邈還真就著脖子看了一眼。
“老夫不信!”
柳白翻了個白眼,“你當別人都和你一樣,將藥材看得那麼重要?柳某是個商人,不賺銀子的事,萬萬干不得!”
兩人在這里‘打太極’,狄知遜卻看傻眼了。
他是個識貨的,柳白屜里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鎮紙,都充滿了古韻。
一看就不是凡!
滿滿好幾屜的古董,狄知遜頓時走不道了!
他有心上前,請柳白將東西借他看一看。
但想起自己還有事要找柳白,只能在遠眼的看著。
終于,孫思邈嘮叨完了,站起來背著手,一邊向外邊溜達,一邊道:“老夫不和你嚼舌頭,李時珍那里肯定有不好藥!”
柳白一蹺二郎,道:“孫先生慢走...”
他瞥向狄知遜。
“狄大人有何要事?”
見狄知遜的眼,直往自己屜里瞟,柳白一把將屜關上。
狄知遜這才恍然驚覺,帶著滿臉的歉然,道:“在下失禮了...”
他將手里的請帖,輕輕放在桌子上。
“明日乃是犬子仁杰的百日宴,還請公子蒞臨!”
柳白沒看請帖,“好,明日柳某定當前去!”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去涇縣城,就當溜了。
狄知遜一愣。
他還是頭一次見,柳白這麼好說話!
Advertisement
“多謝公子賞!明日定要多飲幾杯水酒!”
狄知遜強著心頭的狂喜,連連道謝。
柳白擺了擺手,道:“知道你忙,快些走吧!”
狄知遜躬告退。
清凈下來之后,柳白在書房里收拾了一會兒才出去。
不收拾不行,自己寫的字值不錢,可不能再讓家里的幾個混蛋去。
之后,他像往常一樣,走到院子里的臘梅樹下喝茶。
對于現在的日子,柳白滿意到了極點。
柳白躺在搖椅上,著這難得的清靜。
沒事找事的孫思邈,自然有李時珍去對付。
兩個老家伙看起來針鋒相對,實際上早就結了摯友。
一整個下午,柳白都沒地方。
除了柳婉兒和柳蓉兒,相繼來給他送了些糕點之外,也沒人打攪。
“真不知道,等莊稼都收上來,會是怎麼個景...”
......
柳白在清凈的時候,朝廷之中,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的胥吏,卻忙得腳不沾地。
“啟奏陛下,山南到三十二縣出現蝗災,大有禍及其他州縣之勢!”
“陛下!隴右出現蝗災,蘭州刺史許景仁與涼州大都督郭孝恪聯名上書,請求朝廷支援!”
“淮南道申州城出現蝗災,申州刺史李國方下令火燒農田,如今已毀田近三萬畝!”
一夜之間,數不清的奏疏,從天南海北傳長安!
即便是往日不如山的李二,也慌了手腳!
大唐十道,竟然有近三十個州府,出現了蝗災!
雖然朝廷早有準備,但蝗災的嚴重程度,超乎每個人的想象!
三十個州府,人口上千萬!
就算朝廷儲備的糧食再多,也是杯水車薪!
僅僅在消息傳到長安之后的半個時辰,滿朝文武都在同一時間趕到宮中。
太極殿的氣氛,凝重到了極點。
李二的臉,幾乎變得扭曲!
房玄齡深知蝗災之事,耽擱不得,來不及整理歪斜的冠,上前道:“啟奏陛下,老臣以為,應火速派遣朝中重臣,前往災之地安百姓,并令民部、司農寺及各方司府,籌算可以調的糧草和銀兩!”
接著,杜如晦上前道:“陛下,朝廷糧草吃,老臣以為,應調我大唐所有水師大軍,就近捕殺鯨魚,以養難民!”
李二死死的攥著拳頭,道:“朕親命魏征,為河東道巡察使、劉政會為淮南道巡察使、唐儉為隴右道巡察使...”
“以上諸臣,不得耽誤,火速出發,定要在災大肆蔓延之前,將災民安穩住!”
Advertisement
“臣等領旨!”
四五位大臣二話不說,轉就跑!
“如房卿、杜卿所言,民部、司農寺及各方司府,火速籌備賑災款糧!”
“長平郡公張亮,立刻趕往水師大營,攜所有軍艦,海捕鯨!”
“臣等領命!”
又是一大群人走出去。
砰!
李二赤紅著眼睛,一拳重重的砸在龍案上。
“朕無愧于民,無愧于天,上蒼為何要如此懲罰于朕?!”
殿下群臣,噤若寒蟬。
了解李二的人都知道,這時候的他,是最不可招惹的。
這時候,戴胄緩緩走出來。
“啟奏陛下,臣以為,有人可以解決災!”
“誰?”
不等戴胄回答,李二忽然眼前一亮。
剛剛一時間,被怒火和擔憂迷了心智。
這時候,他才想起來。
早在去年,就有人對他說過,這次蝗災非同小可!
“擺駕,朕要立即前往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