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靖梟雄》 第255章 收割機
Advertisement
所以宋小川最終決定,把熱氣球和飛艇的特點結合起來。
上面用皮革做艇,下面像熱氣球一樣有個圓形的開口。然后用火不斷的加熱空氣,由于熱空氣比冷空氣輕,艇自然就會飄起來。
即便是艇有點小小的氣也沒關系,皮革不是塑膠,不可能一點氣都不的。
下面的冷空氣會不斷的補充進去,然后再被火加熱,這樣就能一直保持飛行的狀態。
艇下面掛個吊艙,供人員乘坐和裝載貨。尾面用來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穩定。
要如何生火,如何調節火焰大小。還有推進怎麼安裝,選用哪些材料,他還沒來得及想。
這東西并不著急做,眼下還有一樣東西馬上就需要用,那就是小麥收割機。
眼瞅著就要到收割小麥的日子了,宋小川想做幾臺簡易版的收割機出來。
這種收割機當然沒辦法,跟后世的聯合收割機比。
他主要是覺得,拿著鐮刀彎著腰收割小麥,效率實在太低了,而且容易腰勞損。
這種收割機的制作原理很簡單,就是三個弧形刀片刀刃朝外組一個圓。讓它們平著旋轉,就能把麥秸給割斷。
眼下沒有電機,也沒有燃機,要如何讓它們轉起來呢?
肯定不能指風能,因為風車積巨大,而且沒辦法將能傳導給移中的收割機。
收割機是需要能夠輕便的,從田地的一端推到另一端才行。
宋小川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做一個小推車。它的造型類似曲轅犁窄窄的,下面只有一個金屬的子。
小推車上面放了點配重的東西,比如一塊中等大小的石頭。子上面綁上一些布條,用來增大跟地面之間的力。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子轉時候產生的能,通過兩組齒傳導到圓刀上。
圓刀的旋轉速度必須要夠快,才能割斷麥秸。如果旋轉速度不夠快,刀片不夠鋒利的話,只會把麥秸敲彎無法割斷。
想要刀片旋轉夠快,就得用大齒帶小齒形差速。如此一來小推車子需要提供的能就比較大,因此不能打。
這些零部件每一樣都很簡單,刀片、子、支架、車、齒,鐵匠們都可以做出來,設計圖就需要他親自手了。
宋小川只需要把尺寸和一些的要求,告訴他們就行了。
小島上培養了好幾百名鐵匠,做這點東西還是小意思了。
大家分工合作,你做這樣我做那樣,第二天就給做出來十組收割機所需要的零件。
宋小川高高興興的組裝起來一臺,先在土地上自己推了推試了試。
刀片確實轉的很快,切割麥秸是肯定沒問題的。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發現小車推起來重的。
Advertisement
畢竟要克服一定的阻力,肯定是會有重量的啊。
怎麼辦,他做收割機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戶們省力,結果現在推起來這麼重就有點事與愿違了啊。
其實即便是推起來重,收割小麥的速度也肯定比一下一下用鐮刀割快多了。
但宋小川這人喜歡益求,他不允許自己做的工不合適。
眼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小推車的推把做寬一些,讓兩個人一起推,那就輕松多了。
收割機的特點是推的越快,子就轉的越快。子轉的越快,刀片就轉的越快,麥子收割速度自然也就越快。
所以兩個人一起推,并不會造勞力的浪費。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弄繩子讓牛在前面拉著,人在后面扶著就行。
可牛的力氣那麼大,只拉一臺收割機似乎有點浪費啊。
宋小川琢磨著,要不再改造一下。把四臺收割機連在一起,讓牛同時拉著。這樣的話去掉兩個子,只留兩個子就行了。
等于是兩個子的力,驅四組刀片旋轉,應該是沒問題的。
不過眼下麥秸已經很高了,不是當初犁地的時候,牛可以在前面隨便的踩。
梯田是一層一層的,每一層面積并不大,牛在上面走難免會踩壞小麥。
最終還是決定,直接加長推把讓兩個人一起推就行了。像劉鐵柱那種力氣大的,也可以自己推。
他現在也不出任務比較清閑,干脆過來參加勞得了。
至于牛拉的那種收割機,可以先考慮一下怎麼改造,等下一季水稻收割的時候再用。
“爵爺,這個東西什麼,收割起小麥來好快啊!”
又是那位好奇心很重的老大爺,向宋爵爺提出了問題。
“這個收割機,是用來收割小麥的,也可以收割稻子。”
宋小川很耐心的,講解給他聽。
“刀片這麼快,會不會傷到人啊?”老大爺關心的事還多的。
“不會的,大家只要把控好自己的收割機不跑,就不會傷到人。”
因為梯田本來就是一塊一塊分開的,而且刀片是固定住的。
無論推的速度多快,收割機上的刀片,不可能傷到自己,除非別人的收割機跑到你的田里來了。
“這東西好鋒利啊,要是用在戰場上殺人,肯定厲害!”
老大爺的思路還開闊,從割麥秸想到戰場去了。
他的話倒是提醒了宋小川,華夏歷史上確實有過類似的戰車。
就是把馬車用金屬武裝起來,然后在兩側裝上刀片,沖敵軍之中肆意的殺戮。
不過那種東西對于現在的宋家軍來說,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就連突厥都有大炮了,還有那種古老的戰車有啥用啊,本連接近敵人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馬在外面是很大的弱點,很容易被箭給死。除非整個用鐵甲保護起來,再把刀片換大炮才有點意義。
Advertisement
如果那樣的話,豈不了坦克了?
以目前的條件,坦克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可以考慮改造一下炮·車。
端王爺子在跟倭寇戰斗的時候,就是因為炮·車太脆弱吃了不小的虧。
同樣倭寇在跟煙州駐軍戰斗的時候,也是因為炮·車無法保護炮手,所以吃了不小的虧。
要怎麼才能把炮手和炮·車都保護起來,而且還能方便的移,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