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黃金寶藏

8.9% / 115/1289
廣告

第一百一十三章黃金寶藏

張知木一提議喝酒,大家才覺得冷落這酒佳肴了,一起舉杯,把杯中的酒都幹了。

殺胡口的陳東看來很懂酒,他說「這酒真是好酒,酒口回口,都有東西。濃烈相當,香味兒回遠,尤其是這酒喝一會兒才出來的覺太妙了。」

幾位正品著這酒。掌柜的和東家來加菜了。由於這桌客人都不是尋常人,今天這東家也是很大方,送了一份熊掌。掌柜的進來的先介紹說:「今天來我們酒樓的都是貴客。有我們一直仰慕的窯崗的張東家,還有我們殺胡口幾位東家。我們東家特意給各位上一道熊掌,這是一隻熊的前右掌,我們東家可是一直沒啥得用,今天就給各位助助酒興。張東家給殺胡口運來了救命的糧食,我們東家也對遠道而來的張東家表示敬意。」

盛星樓的東家進屋敬了一杯酒。就說不多打擾就準備離開。這酒樓的規矩,是敬完酒不能多耽誤客人時間,快敬快撤。張知木說:「慢著,東家。還記得上次我們的約定嗎?」

東家說:「那哪敢忘呢。不過張東家不提這事兒。我是絕對不會先提起的。我也看到了。今天張東家是自己帶著酒來的。難道張東家帶的就是上一次說的好酒。」

「正是,請東家嘗一嘗我帶來的酒,怎樣?」張知木說。

「既然張東家有此意,我就不客氣了。」說著接過楊玉琳到滿的一杯酒,慢慢地品嘗起來。等嘗完了,將酒杯里剩下的酒一飲而進。又吧嗒吧嗒,說:「好酒啊。真是好酒。難怪上次張東家說這裡菜是好菜,可是酒與菜不般配。看來張東家說的是對的。沒想到張東家這次帶了這等好酒。我倒想問張東家,下一次再來殺胡口時可否多帶一些這樣的好酒,我們殺胡口誰然是邊關之地,可是這裡可不缺喝好酒的人。也不缺喝好酒的銀子。」

張知木說:「今天不瞞各位,這酒就是我們窯崗自己釀的。這酒窖存的時間還不夠,否則這酒會更醇。我下面車裡還有一罈子酒,就送給東家嘗一嘗了。」

東家連忙表示謝退出去了。

東家出去了,大家趕品嘗這熊掌。

熊掌做得也十分地道,是做的爛,味厚掛。大家吃了都說這盛星樓的廚子的確功力不凡。因為這些人都是吃出來的。都知道熊掌其實是很不好做的,不想豬蹄烀爛就行。這東西做不好容易有一種臭腳丫泥味兒。

吃完熊掌又繼續說酒。張知木說:「喝酒的人有三種,一種是能喝酒的人;一種是敢喝酒的人;一種是會喝酒的人。前兩種人很多,第三種人很。我看在座的幾位還是會喝酒的人。我原以為,這裡的人會覺得我們的酒會不夠烈,在這裡得不到認同。我們的釀造方法,特別是摘酒時採用高溫摘酒的方法,這出酒率會影響。所以本要高些,價格也就高一些,這樣能喝的人就更了。我們的產量也就做不大。」

楊東家說:「你這酒是給有銀子的人喝的,不是那些草原上野人喝的。所以你的酒銷量不一定很大,但利潤不一定就小。等你的酒給草原上的那些王爺嘗一嘗,他們要是認為好了,用金山換他們都干。」

張知木說:「趁各位還沒喝多。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

這幾位東家都豎起耳朵準備聽張知木要說的好消息。這世里,好消息實在是太了,這些大商人也不例外。

廣告

張知木說:「不瞞各位,我們這次南下,掙了一些銀子。我想用這些銀子,做一點善事。把殺胡口這條路修一下。」

這幾位東家一聽眼睛都瞪圓了。心想這張東家到底掙多銀子,我們都是幾代人經商才攢下一點家底兒,也不敢去修路啊。這個張知木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張知木說:「我知道,大家現在生意都不好做。是因為現在世道通都不方變。等路修好了,我們準備利用我們現在名聲很響各方都給一點面子的優勢,搞一個運輸公司。小的商人甚至個人很貨都可以由我們公司負責往返運送,這樣我們的市場不就都活起來了嗎。」

接著張知木有詳細的介紹了這個項目運作的方法。

這幾個人聽了都覺得很開眼界,沒想到生意還可以這樣做。張知木又說,「有了通運輸保障,商人們就可以很容易的走出去,這樣機會也就多了。也就不會在一個小天地里在一起你爭我斗的。」

張知木的話:「讓這幾位殺胡口的商人很興,因為沒了人氣啥生意也做不了。同時,又覺得張知木後面的話有點損。他們認為,在小天地里爭鬥的指的就是他們,因為就是他們使盡各種手段排其他商人,就是他們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的。」

不過張知木要的效果達到了。這運輸公司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好做多了。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在殺胡口是不可小看的。

楊東家說:「張東家修路又辦運輸公司,這對殺胡口來說都是大好事兒。今天我向您保證,這事兒在殺胡口有啥難儘管言語。我楊家沒這麼大的氣魄辦這樣的大事兒,但是會鼎力相助。」接著,那幾位也是拍脯保證,有事兒一定幫忙·

這些商人們憑著他們的敏,知道這運輸公司一開業,馬上就會帶活殺胡口這潭死水。紛紛表示鼎力支持。

當然,張知木又是趁興給他們講了這一路南下時開封解圍等一系列故事。聽得這些商人把張知木看神人一樣。

不過,張知木雖然喝了不酒,但是腦子始終清醒。他沒忘了落實兩件事兒。

一個是,大明朝一直止對蒙古進行鋼鐵貿易,他這馬車能不能銷往蒙古草原;第二個他們對這些蒙古人的向了解的多

一聽說張知木想把鋼簧馬車銷往草原,楊東家說:「你別看大明朝啥都止,其實啥都止不了。這馬車又不是啥兵,我們都有辦法把馬車弄到草原區。」

那幾位東家也說,只要能掙錢的東西沒有做不了的。再說大明朝是不準在馬市進行鋼鐵貿易,又沒說在其他地方不許賣東西,總之只要想辦法,沒有做不了的生意。最後實在不行了,給軍點銀子,他們就替你做了。

關於另一個問題,蔣東家說起來就一臉嚴肅,「我到過草原,一次見過一個小王爺。那次他酒喝多了,他說,他們吉思汗的子孫,每時每刻的都在準備著打回去。他說他們退回草原時,還有無數的金銀沒有帶回來,都藏在幾個地方。他們幾個部落各自都知道一個。他們一定要打回去,把屬於他們的寶藏取回去。」

「這段時間,他們可能覺得大明朝太弱了。經常來挑釁,做生意也是越來越霸道了。以前不這樣,我看他們就要有行了。」楊東家說。

張知木說:「如果他們真打過來你們怎麼辦?」

「唉,這些草原上的狼,打過來我們就遭殃了。前一段一蒙古騎兵竄到大同附近,被大同總兵帶兵打退。他們是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據說他們那些部落都降清了。」楊東家嘆息一聲。

廣告

這些大商人都怕蒙古人,如果有戰事,就有員基礎。只要組織得力民心可用。張知木心裡暗道。

不過張知木對蔣東家說的黃金寶藏有些上心了。

上次,徐嫂的兒放腳回來。張知木去看時說:「這樣多好,以後銀、貴祥就可以一起上學了。參加啥活也不影響。」

徐嫂說:「對,以後好好學本事兒。長大了替你們父親報仇。」

張知木一聽非常反,「我不同意你的說法。為啥要去報仇,你們去找誰報仇?那些攻打你們堡子的都是一些的不行了才起來造反的人。你們是知道挨的滋味兒的,難道不能理解那些人。你們家裡糧食多的都吃不完,而他們得要死。若是你們是他們,你們也會造反的。要恨的話,你們就恨這個社會吧。孩子們不能帶著仇恨生活。人這一輩子,就這幾十年景。現在這倆孩子遇到我了,我就會讓他們好好地為自己活著,活好每一天,等到老的時候,覺得沒白來世上走一遭。如果要是說遠大理想的話,就讓孩子們長大了以後,為全民天下的人都能過上窯崗人這樣的日子而努力鬥。」

當時徐嫂還沒完全理解張知木的話。可是有一天,突然找到張知木說:「你那天的話,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心裡就象開了竅一樣。孩子們是該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像我,在陝西時看起來很風,可是心裡的苦沒說去。你看現在,我覺得活的有滋有味兒的。我自己掙得銀子足夠將來給兒子娶媳婦嫁兒,以前我從來就沒覺得自己還這麼有用。我經常覺得是在做夢一樣。所以我告訴孩子們,把陝西的事兒都忘了。這輩子就為自己好好地活著。」說著拿出來一個羊皮口袋遞給張知木。張知木接過來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張羊皮地圖。

徐嫂說:「這個東西在我這沒用了,將來你若是到了陝西或許有用。這是高家最後給我的東西,我不想讓孩子們再管高家的事兒了。這高家有許多不讓我們人知道。這或許就是一個。不過我那公公到最後關頭也沒把告訴我一個人家,我憑啥為他們保管這些。你若是不要就燒了吧。我反正再不想留這東西了。」

現在,聽蔣東家一說這黃金寶藏事兒,張知木立刻想起了自己手裡的兩張地圖。一張是這個徐嫂給的,另一張是那個土匪夫人給的。當時以為土匪夫人給的圖是土匪們自己的藏寶圖,現在看來不一定。因為土匪自己的東西很容易帶走,沒準這樣是一張啥其他的藏寶圖。

和世上所有人一樣,這些人一聽到黃金寶藏,眼睛都發亮。一個人說:「若是能得到一個寶藏那可就發財了。」

張知木說:「若是得到寶藏,就可以輕鬆地把別人辛苦勞創造的財富掠奪到手了。不管他流多汗種出來的糧食,養出來的牛馬,很容的就奪來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搶劫。」

張知木的話總是驚世駭俗,弄得大家都是一愣。楊東家說:「張東家真是見解不凡啊。我們這些人凡夫俗子可是俗了。哈哈!」

其實,張知木更想得到這些黃金寶藏,有這些黃金寶藏做底兒,將來就可以開辦自己的銀行了。

張知木比這些人還相信黃金寶藏存在。因為前世時,好多專家就在計算,從古至今中國曆朝歷代都在不停的開採黃金。可是到了近代,除去近代開採的黃金,存世黃金的數量差距很大。因為黃金是非常穩定的金屬,很會有損失,而且民間用於首飾、工藝等方面的數量也是非常的有限。就是說歷代生產的黃金數量加起來,應該遠遠地大於現在的存世量。好多專家也推測,吉思汗的子孫們退回草原時,大量的黃金帶不走,可能都藏起來了。這也是前世一直有人在參加探寶活原因。今天聽蔣東家說起蒙古王爺也這樣說,張知木覺得這事兒是真的可能行更大。

廣告

所以張知木雖然沒對這事兒有更多的表示,可是心裡早就下定決心,有條件時組織一個探寶隊,去探一探黃金寶藏。

張知木最後是被抬著回去的。不過張知木覺得這頓酒喝的值得。

接著在殺胡口的這些天,最忙的要數陸祥了,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客人來找他,陸祥的四個助手和準備在殺胡口建店的班子,一起為他分擔了不工作。

這個陸祥做生意就是老道,他愣是把出貨的時間拖了兩天,才慢慢地放貨。這倆天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鶴也沒閑著,除了偶爾看看市場之外,他們就領著李治、劉雲、李威、柳璜、李菁等軍事人員到看地形,歐先生也實地給講解那裡適合守,那裡適合攻,哪裡適合設伏。這些人都對歐先生佩服的不得了,看著平常的地方,經歐先生一說就不一樣了。這種實地觀察實地研討的方式,讓這些人都覺得益不淺。幾天以來,張知木已經對殺胡口這地方的地勢地形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李治說回去就把這地方的詳細地圖搞出來。

這兩天盛昌糧行的劉掌柜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柜的也是不停的忙著,因為他們先弄到了糧食,搶了個先手所以買賣很好。一次他們過來時,張知木和陸祥,跟他們說了自己要在殺胡口設一個分店和要搞一個運輸公司的事兒,想請他們幫忙看看誰家有大一點兒的地方想買下來。這二人說,沒問題一定幫這個忙。張知木知道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好的事兒,也就沒著急。

期間,張知木他們去看了看上次來殺胡口時買的院子。秦夫人把院子收拾的很利落,可是院子里前後院都住滿了人。秦夫人,說這些人大多是配軍門的家屬。到了殺胡口沒去的就都投奔這來了。沒有辦法,秦夫人問張知木這事兒怎麼辦?張知木告訴他們,都住著吧。這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人,能幫就拿一把吧。好在秦夫人用上次張知木留下的銀子開了幾樣小買賣,這些人總算著。張知木對秦夫人說,以後別擔心了。這次窯崗就要在這辦一個分店,這樣就可以直接的照顧大家了。

張知木又問了一下秦鵬現在怎麼樣?秦夫人回答得有點兒含糊。只是說,前一陣得罪了一個千戶,有些不太好。不過現在沒事兒了。

張知木說:「這些配軍家屬,有識字的可以介紹幾個人到分店裡,這樣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工作,解決一個吃飯的問題。」

秦夫人說:「有啊,可惜了這些人識文斷字的。沒辦法只能在這裡和我一起做豆腐賣。的你們用不用,都是識文斷字,琴棋書畫樣樣通的。」

張知木說:「這都是人才啊。這裡不用我們窯崗那也用啊。」接著張知木又把窯崗的況給他們介紹了一下。並對他們說,不如把人孩子們,都送到窯崗去,哪裡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孩子們也都可以上學,以後運輸公司開業了,孩子們放假時,還可以過來看看父親們。不起願意去窯崗的,不管男的的只要識字,都可到殺胡口公司工作。以後運輸公司立以後會用好多人。的可以賣賣票記記賬做做服務工作。男的能做的工作就太多了。

秦夫人說:「我可要把好消息告訴大家了。看看他們啥意見。」

回去以後,張知木讓人給他們送來好多糧食、鹽等用品。張知木一開始幫助這些人,只是出於同,他沒想到的是,這份同心,將來會給他帶來一批優秀的軍

廣告

還有一件事兒,讓張知木非常驚喜。一天,陸祥把張知木拉到旁邊說,「盛昌糧行的劉掌柜的、興盛糧行的陳掌柜的,找我探探口風。說他們知道我們要買地方,問我可不可以把他們的店直接買了。」

張知木說:「他們要賣店。那他們幹啥去?」

「就是啊,我一問原來他們早就幹部下去了。因為運不來糧食,他們一直閑著。我們運來的糧食,他們賣完也還是沒事兒。所以他們倆問問能不能收留他們。他們都是經商的手。對草原上的事兒特別的悉。」陸祥說。

張知木心裡非常高興,因為窯崗現在就缺這樣的人,說:「你覺得能收下就收下。這樣的事兒就不用問我了。你是我們的大管家。」張知木直接給陸祥帶個高帽。

祥說:「我們就缺這樣的。我想留他們做二三掌柜的。繼續打理糧食的生意。留一個地方大點的鋪子改運輸公司的車站。」

「我看留一個在這,另一個帶到張家口再說,我覺得張家口我們也要早點考慮。秦夫人那裡有不識文斷字的,你也可以挑一些人,那些都是宦人家出來的,有一定閱歷,經此磨難以後,都是可用之人。」張知木說。

「太好了。就是這次不用的也要帶回去。培訓之後,都有大用。我現在最缺的是幹部。」陸祥也開始用幹部不這個詞了。

-----------------------------------------------------------------------

順便推薦《南宋記憶》,與本文類似,也是「技流」穿越小說,但發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復國,歐洲世界大戰。

廣告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