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章

84% / 136/162

在場所有人, 齊齊愣住,是啊,不是說有兩個方案嗎?

大家一齊看向臺上的衛孟喜。

今天的衛孟喜, 依然是一很簡單的白襯衫工裝, 顯得材修長拔,又活力四

跟外頭那些穿金戴銀專門有司機開進口小轎車的富婆真的不一樣。

而衛孟喜可沒時間琢磨大家是怎麼想的, 只是看向羅秀。

他終于來了,在被潑糞和暴打一大頓之后,帶著要來幫村民們大敲一筆的雄心壯志來了。他相信,只要能幫村民們爭取到最大利益, 他們就還是離不開他, 還是會覺得他是村里最出息的好后生。

他不笨,以他的聰明,只稍微一回想就知道是衛老板挑撥離間壞了他和村民之間的關系……也怪他太貪心, 去年那十萬塊,要不是吃相太難看, 衛老板肯定也抓不住他的小辮子了, 村民也就不會上當。

想他羅秀, 真是聰明一世, 糊涂一時啊!

為了那麼點錢, 差點就被這個人玩死了。

他倒是想得好, 還把今兒當翻仗, 可嶼羅村村民現在看他的眼神卻更是厭惡, 至比先前暴打他的時候厭惡了一百倍吧。

“喲,羅副局長你還來干啥?”

“這次的果可是咱們自己談判來的, 就不用你費心了。”

“是啊, 你一外村人, 心咱們村里人的事干啥?”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夾槍帶棒的,把他給兌得不行,而區里的領導們則是低頭小聲說了幾句什麼,然后就見常務副區長臉一變,就一會兒的工夫,羅秀就被幾名公安給帶走了。

今天衛孟喜請三方人馬出的好這不就再一次現出來了嗎?有領導,就有公安和醫務人員來執行保障任務,那麼想要破壞這場談判的,就是破壞招商引資大局,就是跟發展經濟的主題對著來,不抓你抓誰?

羅秀要只是隨便搞破壞還好,關鍵是剛剛談判開始前,還有很多村民向上級反映,舉報他公私用,貪污大家賠償款的事呢!正愁找不著人,這不就是自己送上門了嗎?

這不,有村民看見公安,立馬指著他說:“是他,就是他!貪污咱們賠償款!”

“上次我家百歲太太住院,請他幫忙找個床位,他收了咱們三百塊紅包!”

“去年我家娃上學要借讀,他要走了我家一頭豬,可憐咱們一家子辛辛苦苦養了一年,豬都沒吃上一啊……”

“……”

村民們像是忽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開始爭著搶著曝他這麼多年來的惡行,臺上的領導哪里想得到,居然能看見這麼多苦主!

就是他再的關系,再強的人脈,也必須先帶下去啊,不然看雙方扯頭花嗎?

看著昨晚還滿口仁義道德的人被公安押解下去,衛孟喜心里也是爽快不已,看向黎安華,見他輕輕點頭,就知道事準備好了——這一次,只要被舉報,就不會再讓他全而退。

自己這種有點知名度的企業家上門辦事都見不著正主,前幾天劉桂花和韋向南直接連門都沒給進,要是換了其他更普通的老百姓上門辦事,他還不知道要囂張啥樣呢!

衛孟喜這一次,就當為民除害了,反正有罪沒罪說了不算,等公安紀委調查就是。

不樹幾個典型,以后辦事只會一年比一年難,一年比一年增加營商本,這對哪一方都不好。

終于,搗的羅秀被帶走,在所有人的期盼下,衛孟喜緩緩說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方案。

“第二個方案,就是咱們直接經濟賠償只有一百萬,但我能給每戶家庭提供一個水廠的工作崗位,后期據經營規模而作調整。”

村民們原本還以為是會有更高的賠償呢,“只給一百萬,那些什麼基金也沒有了嗎?”

衛孟喜笑笑,“因為每戶都有了工作崗位,養老醫療其實也足夠了。”凡是在手底下干活的人都知道,只要好好干,開的工資不低,更別說現在的醫療大頭都是能報銷的。

這一下,所有人都愣住了,一百萬其實每家也能分到不,要是沒有前面三百萬的對比,大家肯定是能同意的,畢竟嶼羅村的所有村民長這麼大別說一百萬,就是一千塊都沒見過……可有前面第一個方案做對比,眾人就偃旗息鼓了。

不干不干,不劃算。

于是,接下來的時間,即使衛孟喜把在水廠上班的事說得天花墜,說得有百利而無一害,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話都說出來了,幾乎是帶著懇求的語氣,也沒有一個村民同意。

這個村子的年輕人其實不愁工作,自從搬到山腳后也早就不以務農為生了,所以在他們心目中,多一個水廠工作機會其實跟現在的狀態也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給私人打工,收沒增加多,但賠償款卻只能拿到三分之一,不劃算。

大大的不劃算。

區政府和街道辦的人也是唉聲嘆氣,他們看得比村民看得長遠,增加三四十個工作崗位,能為區里解決一批就業,他們當然高興,而一想到以后這些有了工作的村民都不容易出去惹麻煩,也有利于大局穩定不是?

可村民卻只看得到眼前的三百萬,副區長看不過意,也跟著苦口婆心勸了半小時,可村民們就是不為所,到最后,就連接待那位老爺子都給氣傷了,跺著腳說這些村民目短淺。

賠償款有花完的時候,但得到工作就能細水長流的穩定的拿工資!

什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衛老板都說得一清二楚了,真心誠意的勸了半天,他們還是冥頑不靈。

“罷罷罷,他們不聽便罷,今兒把合同一簽,以后后悔也沒用。”

都有大領導這句話了,區里和街道也不再做無用功,反正今兒這些村民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

衛孟喜于是就這麼看著他們,面上平靜無波,其實心里倒是松了口氣,之所以要把這個方案放在后面說,其實就是存了心不想讓他們選擇的,只是怕落人口實……這樣,把能想到的優惠補償都說了,以后如果有無業游民再來扯皮,就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說自己明明給了他們選擇,是他們不要而已。

開設水廠不是做圓珠筆,有人使壞最多就是壞幾支,壞幾個批次,浪費一點本就行了,礦泉水是喝進肚子里的,還是要專門走出口的,要是真的被里面的工人使點壞,那完全有可能出人命啊!

必須在一開始就把這些風險扼殺在搖籃里,反正錢是可以給的,但不能現在爽爽快快拿了錢,幾年以后回頭又來要工作!

錢和工作,貌似是給了兩個選擇,其實是拿準了村民的短視和貪婪,必須讓他們選錢,也只能讓他們選錢。

于是,就在所有人的期盼下,當場把合同給簽了。

這個合同,不僅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簽,而是在戶口簿上的所有人都必須簽字,小到還在吃的小嬰兒,大到已經百多歲的老人,不識字也必須由家庭員代簽,這簽的合同都裝了滿滿一車!

衛孟喜的速度也快,簽完合同的立馬就能發錢,的百元大鈔就在面前,也不給街道辦和村里那些小領導搞二次分配的機會,直接自己當場按人頭分,按著戶口簿上的名字,用總的二百萬除以總人數,就是每個人該得的。

至于想要臨時把戶口遷回來的,想要趕懷孕多增加一個人頭的,您歇著吧!

忙了兩天,村民們拿到錢,一個個喜滋滋的,區政府收到一個專門送上門的招商引資政績,也是滋滋,一場原本可能會引起很大波的事,就這麼輕而易舉的平息了。

韋向南和黎安華現在對老板的佩服那真是五投地啊,回去路上一個個給不要錢的吹彩虹屁……嗯,當然,只有黎安華而已,韋向南人家是惜字如金的。

因為只有他們知道,在理合同的時候,老板明確把承包容和時間拎出來研究過,這三百萬買來的不僅是水源,還有附近五百畝的山頭,雖然現在看著沒種糧食,只是算森林,可合同上可是說得一清二楚,以后山頭作什麼用,只要不違法紀,任何人都不能干預。

更何況,年限是七十年。

這些字,是正正規劃寫在合同里的,可村民們誰會看?誰又有耐心聽老板解釋呢?一口氣拿到他們三輩子也掙不來的錢,這就夠了。

未來七十年,只要沒有不可抗力的出現,那整整五百畝森林,就是老板一個人的。

你就說吧,他們老板不,誰才算?羅秀那老小子,只配給老板提鞋。

本來今年也該到文廠分紅時間了,但現在廠里生產任務重,又剛擴大了規模,擴招了工人,改進了設備,衛孟喜和侯燁都一致覺得分紅可以暫緩,所以現在的存款就只有三百五十萬。

除了當面拿出來的用于賠償的三百萬,手里就只剩五十萬,這用來買設備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投資建廠的錢可以慢慢想辦法,當務之急是費薩爾的一千瓶礦泉水,第一筆訂單不能黃。本來時間是充足的,但被羅秀一作梗,就把一周的時間生生到一天。

現在,劉桂花和黎安華在鼓的辦好了取水許可證,但衛孟喜沒設備啊,怎麼搞?

的焦慮,傳到電話里,老陸難得早早的回賓館休息,卻聽見的唉聲嘆氣,忽然福至心靈——不就是凈水設備嗎?

“等一下,十分鐘后給你電話。”說著,老陸就把電話掛了。

衛孟喜心說他能有啥辦法?只剩最后一天時間,就是他能設計出來,也要能造出來才行啊。

這家伙,聽說今天在京市大學作報告的時候,還被好幾個學生送鮮花呢,五個崽在臺下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嗯,都是大哥哥送的,沒有大姐姐。

就是有,也沒人會多想,畢竟這世界上要是連老陸都不可信了,那還能信誰?

都說父母是孩子對異最初的想象,有老陸這樣一個眼里有活、從不發火、有求必應還才貌雙全的男在前,自家三個閨以后找對象的眼,那可不是一般高。

其實哪怕現在,就能看出來了。衛雪衛紅上高中,是有小男生追求的,寫書送鋼筆筆記本電影票啥的,可們真覺得這些都不算對一個人好,更說明不了喜歡。

甚至,衛紅還很直的表示,要是喜歡哪個男生,才不要送人家鋼筆電影票呢,以后掙錢了直接送車送房!

因為在心目中,爸爸媽媽就不是傳統的“男主外”,沒誰規定房子車子只能男的買,像他們家一樣,媽媽這樣不也好的?

前提是,那個男生得有爸好看,有爸聰明,能當狀元,考得上青樺,挖得了煤,還能治理得了環境,畫得了設計圖……最關鍵的是,還得聽媽媽的話。

衛孟喜這邊正想著,那邊老陸的電話就打來,“我跟楊老說好了,你現在就派人去拉設備。”

原來,楊老實驗室里正好有一套小型的水理設備,消毒一下就能使用。雖然效率跟專業設備不能比,但一千瓶水一天時間足夠了。

衛孟喜恨不得親老陸一口,怎麼把現的專家給忘了呢?楊老人家可是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實驗室的!

當即,立馬帶安華開車去拉設備,對楊老的謝自不必說,這種設備人家也是稀罕件,是用來理實驗用的純水的,要不是老陸這個得意門生,衛孟喜不覺得自己能借到。

就是按使用次數收費,也借不到。

連夜拉回設備,趕慢趕,終于是趕在最后一天天亮之前把費薩爾要的一千瓶礦泉書灌裝包裝好,由黎安華送上飛機,一直到確定那邊收到,這才松口氣。

接下來,就是正式開辦廠子的事了。

但老陸和孩子們回來,快過年了,也不想把自己搞太累,就尋思先把年過完再說。

1992年的春節,因為孟仲平帶著西和兒回來,孟舅舅一家團聚,衛孟喜也在年前最后一天帶著孩子們回去朝縣去過年,當走娘家。

一家七口到朝縣的時候,正是臘月二十九的下午,太還沒落山,孟舅舅一家已經等候在大門口,遠遠的看見一個皮,五深邃還一頭金黃卷發的孩,三個孩的眼睛就不會了。

“媽媽媽媽,那個姐姐好漂亮呀!”

就連一直對孩子不興趣的衛國衛東也有點意外,這孩可真好看,比他們在京市見過那些來參加冬令營的外國小孩還漂亮!

眼見著車子停下,孩就冒出一口極其流利自然的石蘭方言:“爺,爸,俺小姑一家回來哩!”

衛孟喜差點一口噴出來,這這這也太地道了吧!比自家這五個還地道,他們在書城和金水市來回跑,方言帶著兩個地方的口音,反倒沒這麼正宗。

很快,一個高大英俊的金卷發的年攙著孟金堂走在最前面,西和孟仲平跟在后面,全都笑瞇瞇的看著他們,“小喜回來了。”

這一刻,衛孟喜差點熱淚盈眶。

,衛孟喜,也終于有娘家可回了。

孟舅舅十多年來好像沒啥變化,連白頭發都沒多長幾,還是一副蒼勁儒雅的樣子,先在衛東肘上拍了一把,“快比比看,你跟福瑞誰高。”

孟福瑞就是孟仲平兒子的名字,不是麥克也不是約翰,而是“福瑞”這麼龍國化的名字,孩則孟珍珠,寓意好極了。

孟福瑞上去跟衛東比了一下,居然還比衛東矮了一丟丟,他有點吃驚,“衛東你才17歲吧,怎麼就有188了?”

衛東咧一樂,來的路上本來他是很郁悶的,總覺得自己沒辦法跟這倆表哥表姐說話,他英語口語不是一般的差,甚至他都做好了充分調語言和翻英漢大詞典的準備,誰知人家石蘭話比他還正宗!

孩們,也很快跟漂亮得洋娃娃似的孟珍珠聊上了,珍珠在國已經上大學二年級了,比們大一點,說話很風趣,也很開朗,一下子就跟悉起來。

老陸打聲招呼,就哼哧哼哧從車里往孟家搬年貨,都是衛孟喜年前從各地看著稀罕買的東西,還有他們父子幾個從京市買回來的,足足裝了一整個后備箱。

“哎呀小喜真是,跟舅舅客氣啥,你們能回來,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下次可不許了。”

衛孟喜笑著答應,一進門就發現,孟家這一次可是準備充分,院里到張燈結彩,聽珍珠說好幾個燈籠都是跟福瑞一起做的,上面的畫兒是爺爺畫的……大概,這就是以前他們在唐人街見過的春節吧。

西做一般中餐沒問題,但對于很有石蘭省年味的一些小吃就不太在行,只炸了一堆薯條和啥的,看兄妹倆嫌棄的小表就知道,他們可不想過春節吃這個。

于是,衛孟喜擼起袖子就去下廚房,反正就當自己家唄,不講究那些,也正好讓這倆小老外嘗嘗正宗的中餐的魅力。

廚房里準備的菜很多很多,但都是些西只能干瞪眼不知道該怎麼料理的菜,譬如一種波浪形的凹凹凸凸的綠的圓餅瓜,別說國沒見過,就是99%的龍國人也沒見過。

“這是咱們石蘭的特產,江柄瓜,的是甜的,老了就是面的,跟土豆一樣綿綿的口即化。”

衛孟喜先把瓜用刀子撬凹凸不平的不規則塊狀,然后割一塊掌大的臘,切薄片,先將姜蒜香,瓜放進去翻炒一會兒,加片,加水燜上,幾分鐘后水分蒸發沒了,空氣里彌漫的都是瓜的清香和老火的油香,院里的狗鼻子就不了啦。

七個孩子就這麼眼在灶房里,直勾勾的瞅著。

衛孟喜好笑,這就饞啦?還有金黃焦香外的油炸小呢!

以及能拿著當零吃的又又勁道的魚丸子,又脆又香的吵杏仁兒炒瓜子兒,甜得粘牙的紅糖南瓜餅,要是不喜歡吃甜的和的,還有芝麻杏仁海苔片,鹽水鹵花生……反正,大多數是現的。

衛孟喜昨晚就開始做的,就是怕來到這邊材料不齊不好做。看著大家伙吃得津津有味,不住的夸,衛孟喜心里就高興,已經很久沒做飯,很久沒得過這種夸贊了。

衛小陸是最心的,看媽媽和西舅媽一直在廚房忙進忙出,就自己在那兒吭哧吭哧的剝瓜子兒和花生,剝了快半小時,足足有半碗,“媽媽你快吃叭。”

衛孟喜看著用兩細細的手指剝出來的“勝利果實”,只覺著窩心極了。

還是老閨最疼,這兩年這種覺越來越強烈了,因為懂的事更多了,不再是以前那種只會專注自的小孩,知道觀察周圍的人,知道誰最辛苦,也知道用自己的方式讓爸爸媽媽不要那麼辛苦。

是的,連老陸也到老閨心了,因為每天晚上他回家的時候,只要老閨還沒睡,就會去給他打一盆燙燙的洗腳水,提拖鞋;有時媽媽菜還沒炒出來呢,就端著個大碗等在旁邊,要第一時間把爸爸的份上給留出來,不能讓爸爸吃他們吃剩的。

這一件件的,雖然是小事,但當爹媽的,誰不窩心呢?

老陸慨得很,甚至說出老閨大學要是繼續在省上就好了,不用離他們太遠這種話,衛孟喜面上嗤之以鼻,其實心里也有點贊同。

大概,他們也跟大部分農村父母一樣了吧。

吃飽,孩子們就揣著手,出門遛彎兒去了,縣城的一切,對陸家這五個是相當悉的,但對于從小到大第一次回來的福瑞和珍珠,那可太稀罕了,嘰嘰喳喳,一群街溜子就不見了。

老陸閑不住,主幫著西去給鍋碗瓢盆搞洗刷,衛孟喜就跟孟家父子倆聊天。這次回來,熱熱鬧鬧過春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請孟二哥幫忙。

“二哥,你在國認識做凈水設備,以及空氣凈化設備的廠家嗎?”

孟二哥聽說打算開一家高端礦泉水廠,倒是很意外,“你終于想通了?”

衛孟喜笑笑,知道二哥的意思,因為這麼多年了,做的一直是薄利多銷的“小”買賣,尤其是賣鹵和圓珠筆,都是出了老鼻子力氣,但利潤在他們這些大商人眼里不值一提的那種,這一次的高端礦泉水,算是完全另一種形式的嘗試。

剛才,三人就把水廠的事談了,孟家父子倆都很贊一口價買斷的做法,他們是世代經商的,知道哪些事有些什麼風險,也知道應該怎麼規避,可以說,理方式堪稱完

“廠家我認識,你的水廠規模預計在多大?”

衛孟喜想了想,報出一個數字。

孟仲平的眉頭跳了兩下,“這麼大……想好了?”

“想好了,現在孩子們大了,我也不用上學了,能把所有時間用在事業上。”不管愿不愿承認,以前實在是太忙了,尤其是呦呦沒上學那幾年,既要管五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又要自學考試,還要管生意,能撐下來現在想想都佩服自己。

不得不說,養孩子確實是一種負擔,甜的負擔。

不過,現在肩頭的擔子就快卸下了,自然要沖一波事業,錢嘛,沒有嫌多的,要做的事還那麼多,現在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孟家父子倆被眼里的所吸引,也跟著連連點頭,“行,你先估算一下這麼大的規模需要多大的設備,我過去以后先幫你看著,價格應該會有點優惠,但不多。”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