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池家終于斷了,雖然不如自己心中預期的斷個干干凈凈,還有個兩千塊欠條,可即便如此,池箐箐也開心極了。
以后再見到池玉蓮,就沒必要再假裝堂姐妹打招呼了,池家現在可以說是母親和自家的仇人,以后各掃門前雪,誰都別招惹誰。
雖然池箐箐不用在搭理池玉蓮,可現在池玉蓮家中熱鬧極了,一個池箐箐都不正眼看,每天結的人數不勝數。
礦里的水泥廠馬上就要建了,舉全礦之力,甚至全礦從領導到職工拿了三個月的生活費,就為了建設水泥廠,用的全是現在最好的設備。
礦里走這條路,也是看到只賣礦石,都能讓職工過上不錯的日子,如果把這些礦石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那麼全礦職工家家戶戶都要奔小康,買小汽車,那利潤是幾倍增長。
所以礦里斥巨資建水泥廠,雖然職工們拿了三個月生活費,可聽不到職工一句抱怨,甚至不人臉上喜氣洋洋,因為單位的錢袋子快織好了。
只要水泥廠建好,全礦職工奔小康,到時候什麼電話小汽車冰箱彩電洗機,想買啥買啥,全都配齊也買得起。
現在水泥廠馬上要建,水泥廠的領導班子也要馬上組建,能去水泥廠當干部,全礦的錢袋子,這里的干部領導收絕對是頭一份的。
水泥廠廠長此刻呼聲最高的就是李世家,第一李世家專科技校畢業,有專業知識,第二在生產科管理生產多年,備富的生產管理經驗,第三當然不能拿上臺面來說,可第三條卻至關重要,李世家有個好爹。
水泥廠廠長是有挑選自己領導班子配合人員的權利,此刻李世家呼聲最好,明白人心里都清楚,李世家未來肯定是水泥廠廠長,那些想來水泥廠的人,開始鉆營走池玉蓮這個曲線救國的夫人路線。
“池同志,這是我家老周親戚從海南帶回來的墨魚,燉湯最補,我們也吃不上這麼好的,拿來你燉給李科長補補。”
“玉蓮,我丈夫老家是浙江諸暨的,那邊兒產珍珠,這不家里來親戚送了我一條珍珠項鏈,這麼好的東西,我哪適合帶啊,還是得玉蓮你來,你看你長得多富態,一臉福氣相。”
池玉蓮看著靜靜躺在絨盒子里的白珍珠項鏈,眼神一亮,這珍珠每顆都有小拇指那麼大,這麼大的珍珠還是頭一次見到。
“我聽丈夫老家親戚說,珍珠有安神養的效果,大珍珠如果天天戴著,還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這麼貴重的東西,我怎麼好意思收。”池玉蓮惺惺作態。
“這麼貴重的東西,就要你這樣有福氣的人才得住,我給你帶上看看,一定很好看。”
池箐箐從店里回來,恰巧看到池玉蓮脖子上那串珍珠項鏈。
而池玉蓮順著池箐箐目,發現在看自己的珍珠項鏈,得意地昂起頭,讓看看自己現在過得有多好。
池箐箐眼底閃過一抹嘲諷笑容,項鏈確實不錯,只可惜池玉蓮脖子太,本來該微微下垂的項鏈,戴在脖子上就好像頸箍一樣,牢牢的卡在脖子上,也不嫌難。
這些日子,池玉蓮家里熱鬧極了,中午做飯的時候,都能看到人進進出出,不知道多人約著池玉蓮出去吃飯,或者去打麻將等等。
池玉蓮是不出門,可對送來的東西,倒是沒收,池箐箐相信,如果沒有李世家的授意,池玉蓮不敢隨便收東西的,還真把礦里當自己家了。
池箐箐回想起前世廠里的水泥廠建好后,確實是李世家當廠長,說是廠長其實跟車間主任一個級別,都是正科,但水泥廠有一套獨立的領導班子,不礦里其他科室約束,直接生產副礦長管控,不如此,他們還配了獨立的銷售部門。
而大家都等著水泥廠賺錢的時候,水泥廠卻頻頻出事,長期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然后生產出來的水泥經常被,最后導致水泥廠虧損地一塌糊涂關停了。
然后龍泉礦因為水泥廠這筆失敗投資元氣大傷,加上全國開始搞企業改革,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龍泉礦吃了大虧,因為龍泉礦礦石是配套w鋼生產鋼鐵的,所以礦石定價本來就公司影響,價格遠低于市場價,俗稱政策虧損。
說白了就是鋼廠占了礦山便宜,但因為以前有政策補,所以日子一直不錯,但未來幾年轉型后,盈虧自負,每生產一噸礦石就虧損,公司也不再給補,職工的收大幅跌落。
水泥廠就是這最沉重的一擊,直接讓礦山一蹶不振,職工拿生活費,很多職工跑到外面打工,前世池箐箐跑回去找了爺爺,求爺爺幫忙,然后丈夫被調離礦山,換了個方部門的工作。
好像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池玉蓮起了別樣的心思。
最后礦里來了新領導,專門查了水泥廠,但最后沒有查下去,當初在水泥廠當領導甚至當銷售員當工人的,各個過上了好日子,那些不合格的水泥,那些丟了的水泥,本就是被他們倒賣出去,中飽私囊。
最后沒查下去也是因為,這件事從上到下都有參與,大領導小領導都收了好,沒法查下去,只能是一筆爛賬。
這一世,池箐箐不想看龍泉礦被這些蛀蟲整垮,晚上躺在床上,低聲問道:“北川,你想不想去水泥廠當廠長?”
陸北川有些詫異,水泥廠廠長這個位子可以說炙手可熱,每個人眼睛都盯著這個位子,難道媳婦有想法?
“我喜歡保衛科的,搞生產我沒經驗,而且水泥廠廠長,不是咱想干就干的了的。”
果然和前世一樣,丈夫并不在意水泥廠,人人打破頭想去的好位置,在他眼中和保衛科沒什麼區別。
“如果有人損害國家財產,盜取國家資源,你會看著不管嗎?”
陸北川想也不想口而出,“不會。”
池箐箐點點頭,只能想別的辦法了,丈夫是保衛科科長,也許能抓住那些水泥的。
臨近水泥廠建,池箐箐越發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