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魚賈環的諸天旅行》 第三百二十五章 潘仁美之子1
Advertisement
賈環知道這一世的親爹名字做潘仁,哥哥的名字做潘豹后,木了!
賈環是很喜歡楊家將的,否則也不會專門學習了楊家槍法。
賈環想過穿越到有楊家將的世界。
但他希的是為楊家將,而不是為楊家的敵人啊!
潘仁和潘豹,都是楊家將故事中的大反派啊!
賈環手托著胖臉,一副憂愁的模樣,讓姐姐潘看得可樂不已。
弟弟這個樣子實在太可了。
潘走上前,將胖乎乎的弟弟抱起來,問道:“小弟,在想什麼?”
賈環回過神,敷衍地道:“在想中午吃什麼。”
潘笑得更歡了,出指頭點了點賈環的小鼻頭:“你這個小吃貨。”
潘長得十分漂亮明,如同艷的玫瑰一樣,是家中的老大,比賈環大了十二歲,如今已經是十六歲的。
穿著一長長的襦,看著是優雅弱的貴族小姐,但實際上,潘的武功卻不低。
潘小時候被南海神尼收為徒弟,學習了高深的武功。
不過這件事,除了潘家的幾個人,并沒有其他人知道。
因此,潘抱起沉甸甸的小胖子輕輕松松。
“姐姐不是也喜歡吃食嗎?”賈環揭潘的老底,別看潘瘦,但吃得可不。
潘是老資格的吃貨與干飯人,只不過因為練武運量大,這才不會長胖。
“小東西竟然揭姐姐的底兒,看我不懲罰你。”
潘說著就出指頭撓賈環的,賈環在潘懷中扭一團,哈哈大笑。
兩姐弟玩得開心,潘豹走了進來。
看到姐姐欺負弟弟,趕上前幫忙。
三姐弟鬧一團。
潘豹比賈環大五歲,如今也不過是個孩子,還沒有長歪。
賈環想,好好引導,不能讓潘豹為話本子中的反派。
三姐弟玩了一通,看到時間不早了,便各自回了院子,換好了服,等候潘仁從衙門回家,一起吃晚飯。
能生出潘這樣的大人兒,潘仁的長相自然也是不錯的。
其面向清雋,氣質儒雅,看起來是一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一點兒也想不到這位曾經也是征戰沙場的將軍。
說到這些,賈環就不由嘆氣。
歷史上潘仁的原型潘將軍可是一位忠心為國的大將軍,結果話本子將其寫陷害忠良的臣,讓潘將軍背負千古罵名。
就像可憐的陳世與法海一樣。
潘仁換下服,穿著舒適的服來到飯廳,看到已經在飯廳等待自己的三個兒子,臉上出了笑容。
他一把抱起小兒子,問道:“環兒,今天過得怎麼樣兒?”
Advertisement
賈環雙手環住潘仁的脖子,聲氣地道:“今天跟哥哥和姐姐一起玩,還吃了好多好吃的。”
潘仁臉上滿是慈,對于三個兒,他是最好的父親,給了三個孩子充足的父。
潘仁的妻子在兩年前去世了,之后他又當爹又當媽,照顧三個孩子。
就沒有比他更合格的爹了。
賈環不知道潘仁之后為什麼會陷害楊家將,但這麼好的爹,他一定會好好保護,不讓他為人人喊打的臣。
潘走過去,對潘仁道:“爹,工作一天累了吧?先吃飯吧。把弟弟給我,他又長胖了,抱著累。”
“不累。”潘仁笑著走到桌邊,才將賈環放到自己旁邊的位置上,對另外兩個兒道,“吃飯吧。”
一家人吃了一頓溫馨的晚飯。
潘家并不實行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流,飯桌上很是熱鬧。
吃完飯,一家人依舊聚在一起聊天,直到天晚了,這才各自回房間休息。
這就是潘家溫馨的一天日常。
翌日,賈環以為一天又是這麼過去,卻見潘走進自己的房間,親手給賈環換了一聲外出的服,抱著賈環走除了院子。
賈環:“姐姐??”
潘:“今天天好,姐姐帶你出去踏青放風箏。”
賈環:“哥哥呢?一起去嗎?”
潘:“你哥哥要讀書,就不去了。”
話音剛落,潘豹便滿臉哀怨地冒了出來:“你們出去玩都不帶我!”
潘:“你要上學!”
潘豹:“一天不上學也沒有什麼啊!”
而且他本來就不喜歡讀書。
潘對潘豹的糾纏沒有辦法,只能將潘豹也帶上了。
潘豹興無比,他就是個坐不住的多癥兒,本不愿意坐馬車,而是騎了一匹小馬,跑在最前面。
潘豹六歲習武,如今三年過去,在騎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就,騎馬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潘因此放心地任他騎馬跑在前面。
三個人出了城,來到一河邊。
河邊兩岸已經有了一些也出來踏青的人。
其中一行人吸引了賈環的視線。
那是一個年輕人帶著一群孩子。
年輕人大約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他應該是孩子們的長輩。
這群孩子總共有七個,最大的十三四歲的樣子,最小的跟自己年紀差不多。
賈環發現,自家親姐姐見到那個年輕人后,眼睛就亮了。
有況!
潘出城不會是來跟這個年輕人約會吧?
自己和潘豹以及那群孩子,不會是給潘和年輕人打掩護的吧?
Advertisement
賈環斜眼看向潘。
但潘現在眼中只有那個年輕人,本沒有注意到自己弟弟的眼神。
賈環:“……”
這真是重輕弟啊!
不過,潘并沒有直接上前跟那個年輕人說話,而是帶著兩個弟弟在距離年輕人有一定的地方讓仆人收拾出一塊歇息的地方。
仆人作迅速,很快,地上就鋪上一一塊大毯子,上面擺放了一些糕點水果。
風箏也被拿出來了,潘拿了一個做老鷹形狀的風箏給潘豹,打發他自己去放風箏。
然后,潘拿著一個畫著蝴蝶的風箏,笑瞇瞇地對賈環道:“小弟,姐姐教你放風箏。”
賈環:“……”
其實不用潘教他的。
潘帶著賈環來到一個空曠的地方,開始放風箏。
不一會兒,年輕人也帶著他那邊最小的孩子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