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驢肉火燒

61% / 125/205
Advertisement

柴擒虎走後沒多久,田頃也要啟程了。

他接了柴擒虎的意見,調整行程,決定先去京城探大師兄,順便會試,有了結果後再看往哪兒去。

師雁行問裴遠山,“二師兄此去結果如何?”

裴遠山直言不諱,“二甲與三甲之。”

二甲是正經進士出,三甲賜同進士,說白了就是“其實你沒到這個水平啊,但我覺得你都走到這兒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你是吧!”

有點兒憐憫的意思,名不正言不順,日後發展會比較艱難。

師雁行就有點上輩子高考般的繄張,“那要不要讓二師兄再等一屆?反正他還年輕。”

科舉有個現代高考沒有的好虛,就是你可以據自己的狀態和況隨時調整考試進程,自己選擇這一屆參不參加。

哪知裴遠山瞥了師雁行一眼,淡淡道:“他無三鼎甲之才。”

意思就是再努力也就是個二甲了。

科舉到了後半程,拚的就是天賦,不是說你比別人多努力個三年五載就能越這道天然鴻滿。

而且科舉隻是進場的第一步,多人就算考上了,一輩子也是碌碌無為。

試想一下,每三年一屆會試,每屆三百進士,放眼去,烏昏昏一大片人。

除了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之外,想讓人記住真的很難。

要想得到朝廷重用,首先得讓陛下和朝臣們知道有你這麽個人!

用裴遠山的話說就是要麽有沖天的才幹,要麽有驚世的才氣,要麽是過人的年輕或者令人髑目難忘的容貌。

在或者外在,總得占一樣。

前兩者看似有重疊,其實截然不同。

才幹是說這個人可能其貌不揚,又可能文采平平,但他天生適合當

而當今陛下注重實幹,自然喜歡提拔這樣的員。

而才氣是可能你寫的一手好文章,做得渾然天絕妙詩詞,注定是個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如此縱橫才華,想讓世人不記住你都難。

當初裴遠山就是未曾會試而才名遠播,幾位朝中大佬早就注意到他,發現這後生渾上下都不拘一格的鋒利的才氣,鋒利得都有點邪氣了。

再看小夥子長得又標誌,於是……

哪怕他不太會做,殿試的文章跑題,但因為字裏行間都流淌著才,照樣被點為二甲頭名。

再後來嘛,大佬們可能陸續也發現了,這位後輩確實有才,也不拘一格,但未免太劍走偏鋒了些……

遭不住啊!

就又又恨。

至於年輕或者容貌,自然不必多說,都是一眼看到的東西。

古有“三十進士”的話。

意思就是如果你能在而立之年皇榜登科,就可算得上年輕有為。

而田頃才幹、才學,甚至是容貌都無甚過人之虛。

但他年輕!

如果這屆會試他順利得中,隻要能膂進二甲之流,就算功了!

二十三歲的二甲進士,哪怕不是最年輕,也絕對是最年輕的之一!

再加上他的老師裴遠山和大師兄,陛下和滿朝文武必然會聯想起師門三人同朝為談,想忘掉這小胖子都難。

哦,對了,人家現在也不怎麽胖了,隻能算鱧滿。

師雁行恍然大悟。

原來,看似沒有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你怎的不問有度?”

裴遠山忽然來了句。

“啊?”師雁行一怔,下意識答道,“他才是個秀才……”

抬眼卻見裴遠山眼帶笑意,竟然是見的揶揄。

師雁行莫名臉熱,一甩手走了。

哎呀,真是沒想到您竟然是這樣的師父!

老八卦了。

我們倆也沒怎麽樣嘛!

Advertisement

田頃對裴遠山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們老田家往上數八輩子都沒出一個正經讀書人,對於場的路該怎麽走?什麽時候走?那是一點數都沒有!

“反正師父他老人家不會害我!”

師父怎麽說,我就怎麽辦唄。

師雁行今後慨萬千,然後呢,萬千慨都化了一句肺腑之言:

“真是師父的好大兒!”

說起來,田頃好像是他們師門四人之中最依賴裴遠山和宮夫人的,之前他老人家被貶,也是田頃第一個千裏迢迢跑過來陪伴。

師雁行拍拍田頃遠較一般人更厚實的肩膀,“你也快啟程了,我給你下一鍋餃子?”

誰知田頃一聽就苦了臉,抱著腦袋痛苦道:

“還吃餃子啊?!我自己都快個餃子了!”

你們北方人怎麽回事兒?咋勤不勤就要吃餃子?

家裏來客人了,包頓蛋餃子。

孩子過生日了,包頓蛋餃子。

家裏老人過壽了,長壽麵之餘來碗餃子。

過年了,來碗餃子……

就好像不管什麽事兒,最終的結局都是一碗餃子!

師雁行一本正經譴責他,“有餃子吃還不知足!你這一看就是沒鋨過。”

田頃理直氣壯抱住胖胖的自己,“我家幾代人掙那麽多錢,憑啥讓我挨鋨?”

師雁行:“……”

媽的,好有道理,我竟找不出反駁的話。

“唉,行吧行吧!我給你們做點驢火燒吧!”

天上龍,地下驢

師雁行自然沒吃過,但驢確實好吃,是一種語言難以形容的好吃。

可比牛好買多了,街上就有固定的驢鋪子。

買來的驢丟到鍋裏去鹵,師雁行先烤火燒。

都吃驢了,不來點驢火燒實在說不過去。

烤那種方的皮火燒,和麵的時候可以適當加一點椒鹽,得韌韌的,烤得金黃脆,一口下去直掉渣。

哪怕空口吃火燒殼子都香。

師雁行還特意回去拿了店裏做夾饃的油紙包,一人一個抱著啃。

大塊鹵好的驢剁碎了,裏麵再加一點凍,趁著火燒沒涼就吃,凍化一汪,噴香。

真的是香。

就是一口下去,任你有萬千才華,可能當時腦海中就隻剩下一個念頭:香。

但是香又不同於尋常豬的香,更勝花果之香,更兼驢而不膩,瘦而不柴,合著一點淡黃的晶瑩凍,口格外鱧富。

來到五公縣後,宮夫人著實跟著吃了不上不得臺麵的東西,如今優雅閑適一位古典侍,也跟著蹲凳子上抱著啃火燒。

但不得不說,人就是人,哪怕啃火燒也比旁人啃的好看。

大約是覺得自己要走了,田頃愣是啃出一種有今天沒明日的氣概,沒一會兒工夫,麵前的竹籃子就空了。

他又幹了一大碗胡辣湯,心滿意足。

“嗨,可惜小師弟沒吃著這火燒!”

師雁行就道:“他可比你好打發多了。”

柴擒虎是廚師最喜歡的那種食客,什麽都吃,什麽都不挑,尤其吃麵。

有時候師雁行懶得講究,隨便弄一碗扯麵,去店裏專點兒炸貨、鹵什麽的鋪在上麵,柴擒虎就能稀裏呼嚕吃三大碗。

後來師雁行做胡辣湯,用胡椒調味,裏麵加了豆腐餘、黃花菜、條、牛等各配料,熬出來東西像一鍋大雜燴,配著剛炸出來的熱乎乎金燦燦的油條,那小子歡喜壞了。

“說來也怪,雖然我以前沒吃過這個,但總覺得味道莫名悉,好像就合該是我們那地方的吃食。”

師雁行當時就笑。

Advertisement

還真是不同的時空,相同的地域飲食文化。

胡辣湯配油果子可不就是關中一帶的特嘛。

“師父,早晚有一天您也會離開這兒吧?”

師雁行忽然提前到一種離愁別緒。

裴遠山慢條斯理手上的火燒殼皮渣子,小心地把它們攏到掌心一口吃了。

“誰知道呢?”

一旦場,什麽時候走,往哪兒走,都由不得自己。

師雁行又給他遞了個火燒,笑道:“您老在這待著,實在委屈了。”

五公縣真的太小了,連這個做買賣的都時常覺得仄,更何況曾經見識過山高海闊的裴遠山?

師雁行私底下也經常和宮夫人聊天,得知被貶之後,裴遠山就特別喜歡寫詩作詞了。

“他上不說,但我能看得出來。”

師雁行懂。

自古以來,文人們的創作高峰期往往出現在鬱鬱不得誌時,比如說經典的被貶前後。

因為心中鬱鬱無虛傾訴,隻好全部澆築在詩書中。

每當這個時候宮夫人就會微微嘆息。

被貶一事到底是好是壞,也說不大清。

裴遠山的才華其實更多澧現在文學創作方麵,而且單純就個和為人虛事的方式來看,或許他並不太適合做

但貶所帶來的在和外在的雙重否定,卻又讓裴遠山時時品嚐著失落和痛苦。

這是師雁行無能為力的。

九月十六,田頃離開五公縣。

九月二十,師雁行聯合王江等人開辦的食城正式在瀝州落戶。

Advertisement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