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田園生香 第261章 三年之後

《田園生香》 第261章 三年之後

Advertisement

二哥秋鬆是在大年初三的清晨裡帶著村中夫子的舉薦信獨自一人前往州學的。

這個年裡頭家裡麵了二哥秋鬆的讀書聲,了他看書提筆的影,冇有了他帶著砍刀去砍竹林子裡的竹子的寬闊背影,大夥兒都還覺得有些不習慣。

二哥這一走就是三年,即便中間能回家呆上幾天那也是極其短暫的。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於親人來說,就是滿滿的思念和相思。對於人來說,這種思念之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自打秋鬆一步三回頭與大夥兒告彆之後,梅香就好像是換了副模樣,冇有了以前的天真活潑、恣意開朗。大夥兒在林子裡撿蘑菇的時候,去河塘邊婁魚婁蝦做魚苗子的時候,都能時不時地覺察到突然沉默下來,眼神變得分外,寫滿的全是想念。

因老皇帝駕崩、新皇登基,舉國都要為老皇帝守國孝三年。於是乎大姐秋月跟阿哥哥的婚事也就此被耽擱下來。村裡麵好多男娃娃到了二十歲都還冇親生子,簡直就了標準的剩男剩了。

三年的歲月在水村草木生長枯黃之中呼嘯而過,彷彿隻是一眨眼兒的功夫。現如今村裡頭的村民們憑藉著種桑養蠶挖池養魚種藕,再憑藉著種草藥種果樹,都或多或發了些財。如今村裡頭較比之三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低矮破爛的土坯房已經漸漸消弭在眾人眼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漂亮結構牢實的青磚房。

如今這村子裡頭,那田坎荒野到都種上了桑樹果樹,那魚塘也是大個兒連著小個兒,夏日裡荷葉田田、花香撲鼻,如今的水村真可謂是山明水秀,是個宜居的好地方啊!

如今秋林家的良田地已經是綿延一片,這田裡頭種有穀子、蓮藕,也有專門用來餵養黃鱔的。那地種的東西可就多了,有金銀花、旱**、沙蔘、黨蔘,還有小麥、苞穀、紅苕、洋芋、胡豆、黃豆啥的。

這些田地有的是秋林自家買的,有的是有些生活過不下去的莊戶人家將田地掛在他們家名下,當起了佃戶。這是因為秋鬆如今有舉人的功名在,本朝的舉人有免稅的特權,那些不起稅收、徭役的莊戶人家隻好出此下策,這也是莫得法子的事,當佃戶總比被那些苛捐雜稅死的好。

這些田地有的是佃戶在耕種,有的則是秋林家買來的奴仆在種,秋林家勞,不必親自下田。

除了置辦了田地之後,秋林家又繼續購進五百多畝的荒山荒坡,皆是用來種果樹種橡樹種竹子種草藥。之前那五十畝的荒坡上如今早已是綠樹蔭、鬱鬱蔥蔥一片。經過四年半的生長,坡地上麵的果樹橡樹竹子啥的早已長得高高大大。當初開荒之時的落拓再也無跡可尋。

春日裡頭,那山坡之上便是一片花的海洋。白的像雪、的像霞、紅的似火,遠遠瞧去雲蒸霞蔚一片。夏日裡頭,那花已經落下,一片鬱鬱蔥蔥,微風吹過,那茂的林子裡枝葉搖曳,就像是海麵上被捲起的浪花。此時那林子裡的果木也在開始結果。到了秋天,林子裡的景就換了黃橙橙一片,金黃澤像是畫家用料塗上去的一般,格外迷人。冬日裡,林子裡大多樹木葉子已經掉了,禿禿一片。不過要是遇上下雪天兒,那些禿禿的枝椏上麵積著雪,這瞧上去可就好看了。

這日子就在林子這一年四季的變化之中遊走變換,很快就到了三年之後的盛夏時節。這時候,種在坡地上的桃子、李子、西瓜、葡萄、櫻桃等水果皆已。如今這片坡地是由秋月秋林,還有胡蠻子家的小青、胡明子家的小紅在打理。見著這些水果一天天越發水潤人起來,大夥兒就趕忙從那些在地裡頭忙活的人裡頭兩個魁梧年出來幫著收水果。

Advertisement

桃子收之後那些新鮮的大桃就直接拿去鎮上買,這種水多味也香甜,格外人喜歡,像那種稍微小點兒的,外皮是青頂尖兒帶著點紅的就將其在開水裡頭滾了做桃乾。李子這東西不好賣,一般都是留在家裡頭把娃兒們吃。西瓜在這個時節可是最歡迎的,隻是這東西容易壞掉,的西瓜皮兒薄,運到鎮上去賣皮兒容易破,所以能賣掉的也不是特彆多。這東西一般都是把田裡地裡忙活一天的漢子吃,用水井裡頭的涼水冰過之後,比喝茶還解哩!櫻桃用冰糖了,葡萄直接做葡萄酒。

秋林他們幾個在這林子裡頭轉悠了一個上午,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可是這些的水果還冇有收完,秋林索一屁坐在地上,眼睛盯著那圓滾滾青皮兒的大西瓜,氣呶呶說道:“算了,咱幾個也收不完,等趕明讓胡大叔跟胡二叔他們都彆下地了,先將這些收回去了再說。”憑著他們幾個人這小胳膊小兒的,要收到猴年馬月去啊?

邊上正站著位穿著,為了乾活兒方便,子改良做,三千墨發都被挽起用一銀簪子簪上。麵若桃,五出眾,那眉宇間更著一彆的子所冇有的英氣。這會兒隻見兩眼一翻,對著剛纔泄氣的小娃就是一通罵。“有這功夫坐著說這些,還不如早些將東西收回去再說。你當胡大叔跟胡二叔很有時間啊,這田裡地裡的事多著呢。這穀子正是灌漿期,可得好生經由著。這黃豆怕是也要收,玉米再過十天半個月的也要收了,除此之外還要澆水灑糞,哪兒忙活得過來?”

坐在泥地上也懶得的小姑娘約莫著十三四歲,這會兒聽了剛纔那姑孃的話,雖覺有理卻始終撅著。一張麵若桃的臉上分明寫著疲憊不堪,哎,看來這人手還是不夠啊!

秋林家如今已經買了二三十個奴仆了,十個人管理著新買的連接著這塊荒地的另一片五百多畝的荒地。那裡頭種上了桃子李子杏子竹子鬆木草藥,那麼大一塊地,也有得這十個人忙活的了。另外的十來個奴仆,就是管理著田地,這農閒時候還好,要是到了農忙的時候就有點兒忙不過來了。

還有幾個婦人跟著娘一塊兒養蠶,如今家裡頭養的蠶已經比當初擴大了好些倍。老屋那邊仄的空間已經滿足不了家裡養蠶的需求了,秋林又在這後院裡頭劈出了十餘畝地,蓋了通風比較好的土坯房專門養桑蠶。將這老屋跟胡明子家的後院都連接起來,瞧上去頗為寬敞。

這騰出來的老屋翻修一下之後又住進了張老三一家人,他們是前兩年從清水村買下的奴仆。張老三跟他兩個兒子幫忙打理著田裡的莊稼,他媳婦、大兒跟張氏一塊兒幫著韓氏養蠶。

除此之外,家裡頭還養上了三十來隻鴨跟三頭豬,整天也是忙得不可開的。

被秋林挪用出來的那兩個小子就是張老三家的娃。秋林憋著想了想,這田裡地裡的莊稼都得要照看好才,隻怕是不出人手來擇果子了。一臉苦惱,想著這人手不夠,恐怕還是要買纔夠數的。

到了晚上,那些乾活兒的媳婦兒回來之後仍舊不得休息,還得將這桃子洗好煮了切一塊一塊做桃乾,將那葡萄皮兒、籽兒去了做葡萄酒,一時之間,這院子裡忙得不可開的。幸虧那鴨啥的早就關進圈裡頭去了,不然還真是飛狗跳地很。

Advertisement

也幸得這些媳婦兒也都是乾慣農活的,做起事來手腳麻利著。手腳不麻利也不啊,東家說了不勤快就將賣給彆的人家。在許家做工雖然是苦了些,活兒要比彆地兒多些,不過東家待他們也好啊,這工錢拿得多,生了病還給請大夫抓藥,也有白米豬蛋吃,還有啥的不滿足?

自然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乾活兒了。

這些活計幾個人同時乾也就快了,大約一個半時辰的功夫,這桃乾就切好了擱在簸箕裡頭放在院子裡頭等著曬乾。那葡萄也悉數去了皮籽兒,裝進罈子裡頭封好。這過些天再將罈子蓋打開,用細紗布將其果出來的水分開,葡萄酒就釀好了。

乾完了活兒,大夥兒都在院子裡頭歇涼,秋月秋林將那用井水冰過的大西瓜劃一塊一塊並著洗好的李子端過來。給大夥兒解暑解

大人們喜歡吃那甜滋味的西瓜,小娃們西瓜也吃李子也吃,儘管已經吃過飯,但這些水果還是招人待見,這東西全是一包水也不撐肚子的,吃多了也冇啥事兒。太小的娃就要注意些,幾歲大的娃消化功能還不全,吃了多容易吃壞肚子。

冇隔幾天,那些桃乾已經乾了,葡萄酒也釀好了,秋林就讓人將桃乾和葡萄酒這些運到鎮上去。一年前,秋林家在鎮上開了一個專門賣林子裡出產的這些風味小吃啥的鋪子,有桃乾、漬果子、葡萄酒、酸筍、荷葉、辣白菜、蘑菇啥的。鋪子的名字就是“許記”。當初做漬果子的時候,秋林在每個罈子上麵都標有一個許字,後來這漬果子的名聲打響,“許記”應運而生,大家也都喜歡往這邊跑了。

這“許記”的管事是慕容雲凡給的,不過二十歲出頭,為人能乾機靈,又不似那詐狡猾之人,秋林覺得此人做生意在行,便將鋪子的生意給他打理,再請兩個小二幫忙,隻每個月查一次賬,並不必多管。

Advertisement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