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細水長流》 第185頁
Advertisement
因原來也是七架梁的房子,所以,李滿囤搬來的家什擱現在宅子也是尺寸正好。只今天天晚了,架子床來不及裝了,所以,今兒不拘是他,還是紅棗都只能睡炕。
王氏第一次來莊子。見眼前的宅子足有十六間大屋,且還都有前廊,至此王氏因為被搬家而惆悵了一天的心方算得了些安。
有余曾氏幫襯,王氏很快就收拾好了廚房和庫房,但對著一籠,卻犯了愁。
古話都說“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開當鋪”。所以,村里自古都有不上堂的風俗––這窩是萬萬不能做在堂屋前的庭院里的。
余曾氏知道王氏的煩惱。想了想方和王氏說道:“太太,這宅院兩邊還有夠蓋兩個院子的地方。”
“要不,明兒讓我當家的就在院子外空地上給搭個窩?”
王氏見天已晚,便就讓余曾氏把籠先擱到柴房,至于窩,只能等明天再說,當前得先準備晚飯。
王氏原本以為自家的宅子建得好,簡直滿足了對家宅的一切夢想,但等住進這老北莊的宅子,才悟到啥好上加好。
老北莊第一個好便是廚房那個能同時燒煮三個鍋的灶。雖然今兒還只有兩口鍋,但幾乎可以預想到再添一口鍋后,做飯的方便––一口鍋煮飯加蒸菜,一口鍋煨湯,一口鍋炒菜。往后,每頓飯,都可以一起開鍋了。
第二個好就是院子里的所有房屋都有前廊相連,前廊地面都鋪著青磚,這樣不管啥天氣,都能自由來去柴房、廚房和正房,而不用換鞋。
第三個好就是廚房門外就是井,用水,倒水都方便,覺水缸似乎都了擺設。
有了這三個好,王氏便就覺得搬家也不是壞。
好歹是越搬越好,不是嗎?
正月十一,一早,李滿囤便進城去尋李滿園告知他明天來莊子吃暖房飯。
李滿園早就想進老北莊瞧瞧了,聞訊自是滿口答應。
李滿園家出來,李滿囤就去家店買請客要用的三張桌子和十六張長凳。
三張桌子,李滿囤本想買和家里一樣的紅木桌,但店里卻剩下一張桌和九張長凳。
問過掌柜,確認這個款式以后也不會再有。李滿囤只得擱店里瞧了一圈,選中一套新到的雕花不大一樣的紅木家什,然后買了堂屋用的長幾、幾柜、兩張八仙桌、四張椅子、八張長凳以及兩張炕桌——準備擱在東廂房日用。
Advertisement
因沒有架子床和櫥這樣的大件,李滿囤買這許多,不過花了十吊出頭。
因買的多,掌柜的做主,把先前那個款式余下的長凳送了李滿囤。
和掌柜的說好,今天就把東西
給送到老北莊,李滿囤又去雜貨店買了三口新鐵鍋和四個席面用的碗盤筷勺。
和李滿園在城里不同,老北莊離村子近,李滿囤便決定明兒把三房人都請來,一起吃頓飯。順便也讓他們都瞧瞧莊子,以免他們老問他莊子的事兒。
把東西送回莊子,李滿囤又折回高莊村請人。等三家親跑過,回到莊子,家店的牛車都已經到了。
裝好東廂房的家什,李滿囤干脆又請伙計幫忙裝了四個架子床,然后額外謝了四個伙計一串錢。
架子床,李滿囤雖然也能裝,但裝起來不練,慢,倒是找手裝,爽氣。不然,明天客人都來了,家里還攤著一地家什,算啥?
于是當晚,紅棗就又有架子床睡了。
王氏今天自早飯后便就和余曾氏去瞧昨兒說的搭窩的地。經此,紅棗方才知道現在住的宅院之所以主院,是因為這院的左右兩邊,還有同樣兩塊大小差不多的宅地閑著,可以加建東西側院。只先前正院兩邊種了許多的樹,遮擋住了視線,所以人不走近竟是一點瞧不出。
依舊尋了桃樹叢做舍。因為地方夠大,余莊頭直接拿高粱桿子做籬笆把四下里的七八棵桃樹都給圈進了窩。
紅棗看著沖出籠在舍里奔走的幾只,心說這窩對這幾只來說,也算是花園別墅了吧!
正月十二,早飯后不久,李滿囤的三房親便就一起到了莊門––不說原本就好奇心重的小輩們了,就是李高地和李春山也是只聽說過,并未見過莊子的里。
為了迎客,今日一早,余莊頭的兩個侄子余福、余祿早早地就開了莊門。
遠遠地瞧著一群人過來,余祿就趕地給李滿囤送了信。
李滿囤和王氏聽說人到了,當下就帶著紅棗一齊迎了出來。
今兒廚房有余曾氏帶著兩個兒媳婦幫忙,王氏這個主母可以全天在客堂陪客人說話。
族人見面,相互間問過了好,人群唰拉就分了兩隊:男客,以李春山、李高地、李收為首由李滿囤陪著,打頭走;客和孩子們則以于氏和陸氏為首,由王氏陪著,跟后面走。
Advertisement
莊門后的院子里有個一丈五尺高的假山屏障,取“開門見山”之意。
假山的山頂有棵老松,曲曲折折,大蛇一樣的盤著,特有氣勢。
假山上除了這個松樹,還長了不四季長青的低矮灌木,所以即便這個時節,也還有紅的楓葉和紅的南天竹果子可看。
假山四周圍著一個花圃。花圃里有十來棵花樹。其中有兩棵臘梅花開了,那子濃香讓越走越近的人不自地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