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把刀》 第177章 合情合理
Advertisement
反正最終這個合合理的解釋,讓程萬里和聽云都深信不疑。
說完了這件事,張司九飛快岔開了話題:“今天,周郎君他們問我,能不能選個時間,將孩子剖出來。我拒絕了。”
程萬里也是頭一回聽說這個事,一時之間整個兒驚住:“這也行?”
聽云若有所思:“不過,這件事其實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況不急,是可以的。但不能答應。”張司九神肅穆:“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是可以作,什麼時候況危險本顧不上這個,但他們卻不會知道。而且一旦傳開了,只會有更多的人,把主意打到這個事上來。到那個時候,他們是很可能會犧牲產婦的命來辦這件事的。”
“這樣一來,原本可以順產,母子平安的,卻變了只有孩子能活下來。”張司九看一眼程萬里:“老程,這種事絕對不能答應。你說呢?不僅現在不能答應,以后收徒弟,也要讓他發誓,不會做這樣的事。”
程萬里一下跑偏了:“以后你要把這個本事傳下去?”
“為什麼不傳下去?”張司九疑的反問他:“你難道不覺得,你也應該多收兩個徒弟,為咱們醫學發展做貢獻?大夫還有嫌多的?”
程萬里激起來:“肯定要傳承下去!這是好事!今天這個接生,讓我明白,只要咱們技夠湛,那病人就多了活路!尤其是這種生不下來的!”
聽云也有些激:“那我能學嗎?”
“當然能了。”張司九也迷:“你難道不是因為想學才跟來的嗎?難道真為了做好事?”
警惕的看了聽云一眼:“你說了不收錢的!這些錢,我得先還給元鼎!”
楊元鼎笑著說了句:“都說是贊助了。以后反正再有人要買,記得找我啊。還有,用過的,,我也進行統一的回收,畢竟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每次使用給錢就行,這樣比直接買便宜。還劃算。”
張司九默默地給楊元鼎的商業頭腦豎了個大拇指:用最小的本,做最長久的生意,高啊!
聽云也笑著解釋:“不要錢,肯定不要錢。”
程萬里眼看著話題跑偏,拉都拉不回來。
最后只好問了句:“九娘,為什麼還要穿專門的裳,戴面巾呢?還有你手上為何也要戴手套?”
這話算是問到了點子上,就是程萬里今天不問,張司九也是打算跟他找個機會提一提的。
現代醫學最可貴的是什麼?
是無菌環境理論。是消殺理論。
只要保證環境的干凈,那麼對于醫療來說,就會變得輕松許多——首先,許多病都會減甚至消失。其次,外傷手的功率,也會大大的提高。
Advertisement
所以,張司九就把所有原因都通俗簡單的講了一下:“我們自己的裳,又是在外頭跑,又是在那兒坐,裳上肯定沾了許多看不見的灰塵,甚至臟東西。如果接到了病人傷口,總歸是不好的。但穿上這種提前蒸煮,晾曬的干凈裳,那是不是覺上都要好很多?要干凈很多?”
“口罩更是。咱們說話時候,肯定有唾沫噴出來,萬一這個唾沫飛到了傷口上呢?想想也不是很干凈。”
“至于手套,那就是出汗問題了。手要這麼長時間,我們肯定會出汗的,汗進傷口,想想也不干凈吧?而且直接用手接病人,萬一病人有什麼病,我手上又剛好有什麼看不見的傷口,那不是也容易把病傳染給我?”
“還有帽子,也是怕頭皮屑,虱子啊,灰塵啊,甚至頭發掉進傷口里。”
“傷口越是保持潔凈,不接其他東西,更容易愈合。不容易腫脹流膿。對吧?”
張司九看著程萬里已經開始惡心的樣子,微笑:“再說了,這樣一穿,看起來是不是就覺可信度高一點,覺我們很擅長很專業的樣子?”
聽云不由自主的點點頭。
程萬里呼出一口氣:“你說得很有道理。”
醫生的防護,不僅是對病人的保護,也是對自的保護。
所以,很有必要。
張司九笑瞇瞇的看著程萬里,遞過去一錠銀子:“老程,今天辛苦了。”
然后自己留下一錠銀,剩下兩錠直接給了楊元鼎:“這是你的費用。這一次,是頭一次,許多材也是你掏錢的,還有裳這些,本太高了。我這個錢,也是買鉗子剪刀的錢,下一次,再用你的東西,你就要明碼標價了。這個錢,咱們直接問產婦家里要。”
手費是手費,醫療費用是醫療費用,藥錢是要錢,這些是分開算的。
鑒于第一次,所以就不仔細算了,當然,張司九知道楊元鼎肯定也是吃虧——但有這個信心,讓楊元鼎將來能回本,所以就心安理得占了這一次便宜。
張司九都這樣說了,楊元鼎就燦爛一笑,大大方方接了過去:“好。下次我定個價格。”
程萬里也收下了。那些藥也要不錢的。
張司九把那塊銀子放在錢包里,往懷里一揣,頓時覺沉甸甸的一小塊。
手按上,忍不住“嘿嘿”笑了:好多錢啊!發財啦!
楊元鼎把張司九送回家去,這才又拉著程萬里他們回縣城。
陳斗盡職盡責的駕車,一點怨言都沒有。
徐氏和招銀都在家了,徐氏正理食材呢,只不過張司九不在家,就頻頻看門口。
Advertisement
直到聽見張司九,這才松了一口氣,聲音也揚起來:“九娘回來啦!”
把手隨便在圍上了兩下,徐氏就從工作間出來,笑盈盈的看張司九:“怎麼樣?接生順利不順利?”
張司九點點頭:“順利的。比我想象的順利。”
至于錢,沒掏出來給徐氏。這個錢,留著有用的。
徐氏也沒要,像是本沒想起這一茬,連連點頭,只問張司九:“不?不?你在灶里給你留了飯。”
楊氏從火炕那屋里探出頭來,“在這個灶膛里!”
那邊熄火了就沒續,自然不保溫,所以楊氏特地留在了燒炕這個鍋里。
張司九掀開鍋蓋一看,就看見一大鍋熱水上,用竹撐子架著,端端正正放了個碗,碗里是半碗飯,半碗菜。
只不過,在鍋里溫了這麼久,香啥的都沒了,只剩下了一種家庭的溫暖,在默默地散發著香氣。讓人不自的微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