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十一月十六日過去,江琬和秦夙沒有下落消息。
十七日過去,二人的蹤跡仍未被尋到。
等到十八日一早,除了永熙帝和清平伯還不肯死心,其他不論是奉命繼續搜尋的人,還是暗暗旁觀的其餘京中權貴,其實都悄悄在心裡給兩人下了個必死的結論了。
凰莊下,神地宮的事也在權貴圈中暗暗流傳開來。
永熙帝持續派出人手,除了是為搜尋秦夙,其實也有探索地宮的意思。
但經過第二次地后,地下世界中,原本四通八達的許多水道卻又被堵住了。
再來搜尋的這些人,別說是通過長公主等人描述的那條道路去找到江琬和秦夙了,就是要打通這些水道,都十分艱難。
並且,這片地下世界的危險,也不會因為長公主等人逃出來了,就降低分毫。
只能說是,二次地堵塞道路,反而挽救了許多搜尋人員的命。
齊王回宮一趟,對貴妃說:「料想不到父皇居然如此重視老九,好在這小子這回自己找死,倒省了往後我再對付他!」
不料貴妃卻悠悠出神片刻,忽冷笑一聲說:「這麼多年過去,本宮也料想不到,你父皇的心思原來從沒變過。要不是這回……秦九出事,本宮只怕還要被蒙在鼓裡。」
齊王皺眉道:「父皇的心思?什麼心思?母妃,你說明白一點。」
貴妃扯下旁瓶中的一梅枝,揪過一片花瓣,碎了,又嗤一聲:「我當年便瞧出來了,哪裡是你父皇不肯給人名分,實際上卻是人家死活不肯要呢!」
貴妃沒有說出口的話卻是:他的一顆心,全在那個人上。
這卻是此生最大的心傷,絕不肯與人分的,更不必說,將這傷痕掰扯開來,放到自己兒子面前晾曬了。
人人都道是寵冠六宮的貴妃,就連當年立國時,站錯了隊的楊家都能被生生拉扯上來,如今了在整個大周都赫赫揚揚的太師府。
可誰又知曉,這些年一日日扮演著寵妃的角,實際上又是怎麼心上扎刺,如履薄冰的呢?
齊王不知這些究竟,只是聽了貴妃的話,驚訝道:「母妃說的,莫非是老九的生母?」
貴妃又扯下一整朵梅花,碾在手中,並將手中梅枝扔到一旁,末了斜坐回窗邊的貴妃榻上,懨懨地道:「罷了,都是前塵舊事,不值一提。」
見齊王皺眉,貴妃倒又笑了。
「秦九面有損,只要他的臉一日不好,一日便與大位無緣。更不必說,他此番兇多吉,多半是回不來了,便是能回來……我的兒,你又何妨兄友弟恭?」
怕什麼呢?
還怕他一個廢掉的秦九不?
兩人不再談論秦夙,齊王又對貴妃道:「母妃,孩兒聘清平伯府的元娘為側妃,此事越快越好,求母妃全。」
貴妃眉頭一挑,又坐直,笑了聲。
「一個養,側妃而已,待本宮去與你父皇求道旨意,也無不可。只是最好秦九無事,秦九若是有事,你這時候再提納妃之事,可不就是現的把柄?」
齊王一怔,恍悟過來這一點,一下子竟不知是要盼著秦夙出事好,還是無事好了。
十八日上午,秦夙與江琬一起,花費了約半個時辰,紮好了一個簡單又實的木筏。
秦夙一神功,伐木都不用斧子,只是輕拍幾掌,一木頭就砰砰倒下,斷口平整,簡直比那斧子砍的都還要不知平多倍。
江琬則拿出自己的初級機關技巧,用墨家真傳弟子的水平紮起了木筏。
手上也沒有專業的工,但一功力也頗為不俗,用照雪劍代替其它工,做起木工也是有模有樣。
秦夙奇道:「琬琬你居然會做木工?」
江琬毫不心虛,笑嘻嘻道:「這麼簡單,我一看就會呀,這有什麼辦法呢?」
瞧這自誇的小模樣兒,怎麼那麼人喜歡呢?
秦夙角便也上揚,又輕輕過秀髮,然後跟著一起,學著給打下手。
木筏紮好,又削了兩長木槳。
略給木筏試了試水,秦夙便輕輕一揮掌,將木筏推遠了些,然後攜著江琬的手,輕功一展,兩人就踏過一段水面,輕巧地上了木筏。
河水浪濤滾滾,木筏置其中,簡直渺小得彷彿頃刻就能覆滅。
秦夙腳下真氣就是一,波濤之中,這木筏就如一支離弦的箭,匯千流,乘風破浪,又何懼波濤?
江琬站在木筏上,這一次的心卻又與上一回乘船時截然不同。
上回乘船,心懷忐忑,謹小慎微。小舟行駛時波濤在外,顛簸在,只把顛得面青白,又哪裡能會到眼下的半分暢快?
而這一次,都不用刻意施展千斤墜,自然就下盤穩當。
站立在木筏上,迎著一個個高高的浪頭,只見水流湯湯,天空長闊。
兩岸渺渺,風飛逝。
見了這樣的天地浩大,又哪裡還懼怕人間的汲汲營營?
江琬忽然一手輕拍木槳,悠悠便唱起了一首詞:「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寒……」
歌聲悠揚,雖不說穿雲裂石,卻也格外清亮豪邁。
秦夙聽得心頭微,當下手一翻,手中竟現出了一支玉笛。
這是魏皇寶藏中的留之,魏皇寶藏中有一部分如鮫珠之類的珍寶,量不算多,卻件件品,這支玉笛自然也是如此。
秦夙將玉笛就到邊,腳下真氣放送,木筏仍然如飛般向著京城的方向行駛,笛聲卻也在同時乘風而起。
不高不低,瀟灑靈,正與江琬的歌聲相和。
江琬口中唱詞,卻也不忘一路將氣開啟。
當然,這一路開啟的是初級氣。
初級氣的消耗對如今的江琬而言已經不算什麼了,除了用久了還是會讓覺到眼花不適以外,要長時間使用也並不困難。
如要尋人,初級氣觀人氣機從無,可以說得上是十分好用。
一路掃視,忽見前方一蓬蓬強大氣機從水下突出。
噗噗噗——
同一時刻,十數道寒就從木筏四周突起,猛然向著秦夙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