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農女有慧眼》 第261章 別跟她廢話
Advertisement
小桑村,京城去的工匠們取得很大進展,接下來的時間主要用於改進,而花派去曹氏辦事的雪凝霜和穆簫運回了提煉好的香水回來。
花配了一定數量的香水品留下,剩下的原料直接打包帶去京城。
花的生意重心也會轉移到京城,決定將寧海到京城的運輸線給飛鴻武館來做,他們不但能賺押鏢的錢,經常還能到京城跟師傅們聚一聚。
花此次回來讓作坊做了大量的香水瓶子,計劃一部分跟隊伍外面押送進京,大部分放到佐藤羽生的系統帶走。
如果不是擔心會引人注意,花想把好多東西都給佐藤羽生託運,他們一行就可以輕裝前行。
如果有一天佐藤羽生不需要,沒有他還真不習慣。
花空去了趟花家,送給張氏一筆應急的錢,花家二房和三房酌給了點銀子。
那日正好花青雲休旬假,花給了兄弟倆一點零花錢,直接跟花青雲說束脩不夠或是有必須要花的錢可以去人之家支取,會跟店鋪管事打招呼。
同時,花也跟花青雲說明,他們兄弟倆讀書的花銷願意承擔,但不會供養整個花家三房,希他能明白。
店鋪那邊也不會讓他無限度的支取,花不會讓朱氏以及周氏等人鑽空子。
花手裡的事理得差不多,仍然每天上午去作坊,下午在家教導他們,多出來的時間用來和徐文宣寫話本,讓他反覆研讀那些計謀。
徐文宣如今不需要讀科考的那些書,可以有大把時間讀閑書,然而他也不是很得閑。
他每天會教徐曦月讀書,還教徐父徐父等人下圍棋,初學者棋藝不咋地,積極特別高,兩個棋簍子特別喜歡悔棋。
花有時候旁觀,心想老兩口對殺,悔棋倒不算什麼,他們一盤棋要下很久,打發時間正合適。
反正年輕人不喜歡跟他們那種下得慢又耍賴的老年人玩。
玉米地金燦燦一片,徐和順請人掰玉米棒子,加上柳將軍等人幫忙,一天不到就把玉米剝殼掰回家,地里的玉米桿也都砍一捆一捆的堆起來留作來年的料。
晚上沒事坐,在院子里納涼的同時也給玉米粒,第二天也做這個事,玉米粒攤在曬席里晾曬。
人多力量大,一兩天就把活做完,只等大太把糧食曬乾就可以存進倉庫。
隨著工匠們燒制出來的品越來越好,花家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啟程。
像徐家這種舉家搬離的況,出門之前請親戚聚一聚是免不了的,家中之事由羅氏安排,日子定在啟程前一天,遠鏡沒做出來就沒法確定日期。
花手裡的事基本理完,工匠們的手藝也學得差不多了,有時候會有瑕疵,那是老手都無法避免的事。
Advertisement
品燒制出來,花組裝了幾個遠鏡給劉武勝檢驗,他興非常興,高興得拍花的肩膀,「總算搗鼓出來了,上面定會重重賞你。」
工匠們只知道燒制鏡片的過程,不知道用來做什麼,見劉武勝那般歡喜,表示他們也想看,劉武勝遲疑了下才遞給他們。
幾人像見到稀罕玩意兒一樣驚得嗷嗷,李師傅看他們的眼神像看傻子一樣。
「好啦,諸位師傅辛苦,收拾收拾回去休息兩天就啟程。」
劉武勝說話間將遠鏡收回,然後走到李師傅跟前,表達謝意,同時提及他們也將會有賞賜。
劉武勝一行人呼啦啦的回徐家,確定啟程的日子在三天後,徐家老兩口準備請親友來家裡相聚。
徐文宣和花去縣裡通知飛鴻武館的師兄們,然後去海城書院幫孟先生收拾行李,孟先生的家當主要是書,其他東西沒多。
孟先生覺得可以不帶有些東西,以免行囊多了路上麻煩。
花說只要他用得著的都可以帶走,此次有很多人同行,天氣又好,不要覺得麻煩。
老人家捨不得丟的東西是用習慣了的,能帶就帶走,孟先生應該不會再回到這裡了,老件給他留個念想。
當然,像桌子板凳那種較大的件就免了。
以前是兩個老人獨居,家裡沒有置辦多東西,花和徐文宣幫忙收拾了大半天,確定沒有落下什麼,只留下他們接下來兩天生活必須品沒收。
兩人洗了把臉就離開,花準備去柳家,然而他們還沒到柳家,在巷子拐角撞見出來的柳明軒被人兩個人套麻袋裡扔上馬車了。
當著柳家下人的面直接把柳明軒擄走,行事如此張狂,極有可能是襄王派來的人。
花當機立斷,讓徐文宣去驛館搬救兵,去拖住那些人。
今日劉武勝沒跟著花,派了另外的人保護。
花帶人攔住馬車的去路,吩咐跟隨他的男子大聲喊「搶人了」
這一片都是柳家的地盤,巷子里來往的人很,柳家門房跑裡邊搬救兵去了。
趕車的人吼了聲,「讓開。」
「不讓。」花心裡發虛,強作鎮定,「除非你們放了我朋友。」
「別跟廢話。」馬車裡的男人用劍挑開布簾,駕車之人拉韁繩,「駕!」
他們想直接闖,對方來勢洶洶,鞭子差點卷到的脖子,一來就是殺招。
花只得讓開,對方只有兩人,二對二可以拼,一會兒柳家就會來人,與同行的人一起拔劍,攻向駕車之人。
馬車裡的人衝出來,加戰鬥,瞥見後湧出來一群家丁,屈著手指放在邊吹了個響亮的口哨。
接著從兩旁的巷子里湧出大概五六人,花自知招架不住,遂道:「柳公子是朧月的朋友,你們抓他就不怕掉腦袋?」
Advertisement
「他犯了忌諱,誰的朋友都沒用。」
朧月的名號沒用,花邊打邊退,「我是替聖上辦事的花……」
花二人打不過就跑,那群人追,他們後面跟著柳府家丁,車上柳明軒被堵著,心急如焚。
那人不屑的道:「笑話,區區一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