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驚了,我的謀主太妖孽》 第232章 離間
Advertisement
劉備帳中,一眾謀士麵麵相覷,
江夏傳來線報,文聘領軍三萬,棄城而出,奔新野而去,
剛得知這個消息的劉備甚至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別說劉備了,包括李憂在的一眾謀士都開始懷疑起了自己耳朵,
要不是有賈詡的暗探從城中傳來報,說文聘的確在劉曄的建議下領軍棄城而去,劉備還真未必敢如此輕易城,
江夏城中,
李憂等人在中軍大帳中四探查,帳中竟然發現了不鍋,想必其離城之時隻攜帶了些幹糧等必須之,足可見文聘離城之心的堅決和急切,
這也怪不得他們過於謹慎,這鳩占鵲巢之事確實人人都想做上一做,可這鵲主把窩給鳩讓出來,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中軍帳中,
劉備緩緩落座,出手臂向下揮了揮,示意眾人無需拘謹,隨意坐下便可,
“伯川啊,你說這文聘突然離城,到底是何緣由?”,
“這......”,
李憂沉思良久,
“雖不清楚事全貌,但我料想也與那劉子揚不開關係!”,
“此人有佐世之才,有膽智,言之皆有形,尤其是這識人的功夫格外出彩,揣人心更是有其獨特手段......”,
“啊?!”,
劉備大驚,不等李憂說完便發聲將其打斷,
別的本事劉備都未必在意,可這識人的本事,他可是實實在在的從李憂上領教過厲害,說句實在的,劉備能有今天之勢,恐怕就是靠著李憂這識人的本領,
若是這劉曄也有此能,恐怕就是劉備的心頭大患了,
隻見劉備小心翼翼的問道:“這劉曄識人之能,若比伯川如何?”,
“回稟玄德公,”,
李憂雖有不解,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道:“若是單比識人之能,我與那劉曄相比就如同螢火比皓月,野比凰!”,
“這......”,
劉備神大變,臉上的眼可見的褪下,顯然是沒領會好李憂的意思,
“玄德公......”,
李憂連忙說道,
“我是皓月......”,
李憂有些好笑的看著劉備,那劉曄識人確實有些本領,隻是可惜,天才是不能和掛比的,
劉備用手輕輕拍著脯,子向椅背靠去,顯然是嚇得不輕,
“我說伯川,以後這話啊,還是說明白的好!”
“謹遵玄德公教誨!”,
李憂皮了一句,隨後又將話扯回到了正題,
“隻是不知道這劉曄說了些什麽,竟然能勸得文聘做出棄城而逃的大逆之舉,難道他就不怕在劉表麵前難以辯解?!”,
Advertisement
“還能說些什麽,”,
郭嘉將上的狗尾草一把扯下,隨後正說道,
“荊州目前的局勢,外有我等虎視眈眈,有蔡瑁攪弄大權,裏外不得安生,想必文聘的日子也不好過,”,
“別說棄城而逃了,就算是他文仲業苦守江夏三月,隻要蔡瑁一個帽子扣上來,他照樣有理說不清!”
“那曹又不是什麽善人,定然是盯上了文聘的才能,以及他手上的三萬荊州銳!”,
“若我是那劉曄,定然是對癥下藥,行那離間之計,最為妥當!”,
李憂沉思片刻,越想越覺得郭嘉所言不虛,
劉表都能為了蔡氏迫荀諶,與劉備徹底決裂,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文聘,何足道哉?
“隻是便宜了那曹,”,
李憂惋惜道,
“平白讓他得了一員大將!”,
“恐怕還不止於此啊!”,
賈詡說道,
“張郃將軍早已攻下汝,扼製了曹軍南下,曹要想在這場謀劃中多得些利,定然要在新野做文章,”,
“我若是那曹,定然不會如此輕易將文聘收為麾下,既然已經離間,不如離間到底,那文聘與蔡瑁反目,到時候即可讓那文聘歸心,又可將新野收囊中,豈不哉?”,
“還是你毒啊......”,
李憂咂說道,不得不說,曹要真是按照賈詡這般做了,恐怕這一石二鳥之計想不都難!
“文和,”,
李憂還是不願讓那曹白白撿了便宜,仍是不死心的問道,
“你覺得那曹有多大的可能與你想法相同?”,
賈詡閉上眼睛,眉頭皺,沉思良久,那副模樣,仿佛真是要算盡天下之事,
半晌,
賈詡雙眼緩緩睜開,有些不甘心的說道:“八九不離十吧......”,
......
新野,
蔡府,
要說這蔡家到底在荊州如何得勢,單看這新野城的府邸就可見一斑,
明明蔡家宗室一脈極在這新野城中居住,最多也就是偶爾小居,可就為了這‘偶爾’二字,就能在新野建這麽一三進三出的大宅子,實在令人眼紅!
董昭翹坐在楊樹下的石凳之上,晃著子,手輕輕拍著大,耳聰之人都能聽出其中節拍,到時悠閑的,
“先生,先生!”,
蔡瑁焦急的聲音在董昭耳邊響起,
董昭抬了抬眼皮,看著蔡瑁滿頭虛汗,甚是不解,可很快,蔡瑁便給了他答案,
“那文聘率三萬大軍,棄了江夏,直奔新野而來了!”,
Advertisement
董昭聽了這話,連忙倒吸一口涼氣,故作驚慌的說道,
“這下不妙了,那文聘如此做派,定然是覺得將軍失信於他,特來找將軍的麻煩了!”,
“這......”,
蔡瑁了頭上的虛汗,
“憑我蔡家的實力,那文聘真會如此不開眼?”,
“將軍糊塗啊!”,
董昭急忙說道:“若是將軍統領的十萬荊州水軍皆在新野,那文聘定然不敢猖狂,”,
“可如今荊州城隻有不到兩萬士卒歸將軍統領,這對文聘來說,可是千載難逢的時機啊!”,
“這......”,
“先生,曹公不是也率軍三萬駐紮在新野嗎?”,
“先生可不能在此時棄我於不顧啊!”,
“唉!”,
董昭長歎一聲,
“事到如今也隻能依靠我主了,”,
“多謝先生!”,
蔡瑁大喜過,躬便拜董昭,後者連聲道著不敢,迅速將蔡瑁扶起,
可角卻一直帶著一,
不易察覺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