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洗漱過后,一行人吃著早食。
林冉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也不知道陛下收沒收到大的第一件?”
帝還真收到了。
此時此刻,他正拿著那件研究。
“這林冉說這什麼羊怎麼穿來著?”
林冉打的技也是跟著半吊子舍友學的,自己學的則是半吊子的半吊子。
當初舍友織的不是開衫,自然也不曉得如何開衫。
而古代人的裳不是對襟就是斜襟,還真沒試過套頭。
李福瞧著還在糾結如何穿服的帝,心里急的不行,“陛下,朝會要遲到了。”
您若遲到,一會兒第一個跳出來絕對是史,要說您怠政!
帝顯然也想到了這一出,對李福道:“快伺候朕更。”
說著便將手里的給了李福,李福瞅瞅這件大紅的,回想了下信中林冉待的,伺候著帝穿上了這。
“嗯?別說,這羊真是暖和呢。”
帝大驚,雖然他寢殿里就不冷,不過穿上后那鮮明的對比還是很強烈的。
匆匆披上龍袍帶著一串人馬趕往朝會。
今日的大朝會一如往常,你吵吵兩句我吵吵兩句,半個時辰就過去了。
等大臣們吵完了,帝這才說起事來。
“林員外郎想了一奇招,將綿羊洗凈紡線,而后制,其質又耐寒防凍。
若我大的百姓和將士們都能穿上這羊而制的服,那麼我大將再無寒凍而死的百姓了。”
說著說著又慨起來。
吏部李尚書一聽到林員外郎幾個字不好了,第一個站出來的又是他:“陛下,羊皮制自古以來就有,并不是什麼奇招。”
威遠侯出列:“李尚書聽岔了,陛下所說之是用羊制而非羊皮。”
他家也收到了,不過只有他娘有。
帝有些后悔早早把穿上了,不然可以拿出來給底下這些個沒見識的瞧瞧。
冷哼一聲,又說起了林冉提出的另外一件事:“諸卿,今年各大糧商新三府收糧食,糧商價,新糧每石七百二十文之價收購。”
帝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員出列批判無良糧商。
帝等幾個人噴完,又開口道:“朕意在新南府建常平倉,各位卿意下如何?”
眾卿自然是全部同意。
商人吃相太難看,將價格得那麼低,簡直是不將朝廷放在眼里。
帝又道:“先時,各朝于工部設屯田司,掌管天下屯田之政令,然自先帝朝來,久已有名無實,各地軍事區域進行屯田時,皆由各地長主持。
Advertisement
今令,各軍區屯田司獨立于外,重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各軍區及地方聽令之。”
朝堂沉默一瞬,反對聲漸起。
帝下此召是從新三府現狀再三思量而做。
若不是不服從林冉之令,今年的糧食產量能更高。
他不管底下的員如何斗,但是國之本不能搖。
林冉此人,確實于農之一事上有大天賦。
吏部尚書:“陛下,此事不妥。”
帝抬手示意剩下的人停下,“此事朕意已決。”
語罷甩袖離去。
沈國公恭送帝離開,想到萬記送來的信,心里暗恨:當日真是被啄了眼,以為是個柿子,沒想到是一個硌牙的鐵柿子!
林冉接到的消息要比圣旨來的早些,琢磨著信里的意思,帝這是給了屯田司大權了?
屯田司下屬于工部,獨立于當地軍政之外,帝此意是讓當地軍政無條件聽從的意思吧。
林冉琢磨了又琢磨,想來想去,應該是自己那些個打小報告的折子起了作用。
實在也不是打小報告,誰讓他們小作不斷呢。
在古代社會就是農業社會,你長出一點糧食,就是在搖國本。
滋滋地將小紙條存放在空間里,著人去外面新開的糧鋪買了冬小麥自己在庫房里關了幾天,其名曰挑糧種。
再出來,找來沈聞玉:“沈大人,這些是我心挑選出來的冬小麥糧種,著人送與新西府,且將這兩封信送去。”
兩封信,一封是給章賀將軍的,一封是給新西府的知府的。
等的東西送達,帝的詔令各地區應該都收到了。
“另外,明日我要回北疆,棉花開始采收了,我得回去看看。”林冉待著后面的事,“往后天氣越發冷了,除了在水庫夯土之人,其余人全部開挖靠近河岸的這一片,等冬日了再去開挖后面的沙瓤土。”
冬日里寒冷,吃得又不好,穿得也不好,再泡水,這些將士百姓們能病倒一大片。
這并不是想看見的。
雖然急,但要穩!
沈聞玉躬一揖:“是,大人。”
林冉回到北疆府時,屯田司已經帶著人開始收棉花了。
棉花田里,屯田司領著一隊士兵采摘棉花。
林冉還未走近,就聽見了劈了叉的嘶吼聲。
往日里溫和有禮儒雅的文們,扯著大嗓門吶喊:“小心些摘,下手輕一點!!這些可都是錢吶!”
林冉:“……。”
走近一看,一個個大老爺們苦著臉翹著蘭花指一點點棉花。
“哎喲……我的娘嘞,長這麼大就沒有做過這麼細的活兒。”
Advertisement
“可不是咋的,摘棉花可太難了。”
吳令治扯著嗓子從那頭走過來,正巧聽見了這話。
扯著個嘶啞的嗓子:“瞧瞧你們一個個大老爺們,細活兒都做不了,活該你們娶不上媳婦兒。
瞧瞧那些個娶了小娘子的,哪個不是外表糙里細?”
‘大佬爺們’只覺得這話太扎心了。
其中一個頭道:“吳大人,這細致活兒我做好了,也給我說個唄。”
吳令治一口應下:“。”
轉了個彎,就看見了站在田埂這頭的林冉。
臉上的笑臉一頓,還未來得及開口,就聽見他家上一臉驚訝開口:“吳大人還兼職嫁娶之事?”
吳令治的臉五彩變換了一,實在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扯開干啞的嚨:“大人您貴人多忘事,您自個兒答應下的事忘得一干二凈,倒累得下等人為您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