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76章 重生小姑的炮灰侄女(24)
Advertisement
方學禮說道:“你們回來的正好,我這漿糊剛熬好。咱們先把春聯上。”
方立冬自告勇去幹這事兒。他拉著傅彥和寶珠一起,先把寶珠家的對聯兒好,再去傅彥家,然後再回來把自己家的好。
對聯前,要先把去年的舊聯兒撕下來,把門框掃幹淨,再用刷帚在上麵刷一層漿糊,最後把新的對聯上去。隻要沒人搞破壞,這對聯能在門上待一年。
傅彥跟寶珠走在一起,心雀躍不已。雖然他的表沒有太大變化,但就是能讓邊的人到他從而外散發出來的喜悅。
方立冬忍不住問他:“彥哥,你今天怎麽這麽高興呢?”
傅彥:“……”
“過年了嘛,你不高興啊?”
“高興!但也沒有你這麽高興。”
寶珠也跟著看了他一眼,發現這家夥也正在看。被發現了以後,立刻扭頭目視前方,耳朵都紅了。
寶珠:“……”
嘖!還害。
不過真好看!
傅彥忍不住又扭頭看了一眼,發現小姑娘大眼睛亮晶晶的,雖然不知道在想什麽,但是顯然不反自己看。
這就好。
完春聯,方大伯提議打撲克。
“來來來,大過年的,咱們玩兒兩把,高興高興。”
他著手,一臉興。
其他人:“……”
你心裏是真沒點數啊,和你玩兩把,那還能高興得起來嗎?
寶珠表示:“我也想玩牌,我和立秋哥、立冬哥還有傅彥一起玩。”
王春妮兒立刻跑進了廚房,喊道:“立秋,快出去,寶珠喊你玩兒牌。”
正在剁餡的方立秋馬上放下刀,把手上的油洗掉,趕出來湊數了。
四個小輩霸占了桌子椅子和撲克牌,王春妮兒和張文娟到廚房去包餃子,方學禮坐到寶珠旁邊看牌,就剩下方大伯一個孤家寡人。
方學武:“……”
大過年的,你們這樣對我?
他委委屈屈的坐到方立秋旁邊,充當寶珠的間諜,不停的指揮方立秋出牌,給寶珠送分。
方立秋:“……”
這要不是我親爹,高低我得打他一頓!
在方大伯的攪和下,幾把牌打的七八糟,但是又熱鬧極了。
方大伯打牌的時候不做人,但是作為局外人的時候,還是會湊趣兒的。
他適合當氣氛組,不適合當選手。
吃餃子之前,要先祭拜。拜保家客,拜老天爺,拜祖宗,拜灶神,拜門神。
上泗這片區域,每家每戶的院子裏都有一個石頭臺子,就燒香臺,或者香臺子,在堂屋門口東側一點。
平時就當個普通臺麵使,上麵也可以放東西。但是一旦到了過節的時候,它立馬變,被清理的幹幹淨淨,上麵要放香爐和貢品,是祭拜的第一步。先拜完老天爺,才能拜別的。連祖先都要排在後麵。
王春妮兒和張文娟包了一下午。不要包夠三十晚上吃的餃子,還得把初一早上吃的給包出來。
他們吃的還不是餃子,裏麵還混了幾麵條。餃子是元寶,麵條是串元寶的線。這兩樣必須都吃,才能保佑你來年發財。
等到走完全部程序,回家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
方大伯送大家出門,叮囑道:“明天早上早點來,吃完餃子咱們一起去拜年。”
初一拜年也有很多講究,同輩的男人湊一波,說去誰家就一起去誰家,到了那兒也有的聊。同輩的人湊一堆兒,也是一起去拜年。
大家都按照輩分排序,從最大輩的開始拜起,往下類推。
雖然他們拜年的對象差不多,但男人和人是分開走的。
Advertisement
而且神奇的是,他們經常都能岔開,湊不到一起去。
方家兄弟輩分小,來給他們拜年的人很。
寶珠家裏通常就接待兩撥人,一波來的特別早,就是牛蛋和二蛋,倆人吃完早飯就先跑過來,問二哥和二嫂過年好。
另一波就來的特別晚,通常是拜年接近尾聲了,同輩的兄弟們,以及和寶珠一輩的侄子侄們會來拜年。
正月初一拜完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
初二回娘家,初三開始就按照親疏遠近排序。老一輩的親戚通常都放在最後走。
比如有的人家,太爺那一輩的親戚依然在走,但這門親戚就放在最後麵了。
上泗走親戚的習俗也特別有意思。
你帶到親戚家去的禮品,他們不能全都留下,最多留下三分之二,超過這個量,就會遭人恥笑。其實三分之二也會遭人嘲笑的,標準的做法是留一半,回去一半。這樣才顯得你會做人。
所以走親戚帶禮,要帶雙數,這樣方便人家留一半。
禮的標配裏還包括一塊兒,被稱為“禮條”,這是肯定會留下的。
別看過完年你需要走的親戚恨不得有十幾家,但其實你隻需要準備一到兩份禮品就行了。
禮品最大的作用,就是周轉。你買的禮送到了親戚A家裏,親戚A家的禮品送到了親戚B家裏,親戚B的禮品送到了親戚C家裏,親戚C的禮品又回到了你家。
有人曾經給自己家的禮品做過記號,發現它在外麵流浪了10天之後又回來了!
還有人開玩笑說:“走親戚的最終結果,就是把新鮮的走到臭,然後把這塊臭吃下去。”
這話有點誇張,春節過後天氣是很冷的,可能是不新鮮了,但還不至於臭。
但要是趕上哪年天氣不夠冷,那確實是會臭的。
上泗的這些親戚關係,要說“禮輕意重”吧,你送的禮要是差一點,就會被人說道一整年。直到你明年送對了,才能一雪前恥。
要說大家看重禮吧,還真不是,家裏條件差點的客人,大家都會盡可能留東西,有時候也就留個四分之一。一點不留也不行,會讓人覺得你看不起他。
所以,大家可能更看重的是“禮”,而不是“”吧。哪怕打腫臉充胖子,過年的這個“禮”也必須準備到位了。
寶珠家隻有3門親戚要走,一是姥姥家,二是姑家,三是方立夏家。前麵兩家需要全家出,立夏姐家隻要寶珠去就可以了。
平時走親戚都可以隨意,但是拜年就隻能是晚輩給長輩拜。沒有長輩去看晚輩的道理。
方老頭雖然不怎麽樣,但是他有個好姐姐。大姑名方修玉,格開朗直白,人也孝順。嫁的比較遠,都不在一個公社了。走路去家,得快倆小時。
方修玉不是伏地魔,但盡了最大努力幫助方學武兄弟倆,尤其是在方去世以後。在最艱苦的年代,省下半袋地瓜幹,自己親自背著給兄弟倆送來。
大姑爺爺機緣巧合到了煤礦工作,了一名礦工,職業便利,有時候能弄到點品質很差的碎煤,也會讓自己的兒子給送來一點兒。
方學武兄弟倆念大姑的幫助,每年去看兩三回,送禮送的心甘願。
寶珠家的親戚初四就走完了。接下來就是真正的悠閑時。
傅彥慫恿方立秋兄弟倆:“你倆雖然是初中畢業,但也放下書本好幾年了,我就更別提了,是自學的。究竟學到什麽程度也不清楚,要不,咱們讓寶珠給弄個學習計劃吧,正好現在還沒開始上班,有空閑。”
Advertisement
方立冬拍著脯應下了這件事:“我去跟寶珠說。”
就這樣,寶珠直接開小班授課了。
先給他們把初中的知識查缺補,夯實基礎之後,再開始學高中的容。
授課地點就在方大伯家裏。
對於孩子們學習這事兒,家長們都是樂見其的。立秋和立冬當年沒能上高中,一方麵是因為他們績平平,確實沒考上,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家裏條件不太好,沒法兒讓他們去複讀了。
現在孩子們願意繼續努力,那當然得支持啊。哪怕學了也看不到實際的好,但是學到的知識終歸是自己的,跑不了。
這個小班的授課時間是靈活機的,因為沒過幾天,生產隊就開始上工了,過了正月十五,寶珠也要到公社去上班,就隻有周六和周日能時間給大家補習一下。
好在時間還有很多,也不用太著急。
燒香臺。這個是現在的款式。以前都是自己拿石頭壘起來的。
禮條。70年代應該沒有這麽大。
之前說過的高粱苗掃帚。前麵的掃帚,後麵的笤帚或刷帚。沾漿糊也用後麵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