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那個炮灰我穿過顧陌智腦》 第257章 首輔家那個瞎眼的發妻(7)
Advertisement
這條路很辛苦,以前顧大夫雖然也教原醫,但對原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原也是在顧大夫死后承擔起了供養穆淮英的重任,才開始認真學起醫的。
顧陌現在對自己要求更加的苛刻。
看不到藥材,就不厭其煩的通過、聞、嘗的方式來分辨藥材。
看不到位,同樣通過自己的知來確定位的位置,然后下針……
的努力和進步,顧大夫都看在眼里,忍不住紅著眼眶說道:“我兒要不是被眼睛所累,也能為一個優秀的大夫。”
原是先天殘疾,生出來就是瞎子。
顧大夫也想了許多辦法,但都沒有治好原。
顧陌知道,原這眼睛,靠醫是沒法治好的,因為原先天視網落。
要是在科技發達的社會,顧陌還能搞個人工視網或者高智能眼鏡,但是在這種落后的農耕社會,本就行不便,顧家又沒有那樣的財力,還是不搞那些了。
做個瞎子也沒啥。
“爹,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我瞎了,可是我在聽覺、嗅覺、方面比一般人都要強,你不用為我到惋惜。”
兒如此懂事,顧大夫就更加盡心盡力的教顧陌了。
最后顧大夫不得不承認,他兒在醫學方面,的確很有天賦,不過短短兩年,他已經沒有什麼能教顧陌的了。
于是他將顧家的傳承醫書拿了出來,念給顧陌聽。
顧陌由此又學到了許多的東西,在醫這一道上更加進,現在已經遠超顧大夫了。
后繼有人,兒又有了一技之長,顧大夫老懷欣,每天都很高興。
但是穆淮英就不高興了。
都兩年了,他還是沒能去學堂,顧大夫每天就知道教顧陌醫,仿佛忘記了要送他去讀書這回事。
眼看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饒是一向沉穩的穆淮英也有些焦躁起來。
顧陌也看出了他的焦躁,這小崽子是不會管別人有什麼難的,反正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鐵定要搞事。
果然,這天隔了兩條街的那位老秀才來找顧大夫喝小酒了,言談間一個勁兒的在夸穆淮英。
“顧老哥,我可真是羨慕你,有個這麼聰明伶俐的孩子養在邊,將來可是有福了……”
“這孩子是塊讀書的好料子,可不能耽擱了啊,一定要早點送孩子去學堂,將來有了出息,顧老哥你也算是熬出頭了……”
話里話外都在為穆淮英惋惜,讓顧大夫也有種自己耽擱了穆淮英的錯覺,連連應下來。
顧陌拿著盲杖出來送老秀才,老秀才看見胳膊上掛著一件破破爛爛的裳,上面還有針線,愣了愣。
Advertisement
“侄,這裳都爛這樣了,何不丟了?”
顧陌說道:“家里生計困難,這裳補補還能穿的。”
老秀才這才注意到,顧陌和顧大夫上穿的裳,都打滿了補丁。
再想到平日里看見的穆淮英,哪次不是著面?雖然料子也沒有多好,可卻是一個補丁也沒有的。
這附近的人都知道,穆淮英是顧大夫好心在路上撿的孤兒。
按理說,顧大夫能給穆淮英一口飯吃,就是大恩大德了。
可是這個穆淮英住在顧大夫家里,平日里也不見去醫館里幫忙,還在顧大夫家生計這麼艱難的況下穿的那麼鮮亮麗……
老秀才這麼一想,覺得穆淮英在自己面前表出才華和不能讀書的惋惜來,也很是別有用心了。
想不到他一把年紀了,竟然被一個小孩給利用了,頓時對顧大夫充滿了愧疚,連忙說道:
“老哥,其實讀書這事也不著急,還是先把日子過好了再說,再怎麼著也不能為了讀書,就苦了一家人……”
他年輕時候就是這樣,一家人供養他讀書,苦了妻子兒,導致妻子年紀輕輕就去了,現在都還愧疚呢。
“我看侄也是及笄的年紀了,無論怎樣,顧老哥還是要多為侄打算。”
顧大夫,“……?”
老秀才嘆了一口氣,走了。
穆淮英在屋里聽到了老秀才走前說的話,眸沉沉的。
顧陌跟顧大夫說了幾句話,也回屋了。
原劇中,穆淮英就不聲在鄰居間樹立好了一個努力刻苦有讀書天賦的好形象,搞得最后顧家不送他讀書,都是耽誤了他的前程一樣。
于是最后顧大夫在家里困難的況下,著頭皮送了穆淮英去學堂。
這一去,花錢簡直就跟流水似的。
關鍵是顧家還沒得到半點好。
但是現在,顧陌可是每天不余力的跟人宣傳,穆淮英就是顧大夫路上撿的孤兒,無親無故,可不是顧家什麼表親。
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穆淮英就是被顧家供養出來的,就算以后穆淮英功名就了,也休想抹掉顧家對他的付出,心安理得的在吸干顧家的之后把顧家人一腳踹了。
現在左右鄰居都對顧大夫贊不絕口,覺得他心善,每次看見了穆淮英,鄰居們總是要對穆淮英耳提面命一番,讓他以后有出息了,可不能忘記顧大夫對他的大恩大德。
穆淮英,“……”
他已經快被顧陌搞到抑郁了!
而這會兒,顧陌就蹲在院子里打井水洗服。
的眼睛還是沒有任何焦距,可穆淮英不敢小看,這個瞎子可是比那些沒有瞎的人還要靈敏。
Advertisement
你沖翻個白眼都能覺得到的那種。
他拿上自己昨日換下來的裳走出去,丟在了木盆里。
“勞煩陌姐姐了。”
顧陌直接把他的服給他丟回去。
“在我家啥也不干,就知道吃喝拉撒,讓我爹爹養著你,還要讓我給你洗服,你是多大的臉啊?”
穆淮英發達后不是理直氣壯的覺得不欠顧家的嗎?不欠人家,人家父倆能過的那麼苦哈哈的?
甚至原說和穆淮英是有婚約的,別人還說癩蛤蟆想吃天鵝,殊不知這塊天鵝是他們父辛苦多年供養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