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手開臺,比鐘錶還準。
前叉韌帶重建的手,八點半準時開臺。
爲了將這臺手做得更加漂亮,楊平用備用的六千分,拿出兩千分,在系統空間又買了一百臺前叉韌帶重建的手進行專項訓練,將這個單項手從專推向完級別。
韓主任對楊平十二分放心,每一次手,他都做到了速度與質量兼得,無可挑剔。
但是,人總是有好奇心,上次的半月板合還不過癮,這次的前叉韌帶重建,韓主任決定又上去看看。
黃佳慧沒來,周燦打了幾次電話,沒有接,周燦把無菌包裝的耗材擺在械車上。
沒有看到黃佳慧,宋子墨皺皺眉頭,但是楊平什麼都沒說,宋子墨也暫時不打算髮表意見,事後要找這個小姑娘說說,有事不來,也應該有個電話。
“手時間?”
每次到新類別的手,胖子會習慣地問。
“半個小時!”
楊平看閱片燈上的左膝磁共振和雙膝CT平掃+三維重建,左膝髁間窩已經嚴重變形,中要進行髁間窩形。
髁間窩就像一個拱門形狀的,現在這個塌方了,需要重新修建復原,沒有原來的樣子怎麼復原?只好參照右側的,右側和左側是鏡像關係。
“這個髁間窩形難度好大!”宋子墨指出圖片上的髁間窩。
“患者去了外院,不給他做,就是怕形不好出問題。形不到位,重建後形撞擊,手徹底失敗;形過度,髕關節失去了穩定,新的麻煩出來了。”楊平解釋給宋子墨聽。
宋子墨拿出摺疊好的一張紙:“你看,這是我依據右膝髁間窩CT三維重建,畫出來的左膝髁間窩,一比一的比例。”
宋子墨將紙展開,楊平接過來,的確畫得很好。
如果隨便做一下大概的形,很多醫生會,但是要依據右側劃出左側的確的圖,這種空間想象能力,絕對是罕見,非常罕見。
這種空間想象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需要天賦,說十萬裡挑一也不爲過。
宋子墨下圍棋盲棋,整整一上午,不會一顆棋子,也不會錯一顆棋子,這是何等的能力?常人難以企及的記憶力和空間想象力。
普通人的思維是語言,而天才的思維是由大量圖片組的,宋子墨是貨真價實的天才,驗證完畢!
“拿一支筆來!”楊平即興指導宋子墨。
宋子墨問周燦要了一隻藍黑的中筆,楊平將大腦中提前構建的三維立圖調出來,這一次比上一次又輕鬆很多,圖形在大腦裡的有效保存時間更久,但還是有些稍微模糊的地方,楊平依據眼前的CT圖片立刻補上模糊之,沒有那麼費力,雖然還是困難,但是至不會滲汗。
楊平在他的圖紙下面勾勒出一幅新的圖紙:“CT做三維重建時,因爲僞影的干擾,會出現一些圖形的變形,我們要修正。你看,這裡不應該突出,應該是的;這裡,應該再深一點;還有這個弧度要稍微修正一下。”
宋子墨只能苦笑,自己只能依據CT三維重建圖像來做鏡像構圖,沒辦法利用原始的截面圖在圖紙上重建。
但是楊平可以,華僑樓的寧先生,當時還沒有做三維重建,只是CT平掃,楊平只憑借平掃圖片,在圖紙上進行了手繪三維重建,這需要多麼恐怖的腦力,這不是人力可以達到的。
Advertisement
但是楊平恰恰做到了,宋子墨親眼看見他做到了。
如果宋子墨知道面前的楊平,其實本不需要圖紙,他可以在大腦裡進行構圖,他估計會抓楊平去照頭部的CT和核磁,看看裡面有沒有裝類似芯片的東西。
“你們在討論髁間窩的形?”韓主任將手機放在旁邊的置架上,走過來。
韓主任雖然完全放手,但是對科裡病人的病還是瞭如指掌,這是一種負責。
他湊過來看圖紙,這兩個小子,居然利用健側的髁間窩,畫出了正確的患側髁間窩圖形,其中一張更是把重建圖像的僞影都做了理。
---
黃佳慧一晚上沒有睡好,一直在發熱,模模糊糊中,手去牀頭的手機,勉強睜開眼睛:“八點四十了!八點四十了!”
手八點半開始,自己應該提前到手室,現在自己應該在手室,站在械車的旁邊。
如同被一盆冰水從頭頂潑下,頓時清醒,全痠痛,小腹更是絞痛厲害。
哥哥昨晚有事,一直沒有回來,不然肯定會醒。
佳慧幾乎要哭出來,立刻起牀,拖著沉重的,趕去洗漱,不,先打個電話。
手已經開臺了,打誰的電話,打宋子墨的吧,這些事好像楊醫生都是給他做。
---
置臺上,宋子墨的手機震。
周燦拿起電話:“宋子墨,黃佳慧的電話?”
“你接!”宋子墨正忙著呢。
周燦接通電話,聽清楚後向宋子墨轉述:“黃佳慧說對不起,昨晚冒發高燒,現在還發著高燒,遲到了,馬上過來。”
“讓不要過來了!”楊平探查完膝關節,確認前叉韌帶斷裂,開始準備取腱,同側的半腱和薄。
“小姑娘,太拼了,發高燒還要趕過來,以後手其實也不需要來的。”楊平邊做邊說。
周燦領了楊平的意思,對著電話說:“楊醫生說,你以後不用過來了。”
這傳話的水平,漢語絕對不及格,“以後不要來了”,和“不要來了”,是一個意思?
---
什麼做以後不用過來了,直接一點,滾蛋!你不要做這一塊的業務了!
沒有任何提前的招呼,缺席手,這是嚴重的失誤,自己有同事就是這樣,惹怒一個大教授,教授就是這麼說的--你以後不用來了,公司爲了安教授,直接開掉了那位同事。
佳慧連洗臉刷牙的心都沒有了,眼淚刷刷地流出來,這下麻煩了,捅出了大簍子,他立刻撥打哥哥的電話,尋求幫助,但是一陣忙音。
沒有辦法,著頭皮,趕快洗漱,換好服。
不顧周和小腹的疼痛,提著環保袋衝了出去,外面一陣風,打了個哆嗦,不由自主的雙手叉,環抱自己。
---
作練得有點誇張,在膝下側做僅僅一釐米的橫切口,宋子墨本沒有看清楚,只看到管鉗、尖刀、腱剝離,先後在小切口裡作一下。
兩腱,一一地被楊平取出來,取出的長度都達到了極限,半腱和薄腱均超過了三十釐米。
“理編織腱!”楊平將兩腱給宋子墨,宋子墨坐到無菌械臺去理腱。
同時,小五扶,楊平繼續理膝關節。
鏡頭重新置,對半月板進行必需的修整,開始髁間窩形。
Advertisement
磨鑽高速旋轉,猶如一把雕刻刀,患者嚴重變形的髁間窩猶如一塊坯,慢慢地,一個完的正常髁間窩被磨鑽雕刻出來。
再用等離子刀對形的髁間窩壁進行頻消融,以達到止和去活化,防止髁間窩以後繼續增生骨贅,引起再次狹窄。
“脛骨定位!”
楊平還沒說出口,械已經到手裡了,他和蘇宜璇心有靈犀地對視片刻,繼續手。
將已經調節好的脛骨定位置,電鑽帶著導針穿過脛骨平臺,鑽出一個隧道;鬆開電鑽,給蘇宜璇,第二導針裝上,鑽出第二個隧道。
“腱理好沒,報尺寸!”楊平在等。
“楊教授!8雙束重建呢!能不能不要這麼快?”宋子墨上這麼說,手上確毫不示弱,作爲楊平的助手,捨我其誰!
“長度8釐米,直徑脛骨端7毫米,骨端8毫米,兩束一樣!”宋子墨跟得上節奏。
“7毫米脛骨隧道鑽頭!”
沙沙的聲音,電鑽準地開出兩道脛骨隧道。
“8毫米骨隧道鑽頭!”
楊平退出電鑽,蘇宜璇接過去,立刻換上8毫米的骨的鑽頭。
一刻也沒有打算停留,開出兩道骨隧道,隧道預製長度25毫米。
“測量骨隧道的長度!”
尺子遞過來,倒順都提前放好的。
“兩腱,前外側束骨端隧道25毫米,細隧道25毫米;後側束,骨端隧道25毫米,細隧道20毫米,準備腱,快點!”
宋子墨的將手速開到頂格,憋住一口氣,在楊平話剛落音幾秒鐘,已經調節鈕釦鋼板的懸掛長度。
這個手最關鍵步驟就是髁間窩的形和準的雙束腱隧道,隧道的位置一旦開錯,或者位置不準確,手就失敗,有些還會引起活障礙。
但是楊平卻幾分鐘就開好了,接下來的步驟更加快了,將腱拉骨隧道,待鈕釦鋼板拉出骨皮質,再往回拉,翻轉鋼板。然後再將腱引脛骨隧道,用可吸收的螺釘固定脛骨端,兩腱都是這樣。
這樣,兩腱兩端就種植在骨組織裡面,以後讓它們活,發揮原來韌帶的作用。
整個手,等同於做了一個新的韌帶來替代已經斷裂的韌帶,模擬原來韌帶的工作。
“完了?”
不看還算了,每看一次,都晃一次眼睛。
韓主任剛剛研究了一會CT片,轉坐下來,準備好好看看楊平的手,結果手做完了。
黃佳慧這時跑進來,看到大家正在包紮,準備掀開無菌單了。
完了,全完了!
佳慧心裡冰涼冰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