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1章 媽媽的擔心

14.4% / 161/1117
Advertisement

這個手居然是他做的,蘇南晨知道楊平厲害,但還是難以置信。

這可不是半月板合,四聯以上的重建是膝關節鏡最高難度的手,連帝醫三院到這種手都頭痛,全國可以拿下的醫生沒幾個,他居然可以做到如此輕鬆自如。客觀地說,這種手水平,完全可以做自己的老師。

雖然蘇南晨不是一個狹隘者,但心裡還是很有失落,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現在自己就到了那個人外的人。

他深吸一口氣,既然他是自己之外的人,如果自己要有天外之天,就必須向他學習,對,向他學習。

爲強者,就要向強者學習,這是他從小的理念。

“南晨?怎麼了”

蘇教授和太太看到兒子正吃飯間,看一下手機,表就有點不對了,好像在沉思什麼。

“朋友發來一個病例,我在想這個病例。”蘇南晨繼續夾菜吃飯。

傳你的,吃飯還想病例。”太太埋怨蘇教授。

蘇太太的廚藝很好,幾個家常菜做得緻講究,那盤糖醋排骨,外表晶瑩剔,口酸甜鮮脆,專業廚師水準。

即使平時工作繁忙,也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像他們這種況,應該家裡要有保姆的,但是蘇教授和蘇太太都不願意僱,都認爲,自己一家人其樂融融,什麼都自己手纔像家。

蘇家,書香門第,祖上中過狀元,民國時代開始行醫,延續至今,到蘇南晨已經第四代行醫。

蘇南晨的太爺爺,是民國早期的西醫,留學於德國,曾經在南京中央醫院工作,此人風流倜儻,育有很多兒,散播在國外及港澳臺。

解放後,他沒去臺灣,留在大陸,又盡心盡力爲新中國培養西醫人才,一心撲在醫學上,不僅活人無數,還桃李芬芳,深政府的認可和讚賞,後被派往南都醫大附一,在南方安家。

爺爺也留學過蘇聯,南都醫大附一神經外科的創始人,國神經外科有名氣的教授。

到蘇青雲這一代,又不落下風,不說旁系堂兄堂弟,就蘇青雲兄弟,都是博士畢業,行業傑出人

蘇青雲爲院士,幾乎已經板上釘釘的事。論文就不說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AGAM、**JS,都有他的文章,加起來重量級文章幾十篇,其生骨水泥的研究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主持建立的南都醫大生材料研究所,是國家重點實驗室。

一直到蘇南晨,蘇家沒有出過紈絝子弟,都是勤勉好學之人,蘇南晨當年以南都省的理科狀元進協和,也算蘇家子弟的正常表現。

吃完飯,蘇太太收拾碗筷,蘇教授幫忙一起收拾,蘇南晨桌子。

“我是說正經的,老蘇!最近我們家閨真不太對勁,平時很手機聊天,最近週末在家,晚上捧個手機聊個不停,還笑。”

“聊聊天很正常呀,你就放心吧,自己很有主見的。”蘇教授比太太明顯開明。

“我們這個寶貝閨,就是太有主見,我才擔心,你說做什麼事不是自己做主,你這做爸的就什麼都依著。當初高考,那麼多學校那麼多專業可以選,聽我的,考南都醫大的口腔專業多好,完全沒問題,再讀個碩士、博士,比做護士好吧,可不願意,非要考護理專業,你也依著。”

“你不能這麼說,做護士好,只要喜歡!你不也是護士嗎?我就覺得好。”蘇教授也不生氣,笑道。

Advertisement

蘇太太一時竟然找不到反駁的詞語,是附一的護理部主任,手室護士出,當年南都附一的一枝花。

不喜歡當醫生,你不能強迫自己開心就好,咱們家不能都是醫生,也要護士,醫護一家嘛。”蘇教授給太太陪笑臉,他要進廚房幫忙洗碗,蘇太太不讓,將他推出去,自己圍著圍忙起來,蘇教授在廚房門口陪著。

蘇太太退讓說:“做護士也可以,留附一多好呀,又偏偏不留,自己跑去三博,還是應聘進去的,我想打個電話讓人家照顧照顧,小傢伙威脅我,要打電話,三博也不去了,去外省,嚇得我哪裡還敢打電話呀,我這個做媽的,真有點琢磨不。”

現在不好的嗎?開開心心的,我看滿意自己的工作,人啦,做自己喜歡的事才重要,何必強迫,你看,一個大學生運會,給我們拿兩塊銀牌回來,我們蘇家醫生出了不,這運會的全國獎牌可還真是頭一回,閨給我長臉了。”蘇教授一臉的驕傲。

“過去的不說了,對,開心就好,我告訴你們,個人方面,你們不能這麼放鬆,一定要嚴格把關。男怕錯行,怕嫁錯郎,又單純,現在的小年輕,一個個抹了一樣,至不能上當騙。”蘇太太邊搞廚房衛生邊說,很快,廚房被收拾得整潔乾淨。

蘇南晨幫妹妹辯護:“媽,說什麼呢,你們還不知道,眼睛長頭頂的,林浩那麼追沒正眼瞧過人家,其它不放心可以理解,這事你絕對放心。”

“嗯,我同意兒子的意見,我們閨,我最不擔心的就是個人問題,我看挑人,用顯微鏡在挑。”蘇教授附和。

“你們呀,尤其你,一句好爸爸,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了,先打好招呼,這件事上,我有一票否決權。”蘇太太低哼一聲,解下圍,忙完了。

羣裡還在聊天,對手視頻,蘇南晨也不想去解釋了,誰做的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手確實是世界級的。

“爸爸!”蘇南晨坐到沙發上,蘇教授在沙發上看報紙。

蘇教授知道他有事:“說吧,什麼事”

“剛纔那段視頻不是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的,是楊平的手

“楊平”蘇教授也一怔,目從報紙上移開。

一個年輕醫生的手做得這麼好?

蘇教授搖搖頭:“手這東西,不比其它的,天賦再高,也要病例積累經驗,不同的是有人快,有人慢,這種五聯重建,別說我們附一,就算帝醫三院一年病例也不多,三博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病例給他做呢?”

“我那個四聯重建的病人,想請他一起來做?我想跟他學習學習!”蘇南晨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蘇教授放下報紙:“這事要慎重,會診不一樣,會診是理論,手是實踐,不能憑一段視頻就貿然請人來做手,必須考察清楚才行。”

蘇南晨覺得也是,不過他相信楊平,蘇南晨說:“我去三博看看如何,如果確實他能夠做得跟視頻一樣好,可以請他來嗎?我想跟他學習學習。”

蘇教授問:“這是你真實的想法?”

“是的!”蘇南晨點頭。

蘇教授微微頷首:“你這樣想,爸爸非常高興,當到一個比自己厲害的人,你不是嫉妒,而是想向他學習,這非常難得,爸爸還是那句話,不管什麼領域,要大事,一定要有懷。”

Advertisement

“你這樣,如果他再有同類手,讓他提前通知你,你可以去看看,考察考察,確實有視頻裡的水準,當然可以請他來我們這手,那可是世界頂級的水準!”蘇教授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蘇青雲閱人無數,天賦過人的見過不,一個剛晉主治的年輕人,可以做出世界頂級大師的水平,這是無論如何難以置信的,但是不忙著下結論。

請會診,蘇教授已經是因才而破例了;請做手,那是比會診要慎重很多的事,不是隨便請的,要請,附一也是請業界的大佬級人,凡事有個分寸,沒掌握好分寸,好事也會辦壞。

憑一段視頻,斷定一個人的手水平,有點小兒科了,即使是真的,蘇教授也不會輕易去作爲判斷的依據。

如果親眼見到楊平的手有這麼厲害,蘇教授心裡有底,還可能才心氾濫,破例請他過來做手

“你那個病人怎麼樣了?”蘇教授指的膝關節四聯損傷的病人。

“目前在康復科做力訓練。”蘇南晨說。

“陳歌那個呢?”

“也在康復科,葉教授出國了,要回來才能做手。”

“關主任的思路是對的,你們跟葉教授把肩關節和膝關節的多結構重建,都提升到國頂尖水準,再做職業運員的手,普通人和職業運員完全不一樣,普通人只要及格,職業運員要的是高分,甚至奔滿分去,你這個病人我建議最好也讓葉教授做。”蘇教授和藹地說,他從不以命令的口吻跟兒子說話。

“我明白!”蘇南晨知道爸爸想讓自己再提高,對這種頂尖手抱有敬畏之心。

“我知道你們年輕人惺惺相惜,但是手是大事,必須慎之又慎,懂我的話嗎?”蘇教授嚴肅地說。

蘇南晨點點頭:“懂,放心,我不會胡行事的。”

Advertisement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