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人宴會

16% / 114/711
廣告

翌日一早,趙晉便換了一服,出門赴宴。

因為這次乃是文人宴會,所以趙晉不再是一襲深袍,而是換了青衫。

儒雅的青衫和了幾分趙晉有些凌厲的五線條,顯得頗有謙謙君子的風范。

此次宴會,是在城外的一座涼亭。

趙晉到時,已經有不文人雅士在了。

他幾乎是到最晚的一個。

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趙晉上,不人目炙熱。

郡守要來的消息,昨日便已經傳開,許多人都沖著趙晉前來。

“郡守大人。”

眾人紛紛行禮。

趙晉抬手輕往外擺了擺,“不必多禮,今日不論這些禮節。”

“今日,就只論文采!”

“好!”有不膽大的文人,直接拍案好。

不一會兒,趙晉邊幾乎圍滿了人。

眾人熱切地與趙晉談。

他們或者是因為趙晉的份,或者是因為敬佩趙晉。

徐勇申與瘟疫,這兩回,早已令無數文人為趙晉折服。

在得知趙晉此次前來,可能是為自己挑選得力屬下時。

好一些自知科考無的士子,紛紛前來。

只是終歸有些抹不開臉面,都是旁敲側擊,未有人直言。

至于那些一心科考,并未有此打算的文人,則更多與趙晉探討詩詞。

有一個白衫士子,神略帶苦惱,“前些日子,機緣巧合下得了一個對子的上聯,確實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下聯。”

有有文人道:“那不妨說出來,我們一起想想。”

“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長對子,一般極為不好對。

聽聞此,不士人埋頭苦想。

只是一刻鐘后,依然無人能對出較為合適的對子。

“難,太難!”文人搖頭嘆道。

趙晉腦海中靈一閃,他記得,他曾經見過類似的對子,口而出道:“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周遭的士子先是一愣,接著發出一陣好聲。

“妙啊!對仗工整,寓意合。”

白衫士子更是欣喜若狂,“郡守大人可是解決了草民的一大困擾。”

這幾日,為了這個對子,他是茶不思飯不想,一心琢磨。

越是琢磨不出,越是心

眾多士子一直關注著趙晉這一塊地方,突然喧嘩起來,更是引得他們好奇。

一問之下,方知趙晉對出了一個絕妙的對子。

之前有傳言,趙晉的文采不錯,只是眾人從未聽過趙晉從詩詞,始終持半信半疑的態度。

廣告

今日一觀,何止是不錯?

白衫士人突然大聲道:“承蒙各位賞臉,我們不如就以方才的對子中的水與木,作詩詞可好?”

“今日宴會中的所有詩詞,悉數會記下傳頌!”

趙晉這才知曉,原來這白衫士人就是辦這場宴會的人,連庭。

“好!”

能夠令自己的詩詞作得以傳頌,所有人幾乎鉚足了勁。

一首又一首詩或者詞被人誦而出。

或平凡,或驚艷。

已然了文人爭相斗艷的舞臺。

“郡守大人不若也作一首?”

原本作壁上觀,欣賞眾人詞作的趙晉忽然被人住。

微微怔愣后,隨即拒絕,“不了,本并不擅長詩詞。”

眾人卻是不信,趙晉能夠作出如此對子,文采必然厲害。

連庭佯裝不滿道:“大人明明文采秀,怎麼如此妄自菲薄,不愿作詩詞一首?”

“實在是不擅長此道。”趙晉笑著,依然拒絕。

見趙晉這般油鹽不進,連庭眼珠子一轉,想出一個好辦法。

“今日在場的所有人,至要作一首詩或者詞作。”

這是不讓趙晉逃了。

趙晉搖頭苦笑,對上連庭帶著狡黠的眼神,又忍不住失笑。

他沉了一下,道:“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白日照綠草,落花散且飛……但恐景晚,宿昔。”

這是一首頌春的長詩。

白衫士人低頭品味幾句,不由笑道:“大人明明才華卓越,偏偏言不擅此道,若不是草民堅持,只怕今日真的被大人糊弄過去了。”

趙晉鼻子,一時無言,他總不能說,這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詩作。

趙晉此詩一出,而后再無人敢作。

金玉在前,倘若不能勝之,只怕自己的詩詞會被襯得一文不值。

突然,一個青衫士子站了起來。

“在下不才,方才想到一首詩,只是與水、木無關。”

士子長得清俊,只是有些過于瘦削,上的青衫也能明顯看出,洗得有些發白。

連庭爽快一笑,“無妨,兄臺只管道來就是!”

士子虛虛抱拳作揖,然后道:“照做輕寒暮作,愁中不覺已春深……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趙晉眼眸微微瞇起,對方念此詩時,視線一直落在自己上,分明是沖著他所來。

看來,是聽聞他要在此挑選人。

“倒是好詩。”趙晉淺笑著道。

眾人一聽這詩,哪里還不知曉對方的意圖?

“連公子。”趙晉突然喚道。

廣告

“大人請說。”

“諸位讀書,最后無非是貨與帝王家,為天下百姓辦事,僅僅只會詩詞,可不行。”

士人們互相對視一眼,知曉這場宴會的重頭戲來了。

“還請大人賜教。”

趙晉笑了,“賜教不敢當,只是本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問諸位。”

所有人繃。

“倘若你們日后為,初到一個地方,如何與地方豪紳相?”

士子們萬萬沒想到,趙晉所出的題目竟然如此敏

眾人里,有一部分人正是出自云州的豪紳。

此時神都是晦暗不明。

連庭臉上沒有了初時的笑容,“草民以為,應當與之結,地方豪紳能夠在地方長存,自然有其道理,與之結,亦能有助于盡快在當地站穩腳跟。”

趙晉笑而不語,只是道:“諸位有何見解?”

眾人相視一眼,陸陸續續有人站出來。

有的與連庭的答案相差不大,有的較為激進,認為應當將這些為禍地方的豪紳盡皆鏟除。

轉眼間,原本和和氣氣的士子們,頓時分裂。

廣告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