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之征》 第二百一十一章 招攬
Advertisement
“說吧,”趙晉不再跟他們廢話,直接問道:“這些琉璃飾品,多錢?”
平淡的聲音下,仿佛潛藏著暴風雨。
藍眼洋人再遲鈍,這會也察覺出不對勁之。
這位公子,不僅不像是對他們的東西興趣,反而更像是來找茬的。
準確而言,還是他們送上去的。
想到這,藍眼洋人更是哭無淚,苦著臉道:“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就。”
趙晉神有些驚愕。
雖然當初他揭穿了洋人高價售賣的琉璃,只是一文不值的沙子。
然而古代消息閉塞,若非有心查探,是很難得知別地的消息的。
他將此事傳出去,只是知道的終究是部分。
倘若要大家都知曉,估計還得要些日子。
這兩個人,是因為知曉了,方才又被他嚇到,所以不敢隨意欺瞞?
趙晉注意著兩人的神,并未說話。
哪知,方才他驚愕的神,讓對面的兩個洋人誤會了。
碧眼洋人哭訴道:“公子!我們真的沒有騙你!這些是真的琉璃!”
趙晉莫名其妙,“我自然認得出來這些是琉璃。”
“你不是以為我們騙你?”碧眼洋人眼睛一亮,快速問道。
“不是。”趙晉瞥了他一眼,指著那些琉璃飾品問道:“只是好奇你們怎麼會賣這麼便宜。”
藍眼洋人搶先道:“我們一直都是這個價格,這些琉璃,都是些沙子燒制的。”
像是害怕趙晉不相信,還特意加重語氣又說了一遍,“真的!你可別不信!”
“那些賣幾百兩甚至幾千兩的,才是騙你們的!”
聞言,趙晉上的冷意散去許多,“我知曉。”
一瞬間,碧眼洋人約明白了方才趙晉的冷意從何而來了,匆忙解釋道:“這位公子,我們賣的東西都是實打實的價,肯定沒有半分虛高!”
趙晉淺淺應了一聲,倒是他因為固有觀念,先為主了。
忽然,趙晉的視線微微凝住。
“爺,那你還要這琉璃嗎?”碧眼洋人試探地問道。
趙晉微微側頭指著上面一塊紅的晶石問道:“這是水晶?”
順著趙晉的視線看去,兩人俱是眼前一亮。
“爺真是好眼,這可是我們這里最好的一樣飾品,頂級的紅水晶,絕對是天然的。”
趙晉直接手將紅水晶取了下來。
紅水晶不大,被打磨菱形,用細細的珠子穿過,下方還綴著雪白的流蘇。
搭配的,奈何這將紅水晶與珍珠和流蘇這般連一條,趙晉甚至看不出來,這東西能夠裝飾在何。
Advertisement
他將紅水晶在兩指之間,把玩著。
“這個多錢?”
藍眼洋人臉上堆滿了笑意,出三個手指,“三十兩,三十兩銀子就!”
趙晉頓了頓,這個價格……實在是便宜得讓他意外。
他將紅水晶收懷中,取出三十兩銀錢給他們。
兩人喜不自勝,他們來趙國這麼久,還從未做過這麼大的生意!
“你們有沒有興趣去云州城?”
碧眼洋人將銀子放在里咬了一下,滿臉喜,都不住,乍然聽見趙晉的問話,臉垮了下來。
“公子,不是我們不想去云州城。”
云州城是云州郡的治所,定然是要比景山縣更加繁華。
可是,“云州城太多洋人了。”
“是啊。”藍眼洋人也是一臉沮喪,“而且,我們還得與那些洋人合作,他們又看不起我們。”
倘若不合作,會被他們排,到時候更加難生存。
再者,他們實在不愿意與那些人一起騙人。
“那投靠我如何?”趙晉的目從紅水晶上移開,問道:“我可以幫你們在云州城站穩腳跟,但你們以后都得聽我的。”
趙晉頓了頓,掃了一眼他們手中簡陋的貨架,“你們每個月能夠賺多?”
藍眼洋人撓了撓臉,神尷尬地舉起一手指。
“一百兩?”趙晉挑眉,那倒是還勉強可以。
藍眼洋人搖了搖頭,對那個數字實在是難以啟齒,“十兩。”
旁邊的碧眼洋人一把將同伴出的手指拍掉,呼吸有些急促地問道:“公子,若是為你辦事,我們每月能夠賺到多錢?”
趙晉著他們,“是你們現在的百倍。”
百倍!
碧眼洋人毫不猶豫,“好!”
藍眼洋人則依然回不過神來,百倍,那豈不是千兩銀子?
“行!”趙晉眼中出笑意,“到時候會有人來找你們,你們跟著他去云州城即可。”
此行倒是解決了他一直困擾的問題。
趙晉想要做出海的生意,不得與洋商打道。
偏偏云州城的西提那群人,他實在不想跟這些人合作,所以趙晉一直苦惱要用哪些洋商。
這兩人,藍眼洋人雖然看著不是很機靈,卻勝在都是心眼實的。
“好好好!”碧眼洋人喜不自勝。
趙晉跟兩人分開后,又逛了逛,便在一個茶樓,邊淺酌聽書,邊等許七和武田尋來。
最先過來的是許七。
“爺。”許七看見趙晉邊空,只有一個人,“武田呢?”
Advertisement
“讓他去打聽一些事了。”趙晉放下手中的茶杯。
“找好地方了?”
許七點點頭。
“那就等武田回來吧。”
將近一個時辰后,武田才大步走茶樓。
許七朝他招了招手,武田快步走了過來,“爺。”
“怎麼樣?”趙晉抬手點了點左側的位置,問道。
武田在趙晉左側坐下,大口飲了一杯茶,惹來四周茶客不滿的視線。
他也不管,微微著氣,低聲音道:“屬下打探過了,這位縣令的風評極好,幾乎沒有什麼百姓對他有意見的。”
“屬下還特意跑了一個村子,對這個縣令也是稱贊有加。”
了口氣,武田繼續道:“而且,哪怕是周遭的小村落,他們也能勉強溫飽。”
聞言,趙晉心中有了計較。
在古代,能夠溫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哪怕是建國初,也為溫飽的問題煩擾了一段時日,直至雜水稻的出世。
“走吧。”趙晉最后抿了一口茶,“去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