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之征》 第二百六十三章 戚少卿
Advertisement
“四弟,你就別纏著宣平侯去喝酒了。”
太子笑瞇瞇地走了過來,像是在為兩人解圍,語氣卻仿佛在挑釁。
趙行之臉上的笑意幾乎是瞬間就收斂了不,淡淡地瞥了一眼太子,沒有說話。
而趙晉擰了一下眉頭,“太子殿下。”
“聽聞宣平侯昨日剛剛勘破了一個大案,當真是年有為!”言罷,太子還手用力地拍了兩下掌。
趙晉神不變,語氣謙遜,“太子殿下謬贊了,只是湊巧而已。”
“哈哈哈,”太子大笑了幾聲,“宣平侯何必妄自菲薄?父皇都如此謬贊侯爺,自然不會有錯,改日有時間,孤一定要好好向侯爺討教討教。”
太子言語間明明是在夸贊趙晉,而趙晉聽著心中卻頗為不舒服。
對方的語氣不像是夸贊,反而更像是帶著幾縷諷意。
趙晉依舊只是道:“太子殿下謬贊了。”
趙晉不愿多談之意已經溢于言表了。
見狀,太子的神徹底沉了下來,他有些森然道:“不過,汴州畢竟臥虎藏龍,宣平侯還是須得小心謹慎。”
“皇兄此話多慮了。”趙行之笑著打斷太子,“皇弟倒是覺得,宣平侯已然是十分謙遜,若是再退讓些,只怕是會被一些不長眼的人欺辱。”
“畢竟,蘇青之事,也不過是昨日才發生的。”
談及此,趙行之嘆道:“這蘇青,也算得上是自作自,如果他不是故意為難宣平侯,也不會這般疏忽大意,以至于事敗。”
太子的臉越來越沉,偏生趙行之像是沒有看到一樣,還問了太子一句,“皇兄,你說是不是?”
良久。
太子出了一個字后,直接甩袖離開,“是!”
一直在旁邊看著的趙晉,約察覺出幾分不妥。
為何趙行之要在太子面前故意提起蘇青一事?
而太子為何又這般生氣?
而且……
趙晉的目微凝,太子對他的惡意從何而來?
方才,太子出言打斷趙晉與趙行之的談話,言談間,趙晉敏銳地察覺到了太子對他的惡意。
只是趙晉不明白,他何時招惹過太子?
不是他自大,而是趙晉明白自己現在的份,雖然尷尬,但是因為趙乾的看重,卻又能稱得上炙手可熱。
不論是太子一黨,還是三皇子一黨,應當都會想要拉攏他才是。
趙晉回想了一下,若是說,他可能會招惹到太子的地方,只有一,那就是蘇青一案。
“小心些太子。”不待趙晉問清楚,趙行之就湊到趙晉耳邊,低聲道,“蘇青,是太子的人。”
Advertisement
趙晉心微驚,方才的猜測得到了證實。
只是,太子要這些軍備做什麼?
難怪太子這般不待見他。
剛來汴州幾日,就壞掉了太子的一樁大事。
一旦此事被趙乾發現,恐怕這太子之位都難保。
“所以日后小心些。”
趙行之的視線冷銳了一瞬,他這個皇兄,素來睚眥必報,趙晉讓他吃了這麼大一個虧,他絕不會善罷甘休,遲早會朝趙晉討回來。
因著趙晉與趙行之一直在聊天,方才又有太子摻和了一腳。
眾臣在旁邊看得津津有味。
大半天了,愣是沒有多個朝臣離開大殿。
“怎麼,諸位很喜歡上朝?”丞相的聲音在大殿響起,帶著顯而易見的不滿。
諸位大臣一驚,連忙朝丞相拱了拱手后,快步離開了大殿。
趙晉了鼻子,“殿下,我們先走吧。”
出了大殿后,趙行之朝趙晉告辭。
“侯爺可莫要忘記答應了我什麼。”
趙晉失笑地搖搖頭,抬腳朝兵部走去。
“侯爺!宣平侯!”趙晉后傳來一道清亮的聲音。
趙晉頓住了腳步,回頭看了一眼,是戚卿。
“戚大人。”趙晉的禮數周全。
而戚卿則被趙晉嚇了一跳,連忙道:“侯爺言重了,言重了,直接喚下名字即可。”
趙晉笑了笑,沒有應答戚卿此話,而是問道:“戚大人不知有何事?”
戚卿擺了擺手,“只是想著與侯爺同路,也免得待會若是找不著路,還得朝小吏問路。”
“那便一同走吧。”
兩人一同朝兵部走去。
路上。
“不知均澈在云州如何?”戚卿忽然問起了戚筠澈。
趙晉有些遲疑地道;“不知道均澈與戚大人是何關系?”
戚卿笑了笑,“我是戚筠澈的兄長。”
不待趙晉驚訝自己與戚家人的緣分,就聽見戚卿道:“不過其實也算不得。”
“何故這般說?”
趙晉擰起了眉頭,戚卿這句話,語氣中滿是自哀自怨。
而且剛剛自稱是戚筠澈的兄長,轉頭又說應該算不得。
“哎,”戚卿淺嘆了口氣,“侯爺有所不知,下只是戚將軍撿回來一個養子罷了。”
“而均澈,才是真正的戚家之人。”
聽見這話,趙晉猛然想起,之前他曾聽老師提起,戚筠澈是戚家的嫡長子。
倘若戚卿是戚筠澈的兄長,那斷然不可能是親生的。
“戚大人此言差矣。”趙晉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戚將軍既然將大人帶回了家中,便是認可了戚大人的份。”
Advertisement
戚卿聞言,神微僵,這是他從來沒有聽見的。
他勉強地笑了笑,“侯爺所言極是。”
之后一路,兩人幾乎都是相顧無言。
因為趙晉也只是剛剛接手兵部侍郎一職,現下另一個侍郎,也是一無所知的新人。
兩人只能一邊理事務,一邊悉兵部的職務。
直到天黑了下來,趙晉與戚卿才勉強將今日的事務批閱完。
兵部尚書不放心地過來查了一下,拿起幾人批閱過的文書,大致翻閱了幾份后,兵部尚書放下心來。
“這幾日,你們兩個人要辛苦一些。”
戚卿忙笑著應道:“這些是下的分之事。”
趙晉收拾了一下桌案,準備離開回侯府,突然聽見側傳來一道清亮的嗓音。
“今日下朝后,下覺得侯爺所言有理,下的確不必對出一事耿耿于懷,戚家待下這般好,下實屬不應該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