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攻略》 第二百四十九章:見血封喉
Advertisement
楊綺嘿嘿一笑,看著馬簿說道:“本將軍給你一個時辰的考慮時間,如果一個時辰過后,你選擇負隅頑抗,那麼本將軍就挖掘龍華河及滹倫河,到時候洪水襲來,你無可逃。”
聽的楊綺這番話,馬簿嚇得大吃一驚說道:“你無恥……”
楊綺冷笑一聲說道:“比起你們這些嗜殺的突厥人,本將軍仁慈許多。”
馬簿口說道:“俺不是突厥人。”
楊綺厲聲喊道:“你既不是突厥人,為何給突厥人做事?”
馬簿急忙說道:“俺沒有給突厥人做事。”
楊綺又說道:“劉武周乃是堂堂正正的漢人卻投靠突厥,認突厥人為父,爾等既然是劉武周麾下,自然是突厥人的走狗,似爾等這種賣主求榮,背信棄義之人,連這種被人脊梁的事也做得出來,難道不怕爾等的祖先變厲鬼找你們嗎?爾等乃是漢人,卻投奔在劉武周麾下助紂為,殺人放火,天理難容,今日爾等若是頑抗到底,我娘子軍兄弟絕不手下留,一定要替天行道,滅了爾等這些不忠不義,殘殺我漢人的漢。”
待的楊綺這番話落下以后,李秀寧,紅拂,李靖那是驚的說不出話來,楊綺這番話可謂是見封呀,這口舌功夫簡直比刀劍更加厲害呀,直接說的馬簿楞在哪里。
只見馬簿握著長槍的雙手在抖,額頭上亦是冷汗連連,只見馬簿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默然片刻之后,忽然回過頭看著后的士兵問道:“兄弟們,吾等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是漢人,之前為了混口飯吃,無奈之下才投靠了劉武周,而今回想起來,劉武周認突厥人為父,的確是不仁不義,今日這位將軍一席話敲醒了沉睡的我們,本校尉雖然不是什麼忠義之輩,但也決不做突厥人的走狗。”
馬簿一躍下馬扔掉手中長槍,沖著楊綺單膝跪地說道:“俺馬簿愿投靠娘子軍。”
隨著馬簿深明大義的選擇投降之后,后三千多人盡皆選擇了投降,這一幕倒是出乎楊綺的意料,自己不過是費了一番口舌就招降了孟縣的三千敵軍,這也太天方夜譚了吧。
楊綺回頭看著李秀寧說道:“那個,公主,我是不是在做夢?”
李秀寧輕輕一笑,一躍下馬行至馬簿面前說道:“馬校尉請速速起。”
馬簿起之后,李秀寧說道:“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馬校尉實乃忠義之士,本將軍隨后將上奏圣上,嘉獎馬校尉。”
馬簿拱手說道:“適才楊將軍一席話說的俺心生愧疚,俺為漢人卻助紂為,實在是汗。”
Advertisement
楊綺聳聳肩說道:“自秦漢以來,我中原朝廷一直在抵外族的侵,不管是之前的匈奴,鮮卑,亦或者是現在的突厥,幾千年來一直在不斷的侵我中原疆土,西晉時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侵我中原,殘殺漢人,搶劫財產,掠奪婦孺,做下了多惡貫滿盈,罄竹難書的事。而今的突厥人不過是那些部落的后代,若是你們繼續投靠劉武周,待得劉武周攻破中原,那麼突厥人肯定會繼續殘殺我們的兄弟姐妹,你愿意讓這樣的事再次發生嗎?你愿意讓我漢人滅族嗎?”
馬簿搖了搖頭,拱手說道:“是俺的錯,俺不應該投靠劉武周。”
楊綺拍了拍馬簿的肩膀說道:“俗話說的好,浪子回頭金不換,如今你既然投奔大唐,那麼我們就該團結一致,眾志城,有朝一日我們定要一舉消滅突厥,讓我漢人屹立在這個世界之巔。”
馬簿沉聲說道:“俺誓死效忠大唐,若有二心天打五雷轟。”
其余三千兵馬也朗聲喊道:“吾等誓死效忠大唐,若有二心天打五雷轟。”
發誓這種事人人都會做,但是到底以后會不會真心實意的效忠,沒有人知道,一切唯有讓時間去說了。
在馬簿的引領下李秀寧大軍悉數進城,接管了整個孟縣的城防,待的落座在角樓之后,李秀寧看著楊綺開口問道:“接下來的戰事該如何進行,楊將軍是否那個章程出來?”
楊綺抿了一口清水說道:“馬校尉率眾投降,這是一個很好的事,對于我們接下來攻打壽有很好的幫助。”
馬簿當即站了起來拱手說道:“屬下任憑將軍吩咐。”
楊綺想了想說道:“馬校尉應該和鎮守壽縣的守軍將領相識吧。”
馬簿口說道:“鎮守在壽縣的乃是劉武周的弟弟劉季安,此人無大志,乃好之徒也,聽說鎮守壽大半年的時間已經禍害了二三十個良家婦人。”
聽的馬簿這番話,李秀寧喝罵道:“真是畜生!”
楊綺緩緩說道:“既然劉季安與你相識,那麼本將軍想要讓你率領一千殘兵敗將逃亡壽縣,待的你敲開壽城門以后,可率領麾下兵馬奪取城門,等待娘子軍大軍到來,到時候我們一舉攻破壽,你覺得如何?”
聽的楊綺這個計策,馬簿激地說道:“楊將軍這個計策妙極了,屬下絕對服從將軍安排。”
楊綺輕輕一笑說道:“而今業已落幕,待的明日午時你就率領兵馬奔赴壽縣,按照時間推算應該會在黃昏時分抵達壽,而后本將軍會率領兵馬跟在你的后面,只要你奪下城門,那麼本將軍自會率領兵馬到來,如此可破壽。”
Advertisement
馬簿拱手說道:“末將得令。”
馬簿的三千人悉數打編娘子軍,李秀寧又安排了一千人鎮守在孟縣,同時讓高雅賢組織民壯城墻鎮守,之前的孟縣縣令早就不知去向,李秀寧當場提拔被關在牢房中的縣徐師毅為縣令,責令徐師毅盡快出榜安百姓,同時組織衙役捕快進行巡邏等。
待的馬簿離開以后,李秀寧看著楊綺說道:“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勸降一座城池者,放眼古今唯有楊將軍。”
坐在一側的何潘仁,嘿嘿一笑說道:“早些年我們攻打關中諸縣時,楊將軍亦是如此,一個人可抵百萬雄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