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打響名號

13.9% / 171/1231

說完了末代皇帝溥儀,咱再說說玉璽。

華夏史上最有名的玉璽,莫過於“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命匠人用和氏璧製作一方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

秦始皇死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也。

得之則象征其“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朝代更迭,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千餘年,在朱溫篡唐後,後唐廢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自宋朝起,許許多多的皇帝都曾下令尋找傳國玉璽,但都無功而返,未能證明自己乃“天命所歸”,無奈之下,皇帝們下令刻製自己的玉璽。

在溥儀上,關於玉璽,有一個典故。

這個典故,看過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的朋友,應該比較悉。

日本戰敗後,“滿洲國”頃刻塌陷,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於1950年8月初押解回國,在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溥儀在書中寫道:

“我不斷地絞著腦,尋思著討好所方的辦法......這一天,我又想起了在蘇聯用過的故技——獻珠寶。可是,我的珠寶都是藏著的,怎麽好拿出來?而且黑皮箱裏剩下的都是最選的,實在舍不得。如果隻拿一部分,在這鐵籠子裏,也沒有辦法背著人去挑選。想來想去,想起了我手頭的一套乾隆的太上皇玉璽,這是用一塊田黃石雕的由三條鏈子連在一起的三顆印,是我很心的東西。獄時所方檢查行李也看見過它,看來,現在隻有拿出來這樣東西來了。”

溥儀將乾隆帝的三連環玉璽獻給了所中領導,領導思想覺悟高,並未私藏,如今這三連環玉璽就陳列在故宮博院中。

各朝代的玉璽,大多都被國家收藏著,流落民間之又,劉畔能夠拿出一方玉璽來,一時震驚四方。

服務員走上臺子,將紅盤放在八仙桌上。

紅盤上,放著一件四厘米見方的印子,印子不大,卻非常致,乃田黃石打磨而

田黃石在舊時相傳是山上壽山石滾溪流,經過無數年浸泡,磨損而,因無脈可尋,故特別珍貴。

到了清朝,大塊田黃石已十分難尋,一兩見方以上皆材,就連溥儀上國家的乾隆帝田黃石三聯璽,最大的一塊也不過長徑3厘米,短徑2.3厘米,高僅一厘米。

Advertisement

劉畔獻上的這塊太難黃石玉璽,竟然有4厘米見方!

劉畔得意洋洋的介紹道。

“當初宣統皇帝從京都逃到津門時,這塊田黃石玉璽意外丟失,碾轉多地,最終落到了晉州。”

“如今我把它帶回津門,也算是舊回歸,做了一件好事。”

滿占大師的一名弟子,將玉璽拿起,仔細檢查後又重新放下。

他走到滿占大師側,附低聲說了兩句。

我離得近,剛好聽到。

“是真的。”

劉畔走到我麵前:“怎麽樣,說你送的壽禮是垃圾,不對嗎?”

小黑看不下去了。

“來者是客,壽禮貴不貴重,有心就好。”

劉畔不想得罪小黑,準備回座,卻又被我給喊住了。

“你不想聽聽我送的是什麽壽禮嗎?”

劉畔止住腳步,一臉疑,心中應該在猜測我何來的勇氣繼續與他懟下去。

我懶得理他,走到滿占大師麵前,將紅盤中的田黃石玉璽拿出,直接放在了桌麵上。

隨後,我將兩顆壽桃放盤中。

後,傳來劉畔憤怒的聲音。

“你!”

我仍舊不理會,向滿占大師介紹道。

“這對核桃,名為芳桃,乃是慈禧太後生前喜品。”

說到這,滿占大師並未流興趣的表

我明白,但靠芳桃本的價值,並不能比的過玉璽。

沒關係,我繼續往下說。

“這對玉璽,本是慈禧太後的陪葬品,隻是當初的盜墓賊不識貨,流轉數次,到了我的手中。”

一句“不識貨”,惹得眾人眼神都火熱了起來。

誰都知道,當初盜了慈禧墓的,是軍閥孫殿英。

除了慈溪慕,乾隆墓也是他盜的。

乾隆是清朝鼎盛之年,慈禧乃滿清最窮奢極的人,從他們兩人墓中盜出的東西,都是難得的寶貝。

見慣傳世之寶的孫殿英,能走眼?

我解釋道。

“單論寶的價值,這對芳桃的確比不上溥儀的玉璽,不過各位都是行中人,應該聽說過吧?”

“當年慈禧墓被盜,還慘遭侮辱,其留在墓中的魂,被氣魂魄分離,注十件陪葬品,使其變了十件,被稱之為慈禧十寶。”

“然而,在世間流傳的慈溪十寶,隻有八件,另外兩件曆經許多人尋找,都未有下落。”

有人忍不住口。

“難道……”

我斬釘截鐵的的回答。

“沒錯,那丟失的兩件,正是我送給滿占大師的這對芳桃。”

“這對芳桃分為雌雄,雌桃存有慈禧一魂,雄桃存有慈禧一魄。”

“時常把玩芳桃,可增自氣運,飛黃騰達。”

Advertisement

滿占大師的表,終於是變了,他起將芳桃拿手中,細細把玩。

良久,他激歎。

“潤中有魂,涸中有魄,這樣的,老朽也是第一次見到!”

變的,同樣還有劉畔,玉璽隻讓滿占大師微,芳桃卻是讓滿占大師無比激,誰的壽禮更好,一目了然。

臺下有一人開了口。

“小兄弟出手好大方,不知姓何名甚,看著好麵生啊。”

這是我第一次出現在行江湖上,而且是代表師爺來拜壽,自然要將名號打出去,打的響亮。

我深吸一口氣,鄭重的介紹自己。

“我是商第二十一代傳人,林懸!”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