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六 玄清

14.9% / 152/1019

得好好給你想個名字……什麼好呢

徐氏不釋手地抱著貓兒在房中走了一會兒,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不對啊……

除了那張天生人賞心悅目的臉之外,阿淵何時竟這般懂得討人歡心了

徐氏認真想了一會兒,愈發覺得這般細膩的心思,斷不像是兒子能夠想得出來的主意。

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一張致的面龐。

——難道是那日在清風樓裡見到的那位穿男裝的姑娘

可那位姑娘,又是如何得知會喜歡貓兒的

這個,滿京城裡可只有娘一個人知道而已。

故而若說對方刻意打聽了的喜好,是本講不通的。

那便只剩下一個可能了——

這姑娘與心有靈犀呀。

還真是命中注定的緣分啊。

好則好矣,可這般好,都心中忍不住要生出些擔憂了。

畢竟日後的路,還說不好……

徐氏下那些心事,拿手指撓了撓小貓咪的脖子,越看越覺得喜歡。

……

翌日。

不過初放亮,城門卻已是人來人往,極為熱鬧。

這個時辰,出城的人極,大多是趕著進城的百姓和小販。

此時,一名道人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當中,他肩上挎著一隻包袱,手持一把拂塵,顯然是要出城去。

“道長且慢!”

一道聲音忽然傳來,道人駐足,平靜地回過頭去。

只見一輛馬車中下來了一位面白無須的中年男人,正朝著他走來。

“不知閣下有何事”道人問。

中年男人聲音偏細,此時笑著向道人施了一禮,道:“我家主子想請道長見面一敘。”

道人眉心微

而後掐了掐手指。

倒也不是不能直接開口問對方主人的份,只是那樣哪有自己掐算顯得高深莫測

更何況,這還用問

等了幾日都沒等到靜,他本還以為自己白忙活一場了。

但轉念一想,保住命就不錯了,反正吳世孫答應了會養他的。

可他竟還是賭贏了……

吳世孫的話果然靠譜!

道人強心的翻湧,片刻後,朝著對方微一點頭,道:“那就有勞帶路了。”

對方眼中極快地閃過一訝然。

問也不問一句……這道人難道真的掐算出什麼來了

可若當真算出來了,又豈會這般平靜

“道長請上車吧。”中年男人對著不遠的馬車的方向,向道人做了個“請”的手勢。

道人乾脆地隨他一同上了馬車,一路上不曾開口問過任何。

甚至直到馬車在宮外停下,道人下了車,待看清了自己之後,面上依舊不見毫神

中年男人在心底歎了一聲。

高人不愧是高人。

道人被帶去了書房,一路只是目不斜視地走著,而不曾左顧右看打量過任何。

“道長請進吧。”守在書房外的李吉迎了上來,邊將人往書房中帶,邊笑著道:“咱家可是同道長有過一面之緣的,不知道長可有印象了”

“自是記得的。”面對這位太監總管,道人語氣平靜,沒有惶恐,更無借機討好結之意。

“陛下這會子還沒下早朝,有勞道長先在此稍等等了。”李吉客氣地道。

道人點了頭。

“道長請坐。”

李吉命人上了茶,在一旁同道人說了會兒話。

道人只是答著,而並不主攀談,也不曾探問此次請他宮的緣由。

李吉看在眼中,心裡有著猜測。

這般模樣,若非是極能沉得住氣,那便是當真不將外俗放在眼中了。

而無論究竟是哪一種,可見都是個不簡單的。

如此等了約近半個時辰,書房外方才響起了太監的高唱聲。

“皇上駕到——”

一乾太監宮連忙行禮,道人聽得靜,遂也起了

慶明帝走了進來。

“貧道參見皇上。”

道人作勢要行跪禮,卻被慶明帝手攔住。

“大師不必多禮。”

對待真正有用的能人,他一向很樂意給予優待。

而之所以遲了幾日才將人請宮中——決心要用的人,當然要查清楚所有的底細才能放心。

這道人是寧人士。

提到寧,自然就想到了吳家。

但正因此,他從一開始反而就不曾想過此人出現在京城,會是吳家的手筆。

吳家做事向來謹慎,絕不會這般明目張膽的行事。

而結果也正如他所猜測的那樣,此人雖是寧人士,但與吳家並無牽連。唯一的一次集,是因此人想要自薦,卻被向來清高的吳家人拒之門外。

現下想來,慶明帝不有些慶幸。

如此高人,甚至可預測出奉天殿之事,若當真為吳家人所用,麻煩只會更多。

“大師先前的事跡,朕已有耳聞。大師當日獨夏府,言明邪祟之事,可謂心懷大義,令朕十分欽佩。”

慶明帝道:“眼下恰值玄清殿初建,朕亦在廣納天下能人異士,不知大師可願玄清殿,替朕分憂”

道人聞言,神態愈發肅然。

“陛下乃難得一見的仁君,若能替陛下分憂,實乃貧道的造化。”

用最正直的模樣,說最諂的話,這一點他向來擅長。

且吳世孫說了,這位陛下最喜別人誇讚他是一位仁君。

果然,慶明帝聽得此言,眼中笑意更濃了幾分。

……

轉日,早朝之上,慶明帝命人宣了一道封玄清道長為國師的聖諭。

道人自稱無法號,玄清二字,是昨日慶明帝所賜,正有使其玄清殿主事之意。

看著那立在階之上的道人,百各異。

“陛下……”

史宋典站了出來,正道:“此人不知是何份來歷,又究竟有何才能本領陛下貿然封其為國師,不知是否有些心急如今民間方士橫行,不乏故弄玄虛蠱世人者,還陛下能夠三思。”

雖說玄清殿納方士已定局,且國師只是個頭銜而已,於百之中並無實際品階。但皇上此舉,儼然是十分信任此人,既是陛下近者,那便需再三慎重待之。

有幾位員出言附和。

夏廷貞半垂著眼,掩去眼底波

如此大事,陛下竟一反常態未曾同他商議,甚至半字都沒有提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