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崛起》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封鎖港口
Advertisement
在倭國兩個有點實力的大名之間打仗,各自出幾千上萬人也不是什麼太過稀奇的事。
兩個類似村長鄉長一樣的人,進行互毆,出如此多的人聽起來極為唬人,可實際上,一場爭斗下來,雙方加在一起有可能只死十來個人。
這并非是笑話,而是倭國眼下戰斗場面的常態。
那些大名出的軍隊,幾乎全都是由農兵組,所謂的士兵就是剛剛放下鋤頭拿起竹槍的農夫。
這些倭國的農夫雖然已經被欺習慣,甚至早已養了逆來順的格,但并不代表他們就是傻子。
大名之間的戰爭通常都是由武士帶領,雙方見面發沖鋒,只要有一方的武士落敗,接下來就是一場潰逃。
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充當搖旗吶喊的氣氛組的農兵,早已練就了一的本事,一看風頭不對,立馬轉就逃,反正這種兩軍對壘的野戰,通常都發生在兩塊領地之間,早上出門去打仗,還不到中午就逃跑回家,是最基本的作。
這種形下,大名相互之間的征伐往往會持續數十年甚至數代人,形所謂的世仇也就不奇怪了。
真正需要展現實力,能夠被稱得上仗的,就只剩下攻城戰了。
倭國的大名們自己心里也清楚,日里的戰爭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所以在他們的兵法之中,鼓吹最多的就是攻城戰,畢竟這東西好歹還有些技含量,還會多死一些人。
而組聯軍,以十萬之眾圍攻平戶城,單單從人數上來講,雖然也是大場面,但還不至于讓這些大名們容。
畢竟大家平日里相互斗毆,也能發數千上萬人,幾十個大名聯手,湊出十萬的聯軍已經是因為農兵太不好管理了,一路上私自逃跑回家的農兵加在一起,恐怕會是聯軍數量的數倍!
瓊州團練使用的飛雷炮和火銃,別說是普通的農兵了,就連那些大名和武士們,也沒有這方面的認知和預料。
所以當這十萬聯軍潰敗的時候,那些躲過火銃收割的大名和武士們也是一臉懵!
事為什麼會變眼像這個樣子?
10萬人攻打僅僅只有2000人駐守的平戶城,而且還是對方主出城的野戰,為什麼戰敗的會是我們?
10萬人呢,哪怕人人吐上一口吐沫,恐怕也能夠將對方的2000人噴死吧?
隨著潰逃的持續,瓊州團練終于展開了追擊,或者說是打掃戰場更加合適。
漫山遍野的逃兵朝著四面八方逃跑,從高空中俯視,就會發現地面上到都是人。
隨著集陣型的散開,踩踏和相互攻擊的事也隨之減,而主出擊的甲字營所需要做的,就是從這些逃兵之中篩選出那些有份的家伙。
倭國特殊的習俗,讓那些有份的家伙在逃兵之中猶如黑夜中的螢火蟲,藏都藏不住,顯眼至極!
Advertisement
衫襤褸,僅僅手持一桿竹槍的,不用問,肯定就是臨時征召的農戶,這些人不可以殺,也沒有俘虜的價值,按照侯爺的代,放任他們自行離去就是。
那些穿著鮮艷奪目的丸,配有長刀的家伙,肯定就是武士了,這樣的人直接舉銃殺就行,按照侯爺的說法,這些鮮亮麗的武士大部分都是窮鬼,即便抓了因為很難炸出來油水,反而因為吃的多,會浪費糧食,留不得。
至于那些在戰場之上,還穿著華麗的倭國服飾的家伙,甚至還騎著矮小的馬,這些才是大家追擊的重點目標!
倭國不產戰馬,馬匹的材通常矮小,能夠用來騎乘的馬價值不菲,而能夠騎得起馬的家伙,不是領地足夠大足夠富裕的大名,就是這些大名的繼承人或者重要人。
抓捕這樣的俘虜,才不枉費兄弟們追擊一場。
只不過趙亨義對于倭國的國還是了解太,給出的指示難免有偏駁之。
比如那些著華麗丸的家伙,極有可能也是某個潦倒的大名,不過大的方向是沒錯的,家中連一副祖傳的鎧甲都沒有,和那些窮鬼武士一樣靠竹子編制的丸糊弄人的家伙,即便是大名,他的家里和領地上窮什麼鬼樣子也可想而知。
這些大名和武士們因為主匯聚在了聯軍的陣前,從而導致了被瓊州團練的火銃準收割,可也正是因此才讓他們躲過了聯軍潰敗最開始的那一段最危險的時期。
在猶如炸營一樣的潰兵面前,別說你是大名了,你就是天皇都不好使,運氣好能留下一條小命,運氣不好,直接就被踩倒在地,化作一灘泥!
而這些僥幸活下來的大名和其他份尊貴的大人,大多數人還在慨阿鼻地獄的場景之中時,就背甲字營的兵卒俘虜了。
追擊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大名之中也必然有網之魚,可是大局已定,整個九州島的大名因為這個場他們無法理解的戰斗,損失了七以上!
同時陪葬的,還有大批的武士和家臣,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極長的一段時間里,整個九州島都會于混的狀態。
這一場平戶城之戰,刷新了倭國人對于戰爭的概念。
往日里即便是兩萬人的互毆,大概率也僅僅只會有幾十人的死傷,可這一場平戶城之戰,九州大名們出了十萬聯軍,而死傷在戰場之上的,必然超過萬人!
這種戰績已經超出了倭國人的理解,隨著逃跑的人四傳揚,這份戰績必將還要數倍的夸大,配合飛雷炮和火銃形的恐怖印象,趙亨義殺神的名頭必然響徹整個倭國!
那些在站前躲避的平戶港的農戶們,被周永林組織起來,原本分崩離析的農會再次運轉,開始打掃戰場。
和武士們上那窮鬼標志一樣的艷麗丸相比,他們手中持有的長刀往往品相不差,把這些刀收集起來,販賣給商戶所得的銀錢足以支付這一場戰斗的消耗。
Advertisement
從而能夠從尸上下來一所謂傳世的盔甲,也是直接賣掉的命運,對于掌握了鎢鋼煉制的瓊州團練而言,這些所謂的傳世名,不值一提。
留下乙字營監督農會的人打掃戰場,甲字營則毫不停歇的登上停泊在碼頭上的海船,甚至連飛雷炮都全部搬到船上。
趙亨義要封鎖平戶港,任何在戰斗發前撤出港口的海船一律不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