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夫人嬌又颯》 第二百四十八章 舌戰酸儒,誰說女子不如男
Advertisement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將軍夫人又颯 九桃小說(9txs.com)”查找最新章節!
蔣明的作在京城并沒引起很多關注。只有極人注意到了一家做霜雪的榨糖作坊悄悄恢復了生產。
老錢將大量白糖紅糖送到了原來合作的商行,并很快以其絕佳品質,俘獲了那些商行掌柜的味覺。
第一批糖在三天賣得干干凈凈。
京城也掀起了小小波瀾。
霜雪的糖質量太好了,比現在蔗糖甜上十倍不說,不似現在霜狀的糖,還是顆粒狀的,在正午下晶瑩剔如水晶般好看。
嘗過霜雪后就都再也嘗不下別的糖了。
京城向來不缺有錢有權的人。而這些有錢有權的人也不缺銀子,只缺最好的東西。
霜雪幾天之風靡了京城各大權貴宦府中,讓吃過的人都記住了霜雪這名字。
——蔣明也因此狠狠賺了一筆錢。
普通的紅糖賣五兩銀子一斤,白糖賣十兩銀子一斤。霜雪一斤白糖就敢賣五十兩。
饒是如此第一批仍賣得極快,一百斤迅速售空,足足賺了五千兩千兩,這相當于平侯府全部田莊鋪子商行一個月的出息。
除卻買地的五百兩與丁點人工費用,這些錢等于是白撿的。
蔣明賺了個盆滿盈缽。
就在所有人以為將再賣出一批糖,狠狠賺一筆時,卻突然之間偃旗息鼓了。
——霜雪閉門謝客。
滿京城上了霜雪味道的人都在扼腕,蔣明卻在等一個時機。
京城。
竹園里。
這是京城最熱鬧的茶樓,有著京城最大的戲臺子,每天過來看戲的人都能把大堂與包廂里塞得滿滿當當的。
這里還時常有王公貴族的影,可以上不貴人。
蔣明坐在一樓大堂里,旁邊是著男裝,翹著二郎,沒骨頭似的嗑著瓜子的鄭蘭淳。
二人是來看戲的。
今兒個是鄭蘭淳改過的兩本戲本子排演后首映的日子,鄭蘭淳特地拖了蔣明來看。
“總得讓你看看那一千五百兩花的值不值吧,本姑娘的文筆,嘖,那一個沒話說的。”
于是二人就坐在了這里。
喜連天戲班子早就打出今日新戲上映的招。茶樓里人非常多,隨可見著華貴的貴人帶仆從進來,坐到了一樓雅座,或者二樓包廂里。
忽然蔣明瞥見了朝樓上包廂里走去的主仆倆,挑起了眉頭。
居然是他們?
可真巧。
這時后頭傳來一個年輕男子酸溜溜的聲音:“這喜連天戲班子老板可真是昏了頭了,以為到了一本《詠慧娘》就撿到寶了,從此竟都以為人可以寫戲了。那《詠慧娘》著實還算得上一本佳作,后面兩本簡直就不堪一讀。和尋常三流戲劇一般無二,可見子還是登不得大雅之堂,這著書立文向來是書生的事啊。”
Advertisement
這聲音并不算低。
蔣明與鄭蘭淳一起扭過了頭看去。
那是一個二十七八的儒生,穿著青灰斜頸儒袍,普通黑布鞋,頭戴著有功名的人才能佩的文生巾,竟還是個秀才。只是他裳已有些洗的發白,看得出家境并不富裕,人看著也有些呆頭呆腦。
整個一標準的酸儒書呆子。
蔣明一下就明白了,一些落魄書生在多年科考無果落魄無銀時,會給一些戲班子寫本子謀生。
《詠慧娘》后,這些酸儒文筆被喜連天戲班子瞧不上了,難怪心有怨氣。
蔣明并不想搭理他們。
鄭蘭淳卻是個暴脾氣:“說子登不得大雅之堂,你個酸秀才就登得上大雅之堂了?”
那書生一呆才道:“你是誰?”
鄭蘭淳豪放地翹著二郎道:“吾乃路見不平的俠客也。”
那書生搖頭晃腦道:“非也非也,子曾經曰過,子無才便是德,子本來就是……”
鄭蘭淳反相譏:“孔子還說過‘君子衲于言,而敏于行’,要你說點嘰嘰歪歪的屁話,多干點為國為民的實事,你聽了嗎?”
那書生被噎得說不出話,只好怒道:“你怎麼能在圣人言后說如此不雅之詞!再說了子無才便是德乃是古訓,我們要恢復堯舜禹大治,就要崇古……”
鄭蘭淳言辭如刀道:“若是一切規矩崇古,按照古訓,如今天下該是井田分封制,朝政該全都由諸侯貴族把控,你這還考個什麼科舉當什麼?既已憑著秀才功名不用納稅不用服徭役,了時代變革帶來的好,還一口一個要崇古,把古人規矩看得比天大,來為自己牟利,這種人就是徹徹底底的偽君子。”
那書生面皮漲得通紅:“圣人說的對,唯子與小人難養也。”
“圣人說的確實是對。”鄭蘭淳思維快極了,“君子坦,小人長戚戚。呵。”
那書生面龐一時紅一時青,徹底不理鄭蘭淳了。
鄭蘭淳這才將腦袋昂起,發表了得勝宣言:“待會兒新戲出來你給我好好看看,那些不如書生的人是怎麼把你這書生給比下去的。”
然后扭過頭來,也不拿茶杯了,徑直拿起茶壺,掀起蓋子咕嚕嚕喝了一整壺。
一抹,暢快地道:“長公主府的那些酸儒們,都被我斗得不敢出門了。我好久沒見這麼不長眼的人了,爽快爽快。”
蔣明搖頭失笑,果然是個離經叛道的瘋子。
——但是喜歡。
不多時一個老生上臺唱了定場詩‘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年,休道黃金貴,安樂是神仙’后,就讓喧鬧的茶樓里漸漸安靜下來。
因戲剛開始,觀眾力未完全集中,會忽略戲曲重要信息,才會有定場詩這一傳統。
Advertisement
定場詩后,果然全場漸漸安靜了下來。
旦上臺用細膩高唱腔將整戲本子演了出來。與《詠慧娘》的凄婉華麗不同,鄭蘭淳筆鋒大氣磅礴,有不輸于沙場男兒的霸氣,讓人聽著就熱沸騰。
剛剛唱了只一折,臺下掌聲與好聲就不絕于耳,不時有人朝臺上扔賞錢。
“這戲本子寫得可真好,比《詠慧娘》竟似還更甚一籌。”
“是啊,難得竟又上了這等好戲,真是人生一大。”
“當浮一大白也,不知此是否有浴春酒了,真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
……
蔣明再扭過頭,想看那窮酸儒生的神,發現他竟不知何時已愧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