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甜妻:沖喜世子妃》 第243章 朝堂辯論
Advertisement
太子妃小產一事就此告一段落,本以為此事皇上已經表明了態度,讓太子足以示懲罰,這事就算了,卻不想翌日早朝,會有人拿這事做文章,引發一場朝堂辯論。
皇子們為了經營自己的勢力,都會在各府安自己的細作,東宮自然也不了,雖然太子已經下令將涉及此事的人全數都殺了,但是鬧出這麼大靜,還是被有心人鑽了空子。
這不,早朝之上就有人上書,說太子失德讓太子妃小產,應該重罰太子才能平息這是帶來的後續效應,否則,皇家何以在天下百姓面前維持尊嚴?
狀告的人是吏部中侍郎周澤筠,周澤筠穿著正三品的服,手中拿著笏板,義憤填膺的控訴:「臣懇請皇上嚴懲太子以平民憤!」
「為太子妃,石氏應該知道腹中皇室脈對我們大楚的意義,昨日之前還好好的,太醫診脈也說一切正常,為何突然就小產了?這不是上天為對太子失德荒誕的示警,是什麼?」
「太子已過而立,膝下至今沒有子嗣,如今連唯一的子嗣也被迫丟失,是上天對太子的懲罰,如此說法已經傳遍民間,臣以為,必須給天下百姓一個代,因為失德禍既及脈這樣的大事,皇上若不加以懲,還讓太子繼續逍遙,讓百姓們怎麼看待?太子為國之繼承人,在百姓們面前還有何威嚴?」
員們都喜歡這樣,一件小事就扯上國之將來,天下百姓,彷彿這麼一說,就顯得自己多麼為國為民似的。
顧縉並沒有站在員的列前,因為錦衛指揮使的特殊份,他站在員之列旁邊的位置上,這裏可以更好的縱觀全局看清每個員的表現,也更能直接接收到皇上想表達的意思。
聽到這樣的言,顧縉形未,眼中卻已流不看好,每日狀告太子失德的摺子那麼多,皇上都選擇了無視,周澤筠和他背後之人想僅憑太子妃流產一事做文章,就讓皇上懲罰太子,未免太小看皇上對太子的盲目寬容了。
果然,周澤筠此話一出,低下立刻有太子黨派的人出來反駁:「周大人此言差矣,古來上天預警皆是天災為主,何時連人禍也被列為預警了?子流產十之五六,便是周大人府上必然也有姬妾流過孩子吧,難道這也是因為周大人失德,造孩子留不住?」
周澤筠面一紅,強辯:「話怎能這麼說,臣一個區區凡人怎能與尊貴的太子殿下相比,殿下肩負的是大楚的未來,是龍脈的傳承,他的子嗣自然非同小可,豈能與臣相提並論?」
說話的嚴沖冷笑:「因為不能相提並論,就把這莫須有的罪責強加到太子殿下上?周大人未免強詞奪理。」
周澤筠趕道:「怎能說是強加,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事,才被人質疑不是嗎?正不怕影子斜,若是殿下行為端正,堪為萬民表率,又何懼別人說什麼。」
Advertisement
這話頓時惹怒了嚴沖:「殿下乃是皇上親封的太子,周大人質疑殿下不堪為萬民表率,是質疑皇上的決定不?」
周澤筠一噎:「臣絕無此心。」
嚴沖朝皇帝拱手:「依臣之見,皇上該嚴懲的人是周大人這樣的人才是,污衊太子,妖言眾,禍朝綱,本倒是想問問,周大人狀告太子這事,是何居心!」
被如此指控,周澤筠忍不住著急了起來,下意識的看了站在他前面的二皇子一眼,才又道:「嚴大人這話就不對了,為大楚員,對朝堂之事有監察檢舉的權利,太子失德便是失德,本如何就不能提出質疑?嚴大人一味包庇,倒是真正的居心叵測。」
嚴沖自然不甘示弱的回敬,周澤筠則言辭犀利的辯駁,兩位大人就這樣各執一詞的在朝堂上吵了起來。
上首的皇帝老態龍鐘的坐在龍椅上,眼皮輕闔著,像是在聽底下人的話,又想是沒在聽似的,任憑朝堂之上吵吵嚷嚷也不管,半晌,才傳出一陣猛烈的咳嗽聲,嚇得下頭的員心驚膽戰,趕噤聲。
皇帝已經病膏肓,時日無多了,可比起讓荒唐的太子即位執政,他們更希坐在上頭的是老皇帝,皇帝雖然在太子的事上拎不清一味縱容,但在大事上到底沒有錯。
見底下的臣子們總算安靜了,皇帝這才低啞著嗓子開口:「太子何在?」
穿黃朝服,在員之中鶴立群的太子這才站出來,跪下行禮:「兒臣在。」
皇帝道:「周大人狀告你失德,上天為了懲治你才讓你的太子妃流產,你有何話說?」
太子冷的看了一眼周澤筠,冷聲道:「此事絕對是污衊,兒臣不敢說自己沒有行事過錯的時候,但也絕不會道引來上天示警的地步,太子妃小產,是兒臣照顧不周,兒臣認罰,但失德遭譴這事,兒臣不認,還請父皇為兒臣做主!」
朝臣們立刻議論紛紛,有的說不過是個流產沒必要小題大做,也有的說太子此時認錯未免有推之嫌,還有的說這本就是周澤筠看太子不過眼,才想出的污衊。
但沒有一人,覺得周澤筠這太子失德致使太子妃流產這事有依據。
皇帝淡淡看了一眼朝臣,而後看向全程不說話的太子妃的生父石靖威,說道:「石卿,你怎麼說?」
為岳父,被問及兒的流產是否與婿有關,無論是誰都會斟酌一下言辭再開口吧。婿可以是一家人,可作為父親,也該為兒討公道。
但若這個婿是太子,那就不一樣了,廣恩伯是太子的岳丈,榮辱早就與東宮綁到一,現下這個況已經不是他可以為兒討公道的時候。
石靖威也沒想過討公道,見皇上問話,立刻開口:「回皇上的話,臣的外孫沒了,臣也很痛心,但這絕對與太子是否失德無關,孩子是太子妃早上出門摔了一跤才沒的,周大人多想了,這事若真怪罪起來,還是臣對不起皇家,對不起這個孩子,更對不起因為這個孩子而蒙冤枉的太子殿下,臣自請認罰。」
Advertisement
此話一出,滿座嘩然。
石靖威竟將罪責全攬到自己上,令朝堂上的大臣們都無話可說的同時,更無從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