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甜妻:沖喜世子妃》 第246章 死要面子
Advertisement
謝雲禧察覺到了他的不安,立刻擁著他,輕聲道:「下次不會了,我什麼都告訴你,夫君,我們會一輩子在一起。」
顧縉回抱,鼻尖縈繞著上特有的馨香,才讓他焦灼的心漸漸安定下來,世人都說,景國公世子戰場歸來,英武神勇,年得志,無往不勝,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外頭如何冷強大,都抵不上謝雲禧這顆又堅強的心。
他悶悶道:「記住,我不止是你的夫君,還是你的靠山。」
謝雲禧用力點了一下頭,心下一片,就像嗅到了春暖花開。
日子就這般一日日的過去,皇上的病依舊沒有好,但是他不知道從哪裏尋了一位丹師,日日吃著丹師練的金丹,神竟出奇的好了起來。
神好了,皇上便想著尋仙問道,竟有了退的意思。
朝臣們皆知丹藥不是長久之計,但皇上已經病膏肓,他們更怕的是他會突然倒下,因此也不能太過,對於皇上吃丹藥這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若是從前,顧縉還會勸著點皇上,畢竟吃丹藥這種法子,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辦法,皇上的子已經油盡燈枯,一次出生命的潛能,只會加速的衰落罷了。
但是現在……顧縉也有了想要守護的人,皇上的勢力日益削弱,他能做的畢竟有限,也不能拿自己去冒險。
太子依舊那般荒唐,因為周澤筠指責他失德被降職一事,朝臣們敢怒而不敢言,那些剛正的人只能選擇了閉,那些牆頭草也紛紛倒戈向了他,還有那些阿諛奉承的,則愈發有恃無恐起來,紛紛學起了太子的做派。
朝廷一時陷群魔舞的混,朝臣們每日都在大殿上吵吵嚷嚷,皇上聽之任之,大有諸事不管的跡象,不僅不再理會朝政,還命令太子正式開始監國,只等他駕鶴西歸,就正式接管大楚。
一時間,朝堂風氣空前的污濁,許多從前不曾搖的大臣們,為了這樣那樣的願意,都顯現出妥協另擇新主的意思。
如此況之下,朝堂自然不會平靜,各地狀告的摺子一日日的往錦衛遞送區,許多朝臣們解決不了的大事小事都被呈送到了錦衛的案前,錦衛儼然了凌駕三司之上最忙碌的部門,顧縉每日忙得焦頭爛額,府的事便全給了謝雲禧。
如此,很快到了年關。
經過這一年多的適應,謝雲禧已經適應了國公府的生活,每日除了與府里的各路妖魔鬼怪鬥智斗勇外,將剩餘的時間都用在了鍛煉上,通過這半年的努力,加上顧縉時不時的指導,進步很大,已經能順利應對一兩個人的小打小鬧了。
年關,各府也忙碌了起來。
Advertisement
謝家在往年是不需要送很多禮的,他們只是一個沒存在的從八品祭酒,沒有人會注意這種門第,所以本沒有年節走親送禮的說法。
但因為今年謝終勛升兩級,做到了戶部六品主事,又有謝雲禧這個嫁高門的世子妃做噱頭,他們要裝點門面,又想直腰桿顯示一下翻的排場,要籌備的就多得多了。
老夫人方氏是個講究排面的人,今年早早的就吩咐了秦氏一定要將年節辦的風風,也給謝仲勛掙點面子,在顧縉的幫助下,謝家長子謝子雋也了朝堂平步青雲,謝家一門能有如今的出息,已是鹹魚翻,他們當然得趁此機會揚眉吐氣一回。
只可惜想法是好的,現實卻十分難堪。
謝家雖然出了兩位表面風的「大人」但俸祿得可憐,顧縉已經提攜了謝仲勛在先,不可能一下子將謝子雋放在高位上,父子兩說得好聽是朝堂任職的「大人」但這俸祿,也只夠維持謝家平日的生計。
自從謝仲勛升任一來,老夫人就覺得謝家今時不同往日了,就該講些排面,整個人都虛榮了不,所以哪怕有著兩份俸祿,謝家的日子也依舊捉見肘。
這讓掌管中饋的大夫人秦氏苦不堪言,老夫人既想要排場,又不給錢,哪有那樣的好事?
這不,在方氏又一次提及:「除了修葺房屋,到牙行再買幾個下人,還有打賞各房這些要置好外,今年的年節的禮單也要換了,往年的已經不能再用,謝家今非昔比,選的親戚自然也該更上一層樓才是。」
憋了半天的秦氏再也忍不住開口:「娘啊,你說的這些,兒媳都能辦到,但最重要的是,這些都需要錢啊,咱們府上現在哪來那麼多錢!」
方氏不滿的抬起頭來:「這不是還有老大和雋兒的俸祿嗎?怎麼,那些俸祿還不夠咱們過個鮮的年?」
秦氏直接從後的丫鬟手裏拿過賬本,放在方氏面前:「您看啊,府上的支出都一筆筆記著呢,這個月是下人們的月例,咱們就用了十兩銀子,再加上打賞,採買,支出,夫君和子雋的俸祿哪裏夠用,眼下別說過了鮮的年了,就是維持往年的標準,咱們都得勒腰帶,您說這些都耗錢,還能準備嗎?」
方氏不耐煩看賬本,聽秦氏這麼說只當為了推責任,才說沒錢,當即板起臉來:「今年仲勛和子雋都升了,怎的可能銀子還會不夠用?秦氏,莫不是你都補了娘家去吧?」
方氏越想越覺得有可能,秦家不算富裕,只能說是一般般的市井人家,當年之所以為謝仲勛求娶秦氏,一來是當時的謝家只配得上同為市井的秦家,二來嘛,也是因為秦氏和自己十分相像,覺投緣而已,
Advertisement
自從謝家用錢捐了個八品祭酒後,秦家的日子慢慢才好了起來。這當中若沒有秦氏的功勞,方氏是決計不信的,秦氏主持謝家的中饋,不可能不給秦家留一點,否則,秦氏的娘家嫂子為何什麼事都以秦氏馬首是瞻?
秦氏見方氏這般懷疑自己,當即大呼:「娘您把兒媳當什麼人了?兒媳是那種吃裏外的子嗎?」
方氏還是懷疑,便是當兒媳婦時,也有補方家的時候,就不信秦氏沒做過。
秦氏吧唧了下,有些氣憤又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