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甜妻:沖喜世子妃》 第263章 偷梁換柱
Advertisement
小丫頭正出門,謝雲禧又急忙住了:「不用更換了,寧家布莊連這麼大一筆生意都能弄錯,難道他們不知這是國公府預定的東西嗎?既然知道還出這麼大紕,想來他們也不是誠心與我們做生意,布料不必更換了,你替我另找一家吧。」
反正當初寧氏是按照下來預報的銀子數來算支出的,經過如此一整頓,銀子節約了不,綉娘們又還沒來,有足夠的時間另外再買一批布料更替。
小丫鬟從前也買過如意齋的布料,那可真是質量好又叟無欺,當即建議謝雲禧:「要不,世子妃,咱們訂購如意齋的吧?如意齋的東西最有所值了,掌柜絕不胡定價,服務還十分心,布料質量也是有口碑的,保證不會出問題。」
謝雲禧一聽,樂了,本還想引導一番,將小丫頭的說辭往如意齋引去,小丫頭倒自己提出來了,可見如意齋的東西已經是眾所周知,被認可了。
謝雲禧當即拍板:「行,這事便由你來辦,一會兒讓管家將採買單子拿過來,我蓋章。」
意見能得世子妃的採納,小丫頭高興得很,立刻應了聲:「奴婢這就去準備。」
謝雲禧見這小丫頭機靈,不由得多問了句:「姑娘做事還細緻的啊,對了,你什麼名字。」
小丫頭回過頭笑道:「奴婢龍葵,因為家窮被賣到國公府,進府三年了,原是外頭漿洗裳的,幸得世子妃恩典,現在被管事的派到庫房那邊去守庫房了。」
不過問個名字,就回答了這麼多,面面俱到的,可見是個好苗子,謝雲禧笑道:「行,那你去吧,辦好了這事,也別守庫房了,直接到二門去幫周嬤嬤好了。」
這是直接升職了?龍葵大喜過:「奴婢多謝世子妃。」
謝雲禧擺了擺手,便一溜煙去辦事了。
謝雲禧笑道:「倒是有緣,我看上的丫鬟們全都是以中藥取名,這個小丫頭,可以好好培養一番,做周嬤嬤的繼承人。」
連翹道:「世子妃英明,眼下府里這麼多事,白芍和蒼朮怕世子妃第一次辦宴有什麼錯,每日都忙得腳不沾地,連周嬤嬤都不能好好休息,到二門那兒幫忙,周嬤嬤年紀大了,是該給找個幫手分擔分擔了。」
謝雲禧點頭:「周嬤嬤是世子最看重的人之一,我還未嫁進來之前,世子院子裏的事全靠打理,也著實辛苦了。」
春山居的眾人都對周嬤嬤心存戴,不止是因為周嬤嬤是世子的娘,還因為的確品德端正,進退有度,為世子著想,他們自然也對這樣的周嬤嬤上心。
劣質布料的事就這麼被無意間梁換柱,在顧靜容以為謝雲禧必當發現不了端倪,那一排排伺候的丫鬟也必會在宴會當日出醜的時候,事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解決了。
Advertisement
很快,便迎來了家族宴會當日。
臘月二十七,黃道吉日,諸事皆宜。
國公府一派熱鬧,來往的客人頗多,有顧家德高重的家族長輩,有嫁他府的顧家兒,有顧家和別家聯姻留下的宗親,總之,場面莊重而又盛大。
國公府的建立已逾二百多年,從太祖公被封景國公起,歷經四代人依舊屹立不倒,傳承到這一輩也算是人丁興旺,名副其實。
顧縉應付男賓去了,客這邊則由老夫人松氏坐鎮,謝雲禧本還有些張,怕自己照顧不周會有錯,畢竟這是做世子妃以來第一次以主人的份招待貴賓,好在白芍蒼朮都是能幹的,下人們在各位管事的指揮下井然有序,各司其職,倒也順順利利。
因為都是一個家族的族人,說話也就沒有那麼拘謹,眾人一起拜了祠堂,給先祖敬香之後,便逐一落座,寒暄起來。
舉辦這種家族宴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聯絡,讓大家知道同而出,團結一致的意義,所以落座后,眾人也不多客套,與其他親戚問候,幾位坐在上首白髮鶴的老者看謝雲禧正忙碌著,聊起了天。
一位老太太說:「娶妻當娶賢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世子妃雖然出不高,但一舉一皆是大家風範,毫不輸真正的名門閨秀,今日應是第一次持宴會吧?這樣的場面都管理得井井有條,孺子可教也。」
乍然聽到有人表揚謝雲禧,松氏表一凝,而後笑道:「堂嬸子說的是,娶妻當娶賢,世子妃行事我沒什麼挑剔的,今日這般能幹,也是為我國公府長臉不是,就是這眼界窄了些,子骨弱了些,要是出能再圓滿些,就更好了。」
來的都是當家大夫人,又豈會不知這話是什麼意思,表面上看著像是為謝雲禧說話,實則是松氏這個當祖母在挑剔。
眾人不覺好笑,人是松氏自個兒做主娶進門的,既然挑剔世子妃的出,又故意娶,這不是自己找自己不痛快麼?
再說,若真論及出,松氏自個兒都是從一個洗腳丫鬟晉陞上來,於世子妃誰又比誰高貴多?謝雲禧再不濟,好歹世清白,是國公府正正經經八抬大轎娶進門的世子妃,沒有做有辱門楣的事,便是那出確實低了些,不也靠自己的能力說明當得這個世子妃了?
有些個心直口快的便為辯解:「話也不能這麼說,月還有晴圓缺呢,人怎能十全十?我看這世子妃好的,聽聞坊間都在傳言,說咱們國公府的世子妃是有福相之人,你當初不也是看上這命格才娶沖喜的嗎?。」
這麼一說,有人便玄乎的介面:「你們還真別說,自打這個謝氏進了我們顧家的門,好事便接肘而至,就說國公府吧,謝氏本就是沖喜來的,一進門,世子的病就真好了不說,不過半年之後,他就升了直接在皇上跟前任職,深得皇上重,如今大楚,誰敢得罪世子?」
Advertisement
「那是,咱們顧家歷經百年風霜,傳到如今雖然還有建樹,比之從前卻已是恩寵逐漸薄弱了,若非世子力挽狂瀾,在朝堂上做顧家的定海神針,為我們顧家爭臉面,顧家還怎麼繁榮昌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