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他居然這麼迫不及待就動手

54.5% / 133/244
Advertisement

朝堂。

胡順海麵向群臣:“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從他的角度,張相一夜蒼老了許多的麵龐盡眼地,昨日發生在後宮的事已在西京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大多人隻知道張晚瑤害人,並不知張相試圖賄賂一事。

相比張相的憔悴,群臣更為好奇今日忽然現朝堂的晏為。

這個不著調的王爺今日居然罕見地上朝,真是太打西邊出來了。

正當眾臣以為今日又是風平浪靜的一天時,站在人群最尾端的方奇,抱著個小匣子,老淚縱橫地站出隊列:

“還請陛下整頓朝綱,嚴懲相!”

晏修平靜道:“方大人是何意?”

方奇一把鼻涕一把淚,說出張相試圖收買他一事,堂上眾人紛震撼,卻礙於晏修定下的朝紀嚴苛不敢公然討論。

張相強撐著神狠狠威懾方奇:“方大人說話做事要講究證據,倘若沒被半分證據,就敢在陛下尊前公然汙蔑三朝老臣,你是何居心?”

方奇打開小匣,雙手奉上:“這便是證據!張丞相為收買下,不僅願意以加進爵利微臣,更不惜拿北涼諸國贈予的贓收買微臣。”

“這匣子裏裝的,便是北涼特產的墨玉!”

張相依舊強裝淡定:“北涼玉石在大秦隨可見,方大人以為這一塊小小的黑玉,便可汙蔑到老臣上?”

方奇不卑不道:“下不過是區區七品小,每年俸祿不過百兩,怎會花費重金購買隻貢於皇室的北涼上品黑玉,隻為栽贓於您?”

晏修:“呈上來。”

胡順海走下龍椅臺階,小心翼翼接過方奇手中匣子,恭恭敬敬遞給晏修。

晏修輕飄飄看了一眼:“確實是上品,大小甚至更甚太極宮中的,張丞相,你該作何解釋?”

說罷,他將匣子重重拍在扶手上。

張丞相見勢不妙,連忙跪下,卻依舊道:“啟稟陛下,老臣冤枉,此事定有人背後指使,讓方大人借張氏一事汙蔑老臣。”

“庶人張氏闖下如此彌天大禍,皆是因為老臣管教不嚴,此乃老臣之失,老臣甘願罰。可若被有心之人借機利用此事構陷忠良,陛下若是輕信,文和二帝若在天有靈,定會痛心疾首。”

又拿先帝他?晏修不冷笑,還當他是那個羽翼未帝嗎?

晏為適時站出來:“啟稟陛下,臣有一人可為張丞相作證。”

張相自己都沒想到誰能給他作證,晏為此舉是何意?莫非是他腦疾發作?

沒等他回過神,一襲服、滿麵病容的李臥雲便現早朝大殿之上,多日不見,他失掉了從前的容煥發,瘦得相,眾臣再三辨認才辨認出來。

李臥雲快步走到龍椅正前,寬袍長袖無風自起,他雙膝跪地叩首行禮:“微臣李臥雲,拜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Advertisement

張黨見到他時的表就像見了鬼一般,各種都在麵上過了一遍,彩紛呈。

比之群臣,見著借還魂的李臥雲,晏修並無太大反應,明眼人早就明白,今日一切皆是這位陛下聯合湘王方奇等人下的套,坐等張相這條大魚上鉤!

晏修滿眼漫不經心:“李大人死而複生,實乃人間奇觀。”

李臥雲直起,再一揖手:“多謝陛下關懷,微臣此來朝堂,並非敘述於北境賑災時死裏逃生的經曆。”

“微臣要控訴張丞相及其地方黨羽,在北境黎民災之時,以天價兜售朝廷下發的賑災炭火及糧草!甚至公然賣,不惜死原滄州刺史劉子恒一家老小。”

“臣與鄭大人攜帶劉子恒親筆寫下的書,與劉子恒僅存的次子返回西京,不料半路竟再遭張黨追殺。臣與劉二公子掉下懸崖,而鄭大人……則當場因公殉職。”

“本以為張相會放過臣一馬,誰料臣在崖底養傷三日後,竟又遇刺客。劉二公子為保臣命,與臣更換,自毀容貌,拿著偽造的書引開刺客,萬箭穿心而亡。”

說到急之,李臥雲的角甚至激到溢出鮮,他走上前,親手呈上沾滿劉子恒淚的書。

張相盯著那封書,明白自己大勢已去。

他燒掉的那封書,原來竟是假貨。

胡順海連忙命人將嘔的李臥雲抬至一旁的備椅上坐著,順道請來醫。

晏為見李臥雲傷心到吐,收斂玩世不恭的模樣,肅臉皺眉道:“啟稟陛下,臣也有事要報。”

晏修輕輕收好書,麵沉痛:“報。”

晏為:“張丞相方才口口聲聲說,這墨玉是他人刻意栽贓於您,殊不知是您老糊塗了!朝廷每年收到的各類貢品數目都會登記在冊。”

“臣仔細查證過,大秦去年所得墨玉不過半鈞,悉數被陛下用以賞賜。而方大人手中這份,更是與您私藏於永州老宅的墨玉如出一轍。”

張相麵如死灰:“老臣是永州人士是不假,可人盡皆知張氏永州老宅已荒廢多年,何來的堆金疊玉!”

都這個時候了他竟還在負隅頑抗,晏為拍手:“白大人,將贓一並帶進來。”

一聲令下,白珩帶著無數護龍衛手提寶箱走進大殿。

一箱又一箱的財寶被送進殿中,胡順海好奇默數,竟是數出整整八十九箱!

晏為不忘補充道:“這些不過是張丞相私產的十之一二,剩下的還在路上。北涼等國當日為贏得馬球賽贈予張丞相的瑰寶,皆在殿中。”

“阿勒宏逃回草原前,曾親手列下過北涼的送禮名單。他不會寫漢字,故而手書北涼楔文,李大人通各國文字,還請李大人過目。”

顧不上李臥雲還在難,晏為就將名單塞到他懷中,被晏修狠狠白了一眼。

Advertisement

李臥雲角鮮,握著名單走回殿中,逐字逐句翻譯,護龍衛也當場清查。

小半個時辰過去,名單念畢,張氏一族的路也走到了頭。

……

商州,蓮音寺。

西京距商州不過三百餘裏,消息一日便可傳達。

張太後正在靜室上香,紅梅推開門,在耳邊小聲告送。

聽到“抄家”二字時,張太後手裏的香斷裂兩截,徐徐燃燒的香頭滾落到手背上。

“他居然這麽迫不及待就手。”張太後痛徹心扉,“當年張家為保他太子之位,於先帝麵前據理力爭,才換得他今日繼天立極!”

“好,好一招過河拆橋!真是個無的好帝王!”

Advertisement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