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長樂宮沒多久,胡順海跑來稟報祝思嘉,說是晏修今夜宿在太極宮,就不過來打擾了,囑咐早些休息。
待到整座皇城熄滅燈火時,祝思嘉從床上爬起來,悄悄點亮一盞小燈,把矮桌移至窗邊,再借無邊月輕輕翻閱祝思盈轉給的冊子。
不知是們姐妹二人是否都在記賬一事上天賦超群,祝思盈給整理的信息也被列舉得十分工整、清晰,甚至讓驚喜。
如此一目了然,祝思嘉自是直接翻閱有關太後的那幾頁。
隻見祝思盈秀巧的字跡在上麵書寫道:
【太後張芙,出自永州張氏,現年三十又九歲,其父因公早亡,其母於承德十一年病逝,有一胞妹,自養於伯父張相膝下。】
【和帝先元元年,張芙宮,因貌獲寵,一時無兩。】
【和帝先元二年,張芙被立為大秦皇後,主中宮。】
【和帝先元四年,張芙誕下皇三子即太子修;同年,陳氏宮,恩寵旁落。】
【和帝先元十一年,大秦孝文太後崩於長樂宮,張芙遲延,失儀與靈前,怒和帝,險遭懲;同年同月,太子修未於孝文太後靈前悼祭,消遁皇宮一月有餘,和帝震怒,太子修險遭廢黜。】
廢黜?
祝思嘉大震撼,懷疑自己看花了眼,即使在上輩子晏修駕崩後,閑來無事讀了有關他的生平傳記與史書,也從未見過有關此事的一言半字。
一直以為晏修這一生都是一帆風順,應天承運,沒想到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段過往。
想來是那時的他采取了什麽強的手段,生生讓所有史抹掉了這段經曆。
祝思嘉連忙找到晏修相關的記載,了眼睛,仔細查看。
將先元十一年發生在晏修上的事,大概了解了個清楚。
晏修在孝文太後逝世那一整個月,居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連孝文葬皇陵時他都未去送葬,這本就是一件怪事。
儲君乃國之基,廢立儲君都不是什麽輕描淡寫的事,和帝三番幾次起了另立晏行為太子的心。
和帝如此念頭也不足為奇,晏修所犯乃是大忌,哪怕是放在平民百姓上,他這一行徑都會被打斷半條。
所以,那時晏修的境想必萬分艱難。
窗外桂樹似有應般,寒風過境後,樹影婆娑,甚至有些瘮人,祝思嘉打了個寒。
祝思嘉不聯想到晏修告訴的那些,無一不顯出他對孝文這位皇祖母的敬重,可為何他會連皇祖母最後一麵都不願相送?
看來晏修本也有諸多。
但眼下之急不在他上,祝思嘉翻回有關太後的信息,繼續查看。
【先元十三年末,和帝崩於東都,同年太子修返還西京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年號為正寧元年,張芙獲封太後,鑒於今上年,由張芙垂簾佐政。】
【正寧三年,張芙改信佛教,開啟商州祈福之行。】
太後居然是正寧三年才開始禮佛的,祝思嘉又是困不已,原來不是一開始就信奉佛教的嗎?
將後麵所述之事草草看了一遍,似乎沒有任何有用的蛛馬跡。
祝思嘉決定再看看燕王府這邊。
燕王府所記的大事大多關乎燕王的過往戰績,除此之外便是每個子嗣的出生年月。
祝思嘉將每個手足的生辰都記得一清二楚,可當每個人的生辰寫在紙上看時,便又是不一樣了。
【正寧二年,庶子祝元熙出生。】
【正寧二年,張茵於別莊帶回一男嬰,燕王收為養子,起名為逾;同年,張茵不再代養祝元存,令其回到生母膝下。】
這兩個弟弟是同年出生,甚至連月份都差不多,這個祝思嘉是知曉的。
一直將這冊子翻看到臨近醜時,終於熬不過困意,把書冊藏於寢殿地板下,這才安心去睡。
要從這麽龐大的信息冊中,剝繭找出可用的,並非一時能。
祝思嘉快睡過去時,將方才所得在腦中又過一遍,忽然發現異常。
元熙死於太後之手,這是能立即確定的、板上釘釘之事,可結合去年冬天元熙被刺一事——
那時整個大秦都一致認為,死士是衝著死去的刑部老尚書而去,祝元存隻是倒黴,剛好搭了他一程。
可再結合昨夜元熙遇難來看,祝元存遇刺一事,分明疑點重重!
祝思嘉驚出一冷汗,在獲得協理六宮之權後沒多久,元存就遇刺。
說不定這就是太後對的初步報複,不了,不了住在燕王府裏的母親和妹妹,還能不了遠居崇陵邑的祝元存?
外人眼中燕王已經絕後了,燕王府隻剩下一個養子祝逾,甚至有人開始談論祝逾封為世子一事——
大秦從前不是沒有過養子繼承爵位的先例。
正寧二年時,祝元存五歲,張茵還沒將他養呢,就迫不及待把他送回了虞氏院中,自此專心培養祝逾。
祝逾的份定不簡單,不然不值得太後姐妹二人如此大費周折,除掉燕王的親生脈,隻為將他扶上世子之位。
或許他是張氏一族某位高的私生子?
祝思嘉腦海中隻有這一個想法。
接下來隻要朝祝逾的世下手,就不愁早日揭開當年的諸多謎團。
至於晏修上的,可以慢慢從他口中套話。
……
中秋後的西京急劇降溫。
不過祝思嘉知道,今年再降得如何厲害,也不會比去年冬天還可怖。
有前車之鑒,甚至可以說周齊二國皆是亡於那場雪災,晏修不敢馬虎,提早就安排朱雅再去苗疆一趟購大量炭火,讓晏為陪同去。
冶煉不冶煉的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秦這個冬天不能凍死人。
烏雲頂,雨孱風愁,大秦卻在風雨纏的季節收到天大的好消息——祝元存宛如天降神兵,一舉攻破瑯琊,將齊國皇室盡數俘虜。
祝元存留守瑯琊,袁浩宇帶著被俘的齊國貴族在前往西京的路上了。
按照晏修為他製定到底原本計劃,攻破齊國都城再怎麽也要到年末,現在他竟提前了整整兩個月。
秦人紛紛歎,本以為祝元存徒有其表,未料到到他居然是真戰神。
有任淮和祝元存這對年將才,晏修大喜,連連稱呼二人為大秦雙璧,他們人雖不在西京,但賞賜已經被發至府中,二人雙雙晉升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