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府這種高門大戶辦喪事本就罕見,又路遇皇室馬車,街上圍觀百姓越發多,但因有鐵甲衛執刃將人群隔離,百姓再好奇也不敢再上前湊近一步。
晏修:“易大人有何顧慮?”
易福生撒謊道:“有高人替小算過,若是不在今日酉時下葬,小在黃泉下恐會不得安寧,更無機緣再重新投胎做人吶!”
“安寧?”祝思嘉反駁他,“依本宮看若是不讓仵作驗,盡快抓捕真兇,隻要真兇晚一天落網,易小姐在泉下怕是要多一日摧折,何來的安寧”
易福生沒想到這位昭儀娘娘居然是個牙尖利的主,他隻能將求助的目看向晏修。
誰知晏修對祝思嘉的想法持讚態度,他直接下令:“易小姐的首先暫時送往大理寺,待到仵作檢驗完畢再好生下葬。”
易福生索破罐子破摔:“啟稟陛下,臣有難言之。”
晏修:“什麽難言之,說來聽聽。”
易福生冒了幾滴汗,將易夫人了過來,易夫人收到他的指示後,走到祝思嘉臨近的車窗與祝思嘉耳語。
片刻後,祝思嘉的眉頭寧得愈發地。
握住易夫人的手,輕聲安:“易夫人,本宮能理解你們二老現在的心。隻是易小姐已蒙難,任何世俗的束縛和旁人的眼相較於真相而言,都不值一提。”
“世間子本就活得夠如履薄冰了,為了能讓逝者安息,您更應該放下這些心態。而且你們都大秦臣民,大秦從不提倡以任何綱常倫理、戒理學來約束子之自由,你們又何苦作繭自縛呢?”
易夫人被祝思嘉的話鼓舞,眼淚憋在眼眶中打轉,聲調發抖:“妾多謝娘娘賜教。”
自己的兒死得極慘,比起貞潔清白這些虛,更擔心若是漂亮了一輩子的兒被外人看見上的累累傷痕,在冰冷的地府裏會不會難過。
可祝思嘉說得對,對任何死者而言,將真兇繩之以法才是最重要的。
易家的靈柩直接抬向大理寺的方向。
馬車繼續前行,待到走過易府一段距離,晏修問祝思嘉:“易夫人方才同你說什麽了?你這般激憤。”
祝思嘉想了想,答道:“易小姐生前了委屈,二老才不忍上報大理寺的。”
晏修沉默片刻,沒再繼續和探討此事。
……
西京城仁壽堂。
醫館掌櫃的從易府大門前回店,店老大夫問道:“掌櫃的怎去了這麽久?”
那掌櫃的眼神往之:“錢伯,您是不知道,方才我去送藥回來的路上撞見易大人家在送葬,又有輛馬車攔住了易府的去。我向旁人仔細一打聽,才知那居然是陛下和昭儀所乘,這還是我頭一回離天子這麽近,可不得仔細瞧瞧?以後也好吹噓一番。”
錢大夫笑道:“那你可有看見陛下和娘娘的尊容?”
掌櫃撇道:“這倒是沒有,他們二人從始至終都待在馬車上,沒下來。”
錢大夫揶揄他:“那你豈不是白看一場?還白白誤了醫館的事。”
掌櫃的不服氣:“能誤什麽事?近日天氣轉涼,來醫館看病的橫豎不過是風寒這些小打小鬧的病。”
話音剛落,仁壽堂就有人來訪。
來訪者一襲黑袍,外麵還又套了件黑鬥篷,裏裏外外都裹得嚴嚴實實,西京是平治安泰之地——除卻這陣子那樁連環殺人案。
突然冒出這麽個神來者,掌櫃和錢大夫都看得心中犯怵。
直到藏於鬥篷黑影下的那張開口,聽聲線是個儒雅溫潤的年輕人,這才讓仁壽堂二人鬆一口氣,他問掌櫃的:“請問店可有紫河車出售?”
紫河車?又俗稱胎、胞,是婦人生產後才能獲取的藥材,且用途十分廣泛,功效也相當卓異。
隻是礙於藥材的獲取難度和理工藝,加之添丁的人家戶大多都會自留紫河車,整個西京城的各大藥鋪加起來,一整年也難湊出多紫河車售賣。
掌櫃的搖頭:“紫河車可不是一般藥,難尋,咱們仁壽堂上次得到份紫河車售賣,已是一年前的事。”
鬥篷人又央求道:“在下家中有人急需此藥救命,掌櫃的行行好,想法子幫我找來一錢紫河車,在下必重金答謝。”
錢大夫:“這……老朽倒是可以給你出個法子,你家中人若真的急需此藥,你不如去找快要臨盆的婦人購買。”
雖說一般人家都會將胎留下自做補藥,可重金之下,何愁買不到的藥材?
鬥篷人:“敢問大夫可知西京近日要臨盆的,有哪些人家的婦人?”
錢大夫去櫃臺翻找出診記錄冊:“稍等片刻。”
另一旁大理寺。
易府將首送至此地,原本要關門的大理寺見來人竟是朝臣,不得不加以重視。
易福生要回避親的,而易夫人則含淚站在驗房裏陪伴兒。
“這仵作會不會太年輕了些?”易福生站在門外向大理寺卿問道,“大理寺有仵作嗎?實在不行換個仵作來吧。”
大理寺卿傅逐汗:“易大人倒是給愚弟找個仵作出來,這普天之下哪有子當仵作的?你且放心,屋中仵作名喚許子霄,他雖年輕,可本事卻不輸旁人半分。之前宮中湖底一案,正是他驗的。”
聽聞晏修是親眼見過許子霄驗的場景的,傅逐言下之意,不就是“陛下都沒對許子霄有質疑,怎麽到你還挑起來了”?
易福生訕訕地閉上了。
一個時辰後,暮蒼茫,西京城各華燈漸明,許子霄從屋走出。
他向易福生二人行完禮後緩緩陳述道:
“啟稟二位大人,初步判定,向易小姐行兇之人,與先前那兩名遇害子所遇兇手,並非同一人。”
傅逐:“如何得出”
許子霄:“最為直觀之有三,第一,易小姐心口的傷勢相較先前二人更為嚴重,流更多,裂口更大,這位兇手的剖心之遠不及另一位嫻;第二,易小姐真正的死因是窒息而亡,且甲中有男子皮屑,應是死前抵死掙紮過,抓傷了兇手,而另外兩名子皆是因掏心而亡。”
“第三便是,另外兩名死者皆是死於夜間,而易小姐是今日日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