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宮殺,公子他日日嬌寵》 第267章 除權奸良原
Advertisement
煙花漸歇,平明的雪卻下得大了起來,大抵是太冷了罷,小七凍得渾發抖。
可天亮前不死一撥人,殿前的對峙不會有什麼結果。
想,人為了權力,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
就像良原君,他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就要死去,卻不肯放下手中的劍。
自公子來,他沒有問起任何人,沒有問起平公主,沒有問起許嘉,更沒有問起趙姬。也許在他眼里,扶風的人到底還活著幾個,于此時的他而言實在無關要。
此時的良原君只知道天亮之前必須要贏,贏了便什麼都有,會有至高無上的權位,會有新的兒子,新的夫人,新的姬妾。
他甚至不需要去思慮日后住在一座什麼樣的宅子里,贏了便住在王宮,白日去長樂宮,夜回九重臺。
但若輸了,輸了便要死在這里。
因而他不問扶風,也不去救許慎之。
這雪呀,落到人上涼森森的,小七惘然著地上躺著的小人兒,他的小臉挨著九重臺的青石板,那里已淌了一灘的。
在宮燈的映照下,那紅得十分駭人。
他還沒有死,小小的子微微搐著,還在起伏氣,那一雙與良原君極像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直勾勾地著他的父親。
見良原君驀地閉上了雙目,那與許慎之極像的眼角刷的一下滾下了淚來。
小七想,良原君終究也是他的孩子的。
他怎會不呢?他進出宮都將這個孩子帶在邊,怎會不。可再也越不過他自己的命和權力,就連公子都收了手,但稚子的父親卻未能為他停下腳步。
小七闔眸一嘆,不忍再看。
想來,良原君的幾個孩子如今也都死在了公子手里。如今他們一樣,一樣都沒有子嗣了。
良原君劍指
長空,高聲下令,“殺!許!瞻!”
裴孝廉目眥盡裂,持刀暴喝,“誰敢殺大公子!”
雙方人馬已然廝殺起來,短兵相接,刀槍錚錚,哀嚎連連。
小七聽得見彎刀劃開皮,長劍刺骨,一盔甲的人一個個地倒進了泊。
但裴孝廉與蘭臺的人馬護住了公子,叛軍無人能殺上前來。
良原君大喝,“殺許瞻者,賜千金!封萬戶侯!”
中郎將攥刀相向,“宮謀反者,要誅九族!”
Advertisement
叛軍圖的是什麼,圖的不就是千金與萬戶嗎?
與千金萬戶相比,九族算什麼。
良原君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也永遠最會窺視人心。
薊城大營的衛戍部隊還未能殺進宮來,良原君的叛軍已經殺紅了眼。
一重重的人沖了上來,一重重的人又倒了下去。
那個孩子沒有死在公子手里,他死在了叛軍的腳下。
那小小的子初時淌了許多,后來沾滿了靴底的塵土,再后來覆上了一層薄薄的雪,再后來一也不了。
惜哉!
悲哉!
哀哉!
痛哉!
公子肅立殿前,沒有手。
裴孝廉與周延年東砍西斫,赴死如歸。
好似又回到了農歷五月二十一日的扶風滿月宴,那時候的形與當下一般無二吶!
那時座上諸人神詭異,包藏禍心,袖里藏刀。
那時公子說,“我要你的真話。”
輕聲辯白,“公子不信小七。”
他說信,便果真信了。
而今在九重臺外,他如那時一樣,一把將護在后。他的脊背堅實寬闊,將藏在自己的影子里。
真正的獵手不會將自己的后背暴給敵人,而公子卻永遠也不曾有半分的猶疑。
他永遠將護在后。
叛軍殺氣騰騰,前仆后繼地舉刀揮砍。
刀刀致命,下的都是死手。
裴孝廉怒目切齒,暴喝一聲,“護大公子!”
夜茫茫,煙花乍起,小七只得看見橫飛,只聽得見哀嚎連連。
刀劍相撞,錚然作響,殷紅的在空中噴出駭人的弧度。
九重臺殿前已是尸山海,中郎將的人竟被殺得所剩無幾。
薊城大營的衛戍部隊遲遲不見影蹤,才不過一盞茶的工夫,殿前的形勢已然顛倒逆轉。
小七憮然著公子,眸中淚盈盈。
想,公子竟要輸了嗎?
公子若輸了,又該怎麼辦呢?
茫然失神,不知到底該怎麼辦。
叛軍要殺國賊,到底誰是叛軍,誰是國賊?到頭來,大公子竟了國賊了嗎?
良原君揮劍大喝,“誅國賊!殺許瞻!”
叛軍亦劈刀高喊,“誅國賊!殺許瞻!”
裴孝廉橫眉怒目,“除權,護公子!”
余下的人亦裂眥嚼齒,“除權,護公子!”
Advertisement
r> 小七握住公子的手,輕輕喚他,“公子”
原想告訴他,“不管輸贏,小七都陪著公子。”
可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只需立在公子邊,一句多余的話都不必說。
煙花下那人面晦暗,他因何不出劍,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小七不知道。
忽見大殿人影幢幢,繼而一聲中氣十足的喝令,“許昶!寡人在此,你要殺誰!”
小七手上頓然一松,竟看見燕莊王背立在殿門,他披著君王大冕服,后是十余個持刀暗衛,個個兒刀上已然見了。
殿前叛軍霍然停了手,持刀逡巡不敢再進。
有人在良原君耳畔稟道,“君侯,殿里只有十余人!可殺!”
良原君驀地轉,一雙眼眸迸寒,自牙里出兩個字來,“殺——你——”
繼而廝殺又起,淋漓。
小七噙淚問,“公子為何不出劍?”
公子含笑道,“小七不怕,他們來了。”
是了,他們來了。
頃刻間地山搖,似有千軍萬馬踏進宮門,倏倏然齊聲山呼,“除佞,護公子!”
“除佞!護公子!”
“除佞!護公子!”
小七鼻尖驀地一酸,心里的石頭頓然落地,公子的兵馬來了,公子衛戍部隊來了。
九重臺前又一的廝殺開始了。
衛戍部隊來勢洶洶,似天兵神將,立地金剛。
虎賁叛軍兵疲馬乏,只節節敗退,死不旋踵。
死了比方才更多的人,也流了比方才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