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61.4% / 108/176
廣告

炎氣幹,黃沙滾浪。

韋樹作為副使,跟隨使正使,已經離開大魏邊關百裏有餘。

出關、出隴右,他們一行百來人隊伍,將馬匹換了駱駝等,開始適應沙漠生活。期間便有一人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出使團不能停下隊伍等一人,便將那人安頓好後,出使團繼續上路。

他們按照地圖,原本是要訪一國。據該國乃是某一部落分支,因躲戰而在此地建國。年初時那些使臣團來訪大魏,各方作證,他們就曾向大魏提供過這麽一份地圖。

然而如今韋樹一行人按照地圖找來,卻是立於茫茫荒漠中,看著被塵土埋地下的古城跡,有些茫然恍惚。

被雇來做向導的胡人也是愕然,沒想到該國已然消失。

氣候大旱,韋樹立於沙漠籠山高,周圍人皆有些沮喪地坐在地上,各個揚著紗帽吹風,韋樹倒出汗些,不像旁人那般熱得不了。他聽到那向導無奈道:“大人,我也是三年前來過這裏的。那時候他們國家還在的,看這樣子,也不知道是戰還是缺水,反正……哎,白跑一趟,各位大人們,雇我的錢還給吧?”

塞外胡人們不懂大魏那些繁複的職稱呼,一概將所有人稱為“大人”。

韋樹蹲在沙地上,拿著筆開始修複此間地圖。他將原本地圖上該國的標誌刪去,在旁標注上向導的法。一段古城悄無聲息地消失,既無文字記錄也沒有留下傳承。若非他們前來,恐怕曆史上本不會留下隻言片語的記錄。

正使見大家都有些沮喪,便道:“如此,我等在此地稍微休整一番,再去下一個地方吧……”

那向導卻非常張:“大人,這裏不安全,如果有匪賊出沒……”

話還沒完,眾人都聽到了異聲,齊齊抬頭。他們一行人分散地立在古城址前,韋樹還跪在滾燙的沙地上,他抬頭,便見烏雲罩一般,上方沙漠丘陵上,出現了數十穿著羊皮、揮著長矛的胡人。

那些人騎著馬,在漠上行如電,黑馬從上灌下,胡人們嚷著他們聽不懂的話,向下麵殺來!

正使當即:“備戰!”

向導在旁:“他們肯定是見我們有貨隊,來搶我們東西的。大人不妨將貨丟下,求個平安……”

韋樹已經走了過來,在正使猶豫時,他聲音冷清:“不能丟下。”

向導快被打鬥嚇哭了:“那我們的命就要留在這裏了!你們大魏人不知道,這些沙漠裏的悍匪特別厲害……好多國家都被他們滅了!”

一國被滅!這是何等彪悍!

正使目一閃,微有些張,他大聲喝著眾人聚攏,不要分散給敵人突擊的機會。同時間,韋樹向向導看來,語氣微怪異:“敢問被滅的國有幾州幾道?”

向導茫然:“什麽幾州幾道?”

韋樹幹脆對方能聽懂的:“全國有多人?”

向導:“幾百人吧……”

這話一,連原本張的正使都沒那麽張了:嚇死了,還以為是大魏那樣的大國。被滅國,讓他還張了一下。區區幾百人,也稱得上國……雖然幾十人對上幾百人的戰績依然彪悍,但是起碼沒有他們想象中那般不可戰勝了。

韋樹在旁解釋:“此時不能丟下貨。我等才出使就,日後隻會更加艱難。起初能多保存一些,便不該放棄。”

正使讚許地看一眼韋樹,心想韋家的這個七郎,雖然年了些,但不拖人後,還冷靜聰明,是很不錯的。

然而韋樹聰明不聰明,和沙漠中這場戰鬥沒太大關係。

廣告

就算這些匪賊沒有大家以為的那般厲害,但是他們縱橫此地不知多久,大魏這些出使團一半文人一半武人,還真不是對方的對手。眼見對方騎著馬將他們團團圍在中間,對方囂張而興著,直盯著被出使團護在最中間的貨車。

韋樹見他們要殺來,他一把抓住旁邊瑟瑟發抖的向導:“你能聽懂他們什麽嗎?能把我的話翻譯出去麽?”

向導:“……能!”

韋樹:“好,你幫我告訴他們,我們是大魏派出的使臣,大魏國土富饒,非是國!若傷了我等命,大魏必然出兵馬……若是他們隻盯著貨,我們可以談判!”

他的話太長了,向導翻譯得磕磕絆絆,而那些匪賊哈哈大笑,本不聽他們什麽。隻聽對方首領護臂一喝,數十人向他們撲來,盯著他們的眼睛泛著綠,不知幾多貪婪!

生死之時,韋樹頭皮發麻,知道和這樣的強盜道理是沒用的。他手提著劍,隻能先和對方打了再。雖他不是武臣,但是此年代的世家都講究文武兼修,就算韋樹不如楊嗣那般武力出眾,一般的打鬥還是可以的……

然而韋樹現在愁,這些匪賊好似格外強悍……他們出使團難道要折在第一路?

韋樹拚命想著困法子,而對方撲來的架勢威猛,韋樹應得艱難。對方形魁梧,長刀在握,滿不在乎韋樹這樣形單薄的年,他隨手一揮就要殺了韋樹,旁側卻忽有雪白刀一閃,斜刺裏橫而來。

匪賊當即警覺!

同時間,韋樹被一隻手拉住,向後重重拽去,那力道幾乎將他扔砸在地。他趔趄幾步後,見到一個形的人替他迎上,一把窄刀極厲,這人隻和敵人對了數招,就斬殺了敵人。

敵人鮮汩汩流出,那救了韋樹的人回頭,看向韋樹。

聲音清朗:“和人談條件,得先用武力製服。打都打不過對方,誰跟你談條件?”

韋樹則瞠目結舌,呆呆看著這個年郎模樣的人,然對方雖然男裝打扮,卻是柳眉杏眼,腮白紅……分明、分明……他口而出:“趙五娘?”

趙五娘怎會在他的出使團中?

趙靈妃對他扮個鬼臉,不等他回過神,再次轉迎戰!

-----

當夜,出使團和匪賊達了和解,第二日雙方談判。

使臣團在古城跡這裏休養,韋樹作為副使,去了眾人,又和正使請教了之後,他出帳子,在明月下發了一會兒呆。韋樹仰頭,看到月下的沙丘高而坐。

趙靈妃正坐在月刀,覺到旁側有人過來。側過臉,見果然是韋樹。

沙漠之中,所有人都有些狼狽,韋樹卻依然清熠熠,芝蘭玉樹一般。

趙靈妃笑:“你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哎。以前你一不出一句話,但我在出使團中見你,你每都要跟各方人士好多話。”

韋樹:“公務而已。”

見他又是這麽幾個字打發自己,趙靈妃哼一聲,如兒般托起腮來,再不見白時殺人那般英武颯然之姿了。

不話了,韋樹便向看來:“你第一次殺人吧?……練的。你不害怕麽?”

趙靈妃:“你死我活之時,哪有功夫害怕?”

韋樹靜靜看覺得他和長安時不一樣了,他也覺得和長安時不一樣了。長安時的趙靈妃還是趙祭酒家中的五娘子,雖然習武,卻憨活潑。然而塞外的趙靈妃,目明亮堅定,眉目開朗……像上的鷹一般,衝出牢籠。

廣告

韋樹:“所以你一直跟在使臣團中?隻是之前怕我發現,一直沒在我麵前臉?”

趙靈妃:“沒辦法。我扮男裝失敗過一次,被言二哥揪了出來。我怕這一次也被揪出,還沒出大魏就被你們送回長安。所以這一次一定要心。”

轉頭,看韋樹的目多了懇求。輕輕扯他袖,聲:“你就當沒見過我,別把我送回長安好不好?我可以跟著你們,一直保護你們。你今也看到了,大魏外麵這麽危險,你需要我的。”

韋樹抿,低聲:“你終是兒家。”

趙靈妃:“兒家怎麽了?何必瞧不起我?今日你差點被殺死時,不是兒家救的你麽?”

韋樹無奈道:“我是,你和我們一眾男子混在一起,總是諸多不便。趙祭酒知道了,必然會氣瘋的。”

趙靈妃一呆,不知想到了什麽,紅了臉,變得扭起來。支支吾吾半,還是紅臉低頭。然而到底輕聲:“……反正我不能回去,我要跟著你們。”

韋樹:“你為何不去找楊三郎?”

趙靈妃:“你表哥他麽?他現在自己都從一個兵做起,又不是什麽將軍,他怎麽能藏得住我?而且我阿父跟他多啊,不定一封信送去隴右,我表哥就把我打包送回長安了。

“但是你們就不一樣了。你們離開了大魏,沒法和大魏聯係,大魏也控製不了你們。跟著你們,越走越遠,我才是安全的。”

韋樹:“為什麽?你阿父還在婚?”

趙靈妃悶悶“嗯”了一聲。

韋樹:“可是我們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去,也許一年,也許十年……你真願意這樣?”

緒低落,卻又彎眸輕聲:“不是你,不要順從命運,要反抗麽?我阿父連庚帖都要跟人換了,我再不逃,就逃不掉了。他我離開趙家就活不了,我的一切都是依靠他。我偏偏不信……所以我要離開大魏,我要證明我不需要依靠他們,不需要男人來養我……我自己可以養活自己,我自己的人生,不由我阿父控製。

“他們生養了我,可是難道我就該做個木偶麽?若是不願做木偶,我就該以死謝罪麽?這世間不應該是這樣的。

“七郎,巨源哥哥……你就幫我一次,讓我和你們一起走吧!”

月明星稀,沙漠塵飛。

趙靈妃仰頭看著上的月亮,的神一點點堅定下來:“我表哥一直想離開長安,而我現在明白,我也想離開長安。我表哥想做自由自在的上鷹,我現在明白,我也想做,我也不願為人所束縛!

孩子就隻有嫁人一條路麽?孩子就除了為家族換利益,就沒有自己的人生麽?我不知道……但我要自己來,自己弄清楚自己要什麽。”

韋樹靜看著

想當起自己的想法時,在發著。可是連自己恐怕都沒注意到。

-----

長安城中,趙五娘的逃婚,讓趙公發了好大一通脾氣,還得著鼻子跟聯姻的那家世家道歉,丟臉地將庚帖重新換了回來。

趙公放下話,等再見到趙靈妃的時候,要把五娘的給打斷!

他此時隻以為兒如往日般躲去了長安哪裏,頂多有勇氣去邊關找楊三郎。他不知他兒大膽那樣,直接離開大魏了。

趙夫人以淚洗麵,趙公四經營卻不得法,趙家烏雲籠罩,連丹公主都從一個大臣的中,聽了趙家的八卦。

聽趙靈妃逃婚,暮晚搖暗自警惕,連忙給蜀中發了一封信,唯恐趙靈妃是去找言尚的。同時心裏慶幸,幸好自己抓住了言尚。不然就衝趙靈妃這般不怕地不怕的脾氣……言尚還真可能被趙靈妃打

廣告

言尚離開,尤其是賑災這種事,還是那麽遠的蜀中,怎麽也半年過去了……暮晚搖頗有些煩躁。

在長安不過是按部就班地拉攏自己的政治勢力,沒有言尚陪伴,沒有言尚讓逗弄,這種生活太過正常,正常得無趣。然而暮晚搖也不可能追去蜀中……人家在忙政務,整追來追去算什麽?

顯得有多離不開言尚一樣。

何況難道不忙麽?

暮晚搖悶悶不樂地忙於長安政務時,長安沒有發生什麽大事。唯一對來,有點兒不同尋常的事,是晉王妃有孕了。

晉王妃求了不知多年,拉著暮晚搖拜佛就不知道拜了多次……而今晉王妃終於有孕,讓一路見識到這位王妃有多焦心的暮晚搖也鬆口氣,有點兒為這位不容易的王妃高興。

原來有人求一個孩子,真的能求到這種地步。晉王妃再沒有孩子,暮晚搖覺得晉王妃離瘋也不遠了……暮晚搖轉而想到自己,卻很快讓自己不要多想。言尚已經接不要自尋煩惱,自己折磨自己。

然而高興之餘,暮晚搖就擔心起春華在晉王府的待遇。

晉王妃沒有孕的時候,將春華抓得的,因為晉王妃要做最壞的打算——如果一直沒有,晉王妃必然就會認下春華的兒子,當自己的養。

但是晉王妃現在有了孕。

如果生下兒子,那麽嫡子和長子之間微妙的競爭關係……勢必導致晉王妃對春華的態度發生改變。春華在晉王府的日子,恐怕不會那麽好過了。

暮晚搖怔怔想了一會兒,卻也沒什麽辦法。日子是春華過的,不能代替春華去嫁給五哥,頂多在五哥耳邊多提醒提醒,讓五哥照看點兒後宅……所以當初,如果春華不用去做妾,那該多好。

想著想著,暮晚搖便更恨秦王。

而最近秦王那邊也作頻頻……因秦王被關閉的時間足夠長了,長安城中軍隊調的事讓秦王不安,秦王最近估計要被放出來了。

暮晚搖當然使盡手段希秦王多被關一段時間,然而七月份的時候,暮晚搖還是無奈地看著秦王被放了出來。好在這一次長達半年的關閉,給秦王造了很大影響,讓他一時低調了很多,不敢再出風頭。

秦王還專程來公主府和暮晚搖把酒言歡,要與暫時和解:“搖搖啊,我們本來就不是敵人。之前有些事是三哥對不住你,三哥現在專程來跟你道歉,你就不要在朝上揪著我不放了。”

為此,秦王送了大批珍寶來。

暮晚搖現在也確實拿他沒太多辦法,就半推半就地接了秦王的和解。而同時,心中也得意,在府上把玩秦王的道歉禮時,想到這一切都是因為今日的地位帶來的。

權勢,權勢,盡是權勢。

這讓著迷不已。

更加沉迷於參與政務,沒有了男人,變得比之前更熱心。一心一意地為自己籌謀,朝堂背後,丹公主的話語權變得何其重要。而就是這個時候,夏容有一日,冷不丁提醒了暮晚搖一件事:“殿下,言二郎什麽時候能回來啊?”

暮晚搖正在看一本折子,聞言警惕:“你關心這個幹什麽?”

夏容:“因為奴婢前兩日有個弟弟出生,奴婢忽然想起來,二郎是不是快要及冠了。”

暮晚搖怔一下,:“他十月中旬生辰,到時候就及冠了。”

夏容:“那二郎到時候能回來麽?”

暮晚搖不悅:“當然能回來了!他是賑災,又不是住在蜀中了。蜀中再怎麽難,熬過九月就熬過旱季了,他再熱心,也沒必要再在蜀中待下去了。”

廣告

夏容的提醒,讓暮晚搖若有所思,同時興起來。暮晚搖扔下折子,起踱步,喃喃自語:“男兒郎的及冠禮多重要啊。加冠後,這才是真正長大人了。他父親不能來長安,我作為他的……嗯嗯,就應當幫他辦。”

偏頭想了想:“我應該去找劉相公商量下。”

劉相公是言尚的老師,言尚要在長安加冠,肯定是要劉相公這種德高重的長輩來為他加冠的。暮晚搖心中雀躍,想自己一定要和劉相公好好商量,給言尚一個驚喜……他恐怕本不覺得自己的及冠會有人在意。

暮晚搖行力強,才有這個意思,便招呼也不打,直接驅車去了劉相公府邸,去找相公商量事

公主突然駕到,劉府倉促接待。暮晚搖下馬車劉府中時,竟是劉若竹急匆匆來迎。這幾個月,因為劉若竹的死纏爛打,暮晚搖對這位娘子悉了很多,觀好了很多。

於是見到劉若竹時,暮晚搖還噙了一笑,向劉若竹點頭致意。然而目轉到劉若竹後,看到一個形頎長、長相斯文、還有點眼的郎君,暮晚搖就怔了一下。

那郎君向行禮:“臣翰林院學士林道,向殿下請安。”

暮晚搖想起來了,這個人在主持文鬥時在翰林院弄了個類似書的,和打擂臺,把氣得半死。

暮晚搖不悅:“你怎麽在這裏?”

劉若竹在一旁笑:“我從東市買的那批書有些失真,還有些是失傳的孤本,還有些是後人杜撰的。我一個人整理不過來,林大哥就來幫我。林大哥的學問好,有他幫忙,我們這幾個月,已經整理出了許多書。待全部整理好後,我們便想摘抄出來,送去弘文館,供下士人都能讀到。”

林道在一旁點頭:“劉娘子救下的這批書,確實極為重要。可惜我原本想捐去翰林院,卻想送去弘文館。”

劉若竹紅臉,不好意思道:“反正是要讓更多人能夠看到的。殿下若有興趣,我們也向公主府送一些?”

暮晚搖含笑:“哪能隻讓你們摘抄呢?我派些人,幫你們一起抄書吧。”

從二人邊走過,聞到二人上的墨香,想來他二人之前就在書舍中忙碌。劉若竹跟上暮晚搖,帶暮晚搖去見自己爺爺。暮晚搖回頭,見林道跟在劉若竹後……閃了下,忽覺郎才貌,原來是應在這裏了。

暮晚搖問劉若竹:“你整理完這批書,又要做什麽呢?”

劉若竹輕聲:“世間有許多已經失了傳的書籍,我都想一一補回來。可惜我人力卑微,又是一子,不知此願如何能。”

暮晚搖隨口笑:“這簡單。你嫁給願意陪你一起做這種事的夫君就好了。和你一起收集這些,整理這些;陪你四遊走,訪古問今,和你一起來保護這些失傳的文化……”

劉若竹驟然紅臉,尤其是暮晚搖當著林道的麵上,讓一下子結:“殿、殿下這是什麽!怎能突然這種話!”

有些慌地看後的林道。

林道對笑一下,讓臉更紅,心虛地別過目

劉若竹:“我、我去幫殿下看看,殿下想要什麽書……”

暮晚搖慢悠悠地搖著羽扇:“你隨便挑吧,反正我就一個人看而已,不能像你一般,有人陪著你,紅袖添香,誌氣相投……我們言二,可是不好這些的。”

親昵地喚一聲“言二”,劉若竹已經習慣公主這種時不時的炫耀和提醒遠離言尚的風格,聞言隻是抿笑了一下,倒是林道若有所思,心裏猜言二是誰?

廣告

莫不是……言素臣?

溫文爾雅的言素臣和這個驕橫的和過親的公主殿下麽?

有趣。

-----

暮晚搖在長安與劉相公商議言尚的及冠禮時,言尚在蜀中的賑災,則進行得分外順利。

順利的……近乎詭異。

他到蜀中後,先去益州,也稱蜀郡。益州是劍南這邊極為富饒的州郡,然而大旱就發生在劍南。益州的員非常配合言尚,言尚要求什麽,這邊的員就安排什麽。

益州這邊的災民沒發生什麽大事,既沒有鬧事也沒有叛,朝廷發糧,他們每日排隊來領。言尚怕這些員從中做什麽,他親自在旁監督,也沒出什麽問題。而益州這邊的太守縣令各個稱自己民如子,絕不敢忤逆朝廷,違。

言尚暫且信了他們。

之後離開益州,再去其他幾個重點的縣。這一次,便不像益州那樣災可控了。在這些縣中,言尚作為從長安派出的員,地方上這些自然熱招待。而言尚同樣如在益州時那般監督他們賑災。

隻是這一次百姓們排隊來領糧食時,言尚便發現糧食中摻雜了沙子、石子。

每日布施的粥也摻了極多的雜,多水米。

言尚於於理都要過問,員們也是哭嚎自己的不容易:“郎君,您從長安來,沒見過災民,不知道我們的不容易。難的百姓們太多了,我們多摻雜些雜,能夠救更多的人。隻要沒有人死,就好了。艱難到了這一步,救更多的人才更重要。”

對方顯然將言尚打是不知民間疾苦、不懂地方的上等員。

哪怕對方的品階真正論起來,是高於言尚的……然而員和員也有區別,長安,就是地位高於地方員。

言尚麵上接了他們的法,回時,他和自己的廝雲書:“糧中摻雜,這種現象背後,有兩個數可能出錯了。

“一個是倉庫中的糧食數量,很大可能出了問題;還有一種可能,是百姓的數量……與實際況對不上。”

雲書不解:“我們有這裏百姓的戶口記錄,每日來領糧食的名額都有記錄……怎麽會對不上?”

言尚低聲:“我也不知。隻是有這種可能……這件事太過順利了,背後的線,可能埋得很長。但也許是我多心了……無論如何,查查再。”

雲書:“若是他們真的欺上瞞下……”

言尚歎口氣,沒再話。

-----

百姓中大部分了災難者,但也有不難的。

比如豪右,比如世家。

蜀中這邊沒有什麽大的世家,真有世家,也不過是剛剛擺了豪右的那些人家。這樣的人家,查起來比查世家容易多了。言尚和自己的人私訪民間,輕而易舉看出這樣的幾家,背後都有人供糧,他們並不缺糧食。

雲書拿著他們查出來的,道:“這些人家都是自己跟外麵商人買糧的,糧錢比市上是貴一些……然而這也無可指摘。總不能不讓商販賺錢吧?”

言尚歎氣:“商人。”

夜裏書房中,雲書見言尚沉默,便抬頭:“郎君怎麽了?”

言尚手搭在額上,輕聲:“雲書,你可知為何我們一直抑製商人坐大?明明他們隻是賺錢,我們為何要不停地貶低他們的地位?商人重利,員同樣重利。商一旦勾結……實在麻煩。”

雲書一驚:“郎君是懷疑,他們拿著賑災糧做文章?”

靠著書案,看著案上攤著的紙頁,想到白日時問訪的那些百姓……言尚聲音平靜:“如果隻是這樣,我還能應付。我怕的是更多的……我怕整個蜀中,都在做這種事。我更怕從上到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在默許這種事。

“如果牽扯的員太多……法不責眾,我該如何?”

雲書不語。

聽言尚語氣平淡,但是跟著郎君這麽久,他已聽出郎君語氣裏有一怒了。雲書暗自咂舌,想竟然能讓郎君這般好脾氣的人發怒……這些員,確實厲害。

廣告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