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不會寫家書的慶皇

36.8% / 150/408

太子天天一封家書,先期還是正常的。

至於後麵,就差給秦風寫日記了。

搞得他跟檢查太子作業似的。

比如秦風收到的第八封太子家書。

‘吾弟安好

兄今早吃鹽水鴨,味滋鮮,特派人送你一份,可還有什麽想吃的?盡管跟熊為兄說,都給你送去。

雄英說想吃熊掌,讓叔父寄來嚐嚐。

六弟你字得練,附贈字帖兩幅,臨摹完同信寄回,為兄檢查。

秦標。’

秦風看到這信,還有冷封的鹽水鴨以及字帖,整個人都不好了。

快馬從京都跑到這來,至也得三天時間。

就算用冰裹著鹽水鴨,就算能吃,味道也終究差了。

但這終究算是太子秦標的心意。

至於順手寄回點熊掌啥的,這倒沒啥,遼地的熊足夠吃。

況且大侄子要,能不給嗎?

多送回去幾條。

就是……

“一直催著本王練字什麽鬼。”

秦風有種被人盯著催促學業的覺。

想了想,秦風最終還是選擇擺爛,字那東西誰練誰練,大不了下次讓紅鸞寫。

嗯。

“紅鸞,學著本王的字,將字帖臨摹了,回頭寄回京都。”

“奴這就做。”

有紅鸞代寫,秦風日子依舊逍遙快活。

至於太子每日一封家書,秦風就隨手看看,偶爾回一封。

倒是負責送書的東宮侍衛們,貌似都瘦了不

誰家好人總跑三千裏路啊!

是不是京都那邊人太多,太子殿下在這創造就業機會呢?

秦風當真無語。

就連寧王秦棣得知後,也是一陣無語。

“皇兄啥時候這樣了。”

“你問我我問誰?”

秦風直翻白眼。

鬼能想到這便宜兄長隔著三千裏的距離,還要給他布置課業……

他是藩王。

不是小孩子。

不過除了課業之外,其他都好的,這太子皇兄還是好的。

“皇兄的信都送了這麽多了,為何父皇還沒回信?”

寧王秦棣有些難安。

他已經在廣寧城待了快半個月了,怎麽還沒回信?

“是不是路上出了什麽意外?”

秦棣不由如此猜測著。

秦風

“應該不至於。”

這封信由王公公親自送去,一路上連半點驚險都沒有,就沒有意外。

隻是慶皇在收到這封信後,遲疑了多日,甚至派人去探查,故而一直沒回信。

至於探查的結果……

“寧地青壯變多,寧王兵馬數量應已至十三萬。”

聽著這消息,慶皇又不由拿出秦風寫的書信。

“老六說十三萬是謊稱,實際隻有九萬。”

“老三這麽多年,沒給朕來信,確實過於不正常,是朕疏忽了。”

“可老三究竟是怎麽想的?”

慶皇看著桌子上擺著的一份份調查。

上麵所有一切都指向了一點。

寧王想割土自立。

慶皇也是信這一點的。

因為他曾經布置在寧地的眼線,在很多年前一個個全部都莫名其妙的死了。

雖說死法很正常。

可眼線全沒了,這就很不正常。

慶皇都慨寧王秦棣真是大了,能力都這麽強了,連他眼線都能查明拔掉了。

他也多次下詔申飭,可全都杳無音訊。

以至於慶皇幾度懷疑寧王是否出了事兒,可寧地總會有寧王跟北胡人戰績傳回來。

後來因為朝廷天災有點多,慶皇不手來教訓寧王秦棣,便放任自流了好多年。

原本他來範,是準備帶兵去寧地看看的。

錯的,他來了晉地這。

在相互矛盾的文書上,慶皇糾結了多日,最後狠狠地將文書拍在桌子上。

“老六是不會騙朕。”

“應是真的有問題。”

“沐勝。”

“臣在。”

“派林親衛全力調查,是否有人在暗中阻擾朕與寧王通信。”

“是。”

“王得水。”

“老奴在。”

“代朕親走寧地一遭,問問寧王他到底怎麽想的。”

“老奴遵命。”

王得水相當激

雖說此行可能相當兇險,但終究是慶皇給他的重任。

有重任,就說明慶皇已經信任了他。

隻要好好幹,說不準能以太監之就功名。

曆史上擁有聲名的好太監可不

比如指鹿為馬的。

比如政的十常侍。

比如……

王得水很想狠狠自己一大子。

不能再想了。

他所知道的太監,都不是啥好人吶。

還是本本分分的做事吧。

到時候希廣寧城的醫提升了,好讓他恢複男兒雄風。

那個時候,再想著建功立業的事兒。

領了詔書後,王得水本要離去,卻又被慶皇住了。

“等下。”

“陛下盡管吩咐。”

“朕給老六回封信,你先給老六送過去,再從廣寧城去寧地,這樣危險更低。”

王得水瞬間激涕零,差點就哭了。

“陛下如此厚待老奴,老奴定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慶皇並沒有理會王得水,隻是自顧的寫著書信。

甚至為了這封信該怎麽寫,慶皇斟酌了許久。

“寫奏疏都沒這麽難過。”

“這個寫廢了。”

慶皇一把將信紙團一團,隨手扔了出去,隨後又扯過來一張新的。

可寫了寫,慶皇又扔了出去。

“這個寫的太像詔書,不行。”

“這個寫的有點麻,咱自己讀著都起皮疙瘩,不行。”

慶皇寫寫扔扔,最後直接將筆摔在桌子上,沉默了許久。

“咱什麽時候開始不會寫家書的?”

慶皇想了許久,最終想到是六年前,遼地陷落,許達出兵關外大敗,而後他忙於救治整個大慶北方。

大慶的發展,是極度不均衡的。

北方,特別中原地區長期戰,人口凋零的厲害。

而南方則因安穩發展,社會依舊保持著無比繁榮的狀態。

特別江南地區,隨著北方流民廉價的人工匯聚,當地人的生活簡直更上一層樓,繁榮的讓慶皇都有些害怕。

這種南北極度差距,顯然是不正常的。

他也相繼出了許多政策,卻都無效。

“罷了,不寫家書就不寫吧。”

“王得水,你替朕傳個口諭給老六。”

……

📖 本章閲讀完成